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是著名的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祖籍佛山市的海外华人华侨同胞约有80万,分布在是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在近百年来,离乡背井,闯荡他乡,谱下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侨胞故事。
据文字记载,佛山人移居海外最早是在元朝。据《明史》记载,明代洪武三十年,南海人梁道明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聚集侨民数千家,成为一方之首,其离乡去国的历史可从明永乐三年(1405年)前推至其父辈或祖辈的元代。但佛山人出国的高潮是在鸦片战争之后至国内抗日战争爆发时期。
顺德是佛山华侨的重要输出地,《顺德华侨》一书这样表述:鸦片战争前,已有众多顺德人在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侨居。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加上要向外国赔款,百姓饱受压榨,经济愈加不景。于是,顺德人出国谋生者日增。从19世纪40年代起,前往非洲和东南亚各国的顺德人络绎不绝,出现了第一次顺德人移民外国的高潮。
佛山华侨史绕不开“下南洋”这个词,南洋的地理概念主要是指包括当今东盟10国的广大区域。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不堪战乱的普通百姓和权力失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移民的迁徙地之一,这种迁徙历史上称为“下南洋”。佛山在东南亚地区华人社团最多,以南海、顺德、三水籍社团为主,著名社团包括新加坡南顺会馆、新加坡三水会馆,马来西亚很多州都有南海和顺德会馆。
除此之外,“淘金热”也是佛山人移民重要原因。19世纪50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黄金的消息传入中国,使其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充满诱惑的可使人瞬间暴富的金山。在国内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的内力推动下,在淘金热的外力拉动下,加上地处沿海,比邻香港的佛山出现了移民美国的高潮。
大多数的他们怀着到美国摆脱贫困、发财致富的梦想,然后典卖家产、或以人身做抵押,抵美做华工。美国因此被广东、福建移民称为“金山”,首批华人聚居的加利福尼亚圣弗兰西斯科也因而被叫做“旧金山”。
而在改革开放后,佛山人主要通过留学渠道移居国外,相比19世纪移民的佛山人主要从事餐饮、淘金等传统产业,改革开放后的新华侨华人们整体受教育程度较高,从事的行业多集中于新兴行业。
佛山人远渡重洋的岁月也孕育出佛山特有的华侨文化,最明显的就是在“下南洋”的过程中产生了三水红头巾、顺德自梳女等华侨历史文化现象。
自梳指女性把头发像已婚妇一样自行盘起,以示终生不嫁、独身终老,自梳后的女人被称为自梳女,也称妈姐或姑婆,死后称净女,是古代中国女性文化的一种。据《顺德县志》记载,清朝后期,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获得经济独立,她们渴望自由的同时,也被工作所束缚,情愿终身不嫁。直到20世纪3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蚕丝业逐渐衰落,她们也失去了可以立身的职业,听说到南洋打工收入丰厚,遂结伴前往。
在1886年到1934年间,赴新加坡的“自梳女”,仅顺德沙头村就有500多人。
在南洋的自梳女们大多是做女佣,负责带孩子,做饭。当年的自梳女干净利索,聪敏勤快,奉行独身。很快便赢得青睐,成为南洋家政行业的知名品牌。“自梳女”欧阳焕燕,就曾经在新加坡前总统李光耀家当了40多年保姆,带大了李光耀的儿女,深受他们尊重。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年轻女性在南洋打工多年,没有谈婚论嫁。到五六十岁时,便买来供品拜祭天地,也就成为了自梳女。
上个世纪40年代,均安沙头在南洋谋生的自梳女成立了同乡会。她们便倡议在家乡建一间自梳女的安老院。1951年建筑落成,名为冰玉堂,取“冰清玉洁”之意。冰玉堂里供奉了很多神,有观音、济公、关帝等等。自梳女都有牌位。
红头巾则是早年新加坡对当地从事建筑业的广东省三水县籍华侨妇女的称谓。
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批来自广东省三水县(现佛山市三水区)的中国年轻妇女迫于生计,背井离乡南下新加坡投亲靠友。当时正值新加坡大规模城市开发建设,需要大量建筑工人。
来到新加坡的三水女性,大多就到这些建筑工地工作,做挑砖块、搬木料的粗活,每天早出晚归。
最初,三水妇女在家乡并没有戴头巾的习惯,倒是戴竹笠较多。后来,为了方便工作,三水的姐妹们独出心裁,提议用红布做头巾作为标志。红色,象征着兴旺、吉祥之意,用红布作头巾,在阳光下耀眼,红灿灿的容易识别。而且戴头巾还有好处,它取代了竹笠起遮阳作用,还可以保护头部,即使有小碎石,或灰浆跌下,亦可避免受小伤害。这个提议很快得到工头赞成,于是,三水女工全披戴红头巾。
戴头巾的第一天,红头巾在工地一出现便引起轰动,起初,人们认为这些女工打扮花枝招展,与尘土飞扬的工地格格不入,讥笑三水女人贪靓都不分场合。但是开工后的情况让所有人目瞪口呆:凡是有三水女工负责的工区,秩序井然,效率更高,工程进度更快,报社记者更是闻风而至,为红头巾拍下照片,刊登在报纸上。红头巾以自己的吃苦耐劳以及对新加坡建设的贡献赢得了新加坡人民的尊重。
头戴鲜红头巾,漂洋过海到异域谋生的三水妇女,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自身的生活,也为新加坡的各项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头巾成为对三水县籍华侨妇女独有的尊称,成为展现华侨妇女高尚人格的特有名词。
如今,在新加坡河南岸,著名的街区——牛车水,还分别立着一尊男女建筑工人的塑像,以纪念牛车水最早期的居民——为新加坡开埠贡献卓著的华人劳工。其中带着红头巾的女工形象便是广东三水红头巾女工。
带着挑战自身命运的勇气,漂洋过海,面对海外茫茫然的世界,披荆斩麻,佛山的华人华侨在海外奋斗闯荡,创造出了属于佛山华人华侨文化和精神,他们的奋斗史是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是相结合的,与民族整个奋斗史是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