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330696 上传时间:2019-12-31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质化、服务多样化,着力打造绿色、有机的优质粮食供应链。开展粮食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和分析预警,加大供需信息发布力度,引导粮食产销平衡。2. 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粮食主产区、特色粮油产区和关键粮食物流节点,推动粮食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完善进口粮食临港深加工产业链。发展粮油食品产业集聚区,打造一批优势粮食产业集群,以全产业链为纽带,整合现有粮食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以及科技等资源,鼓励市外粮食企业到我市建立营销网络,加强产销区产业合作。 3. 发展粮食循环经济。支持粮食企业多途径探索粮油副产物循环、综合、梯次利用,提高粮食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为

2、重点,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鼓励粮食企业建立绿色、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推广“仓顶阳光工程”,促进产业节能减排、提质增效。4. 积极推进优质粮食基地建设。加快和扩大优质粮源基地建设。立足天然富硒土壤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粮食产业,创新推广有机稻、富硒稻和稻田生态立体种植模式。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在我市适合优质稻种植的区域建立优质稻粮源生产、收购基地,扩大我市优质稻种植面积,从品种、种子、育秧等环节入手,集中技术和资金研发、培育优质品种,规范和推广优质稻订单收购,保证粮食加工储备用粮稳定,提高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益,

3、真正形成“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富硒大米品牌产业链模式。深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加快培育粮食多元市场购销主体,进一步改革完善储备粮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拍卖机制,加快消化政策性粮食库存,助推粮食产业发展。5. 调整粮食种植、收购、储备结构。大力培育优质粮食品种,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引导种粮农民扩大种植绿色优质粮食品种,优化粮食品种结构。调整优化粮食收购和储备品种结构,在全市粮食储备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普通粮食品种储备,增加优质粮食品种储备。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推进中国好粮油和富硒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奠定粮源基础。6.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充分发挥粮油品牌的扩散和产品聚合

4、效应,加入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创建富硒大米公用品牌。鼓励粮食生产企业挖掘我市地方特色优势,加大绿色、有机粮油产品的推广和认证力度,通过商标注册、质量管控、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手段打造地理标志产品等品牌,做优做强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粮食产业。推动企业和品牌协同发展,加大富硒大米品牌推广,通过广告宣传、展会推介、电商对接、直营体验等方式,重点宣传钦州生态优势,推介富硒大米健康绿色的内在品质,挖掘稻米种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7. 积极发展新业态。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积极发展粮食电子商务,推广“网上粮店”等新型粮食零售业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完善粮食电子交易

5、平台体系,拓展物流运输、金融服务等功能,积极服务种粮农民、购粮企业。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支持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构建点面结合、上下互动、覆盖面广、功能齐全、效益明显的销售大网络。巩固市内市场,支持加工企业继续加强直营配送店、代理分销店规模化、规范化建设,使本地粮油产品占有率始终保持主导地位。拓展市外市场,支持广西香米产业联盟在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建立直营店、旗舰店、代理分销店,构建销售大网络,稳步扩大区外销售量。加快新兴市场开发,大力发展“互联网+粮食”的智能销售渠道,支持企业推进电子销售平台建设,利用现有电商平

6、台销售富硒大米,使电商销售成为主要销售渠道之一。(四)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升级1. 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大力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优质优价的粮食生产、分类收储和交易机制。通过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绿色优质粮食产业体系建设。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开展标准引领、质量测评、品牌培育、健康消费宣传、营销渠道和平台建设及试点示范等工作。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优质、营养健康的粮油新产品,增加无公害、绿色、有机粮油产品供给。依托我市丰富的富硒土壤、海洋滩涂资源,充分利用我市粮油作物自然富硒优势,加快发展潮禾米(海红米)、龙渊大糯、紫香糯米、红米、黑米、墨米、竹米、红衣

7、花生等特色优质富硒粮油品种,推动我市特色粮油生产、加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 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与转化。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粮油精深加工转化和副产品综合利用为引擎,促进粮食加工产品向功能性食品方向发展。提高粮食产品供给质量,增加附加值,扩大我市粮油产品在市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减少原粮和初加工产品的输出,提高粮食就地加工转化能力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满足城乡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需求。3. 统筹利用粮食仓储设施资源。通过参股、控股、融资等多种形式,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扩展粮食仓储业服务范围。多渠道开发现有国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用途,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粮食产后服务,为加工企业提供仓

8、储保管服务,为城乡居民提供粮食配送服务。大力推广充氮气调等绿色储粮新技术,提升优质稻储存品质。(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1. 加快粮油科技创新步伐。组织粮油加工企业申报质量安全检测、信息化、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项目。推广应用新设施、新技术和新装备,提升粮食产业科技水平。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重点支持粮食产业化经营企业开展优质粮食品种选育、新品种推广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2. 加快推广粮油科技新成果。按照粮食流通产业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稻谷加工技术创新应用、粮食仓储技术创新应用、粮食检验检测数据和科技服务创新应用体系建设,形成从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到产业发展一条龙的产学研体系,促进科技资源高效

9、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自主创新和应用能力。建立与国内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机制,为企业研发和利用新技术提供支持。大力实施绿色储粮技术,推动我市粮食储存向“绿色、生态、智能、高效”方向迈进。3. 培养行业技能和创新人才。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加快培养粮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培养引进粮食行业技能人才、粮食科技领军人才和行业高端管理人才。组织培训一批在职粮食企业职工,培育一批粮食科技创新岗位的中坚力量,引导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粮食科技创新队伍整体水平和能力。市粮食局每年有计划地举办各类业务技能培训班,开展技能大赛,不断提升行业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推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六

10、)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1. 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按照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要求,整合仓储设施资源,建设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粮食“五代”(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促进粮食提质减损和农民增收。2. 建设现代粮食物流体系。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环境,把粮食产业园区建成集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线上线下交易融合发展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功能示范区和产业集群。3. 提升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依托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强化基层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能力,从源头上发挥粮食质量安全保

11、障作用,形成以市级为支撑、县级为基础的两级上下联动、横向互通的公益性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实现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开展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测报、库存粮油质量安全、销售出库等检验,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粮食疫情监测和联防联控机制。推行标准化管理,建立覆盖生产、加工、流通全过程的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粮食种植、收购、储存、销售及食品生产经营监管,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或用于食品加工。4. 建立完善粮食监测预警体系。完善市县粮食产量统计调查体系,建立以县为主体的粮食产量抽样调查制度,运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加强粮食生产监测。推进粮食流通统计制

12、度改革,加强社会粮油供需平衡调查、粮油流通统计和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提高数据的准确率、及时性,科学分析研判市场变化趋势,准确把握粮油市场动态,为各级政府有效实施粮食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有效提高政府粮食宏观调控能力。加强粮食市场价格监测队伍建设和监测预警人员培训,提高粮食市场监测预警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粮食市场监测预警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市粮食局与县区、批发市场上下贯通、左右互联、功能齐全、反应灵敏的粮食信息网络体系,确保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供各级政府决策参考。三、实施阶段全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保障我市粮食安全,按照统筹协调、稳步推进的原则分2个

13、阶段推进。(一)面上铺开阶段(20182020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有效保护永久基本农田,稳固粮食安全发展根基;完成全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有效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积极推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进一步加快粮食产业转型发展,增加我市有机稻、富硒稻等绿色优质粮食品种种植;加快建设粮食应急加工供应网络,确保口粮满足需要、质量安全;统筹推进全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我市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产业发展基础;落实自治区核定我市地方储备粮规模,顺畅全市粮食流通渠道,形成基本完善的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二)完善提高阶段(2020年以后)初步建成适合我市市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不断壮

14、大粮食产业主体,激发粮食企业发展活力,实现粮食产业优化配置,形成健全的粮食市场体系;不断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我市粮食产业链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加快粮食产业转型,促进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培育优质粮食品种,形成我市自主的粮食品牌。建立完善的粮食应急加工网络体系,扩大我市储备粮规模,畅通全市粮食流通安全渠道。建立健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和质量检验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我市粮食产业发展质量,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四、保障措施(一)成立协调机构成立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副市长

15、担任,副组长由市人民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和市粮食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粮食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卫计委、市统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物价局、市农机局,钦州海关、钦州调查队、市税务局、农发行钦州市分行等单位分管负责人担任。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出台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文件,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管等工作。各县区要成立相应协调机构,保障本地粮食安全。(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渠道,支

16、持粮食仓储物流设施、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和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统筹利用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功能,积极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的仓储、烘干设备,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的,可按规定申报农机具购置补贴。落实粮食加工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所得按规定免征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国家简并增值税税率有关政策。(三)健全金融支持政策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粮食收购、加工、仓储、物流等各环节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粮食产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尤其要加

17、大对优质粮食品种收购和储备的信贷支持。建立健全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融资担保机制,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四)落实用地用电等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按照“集中统筹、分级保障”的原则,对粮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用地予以统筹安排和重点支持。支持和加快国有粮食企业依法依规将划拨用地转变为出让用地,增强企业融资功能。改制重组后的粮食企业,可依法处置土地资产用于企业改革发展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粮食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五)强化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粮食局作为市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牵头部门,要切实承担好市粮食安全

18、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加强与自治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对接,协调市有关部门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有关工作,完成考核有关工作任务;研究制定我市粮食产业发展计划,协调解决粮食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各县区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工作进行考核,督促各县区做好自治区每年度对我市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落实情况现场核查的有关工作。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粮食产业。市科技局要加强对粮食科技项目的支持和指导。市农业局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调整,大力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推

19、广优质专用品种。市国土资源、交通运输、商务、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金融、税务、供电等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全市粮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县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要求,建立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壮大粮食产业经济,保障本地粮食安全。附件:1. 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2. 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附件1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

20、障粮食安全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李磊岩 副市长副组长:莫满就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明荣 市粮食局局长成 员:吴 成 市工信委副主任冯思明 市教育局副局长方农业 市科技局副局长何 倪 市财政局副局长张团芬 市人社局副局长符永东 市国土资源局总工程师曾世东 市环保局副局长彭 军 市住建委副调研员陈燕海 市水利局副局长韦大器 市农业局副局长劳广毅 市商务局副局长李 静 市卫计委副主任黄晓华 市统计局副局长廖丽军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仕华 市工商局副局长罗东平 市质监局副局长谢 青 市国资委副主任卢长任 市金融办副主任李知仲 市西部办副主任宁 伟 市物价局副调研员黄振军 市农机局副局长黄娟武

21、 钦州海关副局长张 英 钦州调查队副队长蒋伟春 市税务局副局长黄庐平 农发行钦州市分行副行长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由高明荣同志兼任,工作人员从有关单位抽调。33附件2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工作任务分解表项目内容主要任务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一、稳固粮食安全发展根基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1.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依法依规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落实耕地“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政策。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2.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动态监测和管理。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3.严

22、格农村居民住房建设审批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布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4.推进土地整治管理模式创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自主开展耕地整治。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5.严格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防止土地流转后“非粮化”,坚决禁止“非农化”。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6.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闲置、撂荒耕地,严禁在基本农田种植林木、果树和挖塘养鱼。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7.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市审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8.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培育农村土地市场,引导耕地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

23、经营主体集中。市农业局市国土资源局一、稳固粮食安全发展根基2.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和建设工作1.到2019年,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的102.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任务。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以水土资源环境条件较好、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粮食主产区为重点,按照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条件,选择优质、相连地块进行划定,划足数量、划优质量,切实将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实到田间地块,做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实现信息化和精准化管理。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2.要把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区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原则上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

24、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金融办3.健全粮食生产功能区利益补偿机制,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各类涉农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金融办4.率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金融办5.鼓励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拓宽抵押物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市金融办市财政局6.加强保险保障作用,力争实现粮食生产功能区农业保险全覆盖。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金融办一、稳固粮食安全发展根基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1.以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导,以利益联结为纽带,

25、通过扶持粮食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完善粮食产业全产业链,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按时完成自治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市国土资源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粮食局2.加大基本口粮田改造和整治力度,加强中低产田(地)改造,重点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成为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标准农田。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粮食局3.着力构建农业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解决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单一、效益不高、政策引导作用不强、与产业发展衔接不紧等问题。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粮

26、食局4.强化农田水利建设和管护1.支持水利改革发展,大力推进区域化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2.深化农田水利改革,统筹推进各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3.支持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4.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创新农田水利投融资峌(匀緢讀缁尀颍頀h几椀唁漃鼃龃鼃欃欄洄睓罭鹞搀漀挀瀀椀挀最椀昀睓罭鹞搀漀挀尀尀挀挀戀愀攀戀搀愀最娀爀爀唀吀伀樀礀渀稀栀稀瘀栀倀一嘀夀瀀礀渀匀漀伀爀眀睓缀鸀尀眀攀渀欀甀尀眀攀戀甀椀尀氀攀砀倀愀瀀攀爀尀椀氀攀刀漀漀琀尀挀戀挀戀搀攀昀搀戀攀昀挀栀N圀堀圀伀瘀攀眀匀最戀堀倀甀倀椀伀堀砀眀瀀匀倀渀琀刀漀吀儀漀猀眀匀瘀稀倀樀唀爀蘀DH慼b开滨蒤慼胔-遜棙Qi縀$莽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pic1.gif钦州市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oc2019-1231d7a9a6ec-601e-4e00-9a67-ac579b6b228aBOESefLn3G/4tKliFwdJ4dCSW3nSyfBSqnhpEMR1jaxD2DG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环评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