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2024-08-18 17:13:14   |  368 人气

WKNZFB

2023年1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时代,毛泽东同志就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壮志豪情,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投身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为了找到中国的出路,毛泽东同志‘向大本大源处探讨’,在反复比较和鉴别中,毅然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选择了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崇高理想,从此一生追寻,矢志不移。”
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从青年起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摸索改变社会的现实途径,并在这过程当中树立起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高尚的家国情怀。
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
从1910年秋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到1918年暑期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再到1918年和1919年两次前往北京工作学习,在近10年里,毛泽东逐渐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了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深刻转变。
离家之际,青年毛泽东以一首豪言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8页)来表达他的雄心壮志。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毛泽东深受维新思想影响,对康、梁二人非常崇拜。他曾这样评价《新民丛报》等书:“这两本书我读了又读,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了初步思考,他曾这样批注“正式而成立者,立宪之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制定,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前者,如现今之英、日诸国;后者,如中国数千年来盗窃得国之列朝也。”可见,青年毛泽东开始用世界眼光来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推崇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
在湘乡驻省中学,毛泽东深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拥护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卷入辛亥革命的浪潮。在这里,毛泽东经常阅读《民立报》并发表政见提议由孙中山担任大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为外交部长。后来,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他当时的想法:“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毛泽东投笔从戎。军旅期间,毛泽东第一次读到谈论社会主义的文章,这是他最早接触“社会主义”这个名词,但实际上他听到的社会主义与马克思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着本质区别,不过是改良主义的一种翻版罢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许多省份宣告独立,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毛泽东自认为革命已经成功,便退出军队,总共当了半年兵。
随后,毛泽东投考了警察学堂、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等,但都不如意。最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在这所学校里,他只呆了半年,愈发觉得刻板的教学模式和校规不能使自己满意,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自修生活。在湖南省立图书馆的半年自修生活,毛泽东曾这样总结“我这样度过的半年时间,我认为对我极有价值。”由于经济原因和环境所迫,自修读书生活难以为继。此时,毛泽东已近20岁,他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

◆1918年6月,毛泽东在一师,时年25岁。毕业班学生全体留影。后排左二为毛泽东。
经过慎重思考,毛泽东决心回校求学。1913年春,毛泽东进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读书。次年春,四师与一师合并,直到1918年暑期毕业,毛泽东总共做了5年半的师范生。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和锻炼是全面的,他不仅具备了扎实的学问基础,而且开始形成独立的思想见解,有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1918年8月,毛泽东来到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经杨昌济的推荐,毛泽东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在这里,他同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交谈,结识了一批社会名流。1919年12月,毛泽东率领驱张代表团第二次赴京。通过两次北京之行的所见所闻,青年毛泽东确立下终生的信仰并且从未动摇。
青年毛泽东的“求学之路”辗转多地,从湘乡、长沙再到北京,这期间他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思想变得成熟。在此期间,毛泽东对社会的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为他日后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年毛泽东的“师友之道”
在青年毛泽东成长的关键阶段背后,离不开老师对他的指导,并且毛泽东与老师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师生关系,而是亦师亦友。
早在毛泽东投考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时,就因不是本地人而受到歧视。主考老师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极力向校长李元甫举荐毛泽东。李元甫是一名爱国开明的教育家,在阅读了毛泽东的文章后,大加赞赏。毛泽东得以顺利入学。
在校期间,毛泽东的文章经常受到老师们的讲评。国文教员谭咏春看了毛泽东作的《宋襄公论》后评价其“文笔泼辣,立意高远,见解炯异于流俗”;“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校长李元甫和老师贺岚岗非常器重毛泽东,说:“学校取了一名建国材。”在贺老师的举荐下,毛泽东得以顺利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这是他第一次来到省会长沙,他的视野变得开阔,思想更加成熟。
在湖南一师求学的5年半对毛泽东产生了巨大影响。毛泽东曾这样评价一师:“我没有正式进过大学,也没有到国外留过学,我的知识、我的学问,是在一师打下了基础。一师是个好学校。”好学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有一批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当时,孔昭绶出任湖南一师校长,他是一名开明的教育家,前后两次出任一师校长,对学校进行全面改革,大力推行民主教育。担任校长期间,他广纳贤才,聘用如杨昌济、徐特立、黎锦熙等一批社会知识分子。
徐特立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毛泽东,他后来曾这样回忆:“我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最敬佩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杨怀中先生,一位是徐老。”徐特立倡导的阅读习惯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能贪多求快,囫囵吞枣,而要少而精,看透事物和问题的本质。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效仿徐特立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在阅读的文字和段落旁边做批注,记下自己的见解。几年来,毛泽东做了不下于百万字的批注和评语。在一本不厚的《伦理学原理》一书中,毛泽东仅做的批注就达一万三千余字。可见毛泽东在读书时的深入思考。为了庆祝徐特立的六十大寿,毛泽东专门发来贺信指出:“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从中不难看出,徐特立在毛泽东心中地位之高。
杨昌济也对青年毛泽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曾这样回忆恩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来的留学生,后来我同他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他教授伦理学,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他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毛泽东与杨昌济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得两人相交甚深,下课之余,他时常去老师家里探讨学问。1915年7月,毛泽东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这样评价杨昌济:“弟近年来所有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弟观杨先生之涵宏盛大,以为不可及。”在所有学生中,毛泽东和蔡和森最受杨昌济器重。病重期间,杨昌济还极力向章士钊推荐二人:“吾郑重语君,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毛泽东后来这样回忆与杨昌济的关系:“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后来在北京成了我的一位知心朋友。”
1918年、1919年毛泽东两次来到北京,与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深入接触,他们对于帮助青年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曾这样深情回忆李大钊:“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了一个马列主义者。他是我真正的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一句“真正的老师”道出了毛泽东对李大钊的深切景仰之情。
青年毛泽东的“游学之方”
青年毛泽东除了阅读“有字之书”,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阅读“无字之书”。青年毛泽东特别推崇通过游学来达到了解社会的目的。在湖南的方言中,“游学”也就是所谓的“打秋风”,通过“打秋风”式的社会实践,青年毛泽东深入农村,对国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农村百姓生活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当大批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之时,毛泽东却不为所动,坚持留在国内。他曾这样解释原因:“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他热衷于帮助筹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自己却选择留在国内。毛泽东指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就已经认识到了研究国情的重要性。他曾在《讲堂录》的笔记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可见,青年毛泽东从一开始就主张知与行的统一。

◆毛泽东(左)和夏默庵(右)。
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携带简单行李便踏上了游学之路。他们出发时,身上没有携带钱财。一路上,他们接触了大量人士,包括农民、开明绅士、劝学所所长、方丈、财主等,前后行程近900余里,历时1个多月,途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和沅江5县。这一趟行程他们既磨炼了意志,又增长了见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农村风土人情有了深入的了解,并记下了大量笔记。回到学校后,他的笔记在师生之间广泛传阅,可谓“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1917年秋,毛泽东与张昆弟等人前往昭山开展社会调查。同年寒假,他又来到浏阳文家市,在陈赞周家暂住了几天,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针对当地缺乏种树的习惯,毛泽东以身作则,亲自动手栽种了几棵板栗树。毛泽东认为,种树是造福后代的善举,鼓励当地农民多种树。1918年春,毛泽东又与蔡和森来到洞庭湖畔,游历湘阴、岳阳、平江和浏阳多地,历时半月之余,了解各地风土人情。

◆青年毛泽东的调研路线。
通过一系列游学活动,毛泽东获得了大量书本以外的知识,对民间疾苦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青年毛泽东通过游学方式所进行的社会实践,为他日后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后来之所以能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寻乌调查》等文章与他青年时期就养成的深入社会实践的本领密不可分。
青年毛泽东的“斗争之术”
在毛泽东的一生当中,“斗争”二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毛泽东曾在日记中记载:“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 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页)早在少年时期,毛泽东就与父亲斗智斗勇。他曾这样回忆:“我家分成两‘党’。一党是我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在与父亲斗争的过程中,毛泽东总是处于胜利的一方。
1915年,袁世凯为了获取日本帝国主义对其复辟帝制的支持,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到一师校园,全体师生慷慨激昂,掀起了大规模的仇日反袁斗争。青年毛泽东挥笔写下了“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在这场反袁斗争中,毛泽东处在斗争一线,经常走上街头进行演说或撰文批判。
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曾率领一支志愿学生军开展了一次护校斗争,巧妙击溃一支退败的北洋军队。1917年11月,北洋军王汝贤部正向长沙一带退却,在离长沙城很近的地方休整,因不知长沙城内的虚实,不敢贸然进城,他们所到之处,农民的粮食都被抢走。毛泽东利用这支军队又疲又饿的弱点,战斗力下降,大胆组织学生志愿军200多人手持木枪,同时又联络附近的警察,而且还以鞭炮制造大的声势,成功将溃军击退,全部缴械,有效地保卫了全体师生的安全。事后,全校师生高度评价毛泽东浑身是胆!青年时期毛泽东这样有勇有谋的斗争还有很多。
1919年4月,在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毛泽东回到湖南,领导了长沙的爱国学生运动。毛泽东曾对周世钊说:“北京、上海等地的学生正在因外交失败消息引起悲痛和愤怒,正在酝酿开展爱国运动,湖南也应该搞起来。我想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回到长沙后,毛泽东将他这几个月在北京和上海的所见所闻、接受的新思想介绍给老师和一些新民学会会员。为了响应北京的爱国学生运动,毛泽东广泛接触湖南各界人士,包括在校学生、教育界、新闻界等精英人士,争取大家的支持。在这一过程中,毛泽东领导成立了新的湖南学生联合会,发动了学生罢课运动。各校学生纷纷响应学联号召,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席卷全省。以毛泽东为首的青年学生群体在这场运动中,组织严密,目的明确,十分讲求与敌人的斗争策略。在开展运动的过程中,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团结了一大批青年群众。之后,毛泽东又领导学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驱张运动”,以此反抗张敬尧的野蛮行径和黑暗统治。

青年毛泽东曾指出:“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页)他是一个不服输、具有鲜明个性的优秀青年。面对旧势力的压迫和腐朽统治,压迫的愈深,青年毛泽东越是勇敢,斗争的精神越饱满,劲头越十足。
青年毛泽东的“健体之策”
在毛泽东的世界里,不仅要多读书,丰富精神世界,也要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毛泽东很早就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他出生于农村,从小就下田劳作,他的两个哥哥出生不久便夭折。因此他深刻体会到健体的重要性。毛泽东曾在给黎锦熙的信中指出:“弟身亦不强,近以运动之故,受益颇多。”可见,通过体育锻炼给毛泽东带来了许多身体上的好处。与此同时,强健体魄也是毛泽东那一代青年人责任感和使命担当的鲜明写照。青年毛泽东尖锐地指出我国民族“国力恭<苶>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十分重视体育锻炼,有一些体育项目,他一坚持就是几十年。后来,毛泽东曾在与斯诺的谈话中这样回忆体育锻炼给他带来的好处:“这对于增强我的体格大概很有帮助,我后来在华南多次往返行军中,从江西到西北的长征中,特别需要这样的体格。”
早在湖南一师期间,毛泽东就深受杨昌济的影响,经常洗冷水浴,不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他认为这是锻炼身体、磨砺意志的一种方法。冷水浴能带来两种好处:一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抵抗力;二是培养自己战胜苦难的勇气。除了洗冷水浴,毛泽东体育锻炼的项目繁多,包括游泳、雨浴、风浴、日浴等。毛泽东经常和蔡和森等人跋山涉水、露宿野外。毛泽东曾这样回忆:“我们也热心于体育锻炼。在寒假当中,我们徒步穿野越林,爬山绕城,渡江过河。遇见下雨,我们就脱掉衬衣让雨淋,说这是雨浴。烈日当空,我们也脱掉衬衣,说是日光浴。春风吹来的时候,我们高声叫嚷,说这是叫做‘风浴’的体育新项目。在已经下霜的日子,我们就露天睡觉,甚至到11月份,我们还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这一切都是在‘体格锻炼’的名义下进行的。”
毛泽东不仅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而且还将锻炼身体上升到学术的层面,对体育锻炼进行理论系统地阐释。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公开发表他的第一篇论文《体育之研究》,在这篇文章当中,毛泽东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毛泽东认为,学习固然重要,但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一切都将无从谈起。在一师的校园里,毛泽东还发明了“六段运动健身操”,学习之余,毛泽东走出教室,经常带领同学们一起在操场上做操。只有体格健壮了,学习才会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方能达到改造社会之目的。



编辑|侯梦玮

责编|王媛媛

编审|项东民

投稿邮箱:dsbc_163@163.com

欢迎订阅《党史博采》

邮发代号:CN13-1117/D  

发行部:0311-87817805


原件地址:青年毛泽东,自信人生二百年,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分享本文章目的在于学习,如有侵权,请邮件告知删除,本站将在收到删除告知信息的情况下,24小时内删除,并给予道歉,谢谢支持!

请使用微信客户端打开页面并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或者微信直接搜索文库网。

[ 微信公众号ID:WENKUNET ]


上一篇:Spring Boot快速接入AI完成智能化

下一篇:黄亚生:中国为什么会产生“外资依赖症”
收藏
相关资源
牛津苏教三下Unit7Where课件之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苏教三下Unit7Where课件之三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百校联赛优质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6Unit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6Unit2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学期Unit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学期Unit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6Unit1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6Unit1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一英语模块1---定语从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一英语模块1---定语从句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7Unit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版高二Module7Unit3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苏教三上Unit2Nicetomeetyou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苏教三上Unit2Nicetomeetyou课件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苏教三下Unit5Doyouplay课件之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牛津苏教三下Unit5Doyouplay课件之一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热门资讯
Lily日常英语
广东籍55名现任省部级高官,梅州9位,河源3位!
1921:交通大学董事会
新时代中美关系的发展趋势
拜登执政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走向
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
书到用时方恨少,积少成多随手来! 知识积累—每天都要!
他是大名鼎鼎的“广州好迪之父”,24岁开厂,32岁建起大型日化集团,在家乡投资兴建大美妆产业园!
世界各国国旗大全(包括233个国家与地区)
香港虚拟银行与传统银行有何不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其他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