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

上传人:瓦拉西瓦 文档编号:1368432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2-2016年中国少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基础)【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冰雪消融 B衣柜中的卫生球变小 C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白气” D日光灯用久后两端变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不变 B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4对下图所示实验产生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反应后天平指针偏右,是由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B乙:不断抽气,听到的声音逐渐变小,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幅不断减小 C丙:进入瓶中的水约占瓶内原空气体积的15,是

2、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D丁:不断用力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是由于球下方受到的压强增大二、填空题52017年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旱灾。 (1)人工降雨是缓解旱情的重要手段,干冰等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撒在云层上的干冰_(填物态变化)时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水滴形成降雨。 (2)施用磷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磷矿粉是常用的磷肥,其主要成分磷酸钙Ca3(PO4)2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_。 (3)面对旱情,我们更要节约用水。写出一种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节水方法: 。6晓涵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他把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盛有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3、良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整个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 (2)用理化知识解释AB过程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7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之一。为了得到少量纯净的氧气,在实验室可以利用氯酸钾等物质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在自然界里,空气中的氧气是由植物细胞中的叶绿体通过_作用产生的,在这个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即_。 比较上述两种不同的反应,我们既可以找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还能进行科学的推测。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在叶绿体制造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了_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反应的条件看,在叶绿体中可能存在具有_作用的物质。8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

4、的实验方案,以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的影响。 步骤1:将一定数量的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随机均分为两组,编号为A和B。 步骤2:A组小鼠饲喂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制剂,B组小鼠不饲喂。 步骤3:两组小鼠饲喂等量的饲料一段时间。 步骤4:将A、B两组小鼠分别放入甲、乙两装置,待小鼠安静后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记录两装置中液滴移动情况。 (1)实验方案中对装置的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加以改正。 (2)选用性别、日龄、大小相同的健康小鼠,并随机均分为两组的目的是 。 (3)若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则甲装置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_(填“大于”或“小于”)乙装置。 (4)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动物呼吸作

5、用吸收_,而呼吸作用放出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导致广口瓶内气压下降。9. 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祥云”火炬,内装燃料是液态丙烷。常温下,丙烷气体通过_的方法变为液态,灌装在火炬内。丙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xO2yCO2+zH2O,则x值为_。已知丙烷的热值为5.04107 Jkg1,完全燃烧0.05 kg丙烷,放出的放量是_J。三、计算题10.克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当加入73克稀盐酸时,反应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1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得到的固体粉末为氧化铜和铜的混合物,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中的单质铜的含量进行测定。三组同学各取10克粉末样品

6、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质量的同浓度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组别样品质量(克)加入稀硫酸质量(克)剩余固体质量(克)110208.4210308310408(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组实验中剩余固体是 。(写出物质名称或符号)(2)样品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 。(3)加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答案与解析】1【答案】C 【解析】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冒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2【答案】B 【解析】冰融化成水时体积会减小;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肯定会改变,否则便无新物质产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故A、C、

7、D均错。溶液稀释时加水,溶质质量不变。3【答案】C 【解析】量筒只用于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加热;体温计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间,故无法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观察人体红细胞结构应用显微镜,不能用放大镜,故A、B、D均错。4【答案】C 【解析】A中指针偏右是因为左盘烧杯中产生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但仍符合质量守恒;B中发声体振幅未变,声音渐小是因为钟罩内空气稀薄所致;D中漏斗内球不会掉下来是因为吹气时球上方压强减小所致。5【答案】(1)升华 (2)+5 (3)采用喷灌方法浇地、用洗衣水擦地等 【解析】(1)干冰很容易升华,升华要吸热。 (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a为+2价,O为2价,故P的

8、化合价为+5。 (3)生产、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有多种,如生活上用洗衣水冲厕所等。6【答案】(1)固体消失,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放热,气球膨胀 (2)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H2,使锥形瓶内气体增多,且反应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瓶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膨胀 【解析】把气球中的镁屑加入到稀盐酸中,镁会和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同时放出热量,气球会膨胀。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H2,使锥形瓶内气体增多,且反应放热使气体受热膨胀,此时瓶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气球膨胀。7【答案】2KClO32KCl+3O2 光合 太阳能(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有机物(或其他合理答案) 催化 【解析】本

9、题属于化学与生物学科间的综合命题。从反应的条件看,叶绿体能在常温常压下将CO2转化为O2,由此推测其中可能存在具有催化作用的物质。8【答案】(1)将乙装置中的清水改成氢氧化钠溶液 (2)控制变量,减小误差 (3)大于 (4)氧气 【解析】根据题意,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实验,依据控制变量法进行对比实验时只应有一项因素是可变的即A、B两组小鼠饲喂饲料的种类不同。所以乙装置小烧杯中的溶液应改为NaOH溶液。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因此甲装置液柱左移距离大。9【答案】压缩体积(或增大压强) 5 2.52106 【解析】在常温下,使气体发生液化的方法是压缩体积或增大压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x

10、的值为5。0.05 kg5.04107 Jkg1=2.52106 J。10.【答案】 解: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4410g x100:44=10g:x X=4.4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4.4g。11.【答案】(1)铜(2)80%(3)解:设20g稀硫酸中的溶质H2SO4的质量为x。CuO + H2SO4 = CuSO4 + H2O80 98 10g-8.4g x x=1.96g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的质量分数为:1.96g20g100%=9.8% 答:加入的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是9.8%。4奕舴钓荮務勩啬鎇钵滟叙叩啬鎂钵滟務氈奕帴蜂钓荮務氆艟

11、钓櫞苟鄀鄀務彬鎇鑪醑鄀叙彬鎂钮務İ彬鎇钮叙 牁氃也匜舺钓膮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基础)【中考展望】学科综合题是指以培养学生综合性或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宗旨,突出学科间知识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类化学试题。在内容上常常与物理、生物、数学、环保等多学科知识相融合,较好地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河北、海南、武汉、长沙、包头、浙江台州等地市已实行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或理化综合或科学卷。预计在未来几年的中考中这些地市仍保留以上命题特点,并加强对学科内或学科间综合知识的考查。【方法点拨】 一、学科综合题的题型特点 1从试题的结构看,学科综合题主要由“题干”和“

12、问题”两部分组成。 2从题干内容看,主要来源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学科边缘的交叉知识,有时也取材于时事新闻、环保材料、能源科学等。问题的解答涉及多学科的综合知识。 3从解答要求看,找出题中有效信息,灵活运用和渗透其他学科的有关知识,找到各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思考整合,解决化学问题。 4从题型来看,学科综合题以选择、填空为主,偶有简答、计算和实验题。二、学科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和策略1.化学与物理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物理学科中的压强、密度、浮力、能量问题、电学问题、天平问题等渗透到化学知识中去。解题时,不仅要从化学角度去分析,还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结点,从物理的角度去

13、理解题意,或解决问题。2.化学与生物综合型:此类试题的特点是将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胃液的酸性、血红蛋白的生理功能、一氧化碳的中毒机理、土壤的酸碱性等与化学知识联系在一起。解题的关键是要了解生物体内发生某种变化时,物质间的转化关系。3.化学与数学综合型:此类题的特点是将数学中的比例法、假设法、估算法、平均值法、极值法、函数图像等知识与化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处理化学中的数据或结论,要学会用数学知识为工具解决化学问题。4.化学与其它学科综合题:自然界的变化错综复杂,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要用到很多学科中的知识。将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与化学联

14、系起来,体现了化学要为社会生产、为人类发展服务的理念。因此,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有意识地加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关注社会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与物理综合型1. l g重的气球若充人氢气使气球开始上升,最少要充入多少氢气(标准状况下)?制取此氢气需用多少克锌片和盐酸反应?(气球皮体积忽略不计,氢气和空气的密度分别为0.089 gL、1.293 gL)【思路点拨】氢气球升天:要使气球上升,必须解决浮力问题;氢气球皮质量与充入氢气质量之和小于或等于该气球排开空气的总质量时,气球就能上升;同时充入氢气体积

15、与排开空气体积相等。 【答案与解析】解:设至少需要H2的体积为x,需要来制取这些氢气的Zn的质量为y。 由题意得:1.293x1+0.089x 解得x0.831 L Zn+2HCl=ZnCl2+H2 65 2 y 0.831 L0.089 gL0.074 g y2.41 g答:最少要充入0.831 L H2,这些氢气需用2.41 g锌片与盐酸反应制取。【总结升华】本题是化学与物理学科的综合题,其结合点是浮力问题。2. 集气瓶内装有0.8 g O2和58 g 10的水(如图所示),现将3 g铁丝烧红后伸入集气瓶中。 试回答: (1)集气瓶中装水的目的是_。 (2)假设只有生成物掉入水中,使水温最

16、终达到60。已知铁丝燃烧时,火焰温度为1560,生成物掉入水前温度等于火焰温度,试求生成物的比热容_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思路点拨】铁丝燃烧:由于铁在氧气中燃烧放热,所以装水的目的是防止热的生成物炸裂瓶底。该题要结合物理热学知识解答。【答案】(1)防止反应生成的熔化物落在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2)2.8103 J(kg)【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3Fe+2O2Fe3O4,判断铁与氧气反应后,铁过量,然后根据氧气质量0.8 g求出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2.9 g依题意可知,2.9 g四氧化三铁的初温为1560,末温为60,所以Q(放)=c1m1t1,58 g水的初温为10,末温为60

17、,所以Q(吸)=c2m2t2根据Q(放)=Q(吸)解得c1=2.8103 J(kg)【总结升华】本题将化学反应与物理热学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其结合点是生成物Fe3O4放出的热量等于水吸收的热量。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垂直固定在等臂杠杆的中央且可以随杠杆左右转动。杠杆两端分别悬挂等质量、等体积的铁球,此时杠杆平衡。再将铁球同时分别浸没到密度相同的稀硫酸和硫酸铜溶液中。 反应一段时间后会观察到: (1)杠杆右端的铁球表面有_色物质生成。 (2)金属滑片向_(填“左”或“右”)偏转。 (3)灯泡L比开始时变_(填“亮”或“暗”)。【答案】(1)

18、红 (2)右 (3)亮【解析】此题将杠杆原理、滑动变阻器和化学置换反应综合起来研究置换反应前后的质量差。(1)右杯中因Fe置换出CuSO4中Cu,而使铁球变重;同时还要知道左杯因Fe与H2SO4发生置换反应,Fe以Fe2+进入溶液而使铁球变轻. (2)根据杠杆原理回答:金属滑片向右偏转。 (3)根据滑动变阻器原理回答:电阻变小,灯泡比开始时变亮。类型二、化学与生物综合型3.将一只小白鼠放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集气瓶中,并密封(如图所示)发现小白鼠仍可存活一段时间,且瓶壁运渐变模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的原因是_。 (2)瓶壁变模糊的原因是_。(写化学方程式)。 (3)

19、烧杯中导管内液面高度的变化是_。 (4)最后瓶内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思路点拨】(1)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回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回答;(3)根据呼吸作用的过程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的性质回答;(4)根据空气的组成,以及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回答。【答案】(1)瓶内有空气(或氧气),可供小白鼠呼吸 (2)Ca(OH)2+CO2=CaCO3+H2O (3)上升(或升高) (4)N2(或氮气)【解析】本题主要涉及生物学中的呼吸作用、物理学中的压强及化学中的空气成分和CO2性质等知识。小白鼠能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瓶内有O2可供给呼吸

20、;呼吸作用产生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经过这一系列反应后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导管,故导管内水面上升;最后O2耗尽,瓶内主要剩余N2。【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培养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呼吸作用的过程,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三、化学与数学综合型4.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1.0 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 g,再把100 g稀盐酸平

21、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所加盐酸的次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181.2204.4228.6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 (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2)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思路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生成CO2的质量为158.0 g+25 g181.2 g=1.8 g。要判断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否合格,必须先根据CO2的质量求出Na2CO3的质量,再求出Na2CO3的质量分数,与包装上的说明比较。【答案与解析】(1)生成二氧化碳的

22、质量为:158.0 g+25 g181.2 g=1.8 g(2)解:设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CO2的总质量为:158.0 g+100 g253.6 g=4.4 g Na2CO3+2HCl=2NaCl+CO2+H2O 106 44 x 4.4 g 解得:x=10.6 g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所以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合格。答:(1)第一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8g。(2)该中考冲刺:学科综合题(提高)【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Ca(OH)2+CO2=CaCO3+H2O,CO2+

23、CaCO3+H2O=Ca(HCO3)2,Ca(HCO3)2易溶于水。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2如图甲、乙两个装置均可通过胶头滴管向锥形瓶中滴加某种液体,达到使气球鼓起的目的,锥形瓶和胶头滴管放入物质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ABCD装置名称甲乙甲乙甲乙甲乙锥形瓶内物质HCl气体HCl气体CaCO3固体NaOHNH3CuCO2锌粒胶头滴管中物质NaOH溶液H2O稀盐酸H2OH2O稀盐酸NaOH溶液稀硫酸3下列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正确的是( ) A图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图是用H2还原CuO来测定CuO中铜元素的含量 C图是向饱和

24、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水 D图是用一定量的KClO3和MnO2混合物加热制O2二、填空题4向含CuCl2和HCl的100 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下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不变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中的pH=7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5. 科学家发现,在太空舱内“饲养”小球藻可以解决宇航员的供氧问题。在一般光照条件下,每千克小球藻(鲜重)经光合作用每小时约可释放氧气0.64克,并产生相应质量的葡萄糖。(光合作用最简表达式为:6CO2+6H2OC6H12O6

25、+6O2) (1)小球藻细胞与宇航员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2)每千克小球藻在光照条件下,l小时可产生_克葡萄糖。6. 小张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A,可观察到D中的液体沿导管流入C中,在C中反应产生一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7. 下图是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的一个趣味实验,请参与实验并回答问题:将分液漏斗里适量的水加入大试管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三、计算题8某石灰厂有一批石灰石原料,其中含有的杂质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能与盐

26、酸反应,高温时不发生分解反应)。为了测定该石灰石的纯度,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来2 g这种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用实验室现有的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20 g分4次加入,充分反应后,经过滤、干燥等操作后称量,根据每次稀盐酸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的实验数据所绘制的图象如图所示。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 (2)如果该石灰厂煅烧50 t这种石灰石,最多可得到含杂质的生石灰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为检验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取氢氧化钙样品11.4 g于锥形瓶中,加入38.6 g水,振荡形成悬浊液,放在电子

27、天平上,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加14.6的稀盐酸,振荡后读取质量(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锥形瓶中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求:11.4 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10.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6g试样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加至36.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40.3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 0 36.5 73气体/g稀盐酸/g (1)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_。 (2)试样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至0.1%)。(3

28、)B点时,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_(写出化学式)。11. 为了测定某铜锌合金(即铜锌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利用该合金与稀硫酸反应,进行了三次实验,所得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中的误差忽略不计,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实验次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所取合金的质量g252550所用稀硫酸的质量g120160100生成氢气的质量g0.40.40.4 (1)试计算该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 (2)从上表数据分析,当所取合金与所用稀硫酸的质量比为多少时,表明合金中的锌与稀硫酸中的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答案与解析】1【答案】A 【解析】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CaCO3所需CO2的量与溶解这些CaCO

29、3需要CO2的量是相等的,所以A正确,其它均错误。2【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甲锥形瓶内压强要减小,乙锥形瓶内压强要增大。D中,甲锥形瓶内CO2与NaOH反应,CO2的量减少,乙锥形内Zn与稀硫酸反应生成H2,气体的量增多,符合要求,其它的均不符合要求。3【答案】A 【解析】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后,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B错,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所以铜的质量不可能多于氧化铜的质量;C错,向饱和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只是使溶液变得不饱和,溶剂质量增加而溶质质量没变化;D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虽可以提高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但也要加热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放出氧气,所以图像不能从原点开始。4【答案】AC 【解析】NaOH首先发生如下反应:NaOH+HCl=NaCl+H2O,其次才与CuCl2反应生成Cu(OH)2沉淀和NaCl。整个反应过程中,Cl没有沉淀析出,故个数不变。图像中的P点表示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文化 > 英国地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