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个民族的历史 .pdf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960316 上传时间:2019-10-1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3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个民族的历史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B01-B04星期一2014.9.1周刊深度决定高度新闻影响生活本报深度记者 刘志浩 刘帅等不及的狂欢庆祝的鞭炮,早已响彻整座山城,地上铺着厚厚的一层鞭炮皮,几乎消耗了这座城市几年的库存“重庆已经变成欢浪迭起的大海了。”这是一位后来者对当时场景的描述。1945年8月10日傍晚6时左右,抗战胜利的消息最早传到陪都重庆。这个位于大后方的西南重镇,在抗战期间遭遇到的苦难,丝毫不亚于前线。1938年2月18日,第一枚日军炸弹呼啸着落到巴县广阳坝(今南岸区广阳坝)机场。自此,时时响起的防空警报,就成为重庆人的梦魇,并一直持续了6年零10个月。据2011年重庆抗战调研课题组统计,抗战期间,重庆直接伤亡32

2、829人,灾民人数达172786人,财产损失价值法币100亿元。彼时,不光重庆,整个中华大地都笼罩在一片战争阴影下。伴随1937年日军的全面入侵,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兵燹连片。战争之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牺牲者。在陪都重庆,除交通要道、军事基地外,平民居住区、学校、医院、外国使领馆等非军事区也成为轰炸目标。1941年6月5日,经受5个多小时疲劳轰炸,较场口大隧道发生窒息惨案,造成数千人死亡,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间接死于轰炸人数最多的一次惨案。是胜利的消息,让饱经战火摧残的山城,终于从战争阴霾中感受到光明的讯息。值得一提的是,大兵灾之后的大欢庆,其实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前5天便已

3、开始。彼时,设在重庆的盟军总部最早收听到东京发出的英语国际广播,称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后,位于两路口的美国新闻处,向中国方面通报了这一消息,但在官方核实前,当地的新闻媒体早已按捺不住,对此争相予以发布。深受战火蹂躏的中国人,早已等不及消息的核实了。据记载,获知这一激动人心的消息后,中央通讯社欣喜若狂的记者,狂敲响锣驾车绕城一周,向路人报告这一特大喜讯。曾经历此事的一位重庆老人回忆,那几天,不管白天黑夜,大街上到处都是兴奋的人群,不管认识不认识,无不击掌相庆,一些商店、餐馆甚至免费开放。极度压抑之后的狂欢,不可遏止,而这,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几乎没有过的场面。抗战胜利的消息,则让这

4、种情绪加速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点,到了9月3日,游行中欢腾的人们,将重庆的交通堵了足有6个多小时。这场经由重庆开始的狂欢,是国内抗战胜利庆祝的一个缩影。而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所无法想象的。与潮流渐行渐远,民族灾难不可避免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古老的中华民族便与“屈辱”、“挨打”等词连在了一起,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巨大变故。在抗战胜利之前,中国最后一次与外国交锋中获胜,还要追溯到中俄雅克萨之战(1685-1688)。那一次,面对俄国侵略者,清朝军队取得了两次围歼战的胜利。尽管战后清政府和沙俄签订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在后世引发一些争议,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条约是建立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上,并换来了

5、此后东北边境地区150多年的和平局面。大清王朝周围,世界范围内的近代化潮流早已高歌猛进,这种潮流却与大清王朝渐行渐远。从某种层面上说,这次昙花一现式的胜利,更像是“回光返照”。整个民族的灾难,不可避免地到来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八国联军入侵每一次战败,背后都伴随着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以19世纪80年代进行的中法战争尤为典型。尽管战局上占优,但最终依然出现了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剑桥晚清史曾对结果这样描述:中国失去了对安南(即越南)传统的宗主权,而且必须让法国人在商业上侵入华南内地诸省。着眼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的结局不足为奇。于清政府而言,尽管历经20多

6、年洋务运动,在“器物”层面有所建树,但思想及制度层面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面对外部入侵,决策层上下思想却并不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处于列强环伺下,清政府根本无力挣扎。中法之战的同时,东北还面临着俄日的觊觎,不得不抽出部分精力进行应付。中法之战,是风雨飘摇的清政府所面临的内忧外患的一个缩影:犹如一个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绝症患者,只能眼睁睁看着外人在自己身上东一刀、西一刀地“割肉”而毫无办法。即便后来清政府被推翻,进入中华民国,情况依然未有根本改观。在学者秦晖看来,尽管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增加什么新的不平等条约,但日俄这两个“邻居”对中国的争夺却愈发激烈。早在清末,俄国就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列强之一,而

7、日本更是步步紧逼,先是通过甲午海战割占台湾,后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后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接着便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至此,涉及全民族兴亡的一场大危机,已迫在眉睫。愈艰难境地愈激发斗志愈是艰难的境地,愈能从最根本上激发一个人的斗志。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全面抗战爆发后,历经波折的国共两党终于再次走到一起。近代以来军阀割据混战,国家一盘散沙的局面隐现转折。“全中国都在动 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漩涡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许多军阀部队从南方或北方赶来参加战斗(国民党)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当时曾游历中国各地的美国作家安娜雅各布,曾如此描述当时的场

8、景。无论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各条战线上的人们都有着明确目标,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团结就是力量,已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切切实实的行动。这种决心同样体现在对外关系中,加入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使得中国的抗日战争具备了国际意义。“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对于中国的抗战,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做如是评价。可以说,这是中国自近代“被迫”跟随全球发展步伐,最为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事务中的姿态之一。“希望中国的读者理解,他们的

9、战争经历也是一个全球进程的一部分。中国的很多决策并不是独自做出的,而是在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之间互动的一部分。”牛津大学现代中国政治与历史学教授、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认为,想要了解变革中这个国家的自我认同感,在变幻莫测的世界格局中它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不为人知的一面,二战这段历史至关重要。 (下转B02版)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历史同行。历史所能抵达的终点,远不及其抵达的历程更重要。当抗战胜利纪念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纪念69年前的那个时刻,并不仅仅因为胜利的成色和结果。那个喧嚣的纷乱尘世,时代里个体所经历的苦难,这些真实存在都值得铭记。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民族记忆 纪念抗战胜利69

10、周年系列报道”,便是于此。系列报道的开篇之作,取“胜利之上”之名,试图抛开宏大的叙事、浩荡的硝烟,去追索69年来那些超越胜利的胜利。我们想要寻找这个变革中的国家,在当年变幻的世界格局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个角色带来的外界认可与自我认同;我们想要觉察这个民族,在漫长的旅途中,100多年来一路衰颓走势的转折,以及这种转折促发的自我意识与统一意识的建立和成长;我们还想要探究知识分子在嘈杂世事里的精神滋养,以及于困境之中的风骨坚守。正是现在的好时光,容得下这样的过去,更能让我们平心静气地去探望过去。我们以这种视角和方式去看待历史大河。历史从过去穿过此刻的我们,流向未来。我们也必须迎面而上,继续跟随陪伴历史。明天的漫长道路上,任谁也无法忘掉旧时光。(任鹏)【编辑人语】整个民族的历史从此改写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即将到来。69年前的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投降书。对全世界来说,这意味着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的结束;对中国而言,更意味着自1840年以来一路衰颓的走势,终现转折。出品:深度报道部 编辑:任鹏设计:壹纸工作室 宫照阳 组版:继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美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