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文 张东 中医师承教育与诠释学.doc

上传人:奔波儿灞 文档编号:1996763 上传时间:2020-04-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 张东 中医师承教育与诠释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医师承教育中的诠释学应用张东关键词: 中医师承教育 诠释学诠释学(hermeneutics) 是当今世界非常活跃的西方哲学流派,其方法学和哲学意义也对中国的学术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涉及到哲学、科学、历史学、心理学、文学、美学、教育学等诸多领域。中医师承教育近几年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师承教育的再次回归说明其在中医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诠释学已经在教育学中得到了应用,那么其在中医师承教育中又有怎样的价值呢?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1 中医师承教育与诠释学文本近些年在王永炎院士的倡导下诠释学被逐渐应用于中医的学术研究中,尤其以对中医经典的诠释为先导。如果说对中医经典的学习就是一个对中医经典的诠

2、释过程,那么中医师承教育就是一个对老师的学术思想的诠释过程。古典诠释学的研究对象是文本,现代诠释学则将诠释学的领域扩大,包括需要理解和解释的一切存在。在教育学中不但包括了学生对书本的理解,还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相互理解。中医师承教育和普通的教育有所不同,普通教育老师传递的主要是统一的、规范化的知识,而师承教育更主要传递的是老师自己思想和经验,因此其诠释内容更具个体性。在师承教育中老师是一个活的、更为丰富的“文本”,作为需要诠释的一种形式,不但包括了文字,还包括了谈话、问答甚至情景,如老师临证的过程、老师和患者交流的情景、语言等等,都构成了一种“文本”。2 方法论向度的诠释学与中医师承教育后汉书儒

3、林传序 云:“若师资所承,宜标名为证者,乃著之云。”后以“师承”指学术、技艺上的一脉相承。师承首先是继承,继承的前提首先是对老师学术思想的准确把握和正确理解,这就是诠释的第一步。“Hermeneutics”源自于希腊语,意思是“了解”。作为方法论的诠释学,是一个解释和了解文本的哲学技术,作为诠释理论并根据文本本身来了解文本,强调忠实客观地把握文本和作者的原意。施莱尔马赫首先提出了关于“理解”的一般方法重构学说,将理解视为从思想上、心理上、时间上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作者的“意思”,创造性地重构作者原意,通过语法的正确理解和心理的重新构建能够使理解者和文本作者理解得一样, 甚至比文本作者自己理解得

4、更好。中医师承同样需要从思想上、心理上、时间上去体验老师的“意思”。学习理解老师写的文章和书、看老师看过的文章和书籍、在老师身边抄方,这些只是诠释的第一步。要做到理解的重构,要做到比老师还要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就要对老师有更深入的理解。施莱尔马赫说“要与讲话者一样好或者比他更好的理解他的话语。因为我们对讲话者内心的东西没有任何直接的知识,所以我们必须力求对他能无意识保持的许多东西加以意识。”老师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理是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想,老师看这样处方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老师学术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老师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对其学术思想的形成有什么影响等等都是我们要理解的内容和工具

5、。施莱尔马赫强调“理解这一创造性活动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而是更高层面的在创造,是创造性的重新构造或重新认识。”因此,师承教育绝不只是继承老师的几个常用方剂和药物,不只是关于老师治疗某种疾病有几种方法,而是要更深入的诠释这些之所以形成的背后的因素,以及老师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是怎样进行灵活应用的。以至于,当学生和老师同时遇到一个他们之前都没有遇到的问题,如一种新的疾病,由于思想上的一脉相承,虽然他们之前都没有遇到过这个疾病,没有现成的经验,但会做出相似的判断和处理方式。3 本体论向度的诠释学与中医师承教育现代诠释学把传统诠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诠释学由人文科学

6、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诠释学。海德格尔通过对“此在”的分析达到对一般“存在”的理解,并把理解作为一种本体论的活动。伽达默尔的效果历史意识则凸显了诠释者的历史境遇和自身参与, 将诠释者的主动创造作为诠释过程的重要环节。伽达默尔认为人的存在局限于传统之中,其认识会有不可避免的“前见”。人类历史由传统的各种力量积累而成,他称之为“效果史”。在“效果史”中,过去与现在相互作用,当前的认识受制于过去的传统因素。他认为真实的理解乃是各种不同的主体“视界”相互“溶合”的结果。效果历史和视界融合都强调了诠释者的主动创造。同样师承不仅是为了延续一种学术思想,更需要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创新,而这种创

7、新则不局限于前述的理解的重构,不局限于对老师学术思想理解上的创新,而是融合了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创新。中医师承教育中,学生在对老师学术思想的诠释过程不可避免的融入了学生自己的视界,包括学生的学术基础、自己的学术经验、对中医理解的深度等等。在中医师承教育中融入现代诠释学的思想,在学生和老师的学术思想的视界融合中产生新的思想,正是中医师承教育发展的方向,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也是中医师承教育的目的所在。4 实践向度的诠释学与中医师承教育诠释学不只是作为关于理解、解释的哲学,更是实践的哲学。今天,诠释学进入了作为实践哲学的更深层次的发展阶段,其再次强调古希腊的那种与纯粹科学和技术相区别的“实践智慧”,将关注

8、的焦点从诠释对象的客观性转向其历史前行性、从自然科学的程序规则转向诠释者主体的实践动力需求。中医师承的目的是希望培养出的中医人才能够创造性的解决中医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将诠释学的思想融入中医师承教育中,不但要注重理解和解释,更要注重实践。中医作为一门医学,在实践层面,学生容易重视其作为科学的一面,注重某一种方法或者方剂在治疗某些疾病中有怎样的疗效,注重理法方药对具体疾病的解决,这只是实践的一个方面,但不应忽视中医作为人文科学在实践层面的应用和价值。中医的人文思想是中医的灵魂,是中医和西医主要的区别之一。因此,对老师人文思想的诠释,包括理解、解释和应用是中医师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恰恰是容

9、易忽视的一环。历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医学流派,其人文思想的内涵都非常深厚,如李东垣的脾胃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土居中而运四旁,土养万物的人文思想不密切相;朱丹溪提出的“阳常有余,因常不足”也和他所受的理学思想不可分割;温补学派以及近代的火神派、扶阳学派更是受到易学、以及道家思想的影响,中医历史上许多大的医家,尤其是那些开宗立派的医家,不但是出色的临床家,也往往是有深刻人文思想的思想家。综上所述,诠释学的思想和方法对于中医师承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价值,将诠释学的思想和方法应用到中医师承教育中,注重对中医科学、人文两方面的理解、解释和应用,形成中医师承教育的诠释学,相信会对中医人才的培养起到

10、重要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 洪汉鼎. 理解与解释诠释学经典文选M . 北京: 东方出版社, 2001: 14, 1592 洪汉鼎.诠释学它的历史和当代发展M .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1:23,27,28,78,3 王永炎,郭蕾,张俊龙,赵宜军,李鲲. 论诠释学与中医学创新J. 中医杂志,2010,51(7):587-589. 4 王永炎,盖国忠,张志强,陈仁波. 浅谈中医科学诠释的理念、规范与路径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1):1-2。5 常富业,王永炎. 浅谈诠释学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J.天津中医药,2010,27(8):267-270.附:此文章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翁维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张东,男,1970年出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翁维良研究员学术继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翁维良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心血管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会员,海淀区政协委员,农工北京市委医委会委员,农工海淀区西苑医院支部主任委员。联系方式:18600409295(手机) 62835313 (单位电话)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可研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