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都市农业发展的规划思考【摘要】都市农业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一百多年前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就蕴含了都市农业思想的萌芽,如今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市农业往往扮演着城市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其理论研究和实践形式也丰富多样。在资源短缺、气候变化以及我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城乡问题等背景下,对于都市农业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追溯都市农业的理论和实践起源出发,先后分析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内涵,介绍了当前国外对其理论研究的主要方向并总结了市民农园型、城市农场型和休闲观光型三种典型的实践类型,最后就中国当前城乡规划的发展形势及一些城市问题,探讨了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城乡规划中城市社区的复兴、休
2、闲农业的发展和城市用地的探索三个方面的启示。1.引言城市化是一个庞杂的过程,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其研究众多但也争论不休,而都市农业的发展让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城市化。比如,2009年MVRDV在北京展出的“中国山”概念模型让很多参观者叹为观止。同时,近些年来农业发展上的一些新的趋势,比如区位上的转移(城市、城郊农业等)和功能上的转型(观光、休闲农业等),也使人们更加关注农业的经济、社会与生态属性以及农业与城市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探索都市农业的起源以及分析比较世界各地典型的都市农业发展,探讨其对中国城乡规划及发展的启示。2.都市农业的起源都市农业,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形态,首先应该是具有生产功能
3、的。因此,都市农业可以追溯到1898年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思想。霍华德设想了一种理想城市模式,使城乡结合,协调居住、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使每个田园城市能够自给自足,并拥有良好的坏境和合理的规模。因此可以说田园城市思想提供了都市农业理论的萌芽,后来的田园城市实践也是都市农业的早期雏形。还有一说,都市农业源自19世纪初期,由于战乱或经济萧条等原因,西方一些国家为应对食物短缺在一些城市内部出现的小规模种植园。比如一战、二战期间,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地出现的VictoryGarden和AllotmentGarden等(其实中国在60年代前后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只不过在后来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失了
4、),后来,逐渐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比如CommunityGarden,同时也催生了各国政府部门对此立法管理(比如,德国在1919年就制定了市民农园法,提出了市民农园的发展模式1)。这种社区自治形式的园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都市农业在全球的传播,并且其功能也逐渐不限于提供食品。3.都市农业理论3.1都市农业的概念关于都市农业的定义,至今众说纷纷尚无定论。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分布在都市内的工商业区、住宅区等的区域内,或者是分布在都市外圈的特殊形态的农业”,但是现在一些远离城市依托于乡村或旅游景区的新型休闲农业通常也纳入都市农业研究的范畴,所以研究都市农业不能仅着眼于城市及城市
5、边缘区。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于1996年成立了全球都市农业部,并将都市农业定义为“散布在城市或城市周围的土地或水域上,主要适应城镇或都市消费者的日常需要”,但是荷兰作为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有相当一部分农产品(蔬果、花卉、乳品等)得益于其现代高效的都市农业。同时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都市农业,通常也是面向更大区域范围的人群的,所以都市农业也未必仅是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中国学者方志权、吴方卫认为“都市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是可持续性的农业现代化”,“都市农业是我国发达城市地区的农业类型,也是现代农业的一种形态”,而日本学者桥本卓尔认为“都市农业是城市内部及其周边地区的农村受城市膨胀的影响,或者在农村城市化过
6、程中受席卷形成的一种农业形态”,也就是说,在城市化过程中成为城市用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仍被用于农业生产的一些原始、低效的农业区域也是需要纳入都市农业的体系中进行综合研究的。可见,由于都市农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均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对都市农业的研究方向也各不相同,所以很难归纳出统一的定义。3.2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分析总结当前国际上关于都市农业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了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生态和城市政策法规等方向。城市经济方向上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关于都市农业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议题,其中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比如作为最早开始关注都市农业的国际性机构,国际发展
7、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题小组,研究分析了东非地区坦桑尼亚、乌干达、肯尼亚等国家的都市农业对于解决粮食危机以及改善贫穷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而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多是侧重在都市农业为城市提供新鲜、健康的水果、蔬菜等,同时降低其成本及价格。城市社会方向上的研究,侧重在探讨在城市内由家庭、社区共同经营、管理的小规模的都市农业园为社区居民提供食品、提高居民收入和增加就业等,并且对于培养社区意识、增进邻里关系也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也有一些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进行的探讨,比如在社会就业市场中容易被边缘化的女性就比较适合一些城市农场的工作,而且女性在这种工作中往往能表现出更高的生产效率等。城市生态方向上的研究,着
8、重探讨都市农业与城市的可持续性。比如发展都市农业能够有效地减少长途运输中消耗的能源和带来的污染;比如一部分城市废水、废物能够就近循环利用(作为灌溉用水、有机肥料等);另外,还有关于城市中立体农场)的经济价值以及生态意义的探讨(这个方向尚存在很多争议,尽管已有不少理论研究及设计方案,但还没有具体的实践)。城市政策法规方向的研究,主要是关于都市农业用地的开发利用相关政策法规。比如城市内的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弃置地的权属问题等。国际发展研究中心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编写了都市农业政策制定指南,并致力于和多个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各级政府合作制定有利于发展都市农业的城市规划政策与方法。另外,也有学者及研
9、究机构就都市农业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与研究。比如都市农业对城市发展、城市环境、公共卫生的影响以及其经济性等方面的探讨。4都市农业实践世界各地的都市农业实践类型各不相同,尤其体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区别,主要由于其目的性不同。本节简要介绍国外几种典型的都市农业实践类型。4.1市民农园型市民农园型属于居民自治型的都市农业,通常是利用城市中零碎的、闲散的土地,分配或租赁给附近的居民,用以生产提供食物,同时农园也常成为居民与家人、朋友交流的场所。一种是基于家庭的农园allotmentgarden,即农园分配给若干独立的家庭,多个家庭共用农具等设施,比如西雅图的P-PatchGardens(由该市区的
10、55个家庭单元管理)和洛杉矶的SouthCentralFarm(来自邻近社区的约350个家庭单元管理)等,SouthCentralFarm也是美国最大的城市农场(14英亩);另一种是基于社区的农园communityfarm,即以社区为基本单元,多个邻近社区的居民共同管理或轮流管理,比如澳大利亚墨尔本的CollingwoodChildrensFarm等。这类农园起初都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食物为主要功能,因此也常被称为厨房花园,在发达国家,该类型的都市农业往往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发达国家的资助与技术支持下,在很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展了市民农园型的都市农业实践。比如,在欧盟的研究机构和德国捐
11、赠者的帮助下,菲律宾的CagayandeOroCity先后建立了若干农园。政府把城市中的闲置地块分给70个贫穷家庭用于食物供给。多数家庭选择种植蔬菜,也有些种植草药和水果等。据统计,在产出的食品中:25%用于自我消耗,7%给了亲戚朋友,68%卖给路人及邻近的街坊,使居民增收近20%。同时,这些农园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此外,每个农园都将一些可降解的垃圾应用于有机肥料,大大减少人工肥料的花费。4.2城市农场型城市农场型一般是城市边缘区的集中用地,由城市政府或相关机构统一管理经营,以生产为主要目的,满足城市需求甚至出口创收,因此一般是高效、现代的农业类型,生产手段倾向于自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等。在
12、人多地少却是农业出口大国的荷兰,都市型的农业多依托于大都市连绵区。比如荷兰的玻璃温室,2000年已有1.05万公顷,相当于其国土面积的0.25%,生产蔬菜、水果、花卉等,其中80%用于出口,为其带来每年约45亿欧元的收入。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玻璃温室,依托于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等大都市区域,集中成片,并且设施先进,生产率高。作为一个食品基本靠进口的小国,新加坡政府仍非常重视其都市农业的发展。比如其现代化的集约的农业科技园,目前有6个,由政府投资建设,再租给商人或公司,现有耕地约1500公顷,供500多个不同规模的农场经营。这些农场应用先进的设备与技术,以取得比常规农业更高的产量。如新加坡著名的
13、热带花卉胡姬花(兰花)、新加坡的国花卓锦万代兰、观赏用的热带鱼等,年出口值达6000万至7000万美元。4.3休闲观光型休闲观光型的都市农业一般是在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风景秀美的乡村。但不同于一般的农业也不同于常规的旅游业,所以通常作为一类都市农业考虑。当前发达国家最受欢迎的休闲观光农园一般是度假体验型的,以民宿农庄或度假农庄的形式为主。欧洲的这种农庄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住在农家中与农家成员共同生活,一般仅提供游客最简单的B&B服务,常见于英国、法国、奥地利、德国等地;另一种是农场提供露营住宿,炊事自理,常见于北欧国家。农场主通过提供民宿,可直接增加农场的额外收入。例如,在英国,休闲
14、农庄平均增加农场总收入的13%19%,芬兰5%15%。在澳大利有关防空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的探讨【摘要】本文从对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分析出发,审视国内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情况,继而根据作者参与的规划设计项目及调研的结果总结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宜包括的内容及深度要求,以便提升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水平。人民防空工程(以下简称人防工程,法律、法规、书名、文件名除外)是战时掩蔽人员、物资以及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场所,也是实施人民防空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人防工程专项规划是指在一个城市内、一定时期内(城市规划期内),根据国家对不同城市实行分类防护的人民防空要求,确定城市人防
15、工程建设的总体规模、布局、主要建设项目、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防护方案以及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措施的综合部署。1、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的必要性1.1、现代化战争的迫切需求现代战争的特征可概括为“核威慑条件下的信息化战争”,空袭已成为高技术强敌制胜的主要手段;此特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本世纪初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去年的利比亚战争中得到了强有力的证实。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与目的是防空袭和保存战争潜力;现代战争的特点使得人民防空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而人民防空的作用是通过一定的载体人防工程来实现的;因此,做好人防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建设人防工程需
16、有相应的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做指导。1.2、城市发展的需要作为城市规划设计者,我们需要“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以便“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城市向低碳生态方向发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有向地下要空间的诉求,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促进经济发展、引导土地节约集约发展、解决地面交通拥挤、提升环境质量等作用。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目前大部分城市都有了发展地下空间的需求;但其开发建设具有不可逆性和难以更改的特点,因此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至关重要,而人防工程是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人防工程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17、型社会的具体行动,是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因此,做好人防工程规划是必要的,是城市发展的需要。1.3、城市威胁环境所迫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此起彼伏,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一直存在的朝核问题、东海南海问题、台湾问题、中印边境问题等也加强了对我国的战争威胁。战时人防工程能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保存战争实力,但目前我国人均拥有的人防工程面积偏小,远远达不到城市防护的需要,因此需加强人民防空建设、加大人防工程建设力度;要建设人防工程规划需先行。1.4、我国人民防空发展的趋势所需我国的人民防空在逐步发展,其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至今已召开了六次全国
18、人民防空会议,最近一次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是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其会议的规模和接待规格是前所未有的;在会议上温总理提出在当前形势下做好人民防空工作的四项要求,“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坚持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把人民防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切实履行政府对人民防空工作的领导责任”;此会议指明了我国人民防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即向综合性更强的防空防灾一体化方向发展,“人防”将向“民防”转变,人民防空将在战时、平时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在自然灾难突发频繁和战争威胁仍然存在的今天建设好人民防空至关重要,因此,规划好人民防空的主要载体人防工程是必要的。1.5
19、、四川省人民防空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在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四川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大地震和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锤炼中,我省人民防空实现了由单一人防体制向防空、防灾“一体化”的民防体制转变;全省开发利用人防工程达384万平方米,年创产值41亿元,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71万多个。我省人民防空建设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与四川特殊的战略位置相比全省人民防空建设水平相对滞后,远低于发达省市的发展水平;同时,我省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处置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的任务繁重;因此,我省的人民防空建设形势依然严峻。在这一背景下,我省近期人民防空建设思路是“重在建设”,各地将建设一大批人防工程,为了做好
20、我省人防工程建设省人民防空办公室也要求各地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综上所述,人防工程建设迫切需要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的指导,以合理确定人防工程规模,协调各类人防工程建设,落实防空袭方案,增强城市功能,保证人防工程建设有重点、有序、合理发展,避免随意性、不均衡性,减少浪费,保证人防工程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特别是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步、结合发展,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战结合。2、国内城市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概况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是必要的,那么国内此专项规划的编制情况如何呢?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于1988年颁布了人民防空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规划编制办法,在这一部门规章的指导下各地编制了
21、相应的规划,人防工程建设规划是其中一部分内容;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于2010年颁布了人民防空工程规划编制办法,此办法更全面细致的规定了规划编制的组织、要求、内容,这一部门规章出台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从调研的情况来看,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的编制与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息息相关,东部发达的省市如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及所管辖的县、市均已编制了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大部分的省会城市也已编制了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而相较欠发达的西部、西北部、西南部省市除省会城市外较少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这主要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没有发展到向地下要空间的程度,相应的没有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的需求。从我们四川来看,成都市、
22、广元市已编制了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南充市、自贡市、乐山市、阆中市正在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县级市编制的较少。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我们四川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急需编制人防工程专项规划以指导人防工程的建设,要编制专项规划需对其内容及深度进行探索。3、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内容及深度要求探索本人有幸主持规划了广元市城市人民防空工程规划,正在主持规划天府新区人防建设规划、南充市城市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自贡市城市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阆中市城市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乐山市城市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广元市三江新区人民防空工程专项规划,且近日调研了上海市、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舟山市的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23、;根据主持规划的项目及调研的结果总结了城市人防工程专项规划宜包括以下9部分的内容,在每项内容中建议了编制的深度要求,供大家探讨,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及建议,以便完善规划编制内容及调整深度要求,最终达到提高人防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水平的目的。3.1、城市和人民防空建设情况市(县)域、中心城区城市基本情况,包括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分区结构、地形地貌、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概况、中心城区人口分布、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概况。这部分应重点介绍与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联系紧密的城市建设概况,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概况、房屋竣工面积、拟建的项目、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等。市(县)域层面人民防空建设情况包括人
24、防机构的设置情况、人才配备情况、人防工程控制体系搭建情况、人防工程建设情况;中心城区人民防空建设情况包括综合防护体系建设情况、人防工程建设情况(包括已建、在建、拟建工程);重点是收集人防工程资料(包括工程名称、位置、建设年代、建筑面积、防护等级、平时和战时功能)以及工程分布情况。3.2、规划背景一般来讲,可从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城市的威胁、城市的人防建设形势、城市人防建设存在的不足等方面来进行分析;重点是分析人防建设存在的不足,可从市(县)域和中心城区层面进行分析。如已经编制过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还应对上一版的规划进行解读;可从国家、地方对人民防空建设提出新要求、上版人防工程专项规划自身存在的
25、问题、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城市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等方面来分析。3.3、总则这一部分内容跟一般的规划几乎一致,应包括规划依据、规划期限、规划范围、规划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发展战略和目标、技术路线和规划重点等。这部分的重点是规划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可从城市人防工程发展条件入手,分析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继而提出市(县)域及中心城区层面的发展战略,通过多种计算方法综合确定人防工程规模,以此确定规划量的目标。3.4、市(县)域城镇人防工程控制体系规划市(县)域人防工程控制体系是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以规划期人口规模为参照,预测市(县)域人防工程需求量,为市(县)域人防工程建设提供一套完整的工程配套
26、指标体系;根据市(县)域人防工程控制体系全面系统地安排人防工程建设,满足市(县)域城市防护的要求,增强城市功能。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县)域城镇人防工程空间发展结构、人防工程重点建设城镇、甲乙类人防工程建设区域划分、中心城区及市(县)域范围城镇人防工程需求规模和各类人防工程配套比例。3.5、中心城区综合防护体系规划综合防护体系包括统一高效的组织指挥体系、布局合理的防护工程体系、灵敏可靠的通信警报体系、精干过硬的专业队伍体系、保障得力的人口疏散体系、现代化的科研和人才培育体系等,这部分主要是介绍除防护工程体系外(工程体系是规划的重点,后面独立成章来说明)的六大体系。要搭建城市的防护体系,首先应
27、对城市的防护区进行划分,一般是根据城市行政区划划分成防护区和防护片;对除防护工程体系外的六大体系的重要性、建设原则、建设要求、建设方法、体系建设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要充分与城市防空袭方案相结合。3.6、中心城区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人防工程按其战时功能可分为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这部分先进行人防工程总体布局,再对五大工程分别进行规划布局。人防工程的总体布局,就是确定各类人防工程的数量以及在城市区域内的分布,包括布局原则、要素组织、各个防空区人防工程布局的主要任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等。五大工程的布局,首先根据五大工程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规划布局原则,继而对五大工程
28、进行具体布局,确定工程的等级、规模、数量。人员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空间相对好用,建设成本较低,规划相对容易实现;而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建设成本较高,空间相对不好用,平时“不愿意”建设这三类工程,由此许多城市出现了人防工程建设不配套的问题;从规划的可操作性来讲,我建议在人防工程专项规划阶段如有城市控规支撑,应把平时“不太受欢迎”的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落实至地块内。3.7、中心城区重点人防工程建设规划同一类事物都有重点与一般之分,城市有重点与一般区域之分,同样人防工程建设也要分为重点防护区域和一般防护区域。首先分析哪些区域是重点防护区,然后确定重点防护区的建设原则
29、,继而提出重点防护区的建设要求。根据城市的战略部署、防空区人防工程自成体系、各防空区的建设重点、人防工程自身的重要性来确定哪些属于城市重点人防工程;确定重点人防工程的建设原则,提出重点人防工程的建设要求。3.8、中心城区相关事业协调发展规划人防工程建设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包括相结合的必要性、现状、原则、要求、保障措施、引导。防空、防灾一体化:包括防空、防灾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目标、建设措施。人防工程平战转换:包括平战转换现状、要求、时限、措施。人防工程的连通:包括连通的必要性、要求、措施。早期人防工程:包括早期人防工程存在的问题、处理原则、处理的措施。3.9、中心城区人防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30、这部分的内容包括近期建设的原则、城市近期建设概况、近期人防工程建设目标、近期人防工程建设策略、近期人防工程的布局、近期人防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这部分的重点是近期人防工程的规划布局。近期人防工程是即将实施的项目,规划应能指导实际的人防建设活动;应确定近期建设的指挥工程、医疗救护工程、防空专业队工程、人员掩蔽工程、配套工程的数与量,且将每一个工程的建设主体、建筑面积、防护等级、建设年限、投资估算、平战用途、工程的位置明确。3.10、规划实施建议可以从加强政府、军事部门对人防工程建设的领导、切实加大投入、加快相关规划的编制、加强人防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加强人防工程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宣传等方面提出实施
31、建议。四、结束语虽然人防工程建设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但人防工程规划领域还处于起步阶段,许多相关的内容还需论证分析如科学的留城人口比例、合理的人均人防工程指标、适宜的五大工程的配套比例等;这一领域可提升的空间大,发展前景是可观的,本人励志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为这一领域略尽绵力。10积率赋值。4.2.1基于标准厂房的用地容积率标准厂房是指按统一标准集中建设的厂房。开发区内适合采用标准厂房的产业门类有:童车、汽车零配件、金属工具、金属容器、食品生产、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根据厂房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686)及对开发区现有厂房的分析可知,标准厂房一般采用6-9米的柱距进行建设,横向一般采用46个
32、柱距,纵向跨度一般采用35个柱距,首层层高一般为5-6米,二层以上层高为4-5米。若以18m45m为标准厂房尺寸,结合上文提及的宗地规模,在一块150m200m的地块中布置该种厂房,建筑密度最大可达60%,从用地集约利用角度出发,结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对建筑系数的控制要求,规划确定最低建筑密度为30%。4.2.2基于定制厂房的用地容积率开发区内的金属钢构、门窗、水泥、混凝土等产业由于其生产工艺的特殊要求,其厂房一般需特别定制,采用的建筑类型一般有大跨度钢构厂房,层高大部分在8米以下(建筑物层高超过8米的,在计算容积率时该层建筑面积加倍计算)。现状采用定制厂房的
33、用地容积率均大大低于国标要求,因此规划对此类用地采用容积率下限控制。控制标准参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4.2.3容积率引导奖励机制在美国推行的区划条例中,为提高弹性和灵活性而设立的“区划奖励”(bonus)措施,在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中也有类似奖励规定,这一措施对于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美国的“区划奖励”及我国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奖励规定是针对城市中心区地块,以增加社会公共空间和提供公益设施为目标导向,用提供额外容积率作为奖励措施。以上奖励机制对于开发区规划控制正好具有相反的参考价值,为提高工业用地使用效率,可以增加容积率
34、为目标导向,用资金补贴、优先选址和土地补贴等方式作为激励的“逆向区划奖励”。为达到节约用地的目标,规划希望尽可能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率。不同于以往规划,此次规划将容积率以区段方式控制,即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分行业最低用地容积率为下限,以规划引导的容积率为上限,对开发强度实施严格控制。对于容积率达标且接近规划引导上限值的企业,规划建议采用两种奖励措施:第一,资金补贴政策。对企业按分层的建筑面积进行补贴,具体而言采用从建筑底层开始逐层递增补贴力度以鼓励建造多层厂房(之所以对于底层厂房也进行补贴是基于提高建筑密度的考虑)。第二,优先选址和土地补贴政策。对于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划要求的优质企业规划给予优先选址
35、权,同时额外增加25%土地供应作为企业的发展备用地。5、小结工业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存在较大的特殊性,必须结合不同产业门类企业的特征,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针对目前湖北省内各地开发区工业用地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本文从产业特征本身出发,探索适合多种产业门类的用地集约方式。为使这种方式有广泛的适应性,本文对用地规模的控制坚持弹性的理念,提出了弹性地块模数概念。在容积率控制引导方面,以厂房的建设形态作为依据,确定不同产业门类的容积率控制指标值。10划指标编制阶段考虑地域差异不同城市居民对控规指标的不同引起的城市形态的变化有着不同感受,每个跨地域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都应该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地城
36、市居民对不同楼盘的评价进行评估,分析其中存在的规律,发现不同城市居民对容积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高度的容忍度的不同,因为自然环境条件的不同各地会存在差异,特别是大、中、小城市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控规指标的地域评价差异将影响不同地区居民的空间幸福感的变化,也是形成不同城市形态特色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四、结语控规中的“强制性”内容是全方面、多层次的,它不仅仅是规划方案中的技术指标方面的强制性要求,还包括法律法规层面的、也包括部门规章层面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的多方面要求,它对保障城市规划实施的严肃性和城市公共利益具有重大作用。控规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要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37、,不仅仅是“技术性”问题,而且是“体制性”问题,将有关的共识更多反映到法律和法规层面,可能会更有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9有关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思考摘要: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将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07年,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湖北各县市,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但工业用地利用方式粗放、不集约现象依然存在,与实现国家战略及“两型社会”要求仍存在差距!在工业区控规编制中,工业地块适应性高并实现高效、集约化利用是核心问题。但不同产业门类由于其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对宗地规模和生产空间形态的要求亦有所不同,提高适应性及实现
38、高效、集约利用应进一步细分研究不同对象而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因此,本文选取位于武汉城市圈内一个经济较发达到的中小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产业特征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方法。本文拟立足于不同的产业特征,通过对工业用地宗地规模弹性控制、适宜标准厂房或定制厂房的工业用地容积率控制,探求适合工业用地集约化利用的规划方法。1、引言2005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指出,要把湖北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2007年12月14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因地处我国中部核心区域而承担着中部地区崛起的重任。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
39、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即在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各环节,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等综合措施,厉行节约,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2011年,湖北省人均GDP已跨越了5000美元的门槛,根据钱纳里发展阶段模型,湖北经济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期加快推进阶段。截至2009年,湖北省各类开发区认定保留名单140家,其中省级经济开发区89个,平均每个地级
40、市(包括恩施州及神农架林区)有23个开发区,而开发区经济已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工业化快速推进阶段,各地县市对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开发区为地方政府带来的经济收益也非常可观。但是笔者通过走访湖北省多个内开发区后发现,用地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圈地现象颇为严重。这与武汉城市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存在巨大矛盾。工业区的开发建设如何能从粗放走向集约,这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实践“两型社会”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内一座经济较发达到的中小城市-汉川市为研究对象,探讨“两型社会”背景下基于产业特征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方法。2、汉川市现状工业用地建设情
41、况分析汉川市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内唯一的行政区划不属于武汉的城市。根据汉川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年),汉川市城市性质为:“武汉城市圈核心圈层新兴的中等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化平原水乡园林城市”。由此可见未来二十年,继续走工业化道路是汉川市实现城市现代化、规模中等化、融入武汉城市圈的必然路径。本次控规涉及的工业用地主要位于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以下简称开发区),总用地规模约30平方公里,约占开发区总用地的75%。本文将以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直接研究对象,分析其现状工业用地情况,并探寻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控制方法。2.1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汉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川市东
42、部,在原“汉川市电厂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上发展而来。1992年建设初期,开发区产业是以汉川电厂为中心,主要发展利用电热资源和电厂副产品而衍生的建材业、轻工业、热能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近年来,开发区发展势头迅猛,落户企业由2004年的45家,增加到2010年的216家,达到每年增加28家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企业也由原来的4家增长到现在的30家,增长了7.5倍。根据对2009年各产业门类的产值来分析,目前经济开发区已形成六大主导产业:以银鹭食品、达利食品为主的食品制造业;以汉正服装城为龙头的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以黎明钢构、永和安门业为龙头的金属制品业;以华龙水泥、葛州坝水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非
43、金属矿物制品业;以合兴包装、宏腾包装为主的印刷包装业;以绿天地生物药业、鼎龙制药为主的医药制造业。2.2现状工业用地宗地规模大小通过对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明确的工业用地红线进行分析可知,工业用地宗地规模有60.0%小于5公顷,25.2%地块面积在510公顷之间,11.8%地块面积在1050公顷之间,有3.0%的地块面积超过50公顷,平均宗地规模为7.5公顷。从不同产业门类企业的宗地规模来看,大部分集中在5公顷以内,其中,金属制品企业的用地规模相对偏大,用地面积在5公顷以上的企业占金属制品企业总数的48%,最大的超过50公顷;其次食品制造及包装印刷企业的用地规模也略偏大,用地5公顷以上的企业占
44、该门类企业总数的40%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的地块规模相对偏小,基本以5公顷以内为主。根据以上分析初步得出结论: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部分工业企业的用地规模需求在5公顷左右。基本地块用地规模由小到大的产业依次是纺织服装、食品制造、包装印刷金属制品。2.3现状工业用地容积率汉川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涉及的产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制造及包装印刷等,各产业门类现状工业用地的容积率普遍偏低,95%以上的企业用地容积率低于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对容积率控制要求的下限值。其中不同产业门类的地块容积率现状情况如下:2.3.1金属制品业通过对园区内金属制品企业地块容积率的多
45、样本分析可知,金属制品企业的地块容积率普遍在0.7以下,其中,金属门窗企业的地块容积率最低,一般在0.20.4之间;金属钢构企业地块容积率在0.30.5之间;童车生产企业的地块容积率在0.40.7之间。2.3.2纺织服装业开发区内纺织服装业以汉正服装工业城为龙头,并聚集了多家服装生产企业,如鱼鹤制衣、炎森服饰、三泰皮草等。其中汉正服装工业城,整个项目占地153公顷,容积率达0.86,此外如鱼鹤制衣、三泰皮草等较大规模的纺织服装企业,其地块容积率均在0.6左右。由于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职工人数较多,生产工艺允许多层厂房,故此类工业用地的厂房一般以34层中等体量建筑为主,其用地容积率
46、一般在0.60.8左右。2.3.3食品制造业开发区内现有银鹭、达利园两大食品制造龙头企业,且有南方饼业、云峰酒业、臻万糖业等多家食品制造企业。区内食品制造企业地块容积率大部分集中在0.40.7之间,如南方饼业地块容积率为0.4,云峰酒业地块容积率为0.48。2.3.4包装印刷业开发区现状的包装印刷企业地块容积率主要集中在0.40.6之间,如大韶百川地块容积率为0.44,永新纸品包装厂地块容积率为0.52。3.理性的思考3.1成因造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点:一为不少开发区在成立之初以较低的门槛条件接受沿海产业转移,并给于早期入驻园区的企业土地及税收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助长了企业圈地之风。二为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于2008年1月1日才正式颁布实施并认可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地位。因此在2008年以前,以控制性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