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

上传人:不要太帅 文档编号:96795 上传时间:2018-11-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教学、教育教学心理学预习复习重点考点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教育学部分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2、教育的三大因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 【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2、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 1、人本主义;2、古典主义;3、世俗性;4、贵族型。3、近代社会的教育特征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4、20 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1、教育终身化(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 2、教育全民化3、教育民主化4、教育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二、教育学的发展1、 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2、 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填

3、空、选择)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 1 苏格拉底【产婆术】|2 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选择)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

4、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批判教育学c.当代教育学发展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 小学教育一、 义务教育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书上有案例分析)2、 义务教育法1、颁布与实施:1986 年 4 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 ,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

5、年 4 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 ,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 年 6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 2006 年 9 月 1 日起实施。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 c.强制性。 (选择)二、 小学教育目的1、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体育(培养意志

6、力)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劳动技术教育|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素质教育出案例分析、多选)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个体身心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选择题,看书上,要区分他们几个,其中常出“揠苗助长”选“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孟子(人性本善) 、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 ) 、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一打婴

7、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斯特恩】(内发和外铄论比较重要,看好都有谁,常出多选)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选择:出个案例,问你是受什么因素影响,一般都是区分遗传和环境)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2、童年期儿童学习的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一、 学生学生是教育实践活

8、动的对象;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案例分析、简答)2、 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 2、有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立性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人身权。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

9、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二、 教师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2、知心者3、管理者4、协调者5、研究者(简答)2、教师劳动的特点: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劳动对象的差异性。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我没重点看这,不知道重不重要)权利:1.教学活动2.从事科研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5.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

10、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2)教育专业素养;(3)综合能力素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4)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新型师生关系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

11、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意义: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专题五 小学课程一、 课程概述1、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填空)2、课程分类【按照各种标准分类】学科固有属性 学科课程经验课程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修课选修课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拓

12、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常出选择)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5、 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学科课程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主张课程分科设置|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强调顺应学生心理因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个性,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教材结构课程论:(布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重视掌握概念,主张把学习重点放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强调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6、 课程设计

13、的实质: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7、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课程计划【整体规划: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学科设置、学年假期划分】课程标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课程目标】教科书【详细规定教学内容】(填空、选择)8、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IPP 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二、 小学新课程改革(这我也没咋看,题很少出)1、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P40】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14、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小学综合;中学分科;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小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简答、填空。多选)4、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学校对课程的管理(填空、多选)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专题六 小学教学一、 教学概述1、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2、 教学

15、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简答)二、 教学原则与方法1、小学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象、语言】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主体】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思想性和科学相统一的原则(重点:常考简答、选择、案例分析。各种出啊)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1.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和方法 2.练习难度和题量适度】(选择、填空)3、 几种影响较大的

16、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4、班级授课制 a.概念b.产生与发展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c.优越性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d.局限性【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性】e.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f.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 【复式教学】钻研教材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了解学生 组织教学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检查复习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讲授新教材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巩固新教材课外辅导【启发式】 布置课外作业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科学性、有效性、可靠性】评价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调查法自我评价法(选择、填空、案例分

17、析、简答)专题七 小学德育(重点看吧)|一、 小学德育概述1、 小学德育的定义: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2、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3、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4、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

18、程;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二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以下内容各种考法,非常重要!)1、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2、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社会实践活动3、课外、校外活动4、少先队组织的活动5、班主任工作3、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 【基本方法】榜样示范法(榜样应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锻炼法(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等

19、方法)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品德评价法专题八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 班主任工作1、 班主任职责与任务:a.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c.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 、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20、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d.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e.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2、 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学生群体a. 了解学生 学生个体b.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c. 建立学生档案(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d. 个别教育e. 班会活动f.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 、信息反馈)g. 操行评定 基本情况h.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本学期主要的活动与安排3、 班

21、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对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先进生的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关心爱护、尊重;后进生的教育 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利用“闪光点”(可能会出关于后进生的案例分析)二、 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选择、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教育心理学专题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

22、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a.教育心理学绝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给你个案例,分析是哪一项,看看“教学媒体”的定义书上有)b.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教学媒体:表现手段以“学生守则”为依据|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c.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实验法、测量法】质的研究【观

23、察法、调查法】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初创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成熟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 完善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2、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1924 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 潘菽 主编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书上选择出了)专题二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1、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的阶段:出生成熟衰老死亡。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

24、理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即敏感期】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是重点)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前运算阶段(27 岁) (感知内化为形象以及表象图式,思维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7 11 岁) (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具有抽象思维逻辑,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4 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承认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 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1.53 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36、7 岁):任务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6、712 岁):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少年期(1218 岁):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实的实现。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