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

上传人:木东 文档编号:1285967 上传时间:2019-12-2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分 考试 春 模式识别 60230023 3 学分 考试 春 大数据分析(B) 60240103 3 学分 考查 秋 大数据平台核心技术 60240202 2 学分 考查 秋 大数据系统基础(B) 64100033 3 学分 考试 秋 应用信息论基础 70230063 3 学分 考试 春秋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70240023 3 学分 考试 秋 计算机视觉 70240083 3 学分 考试 秋 数据安全 70240093 3 学分 考试 春 知识工程 70240103 3 学分 考试 春 语音信号数字处理 70240123 3 学分 考试 春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70240133 3 学分

2、考试 春 大数据的采集与智能处理 70250473 3 学分 考试 秋 数字图像处理及应用 80230732 2 学分 考试 春 下一代互联网 80240173 3 学分 考试 春 数据挖掘: 理论与算法 80240372 2 学分 考试 秋 搜索产品设计与实践 80240482 2 学分 考查 秋 大数据分析与内存计算 80240673 3 学分 考试 春 机器学习 80245013 3 学分 考查 秋 密码学与网络安全 80248033 3 学分 考试 秋 (4) 职业素质课程职业素质课程( 不少于不少于 3 学分学分 ) 在清华大学本部就读的研究生选 A 组课程,在深圳研究生院就读的非大

3、数据的研究生 应选 B 组课程。大数据专业的学生(含深圳大数据专业的学生)选修 C 组课程。 A、 A 组组( 不少于不少于 3 学分学分 ) 由研究生本人自选、导师认可或导师指定的课程: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或选修 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环境、电子类课程;或选自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系列课程。 经济学基础 60510132 2 学分 考试 秋 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 62550031 1 学分 考查 春秋 创新与科技发展 80611152 2 学分 考试 秋 自选课程 B、 B 组组( 不少于不少于 3 学分学分 ) 由研究生本人自选、导师认可或导师指定的课程:跨一级学科的其它专业课程;或

4、选修 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环境、电子类课程;或选自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系列课程。 创业管理 60510072 2 学分 考查 春 高新企业的创办与管理 60510082 2 学分 考试 春 交叉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 72910052 2 学分 考查 秋 工程师素质拓展 72910062 2 学分 考试 春 项目管理 80168162 2 学分 考查 秋 自选课程 C、 C 组组( 不少于不少于 4 学分学分 ) 数据伦理 60250121 1 学分 考查 春 大数据科学与应用系列讲座 60250131 1 学分 考查 春 大数据管理与创新 60510202 2 学分 考试 春 大数据治理与政

5、策 80591342 2 学分 考试 秋 (5) 必修环节必修环节( 不少于不少于 4 学分学分 ) 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累计 18 周) ,计 3 学分。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专业 实践总结报告。 A、 专业实践专业实践( 不少于不少于 3 学分学分 ) 专业实践时间为半年(累计 18 周) ,计 3 学分。研究生要提交专业实践计划,撰写专业 实践总结。 专业实践 69998043 3 学分 考查 春秋 专业实践 69998046 6 学分 考查 春秋 B、 研究生开题研究生开题( 不少于不少于 1 学分学分 ) 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69990021 1 学分 考查 春秋 七、 学位

6、论文工作及要求 1论文工作计划与选题报告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论 文选题可以是工程设计类、技术研究类、应用软件类等多种类型。 选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工作条件(经费、设备等) 、预 期达到的水平、存在的问题以及进度计划等。要求工程硕士生查阅不少于 20 篇的中、外文 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书面报告,并应在由导师、工程领域及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 组参加的选题报告会上进行报告。 研究生一般应在论文答辩一年前完成书面文献综述与选题 报告。 2论文中期检查 在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应按照工程领域组织专家组对工程硕士生的论文

7、工作完成情况、 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检查,由专家组提出改进建议。 3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工作应不少于 1 年。 在申请答辩前两个月, 以研究所为单位组织检查小组 对研究生进行论文答辩前资格审查,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度及工作态度、精力 投入等方面进行检查。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并申请答辩。 论文的评阅、答辩的审批、答辩、学位授予等执行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论文 评审参考标准参照清华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评分参考标准执行。 1 国家发展改革委 关于“十三五”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0142477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

8、展改革委: 编制实施好全国“十三五”规划,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市县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 新,是扎实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任务。为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编制好市县“十三五”规划,特别是经 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一、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 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涉及 到规划的功能和定位。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

9、会精神,政府要加强战略 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地方政府要加强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 环境保护等职责。“十三五”市县规划要充分体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 大方向,充分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创新规划理念、内容和方法, 把规划重点放在地方政府职责领域上,更好地发挥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功 能。 (二)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是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强化 政府空间管控能力的客观需要。加强对空间资源的有效调控,是市场经 济条件下政府规划的重要功能。“十三五”市县规划,在完善按时序部 署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任务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综合 调控各种空间需求,按照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引导和

10、约 2 束各类开发行为,增强市县政府空间管控能力,推动市县政府治理能力 现代化。 (三)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是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到 2O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 “三步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任务。由于各 市县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同,主体功能定位不同,未来的空间开发强度 和发展潜力不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面临的矛盾和任务也有所 差异。“十三五”市县规划,要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针对备自主要 矛盾,突出首要任务,分类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 提高、资源环境条件持续改善。 (四)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是完善

11、市县规划体系,推动“多规合 一”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市县规划存在着规划数量过多、内容交叉 重复、缺乏衔接协调甚至相互矛盾冲突等问题,这是导致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中资源过度消耗、空间无序开发、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矛盾的重要 原因之一。要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精神,抓住“十三五” 规划编制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市县规划改革创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多规融合”和 “多规合一”,形成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奠定基础。 二、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二、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 “十三五”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创新市县经济社 会

12、发展规划,改革市场发挥作用领域的规划内容,强化政府职责领域的 任务,特别是要强化空间布局,优化空间结构,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优化 空间布局融为一体,编制出一个统领市县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二是要 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强化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龙头地位, 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同时要精减专项规划 3 数量,增强专项规划编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贯彻落实市县经济社会 发展总体规划提供支撑。 (一)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市县规划改革创新,实质是推动发展理念、 发展思路的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推动市县发展也要与时俱进。面对产能过剩和生态环境的硬约束,再

13、继 续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追求空间规模扩张,已经没有出路。必须转变 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粗放的空间开发模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才能适应国内外发展条件新变化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新格局所带来的挑战。 (二)把握总体定位。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是新时期 对市县发展的总体要求,也是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的重要体现。备市县 要从区域大背景出发,按照优化、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的总体要求, 明确各自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谋划未来的发展与布局。 (三)强化空间布局。这是增强市县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重要基础,是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要针对目前市县各类功 能分区数量过多、内容繁杂、缺乏

14、统筹、难以衔接等问题,按照一个市 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的要求,整合优化相关规划的空间管制分区,形 成一张规划布局总图,将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作为市县长期遵循的空 间开发调控蓝图。 (四)转变规划思路。强化市县规划的空间内涵,不是形式上的调整, 而是转变规划理念、调整规划思路的内在要求。与企业结构、产业结构 相比,空间结构、空间布局对一个市县的影响更宏观、更长远,是政府 更好发挥规划调控作用的重要领域。因此,在规划思路、规划框架上都 要体现这种特点和要求,把总体发展战略和备领域发展任务与空间布局、 空间管控相结合,改变将时序与空间、发展与布局相互割裂的状况。 4 (五)优化规划期限。为进一步增强

15、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战 略性和前瞻性,要合理调整规划目标、规划任务的期限,既要以五年为 主,衔接 2O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备项目标,又要考虑更长时期的远 景发展,做到远近结合。原则上,规划任务以“十三五”时期为重点, 但主要目标可展望到 2O30 年,空间布局可以是更长远的制度安排。通 过规划期限的调整完善,为城乡、土地、环保、交通等不同规划之间的 衔接协调创造条件。 三、改革创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三、改革创新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要按照编制出统领市县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这一要求,加大改革创 新力度,切实将发展与布局、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推动市县经济社会 发展规划改革创新。 (一)合

16、理确定规划目标 科学的规划目标,既是发展理念的体现,也是规划任务的具体化。 要体现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社会治理、资 源环境等方面的目标和指标,特别是要突出就业增加、收入提高与经济 增长同步等民生改善方面的目标和指标。要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和省 级规划任务要求,将政府必须完成的一些任务作为约束性指标,将由市 场起决定性作用的任务作为预期性指标,同时,要合理确定经济增长速 度和规模,避免层层加码,盲目攀比。 要体现不同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优化开发区域要淡化增长速度、 规模总量等方面的指标,重点开发区域要体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要求, 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要突出增强生态服务

17、功能和农产品供给 能力等方面的指标;同时,要结合备市县面临的主要任务,突出一些体 现地域特色的指标。 5 要考虑相关规划衔接协调的需要。增加城镇化、空间开发强庋、耕 地保有量、生态红线等空间管控方面的指标,为相关规划、配套政策的 制定提供依据。 (二)优化空间结构 要按照市县的区域背景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未来发展潜力,科学 谋划空间开发格局,提高市县空间利用效率和整体竞争能力。 科学谋划总体布局。形成一张将空间开发与保护融为一体的布局总 图,是编制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关键,也是衔接协调相关规划 的重要平台。要按照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要求,在国土空间分析评价基础 上,以行政边界和自然边界相结合

18、,将市县全域划分为城镇、农业、生 态三类空间,通过三类空间的合理布局,形成统领市县发展全局的规划 蓝图、布局总图。 城镇空间,是重点进行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的地域,包括已经 形成的城镇建成区和规划的城镇建设区以及一定规模的开发园区。农业 空间,是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功能的地域,以田园风光为主, 分布着一定数量的集镇和村庄。生态空间,是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 系统维护功能的地域,以自然生态为主,包含一些零散分布的村落。 合理确定三类空间比例。要按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 方向,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定位要求,合理确定三类空间的适度规模和比 例结构。城镇空间占比,要按照优化开发区域、重

19、点开发区域和农产品 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农业空间占比,在农产品主产区的 市县应高于 50%;生态空间占比,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应高于 50%。 6 构建空间开发格局。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是对市县空间开 发与保护的总体部署,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载体。各市县可在三 类空间布局的基础上,研究细化城镇组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 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空间结构。 (三)引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 要准确分析把握未来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充分发挥市场配 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从市情县情出发,发挥规划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 导作用、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约束功能。 加强

20、对产业发展方向的引导。各市县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的要求, 从区域的比较优势出发,明确产业转型发展的总体方向和主要任务。优 化开发区域的市县,要着眼于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向优质、 高效转变,加大占地多、耗水大、排放高产业项目的调整改造力度。重 点开发区域的市县,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集聚能力, 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农产品主产区的市县,要围绕增强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深 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 础上,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产业、生态经济。 强化对产业布局的引导和约束。要按照三类空间的功能特点

21、,引导 和约束产业布局,改变以往分散开发、无序布点的弊端,把政府的规划 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二、三产业发展,要按照 集中集聚的原则,着眼于培育产业链、产业集群,集中布局在城镇空间, 促进产城融合。第一产业发展,在农业空间要着重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在重点城镇周边发展城郊农业、都市农业,在生态空间可适度发展特色 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 (四)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7 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引导城镇布 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引导城镇发展方向与市县空间功能分区 相适应,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走集约高效、绿 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

22、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明确城镇化发展方向。我国仍处于城镇化较快发展时期,也是空间 结构较快变动时期。按照全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21 个城镇化 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集聚速度将加快,城镇化水平将明显提高。而农 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人口总体上呈现净流出态势,城镇化水 平会低于全国。备市县要在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的大背景下,合理预测 城镇化速度和人口规模,把握未来经济走势和人口流动格局,科学提出 各自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并结合备自特点,研究提出城镇、农业、 生态三类空间人口布局引导的方向和路径。 优化城镇空间组织模式。在三类空间布局中明确提出城镇空间,实 质是明确城镇发展

23、的大格局。备市县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备具特 色的空间组织模式。市县城镇的空间组织,是宏观区域布局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域资源环境背景不同,城镇空 间布局的组织模式也不同。我国优化开发区域城镇化发育相对成熟,已 经进入网络化、城乡一体的发展阶段;重点开发区域正处于培育中心城 市,聚集培育城市群的重要时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需 要进一步探索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格局。各市县要在区域城镇化布局 的大背景下,强化在区域分工中的功能作用,融入区域总体布局框架。 以人为核心推动城镇发展。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过程, 是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就业和居住的过程,必须把人

24、作为规划的着眼点和 着力点。要改变热衷城镇扩张和城镇建设的倾向,更多注重为农村人口 转移和流动务工人员的本地化创造条件。要强化产业支撑,在集聚经济 过程中,同步集聚并吸纳人口。要促进产城融合,将产业发展空间作为 8 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大规模布局开发园区和新城新区的倾向。 科学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适应农村人口转移和村庄变化的趋势,按 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方向,科学引导农村居民点 建设,保护和传承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要减少行政手段干预,避免以建 设城市的思路建设农村,把城市规划和建设模式简单套用到乡村,提出 符合居民意愿的新农村建设方向。 (五)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 促

25、进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 重要职责,也是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任务。 要按照人口流动趋势,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开发区域的市 县,要着眼外来人口本地化趋势,充分考虑外来人口的家庭结构、年龄 结构等特点和社区分布状况,在教育、医疗、就业服务等领域加大投入 力度,合理布局。重点开发区域的市县,要考虑未来经济增长趋势和集 聚人口潜力,使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与未来人口集聚规模相适应。农产 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要考虑人口向外转移的趋势,避免 简单地按照人口递增的趋势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能力。要发挥城镇的中 心辐射功能,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切实做

26、好中心城市、县城 和若干重点城镇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既要提高为城镇居住人口的服务 水平,又要增强对周边农业、生态空间内居民的服务功能。 (六)增强交通等基础设施支撑引导能力 交通等基础设施是增强市县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按照统筹规划、 协调推进、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和关键节点,将 9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服务紧密结合,注重 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牵引作用,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推动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要倡导交通导向型城镇发展和区域开 发模式,研究提出建设规模合理、网络完善、结构优化、衔接高效的综 合交通系统方案。研究提出完善城镇对外交通设施的思路与重点,

27、按照 “零距离换乘”和“无缝化衔接”的要求,实现与中心城市及主要机场、 港口的快速、大容量、多方式连接。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城乡公交系统。 因地制宜布局交通等基础设施。优化开发区域的市县,应着重提出 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思路和要求,有条件地区可提出城际铁路、市 域铁路、高速公路等大能力运输方式及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思路与措施; 重点开发区域的市县,要结合产业人口加快集聚、交通运输需求旺盛等 实际情况,着重提出城际铁路、普通公路等综合交通网络和枢纽建设思 路及要求;限制开发区域的市县,要结合县城和中心镇发展,着重提出 大宗农产品大能力运输通道、连接县城和重点中心镇的普通公路等的建 设思路和要求。同

28、时,要进一步提升城镇市政基础设施水平,研究提出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防洪、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结 合村庄布局和农村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思路 与要求。 (七)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强化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可持续发 展,是政府规划追求的重要目标。要按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突出市县的地域特色,把 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空间。 10 按照市县主体功能定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优化开发 区域的市县,要针对开发强度过高、自然生态空间大量减少、环境污染 严重等突出问题,把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9、作为重要任务,控制建设用地增 长,强化水土资源和大气环境治理、自然生态空间修复等。重点开发区 域的市县,要针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等问题, 强调预防与治理并重,杜绝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实现短期增长。农产 品主产区的市县,要针对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加剧的突出矛盾,把农地 的污染治理作为突出任务,加大土壤环境监测,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市县,要树立保护就是发展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首要任务,保障全国和区域生态安全。 按照市县三类空间面临的突出问题,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针对性。 环境治理,在城镇空间要着重加强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 在农业空间重点是面

30、源污染的控制和土壤污染的治理,在生态空间主要 是减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集中在生态 空间,在农产品主产区着重于农业生态系统的维护和改善。对于一些区 域的矿产资源开发,要按照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要求,在资源开发的 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八)完善空间调控政策 按照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落实生态空间用途管制、严格 实行耕地用途管制的要求,针对三类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细化 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农业、环境等政策,加强对市县域空间的管 控能力。 城镇空间。要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升单位国土面积的投 资强度和产出效率。要控制工矿建

31、设空间和各类开发区用地比例,促进 产城融合和低效建设用地的再开发。对优化开发区域市县的城镇空间, 要进一步控制开发强度,着力促进存量空间的优化调整。 11 农业空间。要强化农地保护,推动土地整理,促进农地规模化、标 准化建设。要严格建设用地管控,优化整合农村居民点,繁荣历史文化 村落,保护农村田园景观。 生态空间。要加强林地、草地、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 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要实行严格的产业和环境准入制度, 严控开发活动,控制开发强度。对其中的禁止开发区域,要划定生态保 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 四、健全市县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四、健全市县规划衔接协调机制 按照规划体制改革的总

32、体要求,要整合内容交叉重复、甚至相互矛 盾冲突的规划,精减由市场起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领域的规划,将一些 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作用但不宜编制规划的领域调整为行动方案或专项政 策。同时,要建立有效的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形成衔接协调的平台和接 口,以市县发展总体规划为龙头,与相关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共同形成 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 强化目标任务衔接。市县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是市县发 展的总体方向和要求。备部门、各领域的相关规划、行动方案、专项政 策,要围绕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具体化, 形成落实总体规划的支撑。 强化空间布局衔接。要落实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

33、 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作为 规划衔接的平台,为相关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和接口。相关空间规划的 管制分区和边界划定,如城市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三条 红线,可在三类空间布局的框架下进一步细化,形成更具体的空间管制 12 分区。通过三类空间和细化的管制分区,形成综合与专项相结合的空间 管控体系。 强化政策衔接。市县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方向和 空间开发布局的重点,加大部门间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协调配合力度,完 善相关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专项政策,形成具体操作性措施。 五、加强市县规划编制组织领导五、加强市县规划编制组织领导 加强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

34、导。市县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 力亲为,要把推进市县规划的改革创新作为一件大事,扎实加以推进。 要改变把“十三五”规划作为发展改革系统规划的认识偏差,强化政府 规划的意识,发挥政府的领导责任。市县政府要结合本地区资源环境特 点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规划目标、规划任务的确定上,妥善处理好“尽 力而为”与“量力而行”、“主动积极”与“务求实效”等关系,切实 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和水平。市县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好组织协调的作用, 在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中,充分发挥城乡、国土、环保、农业、交通等部 门的作用。要把规划编制过程,作为统一认识、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 过程。 强化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市县范围虽然相对有

35、限,但谋划发展, 筹划空间,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整体考虑,也需要进行大量的深入研究 和论证。备市县要围绕改革创新的要求,合理整合规划研究经费,科学 设置研究课题,增强规划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特别是要把国土空间 的分析评价作为研究制定规划的重要基础。在研究编制市县经济社会发 展总体规划过程中,要组织跨部门、跨学科的规划队伍,发挥区域规划、 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学科优势,深入研究,充分论 证,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科学性。 13 充分做好与相关部门工作的协调配合。要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已形成 的工作基础,特别是已经开展“多规合一”、“多规融合”的市县,对 相关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城市增长边

36、界、生态保护红线等规划成果, 要在优化整合基础上,充分体现在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使规 划编制过程成为规划衔接协调的过程。 增强规划工作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用好备类信息技术平台,借助 微博、微信、网络、电视、报刊等信息平台,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集思广益,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参与规划重大问题的咨询论证,使规划编 制成为公众参与的过程和凝聚社会共识的过程,使规划编制既有利于明 晰政府职能,又有利于引导市场和服务公众。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要负起领导责任,强化对市县规划改革创新的组 织、协调和指导作用,加强规划。人员培训,提高市县规划编制、修订 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及水平。特别是要强化对市县总体规划的

37、衔接,要把 控制开发强度、优化三类空间比例等一些约束性指标作为规划衔接的重 要任务。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按照李克强总理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编 制好“十三五”规划的讲话精神,按照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精心 组织,科学谋划,切实编制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十三五”规划。 1 一 月二 月三 月 产品名称数量 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 金额 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 合 计合 计合 计 14 四 月五 月六 月 产品名称 数 量 金 额 利 润 产品名称 数 量 金 额 利 润 产品名称 数 量 金 额 利 润 合 计合 计合 计 下午 13:0017:00 B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在保证完成甲方工作任务

38、情况下,经公司同意,可自行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312 打卡制度 3.1.2.1 公司实行上、下班指纹录入打卡制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 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 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完成申请、 审批手续,否则按旷工处理。因停电、卡钟(工卡)故障未打卡的员工,上班前、下班后要及时到部门考勤员处填

39、写未打卡补签申请表 ,由直接主管签字证明当日的出勤状况,报部门经 理、人力资源部批准后,月底由部门考勤员据此上报考勤。上述情况考勤由各部门或分公司和项目文员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管理。 3.1.2.5 手工考勤制度 3.1.2.6 手工考勤制申请:由于工作性质,员工无法正常打卡(如外围人员、出差) ,可由各部门提出人员名单,经主管副总批准后,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备案。 3.1.2.7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需由其主管部门的部门考勤员(文员)或部门指定人员进行考勤管理,并于每月 26 日前向人力资源部递交考勤报表。 3.1.2.8 参与手工考勤的员工如有请假情况发生,应遵守相关请、休假制度,如实填报相关表

40、单。 3.1.2.9 外派员工在外派工作期间的考勤,需在外派公司打卡记录;如遇中途出差,持出差证明,出差期间的考勤在出差地所在公司打卡记录; 3.2 加班管理 3.2.1 定义 加班是指员工在节假日或公司规定的休息日仍照常工作的情况。 A现场管理人员和劳务人员的加班应严格控制,各部门应按月工时标准,合理安排工作班次。部门经理要严格审批员工排班表,保证员工有效工时达到要求。凡是达到月工时标准的,应扣 减员工本人的存休或工资;对超出月工时标准的,应说明理由,报主管副总和人力资源部审批。 15 B因员工月薪工资中的补贴已包括延时工作补贴,所以延时工作在4小时(不含)以下的,不再另计加班工资。因工作需

41、要,一般员工延时工作4小时至8小时可申报加班半天,超过8 小时可申报加班1天。对主管(含)以上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延时工作不计加班,因特殊情况经总经理以上领导批准的延时工作,可按以上标准计加班。 3.2.2.2 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表 ,因无法确定加班工时的,应在本次加班完成后 3 个工作日内补填加班申请表 。 加班申请表经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经理审核 报总经理批准后有效。 加班申请表必须事前当月内上报有效,如遇特殊情况,也必须在一周内上报至总经理批准。如未履行上述程序,视为乙方自愿加班。 3.2.2.3 员工加班,也应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有打卡记录

42、但无公司总经理批准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加班。 3.2.2.4 原则上,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培训、集体活动不计加班。 3.2.2.5加班工资的补偿:员工在排班休息日的加班,可以以倒休形式安排补休。原则上,员工加班以倒休形式补休的,公司将根据工作需要统一安排在春节前后补休。加班可按1:1的比例 冲抵病、事假。 3.2.3 加班的申请、审批、确认流程 3.2.3.1加班申请表在各部门文员处领取,加班统计周期为上月 26 日至本月 25 日。 3.2.3.2员工加班也要按规定打卡,没有打卡记录的加班,公司不予承认。各部门的考勤员(文员)负责加班申请表的保管及加班申报。员工加班应提前申请,事先填写加班申请

43、表加班 前到部门考勤员(文员)处领取加班申请表,加班申请表经项目管理中心或部门经理同意,主管副总审核,总经理签字批准后有效。填写并履行完审批手续后交由部门考勤员(文员)保 管。 3.2.3.3部门考勤员(文员)负责检查、复核确认考勤记录的真实有效性并在每月27日汇总交人力资源部,逾期未交的加班记录公司不予承认。 下午 13:0017:00 度。全体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工作时间,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不必打卡。 3.1.2.2 打卡次数:一日两次,即早上上班打卡一次,下午下班打卡一次。 3.1.2.3 打卡时间:打卡时间为上班到岗时间和下班离岗时间; 3.1.2.4 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因公外出不能打卡应填写外勤登记表,注明外出日期、事由、外勤起止时间。因公外出需事先申请,如因特殊情况不能事先申请,应在事毕到岗当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