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1367751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地理学》研究生课程大纲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制定建筑高度控制规定,进行重要节点的整治规划设计,拟定实施管理 措施。 3)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增建设施的外观、绿化布局与植物配置应符合历史风貌的要求。 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规划还应当包括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保持街区、村镇活力的内容。 (5)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的建设管理: 1)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保护范围内禁止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的活动;禁止占用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禁止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 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禁止在历史建筑上刻画、涂污。 2)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

2、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 形象及色彩等。除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 心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新建、扩建活动。 3)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新建、扩建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的,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 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 4)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拆除历史建筑;拆除历史建筑以外的建 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 批准。 5)审批本条例规定的建设活动,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

3、证,并将审批事项予以公示,征求公 众意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公示时间不得少于 20 日。利害关系人要求听证 的,审批机关应当在公示期满后及时举行听证。 (6)在历史文化街区紫线范围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1)违反保护规划的大面积拆除、开发; 2)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格局和风貌构成影响的大面积改建; 3)损坏或者拆毁保护规划确定保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4)修建破坏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5)占用或者破坏保护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和古树名木等; 6)其他对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构成破坏性影响的活动。 (7)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

4、在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核心保护范围的主要出入口设置 标志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移动、涂改或者损毁标志牌。 4历史建筑 (1)历史建筑法定概念。历史建筑,是指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 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 构筑物。包括经城市和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优秀近现代建筑。 城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对历史建筑设置保护标志,建立历史建筑档案。 (2)历史建筑维护修缮。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应当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 修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从保护资金中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给予补助。历史建筑有损

5、毁危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进行保护。任何单位或者 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迁移、拆除历史建筑。 (3)历史建筑保护拆迁。建设工程选址,应当尽可能避开历史建筑;因特殊情况不能避开的,应 当尽可能实施原址保护。因公共利益需要进行建设活动,对历史建筑无法实施原址保护、必须迁移 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应当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报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4)历史建筑外部修缮。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 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6、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并依 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节第八节 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 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利用和开发风景名胜区资源,国务院又在 1985 年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基础上,根据 20 年实施条例所积累的经验,针对新时期新 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制定了风景名胜区条例 ,并于 2006 年 9 月 19 日公布,自 2006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 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设立与分级一、风景名胜区的概念、设立与分级 1风景名胜的内涵 风景名胜的称谓早已有之。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把有文物古迹或者优美风景的名山大川称作

7、风景 胜地。这些风景名胜的自然景观别具风采,人文景观特立独行,常常摄人心魄,令人流连忘返。因 此风景名胜也总是和观赏旅游联系在一起,以景物环境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我国的风景名胜不计 其数,却不是所有的风景名胜都能设立为风景名胜区。 2风景名胜区的概念和功能 (1)风景名胜区法定概念。风景名胜区是一个严格的法定概念,是指经过特别法定程序,由国家 和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 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这一特殊区域属于我国风景名胜的佼佼者?代表着 国家的经典风景名胜。 (2)风景名胜区主要功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功能在于

8、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自然环境、文化 遗产;发展休闲观光旅游和文化旅游;开展科研和文化教育活动;促进风景名胜所在地经济社会发 展。 3风景名胜区的设立与分级 (1)风景名胜区设立。对风景名胜区实施规划管理,必须首先按照法定程序设立风景名胜区,并 划定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范围,在管理范围以内适用风景名胜区条例 。在申请和论证设立风景名 胜区时,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2)风景名胜区分级。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根据不同风景名胜区资源的观赏、文化、 科学价值、环境质量、规模大小、旅游条件,将设立的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 风景名胜区。 1)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

9、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 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 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 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设立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 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设立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4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 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和

10、世界文化 与自然遗产。根据世界遗产公约第二条规定, “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并符合下列其中一项标准的,经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可以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1)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 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2)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符合世界遗产公约第一条关于“文化遗产”和第二条关于“自然遗产”标准的,大都是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各缔约国精心筛选申报的项目。目前我国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和乐山、

11、福建武夷山 4 处已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另外,还有湖南武陵源、四川九寨沟、四川黄 龙、云南三江并流、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和中国南方喀斯特等 6 处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我国的世 界遗产项目均来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堪称国之精粹。 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意义、目的和任务二、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的意义、目的和任务 1风景名胜区保护的意义 风景名胜区保护极为重要,这是由它自身所固有的珍稀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社会服务性 的特征所决定的。 (1)风景名胜区赖于存在的风景名胜资源非常稀有和脆弱,价值弥足珍贵。这种风景名胜资源来 自大自然的造物和历史文化的雕琢,兼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正是因为自然和

12、历史造就同一风景 名胜的机会只有一次,才使代表风景名胜精华的风景名胜区成为稀世瑰宝。 (2)风景名胜区种类繁多,在地质地貌、生态生物、森林植被、水文气象、文物古迹、景观形态、 文化特色、功能结构、观赏类型、审美意义和科学价值诸多方面千姿百态,各领风骚,绝无雷同, 既无法替代,也不能重复克隆。例如,即使同为名山,也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黄 山之奇的区别,各有奇观绝境。 (3)风景名胜区与其他国有资产的本质区别还在于它不可再生的特殊性。风景名胜资源的脆弱体 现在其损毁后的不可逆性,一旦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再恢复大自然禀赋的原生态和历史形成的原真 风貌,损失将变得无法挽回。因此风景名胜资源

13、是一种人类永续利用的国有资产,而不是一次性消 耗的国有资产。 (4)风景名胜区作为国家重要的自然文化遗产和生物保护基地,在改善生态、保护资源、丰富群 众文化生活等社会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旅游度假成了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情趣。尤其国家施行带薪休假制度后,风景名胜区已 经成为最受旅游者青睐的旅游地之一。 风景名胜区特有的属性使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保护风景名胜区不仅关系 到我国生态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 局,同时还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2 风景名胜区存在的突出问题 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为带动地方经济和社 会的快速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由于保护风景名胜 资源的社会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文化 > 中国地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