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969391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宣传工作动态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 苏 宣 传 工 作 动 态社科基金成果专刊第 10 期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 2019 年 6 月 27 日聚焦“三力”推动江苏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摘要:江苏乡村文化建设已具备坚实基础,但还存在保护传承存在短板、文化软实力不强、文化创新力有待提升等挑战。对此,建议进一步强化乡土文化保护力,提升乡土文化感召力,激活乡村文化创新力,推动江苏特色田园乡村文化创新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江苏亟需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来引入新观念、新元素和新手段,合理配置文化资源,规范文化发展走向,通过创新来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河海大学颜玉凡承担的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特色田园乡村的文化发展创新路

2、径研究”总结了我省乡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 2 -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江苏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江苏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文化传承面临危机。一是在新型城镇化迅速推进和商业文化流行的浪潮中,农村文化的乡土特色岌岌可危。随着省内农民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迁,许多文化底蕴浓郁的古村落、古建筑因未得到及时保护而空间特色消失,使庙会、节庆、祭祀等民俗活动失去依托。一些独有的文化遗存、乡风民俗、民间手工艺品、民间交通工具、生产工具、生活用器用具,以及民间戏曲、民间传说、民间游艺、民歌、舞蹈等民间文化艺术也被淡忘,原生乡土记忆日渐模糊,中青年村民的恋土情节式微。二是传统

3、文化传承方式处于两难境地。当前我省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多年事已高,而技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地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外出务工,农村特色文化传承、创新、弘扬的中坚阶层和主流群体流失,后继乏人,一些珍贵传统技艺甚至因无人继承而失传,致使农村文化传承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同质化、景区化建设导致“千村一面” ,致使乡土文化的特色价值流失。一些地方忽视对自身文化内生价值的“造血复兴” ,惯于 “拿来主义”,简单嫁接“别村故事” ,这种简单复制虽有农村文化外壳,却无乡土精神独有的价值实质,与村民切身的文化利益脱节,制造了许多“村不像村,城不像城”的失格化村落,抹灭了乡土文化特色多样性

4、,破坏了乡土文化风貌传承性。- 3 -2.文化软实力需要提升。一是村文化的凝聚力不强。一方面,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缺位,村委会未能有效发挥村民思想文化建设的排头兵作用,对弘扬本地优秀乡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嵌入在地文化的特色文化活动偏少,乡村依然存在宗族之风、迷信之风、奢靡之风和赌博之风等腐朽落后文化,村民尚未实现文化自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优质的工作机会,大量中青年村民进入城市工作,思想意识或主动或被动地全盘接受城市文化,有的甚至转而嫌弃家乡文化,而农村的迅速空心化,又使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二是农村文化传播力仍显不足。省内多数乡镇文化宣传网站缺少专业人士运营管理,网

5、站更新和受访量少,传播途径也单一,未能充分利用自媒体等新型传播媒介,各文化品牌也缺少跨区域的互动交流,制约了传播范围和效果,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江苏农村文化名片更是缺少。三是乡村文化的保障力有待提升。在省内部分地区,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服务项目少而单一,部分村史馆展陈方式单调雷同,村史文化资料较少且缺乏整理,难以凸显乡村特质。同时,这些文化服务单位的服务方式和管理作风僵硬,无法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四是乡村文化生产力不高。在省内,经营性文化产业涉入乡村文化的领域多局限于 “农家乐”“乡村游”等项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农民为创作生产主体,以农村文化资源为主要依托,将地域

6、性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商品和文- 4 -化服务的现代江苏农村文化产业未具规模。3.文化创新力有待增强。一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尚不成熟,市场机制缺位,乡村社会缺乏创新文化,新技术与乡村文化创新的结合度不高。二是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不高,创新动力不足。一方面,乡村文化基层单位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陈旧、现代技术知识欠缺,且他们因待遇和编制问题人心不稳、工作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文化达人、积极分子等新乡贤的创新潜力未得到充分重视。三是创新资源配套不够,利用不足。目前,我省针对特色田园乡村文化创新的专项政策偏少,支持创新的资金既数量不足又来源渠道单一

7、,未充分利用新技术来推动乡村文化创新。二、推动江苏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江苏乡村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引入新观念、新元素和新手段,推陈出新,不断提升“三力” ,即乡土文化保护力、乡土文化感召力、乡村文化创新力。1.强化乡土文化保护力。一是集聚多方智慧,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特有记忆、魅力特质、精神意境的符号化表达。如可定期举办农村文化论坛和研讨会,邀请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文化专家帮助各乡村提炼特色;并设立面向全社会招标的科研专项,资助研究学者、文化研究机构、文化咨询公司走进乡村,为各村凝练特色提供专业支持。二是引入专业机构对村史、名人轶事、典故传说进行系统搜集整理,挑选精华- 5 -内容作为中小学教育的

8、本土文化学习课程,并设置专门的乡土文化学习与创新竞赛,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尊重传统”“爱乡恋土” ,为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埋下种子。三是进一步按照区域对乡村风貌进行分类和集群式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整体性保护,对乡村历史遗存进行原真性保护,对传统风貌村庄进行更新式保护,对村庄与周边环境开展协同性保护,对乡村民俗风情进行发展型保护,要注重保护田园村庄的宜居性和乡风民俗,通过环境整治提升来打造文化地标。四是可在各地活化利用乡村特色文化空间载体,倡导利用具备条件的历史文化建筑和遗迹来举办节庆、祭祀、庙会等文化民俗活动,激活文化遗产的内生魅力。2.提升乡土文化感召力。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党建,发挥党支部在提

9、升乡村文化凝聚力中的骨干作用。对党支部是否能够按照党中央要求树新风、立榜样,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和乡规民约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藉由增强村民的精神文化认同来使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应找准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切入点,提升乡村文化生产力。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策略,通过 PPP 等现代化投资合作模式,把文化创意公司、文化传媒公司、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文化项目开发公司吸引到乡村文化建设中,特别要重视对本地文化类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在融资、贷款、税收上给予资源倾斜,鼓励它们走出去交流合作,让它们具备利用多要素创- 6 -新发展、做大做强的潜

10、质。三是要多渠道展开乡村特色文化的宣传、推介与交流,提升乡村文化的传播力。一方面要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另一方面则要做好对这些品牌的传播策划。同时,应更加重视利用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兴媒体、自媒体来拓展传播范围、提高传播及时性,鼓励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设立乡村特色文化专栏,引导省市电视台把反映农村文化风貌的节目和演出搬到乡村,并录制专题片予以广泛宣传。3.激活乡村文化创新力。一是应考虑建立政策、市场、技术相融合的创新环境提升机制。建议进一步出台鼓励创新的文化扶持政策,对于创新个人、创新组织、创新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财政补贴、政策性贷款、为市场融资提供政府担保等方式,解决文化创新小微企业

11、的融资难问题。同时,建议修订现有产学研协同激励政策,在其中增加对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的新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的鼓励政策。二是要多渠道提高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增强其创新动力。如可充分发挥新乡贤的作用,做好新乡贤的发现、培训、表彰、宣传和经费保障工作,建立乡贤理事会,将他们纳入“乡村智库” 。三是设置专门针对农村文化建设的人才政策,通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就业、启动资金、工作编制等全方位配套,吸引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各领域中青年人才投身进来,优化农村文化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四是要发现、表彰和奖励“懂文化、会管理、擅经营”的基层文化新人、- 7 -文化达人、文化名人,培养、打造、奖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工作作风正派”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五是建立针对乡村特色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来促进知识共享,通过 PPP 和知识产权股权等方式优化利益协商机制,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社会调解服务机构,与行政机关配合来进行关系协调。 (省社科规划办公室供稿)本期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领导同志中宣部、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成员,省有关厅局及高校、各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各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省直宣传文化系统各单位负责同志本部各部领导、各处室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研究室编 共印 260 份 苏简字 1003 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其他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