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注:教学大纲电子版公布在本学院课程网站上,并发送到教务处存档。 【互联网及其应用互联网及其应用】 【Technique and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代码: 【2050041】 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3】 面向专业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 课程性质课程性质: 【实践教学选修课】 开课院系开课院系:信息技术学院网络工程系 使用教材使用教材:主教材【网络互联技术及应用,汪燮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出版】 辅助教材【网络互联设备实用技术教程,安淑芝,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 出版】 参考教材【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路由和交换基
2、础,埃普森,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2 出版】 先修课程先修课程: 【计算机网络原理 2050063(3) 】 二、课程简介 互联网及其应用课程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互联基础知 识、网络互联协议、网络互联设备及其配置、互联网接入技术、网络互联的规划与设计方法、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互联网的几种主要应用。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涉及内容多,技术 更新快。设立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互联网络中的关键技术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理解互联网络 中重要协议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以及实际系统中的应用方式等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 对网络互联技术有
3、一个较全面的认识,综合运用网络互联技术及安全管理技术,为从事相关领域的网络 规划、设计、配置和管理奠定基础。 三、选课建议 本课程适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第六学期时主修,要求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原理方面的 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 四、课程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联性 五、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网络互联设备的基本功能和常用互联网 协议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互联、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的知识,规划并 组建高效可行的计算机网络。 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网络互联基础能力。 (2)网络配置经验。 自主 学习 表达
4、沟通 专业能力 尽责 抗压 协同 创新 服务 关爱 信息 应用 国际 视野 软件 开发 系统 运维 系统 设计 撰写技 术文档 软件测 试 移动 应用 注:教学大纲电子版公布在本学院课程网站上,并发送到教务处存档。 (3)网络规划与设计经验。 (4)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程内容 单元单元 1 1 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 VLANVLAN 之间的通信之间的通信 知识点:交换机的工作原理、VLAN 技术、Trunk 技术 技能点:交换机的基本配置、VLAN 的配置、Trunk 的配置、三层交换机的路由配置 单元单元 2 2 多区域多区域 OSPFOSPF 配置配置 知识点:路
5、由器的工作原理、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NAT 技术 技能点:OSPF 路由协议的配置、NAT 的配置 单元单元 3 3 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知识点:网络安全的现状及对策、防火墙的工作原理、访问控制列表的工作原理、分类和特征 技能点:标准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扩展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单元单元 4 4 网络互联的规划与设计网络互联的规划与设计 知识点:网络互联基本概念、IP 地址、互联网接入技术、网络互联的管理、网络互联的规划设计方 法 技能点:IP 地址的规划、网络设备的选型、网络服务器的选型、网络互联的规划与设计。 七、课内实验名称及基本要求 实验 序号 实验名称 主要内容
6、实 验 时 实验 类型 备注 1 配置三层交换机 实现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 学会 VLAN 的配置、Trunk 的配置, 并能利用三层交换机实现不同 VLAN 之间的通信。 8 验证型 二层交换机 1 台 三层交换机 1 台 网线 3 条 计算机 3台 2 多区域 OSPF 配 置 掌握实验环境中环回接口的配置, 掌握多区域 OSPF 的配置。 8 设计型 路由器 3 台 V.35 线缆 2 对 3 访问控制列表的 配置 理解访问控制列表在网络安全中 的功能和应用; 掌握在路由器等三层设备上配置 标准 IP 访问控制列表的方法。 8 设计型 路由器 2 台 PC 机 3 台 网线 3 根 4 网络互联的规划 与设计 对需求进行分析; 根据需求画出网络拓扑结构图; 对互联设备进行选型; 对服务器进行选型; 撰写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探讨方案的优劣。 24 综合型 PC 机 1 台 建议 2 人/组 注:教学大纲电子版公布在本学院课程网站上,并发送到教务处存档。 八、评价方式与成绩(必填项) 撰写:蒋中云 系主任审核:巢爱棠 院长签字:徐方勤 总评构成(1+X) (1) (X1) (X2) (X3) 评价方式 大作业 课堂小测验(理 论知识) 实验报告 课堂小测验 (实践操作) 1 与 X 两项所占比例% 30% 20% 3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