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

上传人:不要太帅 文档编号:108376 上传时间:2018-11-11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2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计划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金水工程“规划)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三年四月主持单位: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写单位: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北京金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编制说明2001 年 11 月,水利部印发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纲要 ,提出了全国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并在全国水利系统具体部署开展信息化规划编制工作的任务。一年多来,在水利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有关司局和流域机构的大力配合下,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7 个流域机构、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划报告已编制完成,并上报水利部;由部机关有关司局牵头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也基本完成;水利信息

2、中心负责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部分-国家水利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及建设项目建议书和水利信息化标准化指南等都已完成,并通过了审查,为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 (暨“金水工程“ 规划,以下统称为全国水利信息划规划 )编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年多来,国家对信息化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央已经决定以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并将“金水工程“作为“十五“期间优先实施的重要业务系统启动建设;水利部党组也已经将水利信息化建设列入 2010 年水利工作发展的十大

3、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的发展方针和水利部党组提出的新的治水思路,适应水利现代化的新要求,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科学有序地进行,编制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十分必要。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编制,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于 2002 年 9 月向社会公开征集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写大纲 ,得到了广泛响应。专家评审推荐的规划编制合作单位在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利信息中心的组织下,从 2002 年 9 月开始广泛对水利部门进行需求调研,并对各单位上报的规划进行认真研究与分析,特邀国家信息化办公室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作专题讲座,对规划的编制进行具

4、体指导,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规划初稿。初稿在不同的范围内多次征求专家和有关部门的意见,数易其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初稿) 。2003 年 1 月 11 日至 12 日,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水利信息中心联合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咨询会,来自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产业部、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院、部机关有关司局、水规总院、流域机构、水利信息中心等单位的 40 多位专家和代表出席了会议,专家和代表们就报告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规划进行了全面的修改,于 2003 年 1 月下旬完成了规划的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各有关单位

5、征求意见。在汇总各单位反馈意见的基础上,规划编制单位再次对规划进行了修改,形成送审稿初稿,并在征求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送审稿提交审查。2003 年 3 月 31 日至 4 月 1 日,受水利部委托,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进行了审查。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水利部有关司局、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各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等单位的代表和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国电公司南京自动化研究所、国家税务总局信息中心、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信息产业部信息

6、中心、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的特邀专家共 40 多人。专家和代表们就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会后,规划编制单位根据会议精神,对规划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形成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正式稿。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规划编制单位多次就若干重大问题及时向部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了汇报,听取指示,使规划在重大原则与策略方面既符合国家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又紧扣水利现代化发展的总体战略。水利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 全国水利信息化规划充分考虑了水利行业信息化建设特点,遵循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分阶段阐明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为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7、|目 录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背景 11.1 水利信息化概述 11.2 现状及存在问题 41.2.1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 4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71.3 水利信息化的必要性 101.3.1 水利面临严峻形势 101.3.2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13第二章 规划原则与范围 162.1 规划原则 162.2 规划范围 172.3 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82.4 规划的主要依据 19第三章 建设目标与任务 223.1 指导思想 223.2 建设目标 233.3 实施原则 243.4 建设任务 253.4.1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63.4.2 业务应用建设 283.4.3 保障环境建

8、设 29第四章 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 324.1 体系结构 324.2 水利信息基础设施 334.2.1 信息采集 344.2.2 水利信息网 394.2.3 水利数据中心 414.3 业务应用体系 46|4.3.1 水利业务分类 464.3.2 业务应用体系结构框架 504.3.3 业务应用实现 514.4 保障环境 52第五章 水利主要业务应用 535.1 防汛抗旱 535.2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 545.3 水资源管理决策 575.4 水质监测与评价 575.5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 585.6 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 595.7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管理 605.8 水利信息公众服务 605.9 水

9、利规划设计管理 625.10 水利专业数字图书馆 63第六章 重点建设工程 656.1 实施策略 656.2 国家水利数据中心 666.2.1 建设目标 666.2.2 系统组成 686.2.3 建设内容 686.3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 696.3.1 建设目标 696.3.2 系统组成 706.3.3 建设内容 706.4 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746.4.1 建设目标 746.4.2 系统组成 756.4.3 建设内容 756.5 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 77|6.5.1 建设目标 776.5.2 系统组成 776.5.3 建设内容 786.6 水质监测与评价信息系统 806.6.1

10、建设目标 816.6.2 系统组成 816.6.3 建设内容 826.7 水利行政资源管理系统 846.7.1 建设目标 846.7.2 系统组成 846.7.3 建设内容 85第七章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 917.1 标准体系 917.1.1 体系框架 927.1.2 标准建设 927.1.3 标准化与标准化指南 937.2 安全体系 937.2.1 安全基础设施 947.2.2 安全管理 967.2.3 安全建设资金的投入 967.3 建设和运行管理 967.3.1 组织管理 977.3.2 建设管理 977.3.3 运行管理 987.4 政策、资金与人才 997.4.1 政策保障 997.

11、4.2 资金保障 997.4.3 人才保障 100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近期进度安排 1028.1 投资估算 102|8.1.1 编制说明 1028.1.2 编制原则和方法 1028.1.3 编制依据 1038.1.4 估算结果 1048.2 近期建设进度安排 1098.2.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098.2.2 业务应用 1118.2.3 水利信息化保障环境建设 1128.2.4 近期投资安排 113第九章 国民经济评价 1159.1 信息化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推动 1159.2 信息化对水利工作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1169.3 水利信息化效益分析 1179.4 水利信息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

12、122第一章 水利信息化背景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事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负着防汛减灾、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是国家以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思路在水利行业的具体体现,是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之一。水利信息化的核心是为实现水利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支撑。1.1 水利信息化概述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明

13、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进一步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水利作为国

14、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需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水旱灾害又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下垫面条件复杂、人口众多,致使全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尤其是有限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染四大水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构成严重制约。水利部门作为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肩

15、负着为社会提供有效的防汛减灾服务、高保证率的清洁水源以及保护和谐水生态环境的重任。建国以来,为解决水问题,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基本配套的水利工程体系,并且在抗御洪水、提供水源和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体系初步形成的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提高科技对水利的贡献率,必须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水利信息资源,提升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整体能力和水平,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移,追求治水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水利信息化就是指

1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包括水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服务,全面提升水利事业活动效率和效能的历史过程。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选择。水利信息化的目的是提高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服务的水平与能力。水利信息化建设要在国家信息化建设方针指导下,适应水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新形势,以提高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

17、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创新,服务社会,保障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在全国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水利信息基础设施,解决水利信息资源不足和有限资源共享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防汛减灾、水资源优化配置、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土保持、水质监测、农村水利水电和水利政务等水利业务中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带动水利现代化。为了保障全国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做出相对全面且具有适度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1.2 现状及存在问题1.2.1 信息技术应用现状我国水利行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工作起步较早,特别是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已取得了一定的

18、进展,在水利工作的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在某些业务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分析和服务的部分环节中已发挥了显著作用。但从总体上看,业务处理仅实现了部分数字化,相关技术规范不完善,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有限的数据资源总体质量不高,使用效率较低。水利信息化总体上仍处在起步阶段,地区发展极不平衡。1、信息采集在水利信息采集方面,全国水利系统已有 50雨量监测数据和近 50的水位监测数据采集实现了数字化长期自动记录,流量和其它要素的自动测验方面也在进行积极地探索。部分重点防汛地区建成了水文信息自动采集系统,工情、旱情、灾情、水资源、用水节水、水质、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农村水利水电

19、、水利移民、规划设计和行政资源等信息采集也具有一定的手段。航空航天遥感、全球定位等技术在部分业务中得到应用。但从整体上看,信息采集系统不健全、不配套,直接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采集的信息要素类型较少,时间、空间、采集频度和精度与水利各项工作的整体需求不相适应,数字化的信息量占水利信息总量的比例严重偏低。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传输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传输方面,目前从水利部到各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文部门之间,初步形成了基于中国分组交换网的全国实时水情计算机广域网,能进行实时水情信息传输;部分地区建成了宽带计算机广域网,全国部分省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了信息发布网站,并连入因特网,开始向社

20、会提供部分水利信息。部分重点防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初步实现了水雨情信息传输网络化、接收处理自动化和信息管理数字化,提供水雨情信息服务的水平与能力有了一定的改善。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多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已初步实现以网上公文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部与流域机构间、流域机构与省(自治区、直辖市)间的联网办公也在积极推进中,部分单位之间已经实现了远程文件传输、公文和档案的联机管理等。但从整体上看,现有网络覆盖面窄,传输能力低,远远不能满足水利业务的需求。从采集点到计算机网络基层节点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制约了信息技术应用整体水平的提高。3、数据库在全国范围内 80以上的历史水文

21、整编资料已经入库,初步能够对外提供查询服务。国家级水利政策法规数据库初步建成,也已提供社会公众服务。其它在建的数据库有:综合性数据库。主要包括人事劳动、计划财务、水资源公报信息、灌区信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档案和文献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各类水工建筑物、环境影响及对策、跨流域调水、施工技术、工程监理适用规范等。灾害监测与评估专业数据库。主要包括历史洪水、洪水风险、洪水仿真、滩区蓄滞洪区、水体光谱标准、遥感监测图像等。 虽然数据库建设已涉及相当多的水利业务,但这些已建或在建的数据库模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存储数据难以同化、安全与更新机制缺乏、技术水平差距明显,难以实现

22、信息共享。4、信息处理及应用水利技术实际应用中的复杂运算工作已能在计算机上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在数据分析与表达方面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在水利部机关、流域机构、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等水利部门的不同业务中,建立了相应的信息系统,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各种新理论、新方法的引入进展迅速,个别系统还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信息资源不足,软硬件和数据资源整体协调困难,致使已经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全国水利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总体上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沿海好于内陆,东中部好于西部,防汛重点地区好于其它地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布基本一致。 |1.2.2

23、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在水利业务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为特征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但进展比较缓慢,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各水利业务领域发展也很不平衡,覆盖全国的水利信息网络尚未形成。对照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当前水利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不足水利工作管理要面对洪涝、干旱及水污染灾害的防范、水资源调配、水土保持和水环境监测四大主题,所需支撑信息在内容上涉及面广,信息采集的时空间隔、数据类型、数据精度、交换格式与表达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信息资源不足主要表现为:时效较差、种类不全、内容不丰富、基准不同、时空搭配不合理等,特别是信息的数字化和规范化程度过低

24、,更加重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尽管多年来水行政主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积累了一些基本观测资料,初步建设了一些基础数据库。但涉及减灾决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利建设管理等众多急需的相关基础信息资源建设还极不完善,如服务于多层次业务需求的空间数据,水资源调度,工程现状与工程规划设计及其它各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尚未全面启动。 此外,信息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程度过低。从水利系统自身的角度看,一是动态信息采集环节薄弱,二是信息积累未能全面规范化,有许多宝贵的原始观测记录、历史文档、规划与设计等资料已因年代久远,未能得到妥善保护而损毁或散失,造成信息损失。与相关行业的信息交流受信息交换机制的制约,要么获取

25、困难,要么因业务侧重点不同,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符合其它水利业务应用的要求。 2、信息共享困难可重用性与共享性是信息资源价值优势的突出体现,共享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的基础。由于水利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信息基础设施与共享机制仍不配套,导致有限的信息资源共享困难。主要表现在:1)服务目标单一,导致条块分割目前在水利系统结合各项业务应用目标,开发建设了一些专用数据库及相应的应用软件。但由于各自技术水平、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这些数据库及其应用大多分散建设在各个地区和不同业务部门,呈现条块分割的特征,形成以地域、专业、部门等为边界的信息孤岛。各数据库之间缺乏信息共享机制与手段,有些内容还相互重复、甚至互相矛盾。许多数据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