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云 南 财 经 大 学 文 件 校科发20178 号 关于印发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 (修订)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已经校长 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财经大学 2017 年 12 月 18 日 - 2 -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充分激发全校教职 工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学校科研管理与考 核工作的科学化与精准化,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科研工作量考核对象为我校在职在岗的专职教 师、专职研究人员
2、和教辅部门中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职工 (以下简称教职工);其他人员(如行政管理人员、离退休人员 等)的科研成果也可按本办法进行登记和考核。 第三条第三条 我校教职工取得的以下成果,均属于登记与考 核科研工作量的范围: 1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学术译文; 2公开出版的学术性著作,包括专著、编著、译著、教材、 教辅资料、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论文集等; 3通过结项验收或鉴定的科研课题、科研平台建设项目、 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等; 4已授权的专利或已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 著作权登记证书的计算机软件等; 5已获得的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项; 6公开展出、出版或发表的美术、设计作品;
3、 7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文学、艺术作品; - 3 - 8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内部成果(须提供有效证 明); 9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或在州市级政府、厅(局)级部门公 开征文中获奖的论文(须提供获奖证书或奖励文件); 10由校学术委员会或科研处认定的其它成果。 我校教职工申请登记和考核的成果须明确标识“云南财 经大学”为署名单位,凡以笔名、化名等方式署名或署名单位 非“云南财经大学”的成果,不纳入登记与考核科研工作量的 范围。 第四条第四条 科研工作量以“分”为统计单位。科研处根据质量 和数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全校教职工已完成的成果进行计分 和统计。 第五条第五条 我校教职工科研工作量定额与减免办法,按
4、学 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第六条 科研工作量按自然年度登记和考核,即从每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止。教职工可以随时登陆学校科研管 理信息系统进行成果登记。每年 12 月 31 日前,由本人提供 原始材料,经所在部门对成果登记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 完整性进行审核,报科研处复核后,确认成果和科研工作量。 年度考核结束后,由各部门在规定日期内打印成果登记表, 审核签章后,由科研秘书统一报科研处。 第二章第二章 计分标准计分标准 - 4 - 第七条第七条 论论文文类类成果的科研工作量成果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各类论文的基本分值 公开公开发发表表未公开未公
5、开发发表表 特别 类 期刊 权威 类 期刊 A 类 期刊 B 类 期刊 C 类 期刊 D 类 期刊 中央、 国务院 内参 部 委 内 参 省、 直辖 市、 自治 区内 参 州市级 政府、 厅级部 门内参 3001006045251045302510 (二)在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和译文,社会科学类每篇不 少于 3000 字,自然科学类每篇不少于 2000 字,否则减半计 分。 (三)发表在省部级以上报纸且字数超过 1500 字的理论 性文章视同论文,其他成果字数超过 1500 字以上,每篇计 5 分;字数在 1500 字以下 800 字以上的,每篇计 2 分;低于 800 字的,不计分。 (四)以
6、书籍形式出版的论文集以及学术期刊增刊、特刊、 专刊中的学术论文,每篇计 5 分。 (五)在连续出版的以书代刊上发表的论文,参照同级别 学术期刊正刊计分。 (六)学术会议获奖论文或在州市级政府、厅(局)级部门 公开征文中获奖的论文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优秀奖为序给独立署名(或第一署名)的我校教职工每篇分 别按 20、15、10、5、2 的分值计分,非独立署名(或第一署名) - 5 - 的作者不计分。 (七)两人或多人署名的论文,第一作者的工作量按每篇 论文计分的 70%计算,其余 30的工作量在第一作者以外 的作者中平均分配。 (八)期刊类别的确定,按照云南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目录 (
7、修订)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八条第八条 著作著作类类成果的科研工作量成果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著作类成果,包括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教辅 资料、教学参考书、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论文集等。对著 作类计分引入“出版社系数”进行计算。以新闻出版总署主管、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编的中国出版年鉴 2016为参考,将 出版社分为一类出版社、二类出版社和三类出版社(见附录: 出版社类别划分)。一类出版社系数为 1.5,二类出版社系数 为 1.3,三类出版社系数为 1。 (二)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著作类成果,第一著者或主编(译) 、副主编(副主译)首先提取总分的 30%,其余 70%的分值按
8、参加人员实际工作量分配;不能判断各自工作量的,按参加 人员数平均分配。 (三)由论文集组编而成的著作,按编著类成果计分,所有 组编人员只能分配总分值的 30%。如果主编是我校人员,由 主编提供分配方案报科研处备案;如果主编是校外人员,按 参加人员数平均分配。如果论文集为组编人员个人论文的汇 编,则该论文集可按编著类成果 100%计分,但论文集内收录 的论文不再单独计分。 - 6 - (四)学术专著是就某一专题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自己独 立见解的专门性著作。学术专著以 15 万字为基准,每部 100 分,每增加或减少 1 万字,加计或扣减 4 分,再乘以出版社 系数。 (五)编著(含主编、编)以
9、15 万字为基准,每部 60 分,每 增加或减少 1 万字,加计或扣除 2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六)译著以 15 万字为基准,每部 60 分,每增加或减少 1 万字,加计或扣除 2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七)教材、教辅资料或教学参考书以 20 万字为基准,再 乘以出版社系数。每部教材基准分值分别为: 1国家级(教育部明文指定的规划教材)每部 300 分,每 增加或减少 1 万字,加计或扣除 3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2省部级(国家其他部委、省教育厅明文指定或委托编写 的规划教材、统编教材)每部 150 分,每增加或减少 1 万字, 加计或扣除 2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3其他教材
10、每部 60 分,每增加或减少 1 万字,加计或扣 除 1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4教辅资料或教学参考书按相应级别教材的 50%计分; 5对于出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或省部级规划教材的,自 认定之日起按国家级或省部级教材标准补充计分;多次被认 定为国家级或省部级五年规划教材的,按次重复计分。 (八)知识性出版物,如工具书、读本、汇编以及古籍整理 著作等,以 10 万字为基准,每部 45 分,每增加或减少 1 万 字,加计或扣除 1 分,再乘以出版社系数。 - 7 - (九)为鼓励著作类成果成为精品,对于再版或修订出版 的著作类,第二版及以后版本按新版著作的 80%计算科研工 作量;在每个版本中,每
11、增加一次印刷,按该版次的 50%计算 科研工作量。 第九条第九条 科研科研项项目(目(课题课题)的科研工作量)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科研项目(课题)是指科研人员承接的国内外各学术 基金组织以及各级政府机构、学术团体、企事业单位委托的 包括理论研究、咨询研究及其它应用性研究在内的各类科研 任务。科研项目的成果必须在科研处备案并通过结项(包括 取得结项证书、专家鉴定、成果采纳证明、视同结项等形式) 后方可计算科研工作量。以云南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奖励办 法(修订)中“科学研究项目奖”有关项目分类为依据,各类 科研项目计分标准如下: 项项目目类类型型项项目名称目名称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A 1
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含过去由科技部 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 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专项项目等)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000 分 (或按项目 总经费每万 元 10 分再 乘以 1.5 的 系数计分) B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800 分 (或按项目 总经费每万 元 10 分再 - 8 - 项项目目类类型型项项目名称目名称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乘以 1.5 的 系数计分)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面上项目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500 分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300 分 C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 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3教育部重点项目 4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100 万元及以上) 5数学天元基金专项及其他国家级专项 200 分 D 1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 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 3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经费 100 万元以下) 4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筹经费项目 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筹经费项目 150 分 E 1省部级一般课题 2省部级其他专项 3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重大专
14、项 100 分 - 9 - 项项目目类类型型项项目名称目名称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F 1其他省部级自筹经费项目 2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重点项目 80 分 G 1省教育厅科研基金一般项目 2校级重点项目 60 分 H 1校级一般项目 2省教育厅基金自筹经费项目 30 分 I 1横向课题 2国际(包括境内外)合作项目 以划拨到学 校财务处实 际经费为依 据,每万元 计 10 分。 (二)横向科研项目必须在校科研处登记备案,科研经费 拨入我校财务账户,方可按上述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 (三)科研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主持人按课题组 成员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分配,项目主持人首先分配总分 的 30%,然后再与
15、全体人员进行第二次分配,分配方案报科 研处备案;我校教职工参与校外人员主持的纵向项目,按参 与总人数平均分配剩余的 70%(即总工作量的 70%),但排名 在第四名及以后的最高限额为该项目总工作量的 10%。我校 教职工参与校外人员主持的横向项目但科研经费未拨入学 校财务账户的,不计工作量。 (四)校级以外的纵向课题在研期间可预支科研项目分值, - 10 - 但累计不超过 40%,需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报科研处备 案。 第十条第十条 科研平台与科研平台与创创新新团队团队建建设项设项目的科研工作量目的科研工作量计计 分分标标准准 (一)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是指为科学研究提供 硬件支撑和人
16、力资源条件,服务于科研活动的各级各类研究 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学 普及示范基地、科技创新团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新 型智库等的建设项目。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必须有 相关主管部门的立项通知且项目主持人属于本校教职工并 通过结项验收后方可计算科研工作量。 (二)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项目级别计算科研 工作量。国家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 500 分/项的 标准计分;省(部)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按 200 分/ 项的标准计分;教育厅及其他厅级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 项目按 100 分/项的标准计分。 (三)相关主管部门以支持科研平台与创新
17、团队建设的名 义资助的专项科研项目(课题),该科研项目(课题)以所依托 的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相对应的级别为基准按国家级、省部 级和厅局级一般课题予以认定,并分别以 150 分/项、100 分/ 项和 60 分/项的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 (四)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 制。主持人按项目组成员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分配,项目 - 11 - 主持人首先分配总分的 30%,然后再与全体人员进行第二次 分配,分配方案报科研处备案。 (五)科研平台与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可预支项 目分值,但累计不超过 40%,需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申请,报 科研处备案。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校外科研校外科
18、研奖奖励的科研工作量励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校外科研奖励主要指我校教职工已获得的国家级、 省部级、厅局级科研奖项。 “国家级科研奖”包括“国家科学技 术奖”、 “五个一工程奖”、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 果奖”、 “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全国教育 科学优秀成果奖”、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以及有重大影响 的“学术性评奖”,包括“吴玉章奖”、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安 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省部级科研奖”以奖励证书印章 单位的行政级别为准,主要指“云南省科学技术奖”、 “云南省 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务院各部委颁发的科研成果 奖,以及其他
19、类似的同级别政府颁发的科学研究奖;“厅局 级科研奖”以奖励证书印章单位的行政级别为准,主要指州 (市)级人民政府、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单位颁发的科研成 果奖。 (二)全国性学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颁发的科研成果 奖按省部级科研奖予以认定科研工作量;省级学会、行业协 会等社会团体颁发的科研成果奖按厅局级科研奖予以认定 - 12 - 科研工作量,但会议论文获奖、征文获奖及在各类纪念庆祝 活动或竞赛中的获奖不在此列。 (三)校外科研奖励依据奖励级别和等次每项按如下标 准计算科研工作量: 校外科研校外科研奖奖励励级别级别与等次与等次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特等奖1000 分 一等奖800 分 二等奖500
20、分 三等奖300 分 国家级科研奖 其他200 分 特等奖300 分 一等奖200 分 二等奖150 分 三等奖100 分 省部级科研奖 其他80 分 特等奖100 分 一等奖80 分 二等奖60 分 三等奖40 分 厅局级科研奖 其他20 分 (四)两人或多人共同获得的校外科研奖励,第一获奖者 的工作量按每项奖励计分标准的 70%计算,其余 30的工 作量在第一获奖者以外的获奖者中平均分配。 - 13 -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专专利的科研工作量利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专利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三类,其中,发明专利每项计 300 分,实用新型专利每项计 100
21、分,外观设计专利每项计 30 分。 (二)专利第一完成人占总分的 30%,剩余的 70%由专利 第一完成人按照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第一完成人 不是我校教职工的,我校教职工按参与总人数平均分配剩 余的 70%(即总工作量的 70%),但排名在第四名及以后的 最高限额为该专利总工作量的 10%。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文文艺艺及其他作品的科研工作量及其他作品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文学、美术、音像、摄影、软件、词曲创作、声乐及演 (播)出、播放等均属作品类成果,在正式期刊上发表或正式 出版的,按云南财经大学学术期刊目录(修订)确定的期刊 级别,参照社会科学论文的计分原则计分;在出版社
22、公开出 版发行的,按知识性出版物的计分原则予以计分。插图或照 片刊登在著作上:图文均为本人视同著作计分;图文分离,按 每幅计 2 分,最高不超过 30 分;插图或照片刊登在正式出版 的期刊上,按期刊级别和所占页面计分。 (二)参加公开的国际(欧、美等发达国家)艺术展演按 80 分/项计分;参加国家有关部委举办的每五年一次的全国美术 展或每四年一次的全国音乐大赛等,按 40 分/项计分;参加国 家有关部委举办的一年一次的全国美术展或一年一次的全 国音乐、舞蹈大赛等,按 25 分/项计分;参加省级有关厅(委、 - 14 - 局)组织的展演,按 15 分/项计分;参加各市、州有关部门组 织的展演按
23、5 分/项计分。 (三)公开出版的音像制品(如光盘、磁带、电子版等)按 10 分/盘标准计算科研工作量,系列作品最高不超过 100 分。 图书的配套光盘不再另计。“盘”以播放时间 30 分钟为标准, 每超过或减少 3 分钟的,加计或扣减 1 分。 (四)取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的计算机软件,以 6000 行代码为基准,计 60 分,每增加或 减少 200 行代码,加计或扣除 1 分,但最高不超过 120 分。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教教职职工指工指导导学生完成或与学生合作完成的科学生完成或与学生合作完成的科 研成果的科研工作量研成果的科研工作量计计分分标标准准 (一)我校教职
24、工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获 得奖励的,每项获奖分别按国家级特等奖 120 分、一等奖 60 分、二等奖 30 分、三等奖 20 分、鼓励奖 10 分,省级特等奖 40 分、一等奖 20 分、二等奖 10 分、三等奖 5 分、鼓励奖 2 分 的分值计算指导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有多名指导教师的,由 第一指导教师负责分配,分配方案需报科研处备案。 (二)学校鼓励教职工与学生合作发表论文和出版著作, 在计算教职工科研工作量时,教职工与本科生合作发表的论 文或出版的著作,视同教职工独立完成该论文或著作;教职 工与我校研究生合作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视同教职工 为第一作者。 - 15 - 第三章
25、第三章 加分细则加分细则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被国外公开发行的出版物全文转载的学术论 文,每篇加 80 分;摘要转载的,每篇加 20 分。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被国外翻译出版的专著,每部加 100 分;被国 外学术刊物摘译的专著,每部加 20 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字数在 3000 以上的 摘要转载视作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每篇加 100 分;字数在 3000 以下的摘要转载,每篇加 30 分;被存目索引的,每篇加 6 分。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字数在 3000 以上的摘要转载视作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每篇加 50 分;字数在 3000 以下的摘要转载
26、,每篇加 20 分;被存目索引 的,每篇加 4 分。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被全国性年鉴(如中国经济年鉴、 中国财政 年鉴、 中国金融年鉴、 中国会计年鉴等)全文转载的学术 论文(字数在 3000 以上的摘要转载视作全文转载),每篇加 50 分;字数在 3000 以下的摘要转载,每篇加 20 分;被存目索 引的,每篇加 4 分。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民大学 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字数在 3000 以上视作 全文转载),每篇加 30 分;字数在 3000 以下的摘要转载,每 篇加 15 分;被存目索引的,每篇加 3 分。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被国内其他公开发行
27、的出版物全文转载的 - 16 - 学术论文,每篇加 10 分;摘要转载的,每篇加 3 分。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被重复转载的学术论文,科研工作量可重 复加分。 第四章第四章 附则附则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未涉及的成果但教职工要求予以 登记和认定的,或者教职工对按本办法认定的科研工作量 有异议的,由科研处协调处理。处理后教职工仍有异议的, 则由本人提出申请,提交校学术委员会审议和决定。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云南财经 大学科研工作量管理办法(2010 年)同时废止。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科研处负责解释。 - 17 - 附录:出版社类别划分附录:出版社
28、类别划分 一、一一、一类类出版社出版社 是指在出版界中享有较高学术权威和较大影响的出版社,具体包括: 1科学出版社 2商务印书馆 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人民出版社 5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6中华书局 7高等教育出版社 8中国青年出版社 9人民教育出版社 10人民文学出版社 1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2民族出版社 13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4新华出版社 15机械工业出版社 16教育科学出版社 17中国金融出版社 18中国旅游出版社 19中国统计出版社 20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1中国文史出版社 22法律出版社 23外文出版社 24经济管理出版社 25经济科学出版社 2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二
29、、二二、二类类出版社出版社 包括以下类型的出版社: 1国家各部、委、局主管的其他各类出版社; 2原“211 工程”大学出版社; 3各省、市、自治区的人民出版社和科技出版社; 4近三年内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全国百佳图书 出版单位”荣誉称号的其他出版社。 - 18 - 三、三三、三类类出版社出版社 除一、二类出版社之外的其他合法出版社。 四、其他四、其他 港、澳、台地区及国外出版社的级别由校学术委员会根据上述原 则裁定。 - 19 -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处 2017年12月18日印发 (共印 2 份) n证明同类业绩证明 12 附件十附件十 投标人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文件投标人认为需要
30、提供的其他文件 啑啑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业主的每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去认真地 加以监督管理。 在本文中论及的都是业主对建设工程项目实施系统管理的方法,事实上对工程项 目管理不仅要靠业主,更重要的是要靠施工单位本身,施工单位本身对工程项目的管 理,是业主无法取代,只有业主与施工单位在管理上的合作,工程项目的管理才能进 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才能把工程项目管理真正做好。因此、研究业主施工单位如何配 合在一起,共同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的系统管理工作,也是今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需要 研究的一个问题。是落后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以适应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 中国人应该拥有使自己成为一个拥有理论成果“富人”的野心,同
31、样在项目管理 的领域里,我们要具有这样一个野心中国人有能力总结在项目管理领域中的工作 经验和方法,使之上升到理论阶段,中国人有能力在不远的将来让中国的项目管理理 论成果,成为引导世界各国开展项目管理的指南针。 (宋体, 小四) 24 (范例 7 参考文献) 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 (黑体,三号)(黑体,三号) 1黄赤东、梁书文主编,建筑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14-25 2(美)杰克吉多、詹姆斯 P. 克莱门斯 著、张金成 等译,成功的项目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年 10 月,25-45 3赵海婷,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的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
32、04 年,总第 94 期, 112-115 4史骥,投资公司对项目管理的初步探讨,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2001 年,71-73 、 25 (范例 8 致谢) 致致 谢谢 (黑体,三号)(黑体,三号) 本论文是在 * * 教授直接指导下完成的,在论文的选题及其写作思路上* *教授 多次给予我指导,两次修改论文提纲。当完成了这篇论文的初稿之后,在这骄阳似火 的六月,* * 教授不顾炎热,在百忙中挤出时间,仔细地阅读了论文初稿,出了许多 珍贵的修改意见。在本次毕业论文的编写过程中,能得到 * * 教授的指导使我感到 非常的荣幸,* * 教授严谨的治学作风、高尚的学术品质、热情的待人态度给
33、我留下 了深刻的影响,在完成论文之际,在此向 * * 教授表示衷心的致谢。 另外、在论文编写期间,中国科技大学 * * 先生给予我大力帮助在此向他表示 深切的谢意。 在论文的整理、资料的收集、图文的处理等方面,得到了 * *、* *、* * 等人 的积极帮助,占用了他们许多宝贵时间,在此也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论文中提到的一些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流程,是在安徽佳通轮胎有限 公司新厂指挥部 * * 部长及其署下员工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应用和实施,并使这些 方法和流程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地完善、总结、提高。是这些同事们的支持,才使我具 有写这篇论文的相关实践知识。 在论文即将付印之时,对以上导
34、师、朋友、同学和同事们给予我真诚的帮助再次 表示万分的感谢。 想与方法研究 设计批评理论研究 工艺美术批评理论研究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力研究 中外设计产业比较研究* 12 艺术艺术文化文化综综合研究合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研究 国家文化政策体系研究* 国家文化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 文化安全观与国家文化安全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当代中国的边疆文化治理体系研究 传统艺术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文化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文化艺术赞助机制及政策研究 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营方式研究 演艺机构(产品)综合效益与保障机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中国特色”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政策设计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战略研究 贫困地区公共文化精准服务研究 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发展战略研究 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公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