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wrn 文档编号:11704185 上传时间:2023-03-15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88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XX河道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综合说明11.1概述11.2编制依据21.3主要结论3第二章水文气象42.1流域概况42.2水文气象42.3附图12第三章工程地质133.1概况133.2xx引河挡土墙地质报告133.3xx河地质报告163.4运料河涵洞地质报告18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22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224.2工程设计标准254.3附图25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265.1工程等别和标准265.2工程设计原则265.3工程计算265.4工程设计295.5工程项目汇总32第六章工程管理336.1 管理机构及分工336.2 工程管理346.3 运行管理经费来源366

2、.4 管理设施36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377.1施工条件377.2主体工程施工387.3施工导流、截流397.4施工总进度397.5施工组织397.6施工管理397.7附表40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418.1环境状况418.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18.3施工期环境保护438.4环评结论44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459.1工程概况459.2编制依据459.3工程大宗材料及总投资459.4 经济评价379.5附表37第十章工程招标3810.1招标基本情况3810.2招标初步方案38附件:招投标情况表挡土墙计算书47第一章 综合说明1.1概述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xx

3、、xx、xx市的xx、xx、xx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xx”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xx,东径xx。现状市区面积224km2,下辖xx、xx及开发区,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通xx河、xx、xx、xx等为流经市区的骨干河流。某市作为国家首次正式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其辖区范围内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市区范围建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工矿企业,不少国外大财团、大企业纷纷相继在此落户;港口、道路、桥梁、水利电力设施、邮电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雄厚的基础。因此,某

4、市城区防洪除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002年度主要解决xx周边水系防洪除涝矛盾,目前随着东部新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原有河道除涝标准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且绝大部分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不是非常明确除,二十多年来未进行清淤,目前河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积较为严重,阻塞河床,致使现有河道断面萎缩,影响了河道蓄水、排涝能力的发挥。每逢汛期,遇有大暴雨,涝水难以及时排出。加之沿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水腐蚀、发黑发臭,河床面貌极差。严重影响某市民身心健康,损坏了xx全国卫生城市的形象。现根据某市河道整治规划和某市城市防洪规划对某市河道进行分批分期实施,根据轻重缓

5、急的原则现拟对其水环境整治。xx年度河道整治主要针对东部主要骨干输水河道,高、低水系控制,主城区排涝水系调整、调向河道。市区河道整治设计思路主要采用仰斜式挡土墙加草皮组成的复合式护岸形式。挡土墙顶高程取汛期高水位加4060cm超高;草皮护坡从挡土墙顶护至河道两侧道路;河道疏浚底高程取原设计标准;同时考虑到市区小区内河道较小,蓄水能力很差,在满足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放大河口宽度,增加小区内河道蓄水能力,以改善小区内人居环境。根据对市区水系主要水利矛盾的分析,原河道在防洪除涝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整治市区河道,改善市区水系的水环境显得尤为迫切。1.2编制依据1、 江苏省水利

6、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江苏省水利厅,1996年12月;2、 xx引河、运料河、xx河等市区河道断面测量报告,某市江海测绘院,2002年11月。3、 某市城市防洪规划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2年8月4、 某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某市水利局、某市水利学会2000年8月5、 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6、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7、 某市统计年鉴8、 某市水利志1.3主要结论工程静态总投资为:1445.4万元。附表:xx年度主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一览表分类项目名称序号主要内容估算经费(万元)建筑物运料河涵洞1新建净宽3m涵洞712.82河 道东片xx引

7、河2河道疏浚3100m,新建护坡1800mxx河(xx至xx引河)3河道疏浚300m,新建护坡400m南川河(xx引河以西段)4河道疏浚1400m,新建护坡1400m北片前进河5河道疏浚1000m,新建护坡400m运料河6河道疏浚240m,新建护坡260m工农河7河道疏浚360m,新建护坡460m总 计第二章 水文气象2.1流域概况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xx、xx、xx市的xx、xx、xx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xx”之称。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xx,东径xx。现状市区国土面积224km2,下辖xx、xx及xx办事处,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

8、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确定未来市区规划用地范围将发展到466.2km2,人口将达到100万,包括某市市区及xx市的xx部分地区、xx机场净空控制区、xx良种场等。城市发展方向以主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两头延伸,形成沿江带状发展态势。规划形成xx、主城区、开发区、江xx区四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形成带状组团式产业结构形态。2.2水文气象2.2.1水文气象 气温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最低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8.5(1995年9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

9、0.8(1977年1月31日)。 降水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3.7mm,最大年降水量1465.2mm,最小年降水量641.3mm(1978年)。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64.6%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6-7月间梅雨和6-9月间的台风雨常造成本地区的严重涝灾。最大24小时降水量264.0mm(节制闸站),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1.7天。 风春夏多东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1m/s,年最大风速26.3m/s(NE,1960年7月7日),瞬时最大风速30.4m/s(SW,

10、1975年7月14日)。常风向E、ESE频率为10%,次风向NE,ENE频率为8%,各风向频率见下表:表2-1:各种风向频率风 向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频 率(%)67881010556433444781949-1997年本地区受台风影响共110次,平均每年2.24次。台风风力一般6-8级,最大12级;1987年7号台风经过某市附近,瞬时风速20.0m/s。 冰雪长江水域终年不冻,陆域最大冻土厚20cm,年平均降雪6天,多集中于1-2月间,最大积雪厚度17cm。 雾与日照多年平均雾日天数为30.9天,年最多雾日数60天,最少雾日数5天,大雾平

11、均为5.7天,年平均日照数为2223.3小时,日照面分率50%。 内河水位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正常控制水位2.25m中高水系(中沙田区)正常控制水位1.65m 地下水位市区地下水位基本与当地河网正常水位接近。 潮汐长江xx河段的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潮波受径流和河形阻力作用十分明显,前波陡直,后坡平缓,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涨潮历时为2小时10分-6小时40分,平均历时3小时32分,落潮历时7小时10分-10小时30分,平均8小时52分。涨潮周期为12小时24分。 潮位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据xx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如下表:表2-2:xx验潮

12、站潮位特征潮 位 名 称潮 位 (m)备 注潮 位 名 称潮 位 (m)备 注最高潮位7.081997.8.1910年一遇低潮位0.66最低潮位0.421959.2.2920年一遇低潮位0.56平均高潮位3.8650年一遇低潮位0.44平均低潮位1.97100年一遇低潮位0.36最大潮差4.01100年一遇高潮位7.18最下潮差0.00200年一遇高潮位7.44平均潮差1.93300年一遇高潮位7.59最大水位差6.66 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场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度考虑。据江苏省

13、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年xx地区共发生地震16次,一般强度在5级以下;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6.2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2.2.2历史灾情及成灾原因 历史灾情建国以来,我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其灾情统计情况见表2-3。表2-3 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时 间xx潮位(m)出险地点灾情统计发灾原因说明1949.7.255.83市区沿江农田受淹3万亩台风暴雨1954.8.16.13沿江圩区农田受淹3.5万亩洪水过境

14、1960.8.3市区范围农田受淹5.2万亩暴雨1974.8.206.38芦泾、xx农田受淹100亩台风、大潮1977.9.10市区范围树1万棵、房屋100间台风1988.9.22xx以东外小圩250米被冲暴雨、洪水过境1989.9.12姚港口两侧280米滩面被冲大潮、洪水过境1991.6市区范围360间房屋倒塌暴雨1996.8.16.71xx电厂西外小圩决口10米台风、大潮1997.8.197.08二十八丈等主江堤受损台风、大潮1998.3二十八丈等抢险费562万元上游洪水过境1949年7月25日主要遭受了6号强台风影响,风力达1112级,潮水位猛涨,xx潮位高达5.83米,此时又陡降暴雨,区

15、市江堤共有19处决口,受淹农田达3.0万亩;1954年8月,长江出现持续大径流下泄,8月1日,长江大通站流量达926000立方米/秒,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立方米/秒;8月17日,xx站潮位6.13米;8月25日,一次性降水169.4毫米,内河水位陡涨,某市区范围受淹面积达3.4万亩,沿江圩区积水深度达0.3米;1960年全年降水量1722.5毫米,从7月7日起连降暴雨,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内河水位居高不下,市区农田大面积受淹;加上8月3日至8月5日受第七号台风倒槽影响,3日雨量达271.5毫米,最大一日雨量达157.6毫米,市区范围全面积水,农田受淹面积达5.2万亩;1974年8月,

16、受天文大潮和13号台风影响,xx站出现有记录(191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潮位,8月20日,xx站潮位达6.38米,同时造成1.1米的涌高,为百年少见。在洪水的袭击下尽管主江堤未出大险,但市区沿江堤防仍出现10多处滑坡、塌陷,主江堤以外芦泾、xx等30多处小圩子决口或漫顶,近100亩农田受淹,30多间房屋倒塌;1977年9月10日,受8号台风影响,主江堤外小圩子因标准低、堤身单薄,被冲塌多处,市区高大树木被连根拔起数以万计,吹倒房屋100多间;1988年9月,受长江中游普降暴雨影响,加之上游大流量径流,大通站水位、流量由8月底的11.25米、40000立方米/秒急剧上涨至9月15日的13.99米

17、、65500立方米/秒,比历年同期增长60%左右,市区沿江持续20多天承受60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下泄。9月22日,长江退潮时,市区xx涵洞以东外小圩坍塌口宽达250米,距主江堤脚仅30米左右;市防汛部门组织人力物力突击抢险,出动1890人、车辆99辆,累计抛石15647吨;1989年7月至9月,由于径流、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9月12日,xx港两侧滩面突发崩塌,塌口长度达280米,严重威胁着燃料公司煤码头、石油公司码头、xx煤码头的安全,市防指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抢险,出动1946人,抛石22672吨;1991年7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某市全年降水量1577毫米,比正常年份多

18、约500毫米。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7月14日xx潮位达5.96米。江堤险情重重,三面受敌:一方面,内地大量的农田普遍受涝,农田建筑物毁坏严重;另一方面,堤防上雨淋槽沟,天洞裂缝比比皆是,险象环生;再则,堤外坡严重坍塌,损失了大量的土石方。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堤基等土质松软,狼山部分山体滑坡,沿江堤防塌陷,数以千计的厂房、民房进水,数十座小型桥梁和农田车口倒塌; 成灾原因 外因某市城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流量洪峰过境这四个要素或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510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

19、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就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梅雨暴雨型梅雨是67月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2024o时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空气交接的锋面由华南移至江淮,并在江淮一带徘徊而形成的。其特点是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常伴有暴雨,其破坏性更具有隐蔽性。以1991年为例,当年5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历时56天,面平均降水量达735.2mm,是常年的3.6倍。其间还出现了大暴雨,6月1214日暴雨中心在某市城区附近兴仁镇,三日降水量达到295.2mm,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我市长

20、江堤防堤基等土质松软塌陷,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台风暴雨型台风是夏、秋季西太平洋热低气旋而形成,并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自56月份向我国沿海广东、福建靠拢,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某市,轻则受其边缘影响,重则其中心掠境或接近本市过境。据资料,每年的7、8、9三个月均为台风的多发季节。根据统计资料,1949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2.36次,见表2-4。表2-4 19491990年各月台风袭击某市次数月 份567891011总 计次 数252436274199平均(次/年)0.050.120.570.860.640.020.022.36台风的产生都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的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

21、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袭击的时间少则2天,多则6、7天,风力轻则6、7级,重则1112级。由于台风为低压气旋,能将长江潮位猛然间抬高约1m,因此如果碰上天文大潮及长江上游洪水过境,则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我市沿江防洪设施及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如1996年,受8号强台风、长江大径流和天文大潮共同影响,沿江风力达10级以上,7月30日至8月2日沿江潮位猛涨,8月1日xx潮位达6.71米,超过以往的历史记录,造成沿江围堤多处坍塌决口。 暴雨洪潮型洪潮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如果

22、再遭遇上大强度暴雨,容易引发外洪内涝,危害程度更大。如1954年型, 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立方米/秒,长江xx站持续出现超过6.0米高潮位,防汛形势十分危急;到8月25日,又遭遇特大暴雨,致使内河水位陡涨,某市城区大面积受淹。 内因 排涝水系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历史上按地形特征,将主城区排涝水系分成高水系(老岸田)、中高水系(中沙田)及低水系(沿江圩田区),因势就近排涝入江、入干河。由于城市发展,部分房产开发、路网建设、xx引河的开辟及沿江码头港口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使部分排涝水系打乱,加之水系调整滞后,造成排水出路不合理,排水系统配置不合理, 这一现象在城南片较为突出,排水出路舍

23、近求远,低水高排,每次暴雨都不同程度积涝。 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河道淤积、人为设障、河道萎缩、水体呆滞如xx片排涝出江无门,而河道调蓄能力有限,涝灾比较频繁,当该片xx河水位过高时,高水下压进入姚港排涝片,因南部地形较低常造成xx街办及xx桥路以南一带受涝。据普查资料表明主城区二四级河的天然淤积与人为淤积约为120104m3,沿河单位与居民任意侵占河岸、水面十分严重,河道蓄、泄功能萎缩,水体呆滞,水环境恶化。 工程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由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城市河道多头分管,职责不清,缺乏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工程长期失修、更新改造更差,河道被填塞、乱搭建、倒杂物等现象常有发生,工程难以

24、保证正常运行。2.3附图(见附件)第三章 工程地质3.1概况现阶段xx年度工程地质报告拟采用附近已建成工程地质报告,下阶级施工图时,进行补勘。3.2xx引河挡土墙地质报告3.2.1工程概况拟建挡土墙位于某市xx引河的局部地段,现拟引用xx引河北闸地质报告作为其参考地质条件。3.2.2工程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拟建xx河道两岸自然地面高程一般在4.80m6.90m之间,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貌类型为长江下游河口相冲积平原地貌。2、地基土成因及分布根据勘察结果可将场地内的地基土层分为3层及一透镜体层,其中层1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以表示),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层2、层3及层T为第四系全新统河

25、口相冲积层(以表示),层2可分为层2-1、层2-2两个亚层,层2-1、层2-2、层T局部分布,层3分布于整个场地。3、地基土土性描述层1,杂填土:以黄褐色低液限粘土及灰色低液限粉土为主,混含砖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局部下部为灰黑色淤泥质土。密实度不均。湿饱和。层底为1.21m4.70m,厚度为1.60m4.50m。层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上部灰黄色,下部灰、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流动。饱和。层底为-4.99m2.72m,厚度为0.00m6.50m。层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上部灰黄色,下部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流动软塑。饱和。层底为-0.80m

26、0.70m,厚度为0.00m5.50m。层T,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流动。饱和。未钻穿。层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青灰色,夹微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低液限粉土软可塑;粉土质砂中等,局部稍松。饱和。未钻穿。4、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4.00m左右,处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5、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土层序号土名PsN10fkMPa击kPa1杂填土1.4820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1.5322100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

27、2.8429130T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1.67115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5.541653.2.3结论1、评价(1)根据地区经验,勘区8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剪切波速一般在115m/s240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xx)判别:场地为类场地,地基土为软弱中软土。(2)层1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密实度不均,厚度一般较大,且变化较大,强度低;层2-1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部缺失,强度较低;层2-2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部缺失,强度一般;层T埋藏较深,仅见于J8孔处,未钻穿;层3埋藏较深,厚度较大,未钻穿,强度较高。(3)根据勘区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分析:场地内地下水

28、不含侵蚀性CO2,对钢筋砼无腐蚀性。(4)勘区为地震设防烈度6度区,拟建挡土墙为丁类建筑,不需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和抗震作用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2、地基基础方案拟建挡土墙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或层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分别按fk=100kPa、fk=130kPa设计,基底摩擦系数分别取f=0.22、f=0.26,局部层1杂填土较深处应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料及挡土墙后回填料可取就地开挖出的土料分层回填并夯实,回填土压实系数取c0.91。回填质量须检测确定。3.2.4工程地质剖面图3.3xx河地质报告3.3.

29、1工程概况拟建挡土墙位于某市xx河的局部地段,现拟引用xx洞地质报告作为其参考地质条件。xx拟建xx洞位于xx东南部,xx东侧。本次勘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执行。本次勘察高程采用相对高程,以场地东北部新建开口涵石驳顶M处为标高0.0m引测。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为标高-1.82m左右。3.2.2工程地质条件3.3.2、地基土土性描述层1,填土:灰褐、黄褐、灰黑色,以低液限粘土为主,混灰色低液限粉土。表层含砖屑及生活垃圾。层底为-3.92m-3.31m,厚度为3.40m3.80m。

30、层2-1,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层底为-4.91m,厚度为0.00m1.60m。层2-2,低液限粉土:青灰色,含腐植质。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水平层理层。底为-4.82m,厚度为0.00m0.80m。层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饱和。未钻穿。3.3.3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4.00m左右,处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3.3.4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土层序号土名PsN10fkMPa击kPa1填土2-1低液限粉土1.5320

31、1452-2低液限粉土2.8422125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5.541603.3.3结论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层1强度低且不均,厚度大;层2-1低液限粉土强度较高,分布于北侧,厚度一般;层2-2低液限粉土强度较低,分布于南侧,厚度薄;层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强度较低,厚度较高;层4低液限粉土夹粉土质砂强度较大,未钻穿。根据拟建物结构型式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1、拟建涵洞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2-1、层2-2低液限粉土作基础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见上表。2、涵洞两侧立驳宜用粘性土混合料分层回填夯实,要求填筑料含水率控制在(172)%,压实系数c0.92。回填质量由检测确定

32、。3、基坑开挖时应采用井点降水和基坑支护措施;基底开挖后土质如有异常请通知我院专业技术人员验槽。3.3.4工程地质剖面图3.4运料河涵洞地质报告3.4.1概述工程概况:拟建涵洞位于某市运料河与xx河交界处,现拟引用附近xx股份有限公司挡土墙地质报告作为其参考地质条件。拟建挡土墙位于xx股份有限公司北侧,xx小区东南侧的xx河上,河南侧从拟建xx位处开始向西侧110m范围,河北侧从拟建xx位处开始向东约50m范围。受xx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我院于二一年七月十日对拟建挡土墙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勘察共布设静力触探试验孔3个,并引用了桥位处1个双桥静力触探孔及1个取土间标准贯入试验孔的层3及以上资料。本

33、次勘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 7-8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土的分类标准(GBJ145-90)执行。本次勘测高程为八五年国家高程。勘察期间xx河水位为2.33m。3.4.2地基土土性描述层1-1,素填土:以灰黄、灰褐色低液限粘土与灰色低液限粉土为主,上部含砖屑、砼块等。密实度不均。稍湿饱和。层底为0.952.08,厚度为0.002.50m。流动软塑。层1-2,淤泥:灰、灰黑色,富含有机质,具臭味。密实度不均。稍湿饱和。层底为0.48,厚度为0.002.15m。流动。饱和层2-1,低液限粉

34、土、粉土质砂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密实度不均,极松稍松。稍湿饱和。层底为-5.72-5.47,厚度为0.006.90m。流动软塑。承载力标准值95 kPa。层2-2,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密实度不均。稍湿饱和。层底为-2.12-0.85,厚度为0.004.20m。软塑。承载力标准值110 kPa。层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青灰色,夹层灰褐色。水平层理。饱和。未见底。流动软塑。承载力标准值150 kPa。3.4.4水文地质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

35、而稍有升降。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2.20m左右,处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3.5.6评价与建议勘察结果表明:拟建挡土墙建筑场地为类场地,地基土为软弱中软土。勘探深度范围内层1-1素填土强度不均且较低,分布于河边坡,厚度较大;层1-2淤泥强度很低,分布于河道内,厚度不等,层底最深处标高为-0.80m左右;层2-1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强度低,分布于拟建xx位处及附近,厚度大;层2-2低液限粉土、粉土质砂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强度较低,分布于桥位两侧大部分场地,厚度较大;层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强度较高,厚度大,未钻穿。根据拟建构筑物结构型式及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建议:1、拟建挡土墙

36、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2-1及2-2作基础持力层,设计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2、基槽开挖前需进行围堰并采用井点降水措施。3、挡土墙内侧回填土宜采用粘性土混合料,分层回填并夯实,要求回填土的压实系数c0.92,回填土回填质量必须检测。3.5.7附图第四章 工程任务和规模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4.1.1防洪除涝规划概况某市城市防洪规划将市区防涝系统工程分为以下五类:高、低水系控制工程;主城区排涝水系调整、调向工程;沿江圩田低水系(及独立水系)排涝口门工程;主要输水河道的整治工程;面上河道清淤配套工程。4.1.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远近期发展规划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xx作为我国近代工

37、业发祥地之一,19世纪末就在植棉和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机器纺织工业,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xx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基地,并形成了以轻纺为主,机械、电子、化工、医药、建工、建材、船舶、冶金、电力、港口等多门类相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某市城区人民在中共某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发展。“九五”期间,经过全市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积极应对

38、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新变化,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新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全市提前实现小康,为“十五”计划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全市版图面积80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范围辖三区,即xx、xx、xx开发区,总面积224km2,总人口6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14万人, 非农业人口46.83万人。2000年市区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3.9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381元,比上年度增加4.44%,市区外贸进出口总额10.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39亿美元,协

39、议利用外资3.51亿美元。 发展规划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左右,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亚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成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轻纺、机电工业基地、新兴的电力、石化、船舶修造基地和特种经济作物基地。城市建设目标:到2010年左右建设成为xx北翼现代化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百万人口大城市,并为本世纪中叶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同类城市水平奠定基础。城市人口发展和建设用地规模: 到2010年市区人口总数将达到100万人,人均建设用地100m2。城市规划范围:根据xx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某市区行政区划调整的决定,xx年以前,规划的范围包括原xx(含调整后并入该

40、区的xx镇)、xx、开发区(含调整后并入该区的小海镇、竹行镇、xx农场、东方红农场、良种场、畜种场),总面积381.26km2。4.1.3工程建设必要性和迫切性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到2010年左右建设成为xx北翼现代化的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交通便捷、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百万人口大城市。某市城市防洪规划要求着力给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休闲环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环境需求,力争使xx成为最适宜发展创业和居住的城市。某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要求通过调整水系、疏浚河道、建立控制、增设必要的入江口门,使内河水系与排污管网协同运作,建立排水除涝免灾体系;保护水环境,确保主城区水

41、质达到类水标准。某市市区防洪除涝工程是在以上三个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具体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如下:东片河道整治:xx引河、xx河(xx至xx引河)、南川河三条河道均位于工农路以东,该片河道普遍存在人为占用河道现象,小区开发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到处可见,严重影响河道泄洪、蓄洪能力。同时由于原xx河和xx河沟通涵xx河涵洞已报废封死,致使xx河和xx河水体置换、水系间调节、调度能力尚失,目前河道水质很差。xx引河将来为新城区主要骨干河,本年度拟一并进行整治。北片河道整治:xx三条河道基本位于xx北侧。由于受某市北高南低特殊的地形的限制,某市内河清水水源基本均从xx引进,北片河道治理基本目的都是为

42、了扩大河道引水、换水能力,疏通水系间障碍物,为市区河道水体置换提供良好的、足够的水源。控制性建筑物:运料河涵洞控制性建筑物拟于今年实施。运料河涵洞主要是为满足改善工农河水质而新建。主要考虑从运料河引水送至工农河,从而彻底解决xx新村水质差的问题。2002年度维修的xx套闸主要是为解决xx新村水系治理老大难问题。经过多年的疏浚和治理,逐步解决河道淤积严重问题,加之已建成的xx河节制闸的投入使用,使xx新村多年来排涝不畅的矛盾迎刃而解。但是,xx河整治工程仅仅是解决了xx新村排水出路,要彻底改善xx新村河道水质,关键是搞好xx河的污水治理。按照城市防洪规划的要求改造xx船闸,实施xx东闸涵,然后通

43、过工农河上战胜套闸和xx河上xx套闸引水,做到北引南排,使xx新村及城西大部分地区死水变活,水质得到良好改善。本工程是在改造xx船闸,治理xx河水质,从而彻底改善xx新村河道水环境的背景下而形成的。4.1.4工程建成后配套措施工程实施后,必须对小区内污水进行截流,逐步形成雨污分流制,彻底改善小区内河道水质。4.2工程设计标准4.2.1设计保证率防洪标准:百年一遇洪水确保安全排涝标准:二十年一遇暴雨不成灾4.2.2特征水位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正常控制水位2.25m中高水系(中沙田区)正常控制水位1.65m4.3附图防洪、治涝工程位置图第五章 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5.1工程等别和标准根据水利

44、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确定内河控制建筑物和河道石驳为级水工建筑物。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xx),场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度考虑。 K= 1.30 (正常运用条件) K= 1.15 (非正常运用条件) 5.2工程设计原则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治本为主,标本兼治;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耐久。5.3工程计算由于本次工程涉及河道较多,现仅对xx引河进行详细计算,其它河道计算结果用列表形式表示。5.3.1排涝标准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面雨量245.7mm(某市124小时不同频率最大降雨量分析计算结果见表5-1)表5-1 某市124小时不同频率最大降雨量分析表 特征值 时 段XCvCs频率P(%)1251020501小时46.90.391.56108.397.682.571.365.642.26小时74.20.341.19153.6140.2122.4108.392.869.712小时91.00.461.80237.5210.2173.8146.5117.879.224小时108.70.461.50275.0245.7206.5175.0143.496.75.3.2排涝水位xx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