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

上传人:空登山 文档编号:9313041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甘肃省省情概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甘肃省省情概况地理: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度31分-42度57分、东经92度13分-108度46分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全省设14 个地、市、州,87 个县(市、区),省会兰州。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山地和高原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以上,西北部的大片戈壁和沙漠,约占14.99%。复杂的地貌形态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北

2、山山地。 甘肃是个多山的省份,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主要山脉有祁连山、陇山(即六盘山、岷山、阿尔金山、马鬃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等)。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发源。气候:甘肃省地处黄土、青藏和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从东南到西北包括了北亚热带湿润区到高寒区、干旱区的各种气候类型。甘肃省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平均气温在014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河西走廊年平均气温为49,祁连山区 06,陇中和陇东分别为59和710,甘南17,陇南915。

3、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降水各地差异很大,在42760毫米之间,自东南向西北减少,降水各季分配不匀,主要集中在69月。甘肃省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为17003300h,自东南向西北增多。河西走廊年日照时数为28003300h,是日照最多的地区;陇南为18002300h,是日照最少的地区;陇中、陇东和甘南为21002700h。甘肃省气象灾害的种类繁多,灾情也比较严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干旱、大风沙尘暴、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干旱是甘肃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出现频率高,给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影响;按出现时间划分,影响甘肃省的干旱有春旱、春末夏初旱、伏旱和秋旱。大风和沙尘

4、暴灾害也较重,大风日数每年有369天,沙尘暴日数为137天,大风和沙尘暴主要危害河西和陇中、陇东北部。此外,暴雨、冰雹、霜冻和干热风也是不可忽视的气象灾害,各地每年均有发生。虽然甘肃省气候干燥,气象灾害危害重,但干旱气候区丰富的光能、热量、风力资源、大气成分资源等气候资源,是可再生利用的。可以根据甘肃省气候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展气候资源的分区规划,并根据各区的气候特点,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甘肃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人口: 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的聚居区,全省总人口为2603.34万人,少数民族中,世居本省、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0个少数民

5、族。此外,还有30个少数民族。东乡、裕固、保安为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甘肃省地理地貌甘肃省位于祖国地理中心,地处黄河上游,地域辽阔。介于北纬321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东接陕西,东北与宁夏毗邻,南邻四川,西连青海、新疆,北靠内蒙,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厚,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山

6、地和丘陵西高东低,绿山对峙,溪流急荡,峰锐坡陡,恰似江南风光,又呈五岭逶迤。南疆的“纤秀”,北国的“粗犷”,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里有苍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丰富的石油、煤炭,也有闻名遐迩的名山大川。黄河从这里穿流而过,造就了多少天险夜渡,雄关要塞,峪口大峡。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的水轮,把无穷无尽的动力和光明,奉送给这块土地,焕发它新的青春,改变着它昔日的贫困。甘

7、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荒漠、草

8、场、森林、冰雪,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立体画面。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人们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一块块山间平原,是难以耕作之地,人烟虽然稀少,却能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甘肃是个多山的省,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最主要的山脉首推祁连山、乌鞘岭、六盘山,其次诸如阿尔金山、马鬃山、合黎山、龙首山、西倾山、子午岭山等,多数山脉属西北-东南走向。省内的森林资源多集中在这些山区,大多数河流都从这些山脉形成各自分流的源头。甘肃省土地资源 土地:甘肃的土地资源丰富。全省总土地面

9、积45.4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根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耕地462.71万公顷;园地20.54万公顷;林地517.76万公顷;牧草地1410.99万公顷。土地类型:根据土地的综合特点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甘肃省土地可分为七个类型:1陇南山地南部湿润北亚热带;2陇南山地北部湿润、半湿润暖温带;3陇中黄土高原;4甘南高原;5祁连山、阿尔金山;6河西温带干旱荒漠;7河西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土壤:全省共有40多种土壤类型。如黄褐土、灰褐土、黑垆土、灰钙土、黄绵土、棕壤土、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棕钙土、黑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盐山、灌耕土、风沙土

10、、沼泽土、草甸土、潮土等。甘肃省气候情况甘肃深居西北内陆,海洋温湿气流不易到达,成雨机会少,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省内年平均气温在016之间,各地海拔不同,气温差别较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全省各地年降水量在36.6734.9毫米,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乌鞘岭以西降水明显减少,陇南山区和祁连山东段降水偏多。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070。全省无霜期各地差异较大,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280天左右,甘南高原最短,只有140天。2006年年平均气温与往年相比普遍偏高1.02.0,省内大部分地

11、区降水偏少,日照偏多。沙尘暴范围小、次数少,局地成灾。甘肃省植物资源森林资源:甘肃是一个少林省区,据第五次全省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02.7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9.9,远低于全国森林覆盖率12的水平。主要树种有冷杉、云杉、栎类、杨类以及华山松、桦类等。甘肃主要林区分布在白龙江、洮河、小陇山、祁连山、子午岭、康南、关山、大夏河、西秦岭、马衔山10大片。森林蓄积量:全省活立木蓄积1.993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积1.628亿立方米,人工林蓄积1439.1万立方米,疏林蓄积435.77万立方米,散生木蓄积505.67万立方米,四旁树蓄积1272.38万立方米。草场(地)资源:

12、甘肃草场有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半人工草地三种。其中:天然草场主要分布在甘南草原、祁连山地、西秦岭、马衔山、哈思山、关山等地,这些地方海拔一般在2400-4200米之间,气候高寒阴湿,特别是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牧草生长季节短,枯草期长;年均降雨量多数地区大于400毫米,唯祁连山西部渐减至200-300毫米。主要野生植物资源:甘肃境内野生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主要资源7大类:1油料植物有100多种,如文冠果(木瓜)、苍耳、沙蒿、水柏、野核桃、油桐等。纤维和造纸原料植物约近百种,如罗布麻、浪麻、龙须草、马莲、芨芨草等。淀粉及酿造类植物20多种,如橡子、沙枣、蕨根、魔芋、沙米、土茯等。野生化

13、工原料及检皮类有20多种,如检皮栎、五倍子、槐、猫屎瓜等。野生果类100多种,如中华猕猴桃、樱桃、山葡萄、枇杷、板栗、沙棘等。野生药材951种,有大黄、当归、甘草、红黄芪、锁阳、肉苁蓉、天麻等。特种食用植物10多种,其中比较名贵的野生植物有发菜、蕨菜、木耳、蕨麻、黄花菜、地软、羊肚、蘑菇、鹿角等。甘肃省动物资源主要畜种禽种:甘肃养殖的牲畜主要有马、驴、骡、牛、羊、骆驼等。甘肃养马历史悠久,远在公元前100多年的汉武帝时期,西北边境设有官马场36处。民间养马亦较繁盛。自汉至今,一直是我国养马业的重地。建国后,还先后引进和改良了阿尔登、整顿河、卡拉巴依马等品种,养马、驴、牛等得到了发展。禽种,除对

14、静宁鸡、太平鸡、临洮鸡等杂交改良外,现主要有来航鸡、澳洲黑、芦花洛克、洛岛红、科尼什、新汉、狼山鸡等优良品种。水禽有北京鸭、麻鸭、中国白鹅、灰鹅和狮头鹅等品种。野生动物资源:甘肃境内共有野生动物650多种。其中:两栖动物24种,爬行动物57种,鸟类441种,哺乳动物137种。这些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在文县、武都、康县、成县、天水、两当等地。文县让水河、丹堡一带,已列为全国第十三号自然保护区,出产大熊猫、金丝猴、麝、猞猁、扫雪等世界珍贵动物,并对梅花鹿、马鹿、麝进行人工饲养。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动物有90多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24种,二类保护的24种,三类保护的4011种。甘肃省中药材

15、资源甘肃是全国药材主要产区之一。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包括野生),居全国第二位。目前经营的主要药材有450种,如当归、大黄、党参、甘草、红芪、黄芪、红花、贝母、天麻、杜仲、灵芝、羌活、冬虫草等,特别是岷当、纹党产量大、质量好,是闻名中外的出口药材。据调查,全省中作为药用的动、植物及矿产物中药材约1080种,其中药用植物951种、动物87种、矿物34种、加工类药8种;先后引入生地、人参、黄连、山芋肉、元胡、伊贝等外地药材多种,有计划的扩大了药材栽培面积,并在甘肃的文县建立了香獐自然保护区、在肃南县办起了养鹿场。甘肃省水利资源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黄河流域有

16、洮河、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

17、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河流大部分源头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具有流程短,上游水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甘肃省矿产资源甘肃是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之一,矿业开发已成为甘肃的重要经济支柱。境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截至2006年底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甘肃省查明矿产资源的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列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

18、矿床77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据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2005),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位的矿产有10种,前五位的有25种,前十位的有49种。甘肃省民族甘肃自古以来就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2006年底,总人口为2606.25万人,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人口219.9万人。在少数民族中,人口在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裕固、保安、蒙古、撒拉、哈萨克、满等16个民族,此外还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东乡、裕固、保安为3个特有少数民族。从分布情况来看,回族主要聚居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散居在兰州、平凉、定西等地市;藏族主要聚居在甘南

19、藏族自治州和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东、中段地区;东乡、保安、撒拉族主要分布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裕固、蒙古、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祁连山的中、西段地区。甘肃省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351.75万人,占90.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39.97万人,占9.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59.24万人,增长了2.5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51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0.05万人,增长了9.12,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51个百分点。甘肃省交通概况甘肃地处蒙古、新疆、青藏、黄土高原交会地带,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呈

20、西北东南方向分布,全省总面积45.5万平方公里,人口2618.78万人,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也是西北五省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桥梁和纽带。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一直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是一个历史走廊、文化走廊和交通走廊。近年来,我省交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交通发展的各个方面,全方位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需求。全面实施了“建运并举、水陆并进、和谐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公路建设“东部会战”

21、和道路运输“提速中部”战略。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行业文明和队伍建设为保障,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运输安全型、质量效益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交通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推进我省交通又快又好发展。到2006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2162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9.9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达到6219公里,高速公路1061公里。全省农村公路里程达到80849公里,全省91.2%的行政村通了公路,97.24%的行政村通了机动车。全省营运车辆增加到13.5万辆,其中客车3.9万辆,货车9.6万辆。全社会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1

22、.73亿人,旅客周转量113.0亿人公里,货运量2.38亿吨,货物周转量146.46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6%、7.7%、5.8%和6.7%。道路运输业年产值达到83.4亿元,增加值4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7%和12.78%,从业人员达到30.1万人。全省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45万人,旅客周转量2295万人公里,货运量52万吨,货物周转量745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7%、4.8%、8.3%和3.5%。“十一五”期间,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要求,着力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路网及运输结构,提高养护水平,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交

23、通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和谐交通,推动交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交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甘肃省交通部门真诚地希望海内外人士放心大胆地投资甘肃交通,为构建和谐交通作出积极贡献!甘肃文化 悠久的历史传承赋予了甘肃灿烂的历史文化,复杂的地壳运动造就了甘肃多种类型的自然风光。千百年来,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丝路文化、长城文化、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等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峡谷溶洞、砂林丹霞等多种地形地貌交相辉映;汉、回、藏、蒙古、

24、裕固保安、东乡、哈萨克等多民族文化风情浓郁。 甘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汇聚始祖文化、丝路文化、黄河文化、长城文化和红色革命等多元文化。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在全国占有一定地位。甘肃位于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曾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已发现的文物点有13600多处,有2个中国5A级旅游景区,26个中国4A级旅游景区,24个3A级旅游景区,72处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477处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个国家级地质公园,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等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被誉为世界艺术宝库的敦煌莫高窟、安西县榆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

25、庆阳北石窟、万里长城西端点-嘉峪关城楼和魏晋墓壁画、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夏河拉卜楞寺、道教圣地-平凉崆峒山,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武威雷台、俗称人文始祖的天水伏羲庙、早于半坡文化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张掖大佛寺、泾川王母官等文化遗址。秦、汉、明三代长城都起始于甘肃,在甘肃境内绵延3000多公里,烽燧、关隘、城垣保存较好。甘肃境内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再现了当时的繁荣昌盛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融通,书写了中国文化史的辉煌篇章。甘肃省矿产资源概况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矿种多,类型齐全,远景可观。随着经济的发展,矿业已占全省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6.17%,矿产品已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45.1%。目前

26、,甘肃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占全国已知矿种的95%,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98种,有27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已开采利用的矿产65种,产地近4000处,其中大中型矿产地134处。煤炭、石油、油页岩等燃料矿床产地79处(矿区164个),其中大、中型矿床20处;铁、锰、铬、钒等黑色金属矿矿床产地63处(矿区72个),铬和钒的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四、六位;铜、铅、锌、镍、钴、钨、锡、镁、锑、铂族、金、银、硒、稀土、铌等有色贵金属及稀有、稀土、稀散元素矿产已探明30多种。从矿产保有储量看,我省镍、钴、铂族(铂、锇、铱、钌、铑、钯)、硒等矿种居全国第一,锌、铊、碲居全国第三,铜、镉居全国第四,铅、镁、锑居全国第五。甘肃的冶金辅助原料,化工原料、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品产地众多,种类齐全,质量优良。冶金用石英岩、伴生硫、重晶石、钾盐、透辉石、方解石、水泥用矿、水泥用红土、黄土、岩棉玄武岩等矿产保有储量均居全国前五位;饰面蛇纹岩,铸型粘土则更居全国第一。甘肃位于全球三大构造域(古亚洲、滨太平洋和特提斯)的交替、衔接部位,具良好的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尽管全省相继发现一批矿产地或重要矿床。但总体勘查程度低,其中成不少矿带的矿产勘查工作刚刚起步,因而仍将有很大的找矿潜力。甘肃省按照造山带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成矿带和一个成矿区,既西秦岭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龙首山成矿带、北山成矿带和陇东成矿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 > 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