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241647 上传时间:2019-12-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7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社会学方法二十年 : 应用与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企业的既定规程,完成保障过程的其他操作。 6. 6 应按照保障规程做好或协助做好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7 岗前要求 2 T/CATAGS 5-2019 7. 1 应确保航机员未患有影响安全操作的疾病,并禁止服用有影响安全操作的药物或饮用含酒精的饮 料。 7. 2 应根据CCAR-140要求穿着带有反光标识的岗位制服。 7.3 应检查和测试对讲机等无线设备,以确保航班保障信息传递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8 作业技术指标要求 表l给出了航机员作业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表1航机员作业质量技术指标 作业类型航空食品车与航空食品车静航空食品车车伸出的航空食航空食品车撤 航空器机身最止状态下轮挡厢上升

2、后平台品车平台前端离航空器时指 外沿的距离与轮胎的距离与机舱门槛下与航空器门槛挥员与航空食 的距离外沿的距离品车的距离 常规值60厘米2厘米20厘米15厘米300厘米 允许偏差值士10厘米士l厘米士10厘米士5厘米士100厘米 9 操作要求 9. 1 食品车装车前的安全检查要求 9. 1. 1 航机员应确认航空食品车厢内安全、无异物: 9.1.2 航机员应确认随车轮挡、航空食品车过渡踏板、门锁及餐车绑带等附件完整、有效。 9. 2 航空食品车车厢门的操作要求 9.2. 1 航机员在开启航空食品车车厢门前应确认车厢门及锁栓安全有效。开启时应轻拉轻放,以免对 自身或设备造成伤害。 9.2.2 关闭

3、航空食品车厢门时应确认门栓扫环处于安全状态:在车厢内关闭车门应栓锁限位销,以防 弹起:在车厢外关闭车门应及时上锁。 9. 2. 3 当航空食品车运载航空食品或机上供应品时应按照CCAR-343(公共航空运输企业航空安全保 卫规则要求,在运输全程锁闭井加封有编号的签封。 9.2.4 在操作航空食品车厢门时应遵循开前闭后、开后闭前、前后不通透的原则。机坪内禁止在 一端车厢门未完全闭合、上销的情况下,开启另一端的车厢门O 9. 3 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的地面交接要求 9.3.1 航机员应根据承接的航班保障任务,确认责任航班的航班号、飞机机型、飞机机号、保障时间、 停靠机位、起飞时间等信息。 9.3.

4、2 应与交接人员核对航空食品、机上供应品和服务用具的品类、数量等信息。 9. 3. 3 应检查、确认餐车等运载器具内无异物,轮式用具刹车性能完好。 3 T/CATAGS 5-2019 9.3.4 交接过程控制应满足GB31641的相关要求。 9.3.5 交接完毕应按照CCAR-343要求,在餐车上加签封,签封应当有编号。 9.4 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晶的装配要求 9.4.1 交接后航空食品企业应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并采用有效的连接方式,确保航空食品 安全、平稳地进入航空食品车车厢。 9.4.2 应确认航空食品车车厢内所有轮式用具处于制动状态。绑好航空食品车厢绑带,确保车厢内物 品在车辆行

5、驶中稳固,不随意移动。 9.4.3 应确认交接现场无遗漏保障物品,杜绝少配、错配、漏配送现象。 9.4.4 航空食品车发车前航机员应再次确认责任航班的航班号、飞机机型、飞机机号、停靠机位、起 飞时间等信息,并在保障期间与保障信息传送岗位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传递。 9.4.5 航机员在配送过程中应符合CCAR-343的要求。 9.5 上、下航空食品车操作要求 9.5.1 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航空食品车型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航机员上、下航空食品车的操作规程。 9.5.2 航机员上下航空食品车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遵循抓紧踏稳、安全攀爬的原则: b) 避免在航空食品车厢升降的过程上下航空食品车; c

6、) 尽可能避免从航空食品车的左右侧上下航空食品车。 9.5.3 航机员起身离开驾驶室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侧身面向驾驶室,左手抓住驾驶室扶手,右手扶住己打开的车门,右脚踩稳脚踏板,稳步退出 驾驶室; b) 最后一位航机员离开驾驶室,应随手关闭打开的驾驶室门。 9.5.4 航机员攀上航空食品车厢内时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一于抓紧车厢扶手,另一手抓紧航空食品车厢门扶手,单脚踏稳车梯,交替上爬: b) 到达恰当高度,一于抓住厢门把手,另一于抓航空食品车车厢门框扶手,拉至顶置点后再进入 车厢内: c) 待航机员全部进入车厢,最后一位航机员应随手关闭车厢门,扣好安全装置。 9.5.5 下车时航机

7、员应按以F要求执行: a) 面向车厢,抓紧车厢扶手,脚踩车梯踏稳,迫离车厢; b) 最后下车人员下车时应关闭车厢门; c) 严禁跳跃式下车。 9.6 航空食品车靠机和撤离指挥要求 9.6.1 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不同的运行保障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指挥规程。航机员在机坪作业时应严 格遵守CCAR-140、CCAR-331SB-R1等。 4 T/CATAGS 5-2019 9. 6. 2 航空食品车靠机和撤离过程中一般由2人协同完成。 9. 6. 3 航空食品车到达保障机位在点试刹车位置停车,航机员下车后应按以F要求执行: a) 再次核对保障机号: b) 确认航空食品车靠近航空器的条件,遵守九不指挥原

8、则。即:航空器发动机不关闭不指挥, 航空器防撞灯不关闭不指挥,航空器轮挡未按规范放置不指挥,廊桥、客梯车(工作梯)未靠 接不指挥,航空食品车行驶路线有障碍不指挥,航空食品车轮挡不到位不指挥,航空食品车移 动平台不在安全位置不指挥,航空食品车护栏未完全回收不指挥,航机员站立位置不准确不指 挥。 9.6.4 航空食品车完全符合靠近航空器的条件后,航机员应按航空食品企业制定的相应安全指挥规程 进行指挥,指挥动作应果断、清晰、意图明确0 9. 6. 5 当航空食品车上方最前沿的橡皮防撞围距航空器舱门下沿最外侧的切线60:!:10厘米处时,航机 员示意航空食品车驾驶员停车。当航空器舱门门槛低于航空食品车

9、移动平台时,一般应等待舱门开启后 再靠机。 9. 6. 6 指挥人员不应在航空食品车轮挡或本人未到规范位置前边走边指挥。 9. 6. 7 保障工作结束,航空食品车应在指挥人员的指挥下按以下要求撤离航空器: a) 航机员站立于航空食品车车厢的左后方约3米处、航空食品车驾驶员后视镜可视范围内,仔细 观察航空食品车后周围环境: b) 确保航空食品车撤离航空器的通行区域安全无障碍物后,面对航空食品车,指挥航空食品车撤 离,并保持于航空食品车车厢的左后方约3米驾驶员后视镜可视范围随车移动。直到航空食品 车驾驶员停止航空食品车倒车动作,方可停止指挥动作。 9. 6. 8 航机员在指挥航空食品车实施靠接航空

10、器或倒车时,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必须到达指定的指挥位置并确认航空食品车前(或后)方无阻碍后,方可实施指挥动作: b) 指挥动作要明晰、准确: c) 指挥倒车的过程,应在保持距离的同时快速向倒车预定的运行轨迹方向移动,并确保航空食品 车运行范围内安全无阻: d) 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用停车动作,示意航空食品车驾驶员停车以外,通常情况下的指挥 动作应是不间断的,直到航空食品车停稳后停止指挥动作: e) 严禁在指挥航空食品车撤离过程中随意中断指挥动作或不紧随航空食品车移动。 9. 6. 9 当发现后方有障碍物或者航空食品车不宜继续后堪的情况时,应及时示意停车。若事发紧急, 航机员应采取包括

11、拍打车厢厢体在内的所有果断措施及时制止航空食品车驾驶员停止后退动作。 9. 7 航空食品车轮挡的使用和操作要求 9.7.1 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航空食品车的实际情况制定轮挡的规格和使用规范。一般情况下,航空食 品车轮挡应设计为等腰三角形横向柱体形状。长度应不小于28厘米:三角柱体最小锐角端与触接地面 的垂直高度应不小于10厘米。 9. 7. 2 航空食品车轮挡的使用应在指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后。遇有提拿轮挡和指挥人员分工协作的, 负责提拿轮挡的航机员应按以下要求将轮挡放置在航空食品车的前轮前方: 5 T/CATAGS 5-2019 a) 待航空食品车停稳后,将轮挡紧贴车轮放下挡住车轮,轮挡与车轮的

12、最大距离不得超过2厘米。 当航空食品车支脚放下轮胎上升后,允许轮挡与车轮出现大于2厘米的距离: b) 保障工作结束,负责提拿轮挡的航机员应站立到航空食品车轮档位置。当航空食品车撤离航空 器不小于2米后,即可收回轮挡,并沿着车辆退离路线离开停车区域; c) 严禁航空食品车未有明显的退后动作前收回轮挡: d) 在提拿轮挡退离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车辆右侧是否有妨碍航空食品车安全退离的障碍物,并留 意和确保航空食品车退离时的运行范围内没有异物(FOO)滞留机坪。 9.8 航空食品车支腿控制装置的操作要求 9.8.1 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航空食品车支腿控制装置操作规程。 9.8.2 航机员

13、在打开航空食品车支腿控制装置前应检查和确认航空食品车所有支腿位置及周围无人员 站立或可能压到井盖等情况,以规避放支腿带来的风险。 9.8.3 按下收、放支腿按钮时,力度应均衡、适中,直到支腿完全到位、指示灯亮起后,方可停止操 作动作。 9.8.4 操作完毕应及时关闭控制装置面板。 9.9 航空食品车车厢内控制装置的操作要求 9.9.1 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航空食品车车厢内控制装置的操作规程。 9.9.2 航机员在按下航空食品车车厢内控制装置的按钮前应检查护栏和过渡踏板是否在安全位置,核 对操作按钮正确。 9.9.3 如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按下紧急熄火按钮开关。 9.9

14、.4 在操作航空食品车厢升或阵的整个过程中应切实遵守六个严禁严禁打开固定平台上的栏 杆,严禁错按按钮,严禁同时启动移动平台,严禁其他人员、物品超出车厢范围内或滞留在平台上,严 禁人员攀爬车梯,严禁关闭航空食品车厢前门。 9.9.5 待车厢升至机舱门槛下大约20厘米的高度时应释放车厢上升操作按钮,停止上升动作。 9.9.6 当车厢升至机舱门槛下20厘米的高度后应检查航空器舱门及其四周有无明显凹坑、刮痕等异常 现象。若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现场机务人员和上级单位并等待下达后续保障指令。 9.9.7 舱门尚未开启前不应在未经授权擅自开启航空器舱门。 9.9.8 航空器舱门完全打开,航机员应按下伸平

15、台按钮开关,启动伸缩或左右移动平台,调整平台距 航空器舱门槛下沿15:!:5厘米处。 9.9.9 若伸出的小平台与航空器机身距离过大需要调整时应将小平台完全收回后再调整高度。不应在 未完全收回小平台的情况下调整高度,应遵守先升起后接近和先撤离后放下的规定。 9.9.10 结束机上配送作业后,航机员开始操纵航空食品车下降前,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收好护栏、固定或锁销到位: b) 检查航空食品车周围的环境,确认车厢下方及剪刀组之间无人员及无障碍物; c) 平台上过渡踏板等己收好; d) 车厢与平台间的物品无障碍物: 6 T/CATAGS 5-2019 e) 车厢内所有物品己扎紧系稳(轮式用具己

16、踩下刹车); f) 所有保障人员己进入车厢内: g) 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按下降车厢按钮开关使车厢下降到位。 9.10 航空食品车过渡踏板的操作和使用要求 9. 10. 1 航机员在完成航空食品车与航空器舱门的靠接操作、拉出护栏井锁定稳妥后应在航空器舱门与 航空食品车的问隙处放置过渡踏板。 9.10.2 过渡踏板应采用防滑性强、质地轻便、承重力足够的金属材质制作,中部凸起并钝角向两端垂 延,形成自然弧面。具体设计尺寸参见资料性附录Ao 9.10.3 航机员在放置过渡踏板时应轻拿轻放,以免碰撞航空器。 9.10.4 航机员在放置或收回过渡踏板的过程中应高度警惕和时刻注意航空食品车与航空器门槛间的

17、 距离风险,以免踩空。航空食品企业应对航机员在铺设或收回过渡踏板的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必要时可 佩戴安全带。 9. 11 航空食品车护栏的操作要求 9. 11. 1 航空食品车与航空器对接完毕,航机员应打开两侧安全栏杆,插下两边护栏固定插销,拉出伸 缩栏杆到距航空器最近位置15厘米处停下。伸缩栏杆有限位销装置的,应锁定限位装置。 9. 11. 2 航机员不应存有任何依、靠、趴等附力于航空食品车栏杆的行为。 9. 11. 3 回收护栏时应取出平台安全栏杆上固定销,将栏杆往后拉到底并且固定住(有折叠栏杆的,应 将栏杆活动端收回井固定)。 9.12 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的装机、回收作业要求 9. 12

18、. 1 航空食品企业应制定(或根据服务单位提供的)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装机图,确保航机员在 实施保障作业时严格遵照装机图将保障物品摆放到规定位置。 9.12.2 航机员在机上配送过程中,一次应只推送l部餐车0/2餐车可1次推2部,中间连接部位必 须用于抓紧,确保安全);提拿标准箱在机上行走时,航机员应纵向提拿标准箱,不得置于身体的左右 侧配送,以免碰撞机上设备。 9.12.3 配送过程中应确保轻质易飘浮物品对机坪不带来安全风险。不得将纸张、塑料袋等轻质易吹落 物品单独放置航空器内。必须放置的应采用捆扎或以较重物品施压等措施。 9.12.4 在通过航空食品车与航空器之间应铺设过渡踏板:通过凹凸不

19、平的地面(板)、沟槽时,应双 于抓紧餐车,缓慢、平稳通过。不应在未铺垫踏板的情况下强行将配送物品拖、拉、抬入(出)航空器, 不应让餐车脱离操作者使其自行滑(留动。 9.12.5 在配送过程中,航机员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注意轻装轻卸,端正摆放,不得强行跨越台阶、地面沟槽或其他障碍物,不得出现抛、扔、拖、 拉等贪快偷步现象: b) 保证配送物品与机上设备留有不小于5厘米的距离,以免碰撞客舱设备: c) 在推车行走时,小推车上不得堆放过高物品,以免遮挡视线。 7 T/CATAGS 5-2019 9.12.6 使用机上烤箱发现有油渍溢出时应在第一时问通知相关单位清理。在回收航空器烤箱内的烤箱 架

20、时,航机员应佩戴棉质手套,以免烫伤。 9.12.7 保障物品全部到位后,航机员应确认己装配进入餐车位内的餐车已踩刹车,餐车、烤箱或标准 箱位置的门(或限位销、扣等设备)己关闭到位。 9.12.8 航机员在保障完毕、航空食品车撤离之前应根据配送物品或设备的数量进行检查和核对。 9.12.9 航机员在运送回收物品到航空食品车厢前应检查小餐车、标准箱的门是否关妥、锁闭付的, 装有各种用具(品)袋子的底部是否破损、提于是否牢固。 9.12.10 物品运送到航空食品车厢后应确认餐车等带有轮于的设备己经刹车、稳固、绑定。 9.12.11 物品回收完毕,航机员应确认机上餐车、烤箱或标准箱等位置的门(或限位销

21、、扣等设备) 己关闭复位。 9. 13 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的机上交接要求 9. 13. 1 航机员装机完毕应协同当班机组人员对机上保障物品进行逐一核对,确认无误后双方在交接单 据的相应区域签字。 9.13.2 机上交接应符合GB31641和CCAR-343的相关要求。 9.14 航空器黄色警示带的操作要求 9. 14. 1 完成航空食品车对接航空器的操作后,航机员应拉出航空器黄色警示带,并顺从警示带回缩方 向,将航空器黄色警示带放到顶置位置。不应中注放手任由航空器黄色警示带自行回缩。 9.14.2 保障任务结束、操作航空食品车厢下降前,航机员应拉出、有效扣上航空器舱门侧边的黄色警 示带后,方

22、可撤离0 9.15 航空器服务门的操作要求 9. 15. 1 授权航机员操作航空器服务门的航空食品企业应根据不同机型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操作流程。 9. 15.2 未经培训、考核合格和被授权的航机员,不应从事航空器服务门的开启和关闭作业。 9.16 冰块的配备操作要求 9. 16. 1 配备或取用冰块前,航机员应检查容器、用具洁净无污染,盛装冰块的容器应密封、保温性能 强。 9.16.2 自制冰机取冰块时,航机员应佩戴一次性口罩、手套和帽子,做好卫生防护措施。 9.16.3 冰块的取用和配送过程应符合GB31641要求。 9.17 特殊天气下的操作要求 9. 17. 1 遇有大风天气,航机员应按以

23、下要求执行: a) 通过航空器舱门至航空食品车厢的过程中应小心谨慎,不得盲目走出车厢或航空器。条件许可 的情况下应抓住栏杆或附属物确认安全: b) 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严禁将烤炉架、标准箱、配备袋等物品放置到餐车上实施保障。确因需 要放置的,必须用绑绳扎紧绑牢,以防高空坠落: 8 T/CATAGS 5-2019 c) 放置通道过渡踏板时应2人同时操作。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的情况下不应l人于提放置踏板, 以防侧风导致危害: d) 若风力过大(收到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或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9级以上:收到台风 蓝色预警信号,或者24小时内可能或已经受热带气旋影响,沿海或者陆地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

24、 或者阵风8级以上),应及时按照单位的既定规程报告并请求同意暂停作业。 9.17.2 遇有雨雪天气,未经授权开关航空器舱门的航机员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在拉上黄色警示带后、操作航空食品车撤离前,应提醒机上机组人员及时关闭航空器舱门; b) 机组未登机的,应通知现场机务人员及时关闭航空器舱门: c) 现场没有机务人员的,应通过第二万协调机务人员关闭航空器舱门: d) 雨雪过大的(收到黄色预警),应及时按照单位的既定规程报告并请求同意暂停作业: e) 避免航空器舱门长时间未关闭而导致雨雪入侵航空器内O 9.17.3 接到雷电橙包预警信号,应及时按照单位的既定规程报告并请求同意暂停作业,尽快进入

25、廊桥、 车内、航空器内进行躲避。 9.17.4 在大雾、夜间等能见度低的状况下指挥航空食品车,应按以下要求执行: a) 示意航空食品车驾驶员开启航空食品车尾汀和应急闪光灯,仔细观察航空食品车后的周围环境 以及自身迫离路线安全无障碍物之后,方可指挥航空食品车靠接或撤离: b) 收到大雾红色预警信号应及时按照单位的既定规程报告并请求同意停止作业。 10 检查 10. 1 岗位资质检查 10. 1. 1 对航机员相关知识培训和考试记录的核查每年应不少于一次。 10. 1. 2 现场核实航机员保障任务时是否随身佩戴机场控制区通行证。 10.2 岗位职责检查 10. 2. 1 现场核实航空食品、机上供应

26、品的配送和回收服务保障工作的准确性和正常性。 10.2.2 现场核实航空食品、机上供应品的配送过程的安全性。 10.2.3 现场核实航班保障相关信息传边的准确性。 10.2.4 现场核实食品车作业指挥操作规程的安全性。 10.2.5 现场核实是否按企业规程完成相应操作。 10.2.6 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做好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 10.3 岗前要求检查 10. 3. 1 现场查看航机员的精神状态,并进行酒精测试检查或抽查酒精测试记录。 10.3.2 现场核实是否穿着反光标识的岗位制服。 10.3.3 现场验证无线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9 T/CATAGS 5-2019 10.4 作业

27、技术指标检查 现场勘查各项作业距离是否符合作业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10.5 操作要求检查 10.5. 1 现场核实是否落实食品车装车前的安全检查要求或查验安全检查记录。 10.5.2 现场核实是否落实航空食品车车厢门的操作要求,运输全程是否锁闭并加主才有编号的签封,操 作时是否遵循开前闭后、开后闭前、前后不通透的原则。 10.5.3 现场核实是否落实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的地面交接要求,核查运载器具安全状态的符合性, 抽查编号签封等相关安全记录。 10.5.4 检查相应操作规程的文件,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落实航空食品和机上供应品的装配要求。 10.5.5 检查航机员上、下航空食品车操作规程的文件,

28、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落实上、下航空食品车的 操作要求。 10.5.6 检查安全指挥规程的文件,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落实航空食品车靠机和撤离指挥要求。 10.5.7 现场勘查轮档的规格及航机员使用规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0.5.8 检查航空食品车支腿控制装置操作规程的文件,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落实要求。 10.5.9 检查航空食品车车厢内控制装置操作规程的文件,现场核实是否按规程落实要求。 10. 5. 10 现场核实航空食品车过渡踏板的操作和使用是否安全可靠。 10. 5. 11 现场勘查航空食品车护栏距航空器的位置是否安全,人员是否存在倚靠栏杆的行为,回收的 护栏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10. 5.

29、 12 现场核实航机员在装机或回收时是否符合安全作业要求。 10. 5. 13 现场核实是否进行机上交接,或抽查交接记录。 10.5. 14 现场核实航空器黄色警示带操作是否规范。 10.5.15 现场核实是否存在非授权或未经培训11考核即操作航空器服务门的行为。 10. 5. 16 现场核实冰块取用和配备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0. 5. 17 现场核实特殊天气下操作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10 T/CATAGS 5-2019 A. 1 过渡踏板设计尺寸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过渡踏板设计指南 A. 1. 1 过渡踏板的长度宜不少于150厘米,宽度直不少于60厘米,厚度宜足够承重井大于通行人员和保

30、 障物品的重量需要。过渡踏板两边宜装有不少于10厘米的护墙,护墙上端设置不少于2.5厘米的折沿: 中部凸起井钝角向两端垂延,形成自然弧面,弧面最高点离地水平面不少于10厘米:过渡踏板边缘应经 过打磨,避免给操作者带来伤害。 A. 1.2 为有效防止过渡踏板移位宜在过渡踏板一端的底部设置:3-5厘米长的限位栓(销)。限位栓(销) 需采用质地坚固、耐磨性能较强的材料固定于过渡踏板上。在航空食品车左右移动平台靠左侧距边缘约 40厘米(右侧约50厘米)、前端距边缘25厘米和:35厘米处,各向右取一条长约10厘米、宽约1.1厘米的限 位槽(取沟槽前,应避开平台下方背面的承重条),在铺设过渡踏板时,将限位

31、栓(销)置于平台限位 槽内。 A. 2 过渡踏板设计图样(单位mm) 图A1给出了过渡踏板的整体设计样图。 5 50 500 图A1过渡踏板的整体设计样图 R60 11 T/CATAGS 5-2019 图A2给出了过渡踏板横截面的示意图。 i 35J一 r35 内空530 图A2过渡踏板横截面的示意图 图A3给出了过渡踏板背面的示意图O 1500 50 臼10 图A3过渡踏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A4给出了过渡踏板定位销的示意图。 50 图A4过渡踏板定位销的示意图 J 12 6.9.1的规定。 8.9.2 用量具测量多间隙避雷装置的主间隙的尺寸,其值应符合设计规定。 8.9.3 对镀辞金属件,试验

32、检测方法应符合DL/T815的规定。 8.10 空气间隙腔室检查 试品为灭弧间隙串O通过检查试品被击穿时产生的喷弧情况,间接判断空气间隙腔室的成型结构是 否合格。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试验:将灭弧间隙串的两个电极接入高压发生器的两端使试品间隙击穿,观 察喷气口是否产生可见电弧,当所有喷气口均应有电弧产生。 8. 11 爬电距离测量 试品为整只多间隙避雷装置。测量爬电距离时,应采用不会伸长的胶布带(豆豆金属丝),在试品两 电极间,沿绝缘件表面量得最短距离。经计算得到的爬电比距应符合表7的规定。 9 检验规则 9. 1 总则 多问隙避雷装置应由生产厂家进行检验,应保证所交货的多间隙避雷装置符合本标准的要

33、求,用户 可按本标准的规定对多间隙避吉装置进行检验。 9.2 检验 多问隙避雷装置的检验分为型式试验、例行试验和验收试验三种。试验方法应符合本标准规定。i式 品应是新的、清洁的、装配完整的,并尽可能按实际运行情况安装布置。 9.3 型式试验 新产品试制定型时,应按表8规定进行型式试验。型式试验通过后,在设计和工艺有所变更对产品 性能有影响时,应对有关试验项目进行试验。 表8多间隙避雷装置型式试验项目 试验依据| 试验方法 6. 1 8. 1 6.2 8.2 8 试品及数量 整只产品,1只 整只产品,1只 T/CMSA 0010-2019 表8多间隙避雷装置型式试验项目(续) 序号试验名称试验依

34、据试验方法试品及数量 3 雷电冲f1伏秒特性试验6. 3 8. 3 整只产品,1只 4 工频续流遮断试验6. 4 8. 4 整只产品,3只 5 大电流冲击耐受试验6. 5 8. 5 灭弧间隙串或比例单元,3只 6 雷电放电能力试验6. 6 8. 6 灭弧间隙串,3只 7 限制电压6. 7 8. 7 灭弧间隙串或比例单元,3民 8 机械强度检查6. 8 8. 8 灭弧间隙串,1只 9 外观检查6. 9 8. 9 整只产品,1只 10 空气间隙腔室检查6. 10 8.10 灭弧间隙串,3只 11 爬电距离测量6.11 8.11 整只产品,1只 9.4 例行试验 出厂的每只多间隙避雷装置产品应按表9

35、规定进行检查,若有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时,则判定该多 间隙避富装置产品为不合格。 表9多间隙避雷装置例行试验项目 序号试验名称试验依据试验方法试品及数量 1 外观检查6.9 8.9 整只产品 2 空气间隙腔室检查6. 10 8. 10 灭弧间隙串 3 工频耐受电压试验6. 2 8.2 整风产品 9.5 验收试验 当订货者在订货协议中规定有验收试验时,应进行下述规定试验项目: 一一按供货多间隙避雷装置产品数量抽取大于立方根的最小整数,按8.9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 在供货多间隙避雷装置产品中随机抽取3只,按8.2的要求进行工频耐受电压试验。 经供需双方协商,试验可以在制造厂内进行。 10 标识、包装

36、、运输和贮存 10. 1 标识 多间隙避雷装置上至少应包括下述信息,信息应永久标记在多间隙避雷装置的铭牌上: 产品名称: 一一产品型号: 系统标称电压: 一一多间隙避雷装置额定电压: 产品编号: 一一制造厂名称: 9 T/CMSA 0010-2019 一一产品制造年月。 10.2包装 多问隙避雷装置产品的包装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输中,不因包装不良而使产品损坏。在包装箱上应注 明 一一产品名称、型号及制造厂名称: 发货单位、收货单位及详细地址: 一一产品净重、毛重、体积等: 小心轻放等字样平日标记。 10.3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 随产品提供的技术文件应包括: 装箱单: 一一产品出厂合格证; 说明书

37、O 10.4 运输和贮存 运输和保管应注意以下事项: 产品运输、装卸应符合包装箱上标明的要求: 一一包装件不应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放在同一车厢内运输: 包装件应放在通风、干燥、防潮的库房中贮存,不应与酸碱等腐蚀性物品放在同一库房中。 11 安装注意事项 11 . 1 距离变电站电气距离小于1km的出线线路段,不宜采用多间隙避雷装置作为防雷措施。 11. 2 多问隙避雷装置在架空线路(段)安装时宜选用交错换相安装方式。 10 参考文献 1何金良等.配电线路雷电防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J解广润等.电力系统过电压M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T/CMSA 0010-201

38、9 11 泓域咨询MACRO/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一、项目建设必要性 1、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理念 ,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因此,积累了一定的 项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 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 2、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加快工 业聚集区建设,坚持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 优势特色产

39、业膨胀升级,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育形成引领当地 经济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投资项目的建设符合x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项目承办单位二、项目承办单位 (一)承办单位(一)承办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二)项目负责人(二)项目负责人 郑xx 泓域咨询MACRO/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三)项目承办单位简介(三)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公司通过了GB/ISO9001-2008质量体系、GB/24001- 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 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信息系 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

40、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 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问题导向,面向未来发展,服务公 司战略,制定科技创新规划及年度实施计划,进行核心工艺和关键技术攻 关,建立了包括项目立项审批、实施监督、效果评价、成果奖励等方面的 技术创新管理机制。 三、建设地点三、建设地点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1 1、项目建设选址、项目建设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xxx工业新城。 2 2、项目用地性质、项目用地性质 项目用地为建设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 、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 3 3、项目用地规模、项目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43054.85平方

41、米(折合约64.55亩),其中:净用地 面积43054.85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4.55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4 泓域咨询MACRO/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346.50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6880.96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 4346.50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409.88万元。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投资项目选址符合国家相关供地政策及规划要求,其建筑系数、建筑 容积率、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办公及生活服务用地比例、投资强度等各 项用地指标,均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版)中的相关 规定要求。 四、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四、

42、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一)产品方案(一)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车载空气净化器,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42724.0 0万元。 (二)投资方案(二)投资方案 1 1、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2320.66(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单位单位建筑工程费建筑工程费 设备购置及设备购置及 安装费安装费 其它费用其它费用合计合计占总投资比例占总投资比例 1 项目建设投资万元 3409.883386.64190.8712320.66 1.1 工程费用万元 3409.883386.6427554.40 1.1.1 建筑工程费用万元

43、 3409.883409.8818.74% 泓域咨询MACRO/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1.1.2 设备购置及安装费万元 3386.643386.6418.61% 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 5524.145524.1430.36% 1.2.1 无形资产万元 2433.852433.85 1.3 预备费万元 3090.293090.29 1.3.1 基本预备费万元 1295.301295.30 1.3.2 涨价预备费万元 1794.991794.99 2 建设期利息万元 3 固定资产投资现值万元 12320.6612320.66 2 2、流动资金投资估算、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

44、年需用流动资金5874.36万元。 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单位单位达产年指标达产年指标第一年第一年第二年第二年第三年第三年第四年第四年第五年第五年 1 流动资产万元 27554.40 20999.2 6 20862.3 4 27554.4 0 27554.4 0 27554.4 0 1.1 应收账款万元 8266.325373.115786.428266.328266.328266.32 1.2 存货万元 12399.488059.668679.64 12399.4 8 12399.4 8 12399.4 8 1.2.1 原辅材料万元 3719.842417.9

45、02603.893719.843719.843719.84 1.2.2 燃料动力万元 185.99120.89130.19185.99185.99185.99 1.2.3 在产品万元 5703.763707.443992.635703.765703.765703.76 1.2.4 产成品万元 2789.881813.421952.922789.882789.882789.88 1.3 现金万元 6888.604477.594822.026888.606888.606888.60 2 流动负债万元 21680.04 14092.0 3 15176.0 3 21680.0 4 21680.0 4

46、21680.0 4 泓域咨询MACRO/ 车载空气净化器项目立项备案说明 2.1 应付账款万元 21680.04 14092.0 3 15176.0 3 21680.0 4 21680.0 4 21680.0 4 3 流动资金万元 5874.363818.334112.055874.365874.365874.36 4 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1958.101272.781370.681958.101958.101958.10 3 3、总投资构成分析、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18195.02万元,其中:固定资 产投资12320.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71%;流动资金5874.36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32.29%。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 建筑工程投资3409.8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74%;设备购置费3386.6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61%;其它投资5524.1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 .36%。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 投资=12320.66+5874.36=18195.02(万元)。 总投资构成估算表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单位单位指标指标占建设投资比例占建设投资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