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c.pdf

上传人:李静文 文档编号:13749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c.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c.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 邮箱: 安宝江 20 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 邮箱: 安宝江 C 究其因,应该是与中国社会在这数十年间的变化所致。 1949 年至 1980 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不需要过多的商业运作,商业所用到的插画除了书籍装帧外没有用武之地。书籍插图是“插画”的近乎唯一的领地,“插图”成为“插画”的代名词也没有什么不妥。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插画”又有了新生的机缘:一方面是商业的繁盛为各个设计领域都提供了广阔的展现空间,图画的视觉意义在商业中的价值被再发现,于是,它能够超越书籍报刊而扩展到其他领域中;另一方面是国外设计的引进。图画在国外各类平面设计当中应用

2、之广泛、之精妙,是纯而又纯的书籍插图所不能比拟的;第三点,那就是利益的驱动使得艺 术家们脱离了书籍插图转向了其他商业领域。追究起来,经济利益的左右实际上就是插图在这数十年间起落的本质原因。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初始年代里,“插画”还没能完全独立出来,只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加缀语、扩展外延。 1990 年代以后,成熟的商业发展使得“插画”重拾往日的雄风,借助数字绘画这个前所未有的形式一变而为中天之位,“插画”归位。 此外,有理由相信“插画”这一名词的复兴应该是受台湾的影响。他们继承了民国时期的用法 1i,在向内地文化扩展时,将这个概念也带来了。这也能解释目前“插画”这个词的含义为什么与鲁迅时期高度的

3、一致。 当然,“插画”与“插图”这两个概念的微妙区别不是每个人都会去费心分辨的,二词混用也就成为正常现象。而作为活语言,它的规则是由民众而非语言学家去规定,最终二词走向什么状态不是由个别人所能决定的。过分地去追究二词的区分,就颇有些“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般的祥林嫂意味了。其实,上述如此之多的文字又是一个中 国特色的不得已,因为,无论是“插图”还是“插画”,它们所对应的英文单词是是没有人提出质疑的。 曾经画过许多插图的尤劲东根据国外插图的现状,将插图归纳为三个分类:“其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文字作补充说明,这在一般的杂志、书籍、教科书等等中是常见的。其二,以视觉形象插入媒体形式中,和

4、文字具备同等功能,这在许多招贴广告、产品包装、环境装饰等等中已是普通的事。其三,与文字无关,直接用视觉形象来传达思想含义,这一类插图具有如同语言一样的发展,它们超越文字,代替文字,独具造型的魅力。可以说当代插 图的发展,已经跨越过了在文学基础上的再创造这样一个传统的含义,这使得插图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更加具有独立的能动性,也要求插图画家对生活环境有敏感的意识性,对绘画形式的多种延伸,对媒体的立体性具有主动的把握和联想能力。” 1ii 20 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 邮箱: 安宝江 20 世纪中国插图艺术史 邮箱: 安宝江 “在我国插图一词的含义和国外一样,原本都是指辅助于文字、文学的小型图版绘画。英语中称作 illustration,日语称作插绘。但英语的 illustration一词同插图和插绘的含义有所不同,它有着例证、启发、说明、图释、书籍插图等复合性意义,包含的语义更加宽泛。由于近几十年来插图面貌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无论是插图还是插绘都已经涵盖不了当今的插图现象,所以日本人直接借用了英语的 illustration一词来替代扩展了的插图概念,采用日语的音译,称作依拉丝托列雄。” 1iii 本书选用“插图”这一名词便是基于上述的界定,注重其图画与文字的关系,而没用“插画”再加注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资料 > 中国历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