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

上传人:WXLW 文档编号:1403900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基金会变更登记申请书 (5-1)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说的中心论点是: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详解】A.杀虫剂没有增强苍蝇的繁殖能力,A错误。 B. 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害虫的抗药性的产生机制是这样的:害虫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变异,这些变异中包含具有抗药性的变异,药物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选择,具有抗药性的变异个体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不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样,一代代选择并积累下去,就产生了害虫抗药性。所以,害虫个体间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随着杀虫剂的不断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强这一性状逐渐得到了选择和加强,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具有了更强的抗药性,

2、因而杀虫剂的效果就越来越差了,B正确。 C.杀虫剂不能增强苍蝇的免疫力,C错误。 D.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苍蝇本身就有变异,而杀虫剂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苍蝇,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24. 某人因意外受伤,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出(如图所示),正确的急救方式是()A. 迅速拨打120,并在b处控制血流B. 迅速拨打120,并在a处控制血流C. 不需拨打120,在b处控制血流即可D. 不需拨打120,在a处控制血流即可【答案】B【解析】【分析】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

3、;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压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详解】A.在b处不能控制血流,A错误。B.某人因意外受伤,鲜红的血液喷射而出。表明受伤的血管是动脉;应迅速拨打120,并在近心端止血即图中a处,B正确。C.动脉出血严重会危及生命,故需拨打120,在b处不能控制血流,C错误。D.动脉出血严重会危及生命,故需拨打120,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出血的初步护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血管出血的特点

4、和止血部位。25.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有关毒品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 冰毒、可卡因、酒精都是毒品B. 少量吸毒能增强人体免疫力C. 吸毒人看到吸毒用品,就会毒瘾发作,是一种简单反射D. 吸毒的人可能会因共用注射器而感染上艾滋病【答案】D【解析】【分析】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详解】A冰毒、可卡因是毒品,酒精不是毒品,A不符合题意。 B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5、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社会,毒品就在我们身边,一定要提高警惕坚决杜绝“第一口”,吸毒往往是从第一口开始的,一旦开始,就会成瘾,因此青少年要远离毒品,不能尝试,B不符合题意。C看到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毒瘾就会发作,这是对锡纸、打火机或注射器等条件产生了一种条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射,属于复杂反射,C不符合题意。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的血液、精液或乳汁、唾液、泪液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而传播。因此吸毒者往往因为共用注射器而感染艾滋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掌握吸毒的危害,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

6、帮助理解这方面的知识。二、非选择题26. 实验操作:(1)在“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某同学规范操作,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如图所示的几个视野,为把B中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该把装片向_边移动;该同学最终看到了视野C,在此之前他依次看到的视野是_;从AC需要调节显微镜的_(填结构名称);和D相比,C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_了。(2)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_,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_;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滴加碘液的作用是_。(3)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必须保持蚯蚓体表湿润,主要是为了使蚯蚓能够正常_,从外形上区分蚯蚓前后端的

7、方法是蚯蚓的前端有_;在观察鸡卵的结构中,将鸡卵放到温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卵壳上有许多_。【答案】 (1). 左 (2). BDA (3). 细准焦螺旋 (4). 少 (5). 毛细血管 (6). 动脉 (7). 判定淀粉是否被消化 (8). 呼吸 (9). 环带 (10). 气孔【解析】【分析】(1)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2)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由主干到分支),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较快;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

8、管,毛细血管的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由分支到主干),静脉的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的速度较慢。(3)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可用于判定淀粉是否被消化。(4)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潮湿的体壁呼吸;依据环带的位置可以区分蚯蚓的前后端。(5)鸡卵的结构包括卵壳(有气孔)、卵壳膜、气室、卵白、卵黄、卵黄膜、系带、胚盘。【详解】(1)在显微镜下首先看到的是B,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题干中B的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方,

9、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移动移到视野中央,即物像D。此时图中细胞结构不清楚,要放大物像,应选用放大倍数较大的物镜,即出现A所示物像,细胞体积放大了,但是物像模糊,需要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即图C,因此在看到C之前,依次看到的视野是BD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和D相比,C放大了物像,那么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就少了。(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血液速度最慢、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该血管此特点有利于物质交换;血流方向是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淀粉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根据这个特点,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滴加碘液的作用是判定淀粉是否被消化。(3)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因此在观察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招标采购 > 会议纪要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