收藏 分享(赏)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

上传人:侯志华 文档编号:9309878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184 大小:4.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4页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4页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4页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4页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4页
亲,该文档总共1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91.010.01P09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T 31352018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industry commerce and trade hidden risks of work safety accident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2018 - 02 - 01发布2018 - 03 - 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 31352018目次前言II

2、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要求14.1成立组织机构14.2职责14.3组织培训24.4全员参与24.5运行考核25隐患分级与分类35.1隐患分级35.2隐患分类36工作程序和内容3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36.2制定排查计划46.3隐患排查56.4隐患治理77文件管理88隐患排查治理效果89持续改进8附录A(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9附录B(资料性附录)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11附录C(资料性附录)隐患整改通知书166附录D(资料性附录)隐患整改报告书167附录E(资料性附录)重大隐患整改销号审批表168附录F(资料性附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169附录G

3、(资料性附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17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天齐置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执法监察总队、山东鑫炬建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城建设有限公司、山东黄河建工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振亮、肖华锋、栾启亭、张英明、刘锦、陈炳利、王鹏、万立华、于科、王洪林、谭明君、毕志恒、袁奉涛、石岭、石剑、张鹏、明宪永、胡安春、王东方、李朋、魏建林、吴森海、卢惠东、魏玉

4、波、杨荣荣、伊祖翔、王洋、王鲁、董永亮、李振海、邓玉明、荆长峰、郭平。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引言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DB37/T 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4-2017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建筑施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9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

5、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建筑施工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其他类别施工企业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GJ59-201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3-2016 生产安

6、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DB37/T 3014-2017 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3 术语和定义DB37/T 2883-2016、DB37/T 3014-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 基本要求4.1 成立组织机构4.1.1 企业应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分管安全经理、分管生产经理、分管经营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以及技术、安全、质量、设备、材料、人力、财务等机构负责人。日常办事机构宜设置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4.1.2 项目部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

7、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成员至少包括项目技术、安全、施工、材料、机械、班组等负责人。4.2 职责4.2.1 企业 全面负责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制定,确保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 明确涉及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职责; 负责本实施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 在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工作; 负责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编制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负责组织开展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工作,汇总、评估重大事故隐患,监督各责任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定期汇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

8、,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考核等工作; 负责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及控制措施。4.2.2 项目部 全面负责项目部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定,确保项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效运行; 明确项目部各部门、班组、作业人员的安全职责; 确保项目部、班组、作业人员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负责编制项目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治理; 负责组织一般事故隐患评估,并对自行管理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验证等工作; 对项目部隐患排查治理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时上报。4

9、.2.3 施工作业班组 全面落实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确保项目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运行有效; 明确本班组各岗位的安全职责与责任,确保本班组、岗位人员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掌握本班组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组织本班组人员随时对作业进行隐患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及一般事故隐患及时上报; 负责对企业、项目部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4.2.4 施工作业人员 施工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活动,确保工程项目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风险得到全面控制; 施工作业人员应随时对作业进行隐患排查,及时上报发现的事故隐患; 施工作业人员应对本岗位排查出的隐患落实整改。

10、4.3 组织培训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初期,企业应组织全员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建设方案、流程、方法、要求等。企业应将隐患排查治理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排查的要求、隐患治理、隐患治理验收,并保留培训记录。4.4 全员参与应按照DB37/T 3014-2017第4.3条的规定执行。4.5 运行考核企业应建立并落实隐患排查体系运行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奖惩的标准、频次、方式方法等,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薪酬挂钩。5 隐患分级与分类5.1 隐患分级5.1.1 一般事故隐患DB37/T 3014-2017 “5.

11、1.1 一般事故隐患”内容适用于本标准。5.1.2 重大事故隐患DB37/T 3014-2017 “5.1.2 重大事故隐患”内容适用于本标准。建筑施工以下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未取得施工许可证进行施工的,或超越企业资质等级进行施工的;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中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未按规定审核、审批并组织专家论证,不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施工的; 超过一定规模的基坑支护结构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达到设计报警值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高大模板支架未经验收合格投入使用的; 起重机械未安装相应的安全装置、限位装置和保护装置

12、或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附着式脚手架防坠落装置技术性能不符合规范要求的; 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不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或超过规定使用年限经评估不合格的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及物料提升机;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5.2 隐患分类DB37/T 3014-2017 “5.2隐患分类”内容适用于本标准。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6.1.1 基本要求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应包含但不限于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方法、排查周期、组织级别及责任单位等要素。6.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DB37/T 3014-2017“6.1.2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13、。建筑工程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应包括法律、法规、规范中安全管理要求的内容,体现在企业的管理因素方面; 排查清单主要包括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的全部内容,还包括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工程项目安全报监手续、施工许可证、工程承包合同以及劳动合同等内容; 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的排查项目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检查、安全教育、应急救援、分包单位安全管理、持证上岗、生产安全事故处理和安全标志等,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为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规定的内容,排查方法由各组织级别根据排查类型和排查周期确定;

14、 JGJ59-2011第3.1条“安全管理”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其他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可参照附录A进行编制。6.1.3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DB37/T 3014-2017“6.1.3 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内容适用于本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应包括全部设备设施、作业活动所包含的危险源管控措施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企业施工现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 排查内容为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等各类管控措施。排查方法由各组织级别根据排查类型和排查周期确定;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的风险分级

15、管控清单中管控措施对应的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根据制定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照附录B编制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6.2 制定排查计划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隐患排查计划(见表1),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表1 企业隐患排查计划序号排查类型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排查人员备注1日常隐患排查每天及时发现和消除日常的事故隐患,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和巡查。对所分管或负责的区域、设备、安全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作业人员施工班组2综合性隐患排查三月份四月份通过全面排查,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

16、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进行全面排查项目部企业3专项隐患检查六月份及时发现和消除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隐患排查进行全面检查。企业4季节性隐患检查六月份防范和消除春季、夏季和冬季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所属区域内的设备、设施、人员等进行全面检查。项目部企业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九月份防范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施工状况和

17、应急物资等进行检查。项目部企业表1 (续)序号排查类型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排查人员备注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吸取事故经验,防范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同类型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项目部企业7复工前隐患排查-防范停工可能造成的各类隐患,确保施工安全。按照隐患排查清单进行检查。对停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查。施工班组项目部6.3 隐患排查6.3.1 排查类型6.3.1.1 日常隐患排查日常隐患排查是指施工作业班组、施工作业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项目部安全员和设备、电工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6.3.1.2 综合性隐患排查综合

18、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由各相关专业人员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6.3.1.3 专项隐患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针对脚手架、基坑工程、模板支撑、施工用电、物料提升机与施工升降机和塔式起重机与起重吊装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隐患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应制定工作方案,隐患排查工作方案中应明确排查的要求,如:组织人员、排查方式方法、排查范围、工作程序等。6.3.1.4 季节性隐患排查建筑施工企业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隐患排查,主要包括:a) 春季以防风、防触电、防解冻坍塌、高处坠落、临边防护、开工复查等

19、为重点;b) 夏季以防雷、防风、防洪、防暑降温、高处坠落、临边防护等为重点;c) 冬季以防火、防雪、防冻、防滑、防风、高处坠落等为重点。6.3.1.5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施工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企业保卫、消防安全、机械设备、用电安全、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领导带班值班、备品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6.3.1.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6.3.1.7 复工前隐患排查复工前隐患排查是工程因存在安全隐患下

20、达停工令后,或因其他原因暂停施工时间较长,再次施工前进行的隐患排查。6.3.2 排查要求 以排查项目清单为排查主要内容,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开展排查; 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确保横到边、纵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排查要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 隐患排查的结果要与安全目标责任考核挂钩。6.3.3 组织级别6.3.3.1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排查组织级别,至少应包括企业、项目部、施工班组(包括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作业人员四个级别。示例: 某施工企业组织架构为集团公司、区域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劳务公司、作业人员,

21、其组织级别为集团公司级、区域公司级、项目公司级、项目部级、劳务公司级、作业人员级六个层级。6.3.3.2 各组织级别隐患排查按下列规定执行: 企业级隐患排查由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安全总监负责具体组织,根据排查的类型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参加; 项目部级隐患排查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排查,根据排查类型组织相关人员参加; 施工班组级隐患排查由班组长负责组织,施工班组骨干参加; 作业人员级隐患排查由作业人员针对本岗位作业时的排查。6.3.4 排查周期DB37/T 3014-2017 “6.3.4 排查周期”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日常隐患排查。项目部安全员应针对风险较大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进行现场不间断巡检;设备

22、管理员应针对施工现场设备每天进行一次排查;电工应对施工现场施工用电每天进行一次排查;施工班组应在交接班前后组织一次隐患排查,施工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隐患排查; 综合性隐患排查。企业(或下属分公司)至少每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项目部至少每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 专项隐患排查。应由企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针对风险较大的设备设施、作业活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全面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企业应根据季节性特点组织相关人员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开展一次排查;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施工企业应在五一、十一、春节等节假日或重大活动前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23、当获知其他施工企业或项目部发生伤亡、基坑或脚手架坍塌、临时设施或工程火灾、高处坠落、食物中毒等事故时,企业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复工前隐患排查。工程因存在安全隐患下达停工令后,或因其他原因暂停施工时间30 d以上,工程在准备复工前,项目部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6.3.5 确定排查项目DB37/T 3014-2017 “6.3.5 确定排查项目”内容适用于本标准。隐患排查可分为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可同时进行。6.4 隐患治理6.4.1 隐患治理要求DB37/T 3014-2017 “6.4.1 隐患治理要求”内容适用于本标准。6.4.2 隐患治

24、理流程DB37/T 3014-2017 “6.4.2 隐患治理流程”内容适用于本标准。 隐患排查结束后,应将隐患情况向下一级进行反馈,可以通过召开会议以图片讲解的形式通报,让从业人员掌握隐患信息; 企业、项目部在隐患排查中发现隐患,应向隐患存在单位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隐患排查部门和隐患存在单位的负责人应在隐患整改通知书上签字确认,隐患整改通知书参见附录C; 隐患存在单位在接到隐患整改通知书后,立即组织相关人员针对隐患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隐患治理措施,并组织人员进行治理; 项目部、施工班组在隐患治理结束后,应向隐患排查部门提交书面的隐患整改报告,隐患整改报告应根据隐患整改通知单的内容,逐条将隐患

25、整改情况进行回复,隐患整改报告书可参照附录D; 隐患排查部门在接到隐患整改报告书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隐患整改效果进行验收,并在隐患整改报告上对复查情况进行记录确认,对未消除的隐患应要求继续整改。6.4.3 一般隐患治理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应根据DB37/T 3014-2017 “6.4.3 一般隐患治理”的要求进行整改。6.4.4 重大隐患治理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DB37/T 3014-2017 “6.4.4 重大般隐患治理”的要求进行整改。重大隐患应由企业组织人员按照重大隐患治理方案进行实施。 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

26、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工或者停止使用;对暂时难以停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设施设备、作业活动,应当制定可靠的措施,并落实相应的责任人和整改完成时间; 上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工治理的重大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由企业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 经治理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参见附录E),申请复工;经现场审查合格的,对事故隐患进行销号后方可复工。6.4.5 隐患治理验收 应根据DB37/T 3014-2017“6.4.5 隐患治理验收”的要求进行隐患整治理验收。 一般事故隐患整改完

27、成后,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一般事故隐患整改效果验证,并将验证整改情况记录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F)。 企业应在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组织相关部门、项目部人员、施工作业班组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签字确认,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G)。7 文件管理DB37/T 3014-2017 “7 文件管理”内容适用于本标准。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DB37/T 3014-2017 “8 隐患排查治理效果”内容适用于本标准。9 持续改进DB37/T 3014-2017 “9 持续改进”内容适用于本标准。AA附录A (资料性附录)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A.1 基础管理类

28、隐患排查清单见表A.1。表A.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每半年/企业每月/企业每周/项目部1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责任制经责任人签字确认。3制定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4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员。5工程项目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生产考核指标。6制定安全资金保障制度。7编制安全资金使用计划及实施。8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伤亡控制、安全达标、文明施工)。9按规定进行安全责任目标分解。10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目标的考核制度。11按考核制度对管理人员定期考核。12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安全措施。13危险性较大

29、的分部分项工程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14按规定对专项方案进行专家论证。15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方案经审批许可。16安全措施、专项方案针对性强或设计计算准确。17按方案组织实施。18安全技术交底采取书面安全技术交底。19按分部分项进行技术交底。20交底内容全面、针对性强。21交底履行签字手续齐全有效。22安全检查建立安全检查(定期、季节性)制度。23并留有定期、季节性安全检查记录。24事故隐患的整改做到定人、定时间、定措施表A.1 (续)序号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每半年/企业每月/企业每周/项目部25安全检查对重大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所列项目按期整改和复查。26安全教育建立安全

30、培训、教育制度。27新入场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考核。28明确具体安全教育内容。 29变换工种时进行安全教育。30进行年度教育培训和考核。31应急救援制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32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救援人员。33配置应急救援器材。34进行应急救援演练。35分包单位安全管理分包单位资质、资格、分包手续齐全有效。36签定安全生产协议书。37分包合同、安全协议书,签字盖章手续齐全38分包单位按规定建立安全组织、配备安全员。39持证上岗经过培训合格后从事特种作业。40持操作工证上岗。41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进行报告。42生产安全事故按规定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制定防范措施。43办理工伤保险。

31、44安全标志主要施工区域、危险部位、设施按规定悬挂安全标志。45绘制现场安全标志布置总平面图。46按部位和现场设施的改变调整安全标志。47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施工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B.1 基坑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1。表B.1 基坑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编号类型名称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管控措施班中巡检班中交接班每半年/企业每周/项目部每月/企业序号名称每天/班组每天/作业人员1操作及作业活动降排水项目部1降水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水,未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有地下

32、水,必须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降水水位应低于基坑底面0.5m。2管理措施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检查基底是否有明水。3操作及作业活动降排水项目部2排水基坑开挖时无排水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基坑开挖时,应设置集水坑并配备足够的排水泵。4管理措施定期检查排水设施。5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项目部3机械挖土机械挖土时未按施工方案的要求分层、分段开挖或开挖不均衡。工程技术措施土方开挖应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6培训教育对基坑开挖操作工人做好班前安全教育。7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企业4机械挖土支护结构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提前开挖下层土方。工程技术措施当基坑上方的锚杆、土钉、支撑

33、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8管理措施1、制定操作规程及管理办法;2、开工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9应急处置责令停止挖土,待支护结构达到设计强度后再继续开挖。B表B.1(续)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编号类型名称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管控措施班中巡检班中交接班每半年/企业每周/项目部每月/企业序号名称每天/班组每天/作业人员10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项目部5机械挖土基坑开挖过程中未采取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或工程桩的有效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开挖过程中,专业人员应旁站指挥,确保开挖时不碰撞到支护结构和工程桩。11管理措施安排专人负责,确保安全。12操作

34、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班组6机械挖土基坑内土方开挖机械的安全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工程技术措施多台机械开挖时,挖土机间距应大于10m。13管理措施设置专人管理,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巡视。14应急处置责令挖土机械保持安全距离。15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班组7机械挖土在各种管线范围内机械挖土作业未设专人监护。工程技术措施作业前,应记录施工场地各种管线的地点及走向,并用明显的记号标示。16管理措施开挖前,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并安排专人现场监护。17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挖班组8人工修整基坑内未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的专用梯道或梯道设置不符合规范要求。工程技术措施基坑内宜设置定型化专用通道。18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开

35、挖班组9人工修整人工修整时,上下垂直作业未采取防护措施。工程技术措施上下垂直作业时,下层作业位置应在上层坠落半径之外,否则应设置安全防护层。19个体防护正确佩戴安全帽。20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0土钉施工土钉长度不足。工程技术措施土钉长度应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下料,土钉长度宜为开挖深度的0.51.2倍。21管理措施土钉安装前检查土钉长度,并形成记录。22应急处置更换足够长度的土钉。23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1土钉施工土钉间距及角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工程技术措施土钉间距及角度严格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布置,间距宜为1.5m,梅花形布置,与水平面夹角宜为520度。24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

36、11土钉施工土钉间距及角度不满足规范要求。管理措施土钉安装时检查土钉间距及角度,并形成记录。25应急处置按照方案设计调整土钉间距及角度。26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2注浆注浆时,注浆管内材料放空。工程技术措施向土钉孔注浆时,注浆管内应保持一定数量的砂浆,以防管体放空,砂浆喷出伤人。27管理措施注浆作业前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8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项目部13注浆使用灰浆泵前,泵内干硬灰浆等杂物未清理干净。工程技术措施每次使用灰浆泵后,将输送管道中的灰浆全部泵出,并将泵和输送管道清洗干净。29管理措施注浆作业前应检查泵内有无干硬灰浆等杂物。30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4混凝土面层施工

37、喷射混凝土时,枪头前站人。工程技术措施在喷射混凝土时,枪头前严禁站人,防止混凝土混合料伤人。31管理措施喷射作业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32个体防护作业人员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33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5混凝土面层施工喷射第一步基坑边坡时,基坑边无防护措施。工程技术措施喷射第一步基坑边坡时,应在基坑上口用木板等防护进行堵边,防止喷射混凝土混合料伤人及物。34应急处置停止作业,待防护措施到位后再继续进行喷射。35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支护班组16泄水孔设置基坑边有透水层时未设置泄水孔。工程技术措施基坑边有透水层时,应按施工方案在混凝土面层上设置排水管。36管理措施检查基坑泄水孔是否严格按照方

38、案设置。37应急处置停止作业,按要求设置泄水孔。38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监测项目部17监测项目未按要求进行基坑工程监测。工程技术措施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39管理措施检查基坑监测资料是否及时、齐全。40操作及作业活动基坑监测项目部18监测频率监测的时间间隔不符合要求或监测结果变化速率较大未加密观测次数。工程技术措施基坑监测频率应符合建筑基坑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中表7.0.3规定。41操作及作业活动支撑拆除项目部19拆除顺序基坑支撑结构的拆除方式、拆除顺序不符合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工

39、程技术措施支撑拆除应严格按拆除方案进行,先施工的后拆除,后施工的先拆除,即从上至下分层进行。42管理措施基坑支撑结构拆除前,必须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43个体防护拆除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高处作业正确佩戴安全带。44操作及作业活动支撑拆除项目部20机械拆除机械拆除作业时,施工荷载大于支撑结构承载能力。工程技术措施机械拆除作业施工时,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45操作及作业活动支撑拆除班组21人工拆除人工拆除作业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设施。管理措施基坑支撑拆除范围内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拆除的零部件严禁随意抛落。B.2 钢筋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见表B.2。表B.2 钢筋工程作业活动隐患排查清单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性检查编号类型名称等级责任单位作业步骤危险源或潜在事件管控措施班中巡检班中交接班每半年/企业每周/项目部每月/企业序号名称每天/班组每天/作业人员1操作及作业活动钢筋加工作业人员1钢筋调直调直区料盘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工程技术措施料盘应设置隔离区,隔离设施应坚固、稳定。2管理措施调直作业前对隔离设施进行检查。3操作及作业活动钢筋加工班组2钢筋调直调直机未设置防护棚或防护棚设置不符合要求。工程技术措施调直机搭设双层防护棚,防护棚强度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实施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