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方剂方剂篇篇搜搜查录查录 中庸中庸無相無相收录收录 康康养养系列系列之之 2 2/728728 目目 录录 中草药.29 补血.29 桑葚.29 龙眼肉.31 熟地黄.32 阿胶.34 当归.36 党参.40 何首乌.42 白芍.44 补气.45 甘草.45 淮山药.48 白扁豆.49 大枣.51 人参.53 黄芪.58 西洋参.62 白术.64 太子参.66 化橘红.67 饴糖.69 刺五加.71 红景天.72 灵芝.74 止咳化痰.76 贝母.76 浙贝母.78 3 3/728728 枇杷叶.79 川贝母.80 苦杏仁.81 桑白皮.83 百部.85 紫菀.86 款冬花.87 葶苈子.8
2、9 瓦楞子.90 消食.91 神曲.91 山楂.92 莱菔子.94 鸡矢藤.95 麦芽.96 鸡内金.97 稻芽.98 谷芽.99 解表.100 桂枝.100 紫苏叶.102 淡豆豉.103 葱白.105 菊花.106 紫苏子.109 香薷.110 荆芥.111 羌活.113 防风.115 白芷.117 4 4/728728 藁本.119 辛夷.120 桑叶.122 苍耳子.123 麻黄.125 细辛.128 鹅不食草.130 蝉蜕.131 木贼.132 退热.133 薄荷.133 葛根.135 牛蒡子.139 柴胡.140 升麻.142 蔓荆子.144 浮萍.145 谷精草.146 理气.1
3、47 陈皮.147 佛手.149 青皮.151 枳实.152 香附.154 乌药.155 薤白.156 木香.157 玫瑰花.159 枳壳.160 收敛固涩.162 5 5/728728 莲子.162 芡实.163 乌梅.164 五味子.167 山茱萸.168 浮小麦.170 金樱子.171 覆盆子.172 石榴皮.173 诃子.174 赤石脂.175 桑螵蛸.176 禹余粮.177 海螵蛸.177 龙骨.178 沙苑子.179 清热解毒绿豆.180 金银花.182 野菊花.185 地骨皮.186 青蒿.187 白薇.188 胡黄连.190 红藤.191 漏芦.192 鱼腥草.193 马齿苋.
4、195 秦皮.196 败酱草.197 蒲公英.199 6 6/728728 连翘.201 板蓝根.203 半枝莲.205 穿心莲.206 绞股蓝.208 紫花地丁.209 大青叶.210 青黛.211 牛黄.213 白花蛇舌草.215 川楝子.216 金荞麦.217 白蔹.218 七叶一枝花.219 拳参.219 半边莲.220 白鲜皮.222 白头翁.223 木蝴蝶.225 白英.225 马鞭草.226 滋阴.227 沙参.227 麦冬.227 天冬.229 百合.231 枸杞.232 南沙参.234 北沙参.236 黑芝麻.237 7 7/728728 黑胡椒.240 玉竹.240 黄精.
5、242 石斛.244 荷叶.246 女贞子.247 墨旱莲.249 鳖甲.250 龟板.251 补阳.252 杜仲.252 冬虫夏草.254 淫羊藿.257 肉苁蓉.258 锁阳.260 巴戟天.262 菟丝子.263 益智仁.264 补骨脂.266 胡桃仁.267 胡芦巴.268 蛤蚧.269 海马.270 鹿茸.272 阳起石.274 仙茅.274 行气.275 草果.275 砂仁.276 木瓜.278 8 8/728728 路路通.279 络石藤.280 桑枝.282 草豆蔻.282 沉香.284 玳玳花.286 海风藤.287 利尿.288 茯苓.288 赤小豆.290 薏苡仁.292
6、 玉米须.294 泽泻.296 冬瓜皮.297 车前子.298 茵陈.300 通草.301 萆薢.302 金钱草.304 滑石.305 篇蓄.307 瞿麦.308 石韦.309 葫芦.310 车前草.311 冬瓜子.312 大腹皮.314 猪苓.315 木通.317 灯心草.318 9 9/728728 地肤子.319 枳棋子.320 止呕.321 生姜.321 柿蒂.323 竹茹.324 竹沥.325 泻下.326 蜂蜜.326 大黄.328 番泻叶.331 芒硝.332 郁李仁.333 火麻仁.335 芦荟.336 牵牛子.338 商陆.340 解毒.341 大蒜.341 硼砂.343 炉
7、甘石.343 止血.344 大蓟.344 小蓟.345 槐花.346 侧柏叶.348 白茅根.349 玄参.350 牡丹皮.352 紫草.353 1010/728728 生地黄.355 赤芍.357 地榆.358 安神.360 合欢花.360 酸枣仁.360 柏子仁.361 茯神.362 夜交藤.364 远志.365 合欢皮.366 清热化痰.368 桔梗.368 白果.369 白芥子.370 前胡.372 瓜蒌.373 胖大海.374 昆布.376 海藻.377 金橘.378 橘络.380 橘叶.380 半夏.381 天南星.383 皂荚.385 旋覆花.385 白前.387 芳香化湿.38
8、8 藿香.388 1111/728728 苍术.389 厚朴.390 佩兰.391 白豆蔻.393 干姜.394 肉桂.395 小茴香.397 胡椒.399 高良姜.399 八角茴香.400 荜茇.402 吴茱萸.403 附子.405 紫石英.407 平肝熄风.408 天麻.408 牡蛎.410 代赭石.412 白蒺藜.414 地龙.419 僵蚕.420 全蝎.421 蜈蚣.422 青礞石.423 珍珠母.424 活血化瘀.425 丹参.425 川芎.427 艾叶.429 三七.431 1212/728728 茜草.433 蒲黄.434 鸡血藤.435 牛膝.437 王不留行.439 益母草.
9、440 苏木.442 桃仁.443 延胡索.444 泽兰.445 姜黄.447 郁金.448 虎杖.449 自然铜.451 乳香.451 水蛭.455 虻虫.456 土鳖虫.456 三棱.458 莪术.459 五灵脂.460 凌霄花.461 清气泻火.463 决明子.463 知母.464 栀子.466 竹叶.474 石膏.475 青箱子.477 降压.478 1313/728728 罗马布.478 清热燥湿.479 黄芩.479 黄连.481 黄柏.482 龙胆草.484 苦参.485 清咽利喉.486 射干.486 马勃.487 橄榄.488 山豆根.490 祛风湿.491 五加皮.491
10、骨碎补.493 续断.494 桑寄生.497 独活.499 秦艽.503 威灵仙.504 松节.505 徐长卿.508 菝葜.509 透骨草.510 老鹳草.512 鬼针草.513 乌梢蛇.514 豨莶草.515 臭梧桐.516 蕲蛇.517 1414/728728 伸筋草.517 收敛止血.518 藕节.518 炮姜.520 仙鹤草.520 白芨.521 驱虫杀虫.523 槟榔.523 阿魏.524 贯众.525 开窍.527 冰片.527 麝香.528 苏合香.531 石菖蒲.532 中成药.533 解表.533 防风通圣丸(颗粒).533 小柴胡颗粒(片).534 正柴胡饮颗粒.534
11、香苏正胃丸.535 小柴胡汤丸.535 卫生宝丸.536 双清口服液(合剂).537 葛根芩连片(丸/口服液).537 清瘟解毒丸.538 四季感冒片.538 儿感清口服液.538 参苏丸(片).539 参苏感冒片.539 1515/728728 参苏宣肺丸.540 暑湿感冒颗粒.540 芎菊上清丸.541 午时茶颗粒.542 九味羌活丸.542 解表追风丸.543 银翘解毒胶囊(片/丸/颗粒).543 银柴颗粒.544 银翘解毒丸(片/颗粒/合剂/口服液/胶囊).544 桑菊银翘散.545 羚翘解毒丸.546 金青感冒颗粒.546 银翘伤风胶囊.547 玉叶解毒颗粒.547 维 C 银翘片.
12、548 板蓝根颗粒.548 羚羊感冒片(胶囊/口服液).549 桑菊感冒片(丸/颗粒).549 双黄连颗粒(口服液/合剂/片).550 感冒消炎片.550 葛根汤颗粒.551 风寒感冒颗粒.551 感冒疏风片(颗粒/胶囊).551 伤风停胶囊.552 感冒清热颗粒.552 九味羌活颗粒(丸/片).552 小青龙合剂(颗粒).553 感冒软胶囊.553 荆防颗粒.554 桂枝颗粒.554 1616/728728 泻下.555 清宁丸.555 当归龙荟丸(片/胶囊).556 九制大黄丸.556 肾衰宁胶囊.556 苁蓉通便口服液.557 麻仁润肠丸.557 麻仁丸(胶囊).558 麻仁滋脾丸.55
13、8 通便灵胶囊.558 增液颗粒.559 尿毒清颗粒.559 龙胆泻肝丸(片/颗粒/胶囊).560 清热.560 六合定中丸.560 连翘败毒丸(片).561 牛黄醒消丸.561 三黄片(丸).562 八宝丹胶囊.563 穿心莲片.563 抗病毒口服液.563 牛黄解毒片(丸/胶囊).564 芩连片(胶囊).564 银黄口服液.564 金莲花颗粒.565 新癀片.565 二丁颗粒.566 二十五味松石丸.567 金龙舒胆颗粒.567 抗感颗粒.568 1717/728728 菊蓝抗流感片.568 莲芝消炎胶囊.569 复方双花口服液.569 板蓝根茶.570 感冒退热颗粒.571 茵山莲颗粒.
14、571 清热银花糖浆.572 尿感宁颗粒.572 清开灵口服液(胶囊/颗粒/片).573 西黄丸(胶囊).573 清热解毒口服液(片).574 金莲清热颗粒(泡腾片).574 风热感冒颗粒.575 藿香正气水(口服液/胶囊).575 六一散.576 十滴水.576 莲花峰茶.576 清凉防暑颗粒.577 金银花露.577 牛黄清胃丸.578 地榆槐角丸.578 香连丸(片/胶囊).579 一清颗粒(胶囊/片).579 牛黄上清胶囊(片/丸).580 久芝清心丸.580 金菊五花茶颗粒.581 清肝利胆口服液.582 消炎利胆片.582 胰胆炎合剂.583 分清五淋丸.583 1818/7287
15、28 乌军治胆片.584 复方胆通片.584 导赤丸.585 牛黄清胃丸.585 黄连上清丸(胶囊/片).586 清胃黄连丸(片).586 清火片.587 唇齿清胃丸.587 藿香清胃胶囊.587 香连化滞丸.588 玄麦甘桔颗粒.588 温里.589 四逆汤口服液.589 调经丸.589 艾附暖宫丸.590 二益丸.590 香砂养胃颗粒(片/丸).591 理中丸(片).591 周氏回生丸.592 附子理中丸(片).592 良附丸.593 小建中颗粒(片/胶囊/合剂).593 理血.594 复方丹参片(滴丸).594 妇女痛经丸.594 脑得生片(丸).595 女金丸(片).595 乳块消片.
16、596 三七伤药片.596 消栓通络胶囊(片).596 1919/728728 益母草膏.597 血府逐瘀胶囊(口服液/颗粒/丸).597 当归苦参丸.598 小金丸.598 乳癖消片.599 丹七片(胶囊).600 血塞通颗粒(片/胶囊).600 逐瘀通脉胶囊.601 九气拈痛丸.601 麝香保心丸.602 消栓口服液(颗粒).602 稳心颗粒.603 参松养心胶囊.603 颈复康颗粒.604 槐角丸.604 三七血伤宁胶囊.605 补益.605 归脾丸(合剂/片/颗粒).605 参苓白术散(片/丸/颗粒/胶囊).606 补中益气丸.606 人参健脾丸.607 四君子丸(颗粒/合剂).607
17、 启脾丸(口服液).608 当归补血丸.609 当归补血口服液(丸).609 生血丸(片).609 四物膏(合剂).610 补血调经片.610 调经补血丸.611 参桂理中丸.611 2020/728728 右归丸(胶囊).612 济生肾气丸(片).612 五子衍宗丸(片/胶囊/口服液).613 桂附地黄丸(胶囊).613 加味青娥丸.614 河车大造胶囊(丸).614 七宝美髯颗粒(丸/口服液).615 养阴口香合剂.616 六味地黄丸(颗粒/胶囊).616 知柏地黄丸.617 左归丸.617 杞菊地黄丸(胶囊/口服液).618 麦味地黄丸(口服液).618 河车大造丸.619 归芍地黄丸.
18、619 二至丸.619 大补阴丸.620 玉泉丸.620 壮腰健肾丸(片).621 阳春口服液.621 八珍颗粒(丸/胶囊).621 八珍丸(颗粒/液).622 人参养荣丸.622 十全大补丸(膏/酒/片).623 乌鸡白凤丸.624 龟鹿二仙膏.624 生脉饮(片/颗粒).625 人参固本丸(口服液).625 消渴丸.626 参梅养胃颗粒.626 2121/728728 养胃舒软胶囊.627 温胃舒颗粒.627 固涩.627 玉屏风口服液(丸/颗粒/散).627 固本益肠片.628 庆余辟瘟丹.628 固肠止泻丸.629 四神丸(片).630 金锁固精丸.630 锁阳固精丸.631 缩泉丸.
19、631 乌贝散.632 安胃片.632 开窍.632 十香返生丸.632 局方至宝丸.633 万氏牛黄清心丸.633 牛黄清心丸.634 紫雪散.634 安宫牛黄丸.635 苏合香丸.635 祛湿.636 茵栀黄口服液(颗粒).636 癃闭舒胶囊.636 四妙丸.637 肾炎四味片(胶囊).638 利胆止痛片.638 肾炎四味胶囊.638 肾炎康复片.639 二妙丸.640 2222/728728 利胆排石片.640 黄疸茵陈颗粒.640 舒胆片.641 胆乐胶囊.641 金胆片.641 分清五淋丸.642 胆石通胶囊.642 鸡骨草肝炎颗粒.643 小活络丸(片).643 木瓜丸.644 独
20、活寄生丸(合剂).644 风湿液.645 风湿骨痛胶囊(丸).645 舒筋活络酒(丸).646 天麻丸.646 八正合剂(胶囊/颗粒/片).647 癃清片.647 排石颗粒.648 前列舒丸.648 清淋颗粒.648 三金片.649 结石通片.649 五苓散.650 萆薢分清丸.650 藿香正气丸(合剂).651 保济丸.652 止咳化痰.652 川贝枇杷糖浆.652 复方鲜竹沥液.653 克咳胶囊.653 2323/728728 急支糖浆(颗粒).653 蛇胆川贝散(胶囊/液).654 清肺化痰丸.654 清气化痰丸.654 牛黄蛇胆川贝液(片/胶囊).655 止咳橘红口服液(丸).655
21、二母宁嗽丸(片/颗粒).656 橘红丸.656 消瘿丸.657 礞石滚痰丸.657 肺力咳合剂.658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658 川贝雪梨膏.658 秋梨润肺膏.659 蛇胆川贝枇杷膏.659 橘红痰咳液(颗粒).659 润肺止嗽丸.660 蛤蚧定喘丸(胶囊).660 二冬膏.660 强力枇杷露.661 百合固金丸(片).661 蜜炼川贝枇杷膏.661 控涎丹.662 复方半夏片.662 三拗片.662 二陈丸(合剂).663 牡荆油胶丸.663 杏仁止咳合剂.663 平胃丸.664 养阴清肺膏(丸/口服液/颗粒).664 2424/728728 桂龙咳喘宁胶囊.664 咳喘宁颗粒.665
22、固本咳喘片(胶囊/颗粒).665 七味都气丸.666 止咳宁嗽胶囊.666 风寒咳嗽颗粒.666 杏苏止咳颗粒(口服液/糖浆/胶囊).667 清肺抑火丸.667 蛇胆川贝液(散/胶囊).668 止嗽定喘丸(片).668 人参保肺丸.668 麻杏止咳糖浆.669 咳喘宁口服液.669 苏黄止咳胶囊.669 通宣理肺丸(口服液/胶囊/片/颗粒).670 半夏天麻丸.670 偏瘫复原丸.671 医痫丸.671 桂芍镇痫片.671 治风解痉.672 脑立清丸(胶囊/片).672 天麻钩藤颗粒.672 清脑降压片.673 全天麻胶囊.673 小儿七珍丸.674 消银胶囊(颗粒/片).674 正天丸.67
23、5 松龄血脉康胶囊.675 川芎茶调丸(片/颗粒).676 清眩片.676 2525/728728 人参再造丸.677 消栓再造丸.677 消导.678 保和丸(片/颗粒/口服液).678 槟榔四消丸.678 健脾丸.679 健胃消食片.679 驱虫消食片.679 枳实导滞丸.680 曲麦枳术丸.680 香砂枳术丸.680 开胃健脾丸.681 大山楂丸.681 四磨汤口服液.682 木香槟榔丸.682 宽中顺气丸.682 新复方芦荟胶囊.683 芪蓉润肠口服液.683 理气.684 护肝片.684 元胡止痛片(胶囊/口服液).684 胆石清片.685 益胆片.685 加味逍遥丸(颗粒).686
24、 苏子降气丸.686 越鞠丸.687 醒脾开胃颗粒.687 木香顺气丸(颗粒).688 四逆散.688 气滞胃痛颗粒.689 2626/728728 左金丸.689 柴胡舒肝丸.690 舒肝和胃丸.690 胃苏颗粒.691 越鞠保和丸.691 安神.692 柏子养心丸(片).692 安神补心丸.693 安神补脑液.693 磁朱丸.694 参芪五味子片.694 天王补心丸.694 养血安神片.695 朱砂安神丸(片).695 枣仁安神颗粒(液).696 解郁安神颗粒.696 安神胶囊.697 外用.697 冰硼散.697 代温灸膏.698 麝香跌打风湿膏.698 麝香祛痛气雾剂(搽剂).698
25、麝香痔疮栓.699 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699 小儿暖脐膏.699 少林风湿跌打膏.700 消痔栓.700 消痛贴膏.701 如意金黄散.701 伤湿止痛膏.701 2727/728728 云南白药气雾剂(胶囊/膏).702 外用紫金锭.702 京万红软膏.703 妇科.703 生化丸.703 通乳颗粒.704 桂枝茯苓丸(片/胶囊).704 大黄螷虫丸.705 七制香附丸.706 八珍益母胶囊(丸/片/膏).706 乌鸡白凤丸(片/口服液).707 少腹逐瘀丸(颗粒/胶囊).707 艾附暖宫丸.708 更年安片(胶囊).709 妇科千金片(胶囊).709 千金止带丸.710 固经丸.710
26、白带丸.711 儿科.711 龙牡壮骨颗粒.711 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糖浆).712 小儿咽扁颗粒.712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713 小儿清热宁颗粒.713 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713 小儿消食片.714 肥儿丸.714 小儿复方鸡内金散.715 琥珀抱龙丸.715 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716 2828/728728 清宣止咳颗粒.716 鹭鸶咯丸.717 小儿泻速停颗粒.717 小儿止泻灵颗粒.718 五官科.718 千柏鼻炎胶囊(片).718 藿胆丸(片).719 辛芩颗粒.719 耳聋左慈丸.720 口炎清颗粒(片/胶囊).720 口腔溃疡散(含片).721 冰硼散(含片).
27、721 玄麦甘桔含片(颗粒/胶囊).721 玄麦甘桔含片(颗粒/胶囊).722 黄氏响声丸(含片).722 骨伤科.723 七厘散(胶囊).723 六神丸.724 石斛夜光丸.724 明目地黄丸.725 明目蒺藜丸.726 接骨丸.726 跌打丸.727 活血止痛散(片/胶囊).728 2929/728728 中草药中草药 补血补血 桑葚桑葚 桑葚为桑科落叶乔木桑树的成熟果实,桑葚又叫桑果、桑枣。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副作用
28、黑桑葚鲜食为补益上品,未成熟的则不能吃,对肠胃刺激较大,吃多了容易引起腹泻、过敏等。黑桑葚不宜多吃,过量食用后容易发生溶血性肠炎,对肠胃的危害是很大的,少年儿童就更加不宜多吃了。药理作用 抗氧化 桑葚中所含的桑葚多糖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负离子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阻断自由基反应链,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防衰老作用,桑葚的提取物具有含量丰富的酚类物质和色素,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具有延缓衰老过程中记忆力衰退的功能。降血糖 桑葚多糖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基本可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抗衰老 桑葚花青素可增强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用法用量 1.滋阴养血、润肠通便。滋
29、阴养血、润肠通便。用于阴亏血虚的肠燥便秘,与生首乌、火麻仁等同用。2.味甘质润,善于滋阴补血。味甘质润,善于滋阴补血。用于阴亏血虚所致的眩晕、耳鸣、目暗、失眠、须发早白,可单用水煎汁加蜂蜜熬膏服;或用干品研末制蜜丸服;亦可与何首乌、女贞子等补肝肾、益阴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如首乌延寿丹。3.滋阴补血,生津止渴。滋阴补血,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或消渴,常与麦(门)冬、天花粉等同用。用量:用量:煎服,10-15 克。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桑葚,桑葚尤其适合肝肾阴血不足者,少年发白者,病后体虚、体弱、习惯性便秘者。不适宜人群 脾虚便汤者亦不宜多吃桑葚,否则会加重腹泻的症状。桑葚性寒,女性月经期间
30、要少吃,3030/728728 否则容易引起腹痛。选购方法 1.看颜色看颜色 桑葚一般都是紫色的,成熟好吃酸甜的桑葚整体颜色比较均匀,所以购买的时候要注意这一点,如果是你发现有的桑葚有红色加紫色,那么这样的桑葚还不够成熟,吃起来会有点酸,甜度不够。2.看桑葚的柄看桑葚的柄 一般新鲜的桑葚柄是翠绿色的,这样的桑葚一般都是刚好成熟,然后就摘下来,新鲜度比较好,如果是你发现桑葚的柄有点干瘪,那说明时间有点长,不是太新鲜了。3.看大小看大小 桑葚有的大有的小,形状大小不一,也不是说大的就好吃,小的就不好吃,重点在于同样大小的桑葚颗粒的饱满程度怎么样,只要是颗粒饱满,水分充足这样的就是好桑葚,吃起来口感
31、也特别不错。4.看表面看表面 表面看下是否出现腐烂的情况,有的桑葚过于成熟,存放时间比较久了就容易腐烂,如果是看到这样的情况建议不要选择。5.用手摸用手摸 用手轻轻捏一下,好的新鲜的优质桑葚一般果实比较硬挺,不会出现软塌的情况。6.闻气味闻气味 桑葚新鲜的时候都会散发出来一股特有的气味,如果是时间久的,有变质坏的果实会散发出来一股酸臭味,这个时候建议你谨慎选择。7.看整体看整体 市场上有些卖家进货的桑葚不太成熟,卖的时候会用一些催熟剂或者是染色剂,这个时候您要注意了,仔细观察一下整个桑葚的颜色均匀度和桑葚柄,染色的桑葚柄会发黑,催熟的桑葚里面会发青,所以这点千万要注意。保存方法 1.冷藏法冷藏
32、法 桑葚我们常用的储存方法就是放入冰箱冷藏,不要洗,吃时再洗,如若一两天即食,此方法既简单又实用。2.密封法密封法 可以把桑葚子用盐和白糖洗一下,之后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内存放,这样可以让桑葚保存半个月左右。3.保鲜法保鲜法 可以放入保鲜盒内或用保鲜膜、保鲜纸包好后放入冰箱冷藏,这样可以降低痒度的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使桑葚处于休眠状态,从而延长保鲜时间。4.冷冻法冷冻法 把桑葚洗净分小包放入冰箱冷冻层,使其处于冰冻状态,食用时取出泡温水中解冻食用。5.包裹法包裹法 四五个桑葚一组用面巾纸包裹,放进袋子里面,而后放于冰箱内冷藏也可起到保鲜的作用。6.加工法加工法 桑葚除了可以新鲜食用外还可以制
33、成桑葚干、桑葚酒、桑葚果答酱、桑葚冰激凌等,通过晾晒、酿造、熬制、冰冻等等工序得到的桑葚干、桑葚酒、果酱、冰激凌等就可以长时间保存了。3131/728728 龙眼肉龙眼肉 龙眼肉,是指鲜龙眼烘成干果,也就是桂圆。生药龙眼肉为由顶端纵向裂开有不规则块片,气香,味浓甜而特殊。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药理作用 养血安神 龙眼肉含有大量的铁、钾等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以治疗因贫血造成的心悸、心慌、失眠、健忘。桂圆中含尼克酸高达 2.5 毫克(100 克),可用于治疗尼克酸缺乏造成的皮炎、腹泻、痴呆,甚至精神失常等。润肺开胃 龙眼肉当中含有一
34、种成分,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改善食欲,并且还会有开胃健脾的作用,因此胃口不好的人吃桂圆可以得到很好的一种改善。滋阴补肾 龙眼肉性温,具有滋阴补肾、润肤美容的作用。御寒祛湿 用龙眼肉浸泡米酒,秋冬时节喝,可以起到御寒祛湿的作用。延缓衰老 龙眼肉当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和粗纤维等,可以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因此对于抗衰老也是有一定的作用。补气养血 龙眼能改善心血管循环、安定精神状况、舒解压力和紧张,桂圆含有丰富葡萄糖、蔗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治疗病后体弱或脑力衰退,妇女在产后调补也很适宜。抗菌抑癌 实验表明,龙眼肉对某一类肿瘤的抑制率达 90%以上,对癌细胞
35、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给癌症患者口服桂圆粗制浸膏,症状改善 90%,延长寿命效果约 80%。用法用量 1.补益心脾,既不滋腻,又不滞气,为滋补良药。补益心脾,既不滋腻,又不滞气,为滋补良药。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怔忡,单用有效,亦可与人参、酸枣仁等同用,以增强补气养血安神之效,如归脾汤。2.补心脾、益气血。补心脾、益气血。用于久病虚赢或年老气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萎黄或苍白、倦怠乏力、少气自汗,可单用,亦可与党参、大枣、当归等补气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用量:用量:10-15 克,大剂量 30 克。适宜搭配 1.配人参。配人参。可增强大补元气、补养心脾、安神益智的作用。适用于思虑过
36、度,劳伤心脾之惊悸怔仲,失眠健忘及脾虚气弱,统摄无权之崩漏便血等。2.配柏子仁。配柏子仁。养心安神的作用更加显著。适用于心悸怔仲、心烦意乱、多梦少寐等。3.配石菖蒲。配石菖蒲。增强养心醒神的作用。适用于心血虚,心气不足的健忘、头晕、神疲等。4.配百合。配百合。增强安神镇静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心悸怔仲等。5.配远志。配远志。增强补心安神益智的作用。适用于失眠多梦、健忘等。6.配当归。配当归。增强养血活血,补心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血虚失眠、健忘多梦、惊悸怔仲及眩晕等。3232/728728 7.吃龙眼肉嗓子疼。吃龙眼肉嗓子疼。配菊花茶。8.吃龙眼肉眼睛干。吃龙眼肉眼睛干。配桑叶茶。9.吃龙眼肉小
37、便黄赤。吃龙眼肉小便黄赤。配淡竹叶茶。注意事项 一般每天食用鲜龙眼不宜超过五颗。湿盛中满或有停饮、痰、火者忌服。适宜人群 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神经衰弱、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的人。不适宜人群 龙眼肉含全糖 12.38%22.55%,还原糖 3.85%10.16%,含糖量很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龙眼肉性质温热,易加重糖尿病患者阴虚火旺的症状,导致上火。龙眼具有敛邪的作用,使邪不外达,所以温病初期患者和有上火发炎症状患者不宜食用。龙眼肉虽然有补益的作用,但是湿阻中满及胃有痰饮者忌用。龙眼肉甘温助热,小儿脏腑功能比较薄弱,多食本品会积热发病。选购方法 1.看颜色看颜色 正常的龙眼肉颜色是黄
38、色偏红的,如果颜色很黄的话,则很可能是熏过煤炭导致的,这样的桂圆肉会比较好看一些;如果颜色偏白的话,则说明是经过硫磺熏过的,不可以食用,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坏处。2.尝味道尝味道 品尝一下龙眼肉,如果味道甘甜涩口的话,则很可能是染上化学成分的龙眼肉,正品的龙眼肉吃起来是比较甘甜的。3.看果壳看果壳 如果购买的是带壳的龙眼肉,则可以从龙眼肉的果壳上观察,如果龙眼肉的果壳有斑点的话,则说明该龙眼肉已经快要变质了。4.虫洞虫洞 仔细观察龙眼肉的果壳,如果果壳布满虫洞的话,则说明该龙眼肉不宜食用,很容易发霉变质。5.闻气味闻气味 闻一闻龙眼肉的气味,如果有股酸性气味的话,则说明该龙眼肉有硫磺熏过,当
39、然不宜食用,正常的龙眼肉是会有股清香气味的。保存方法 放入密封性能好的乐扣乐扣保鲜盒、保鲜袋里,存放在阴凉通风处,必要的时候可放入冰箱冷藏保存。熟地黄熟地黄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切片用,或炒炭用。熟地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副作用 3333/728728 熟地的副作用主要为一点,即是过敏反应。因为熟地中含多种糖类物质,因其用酒制,
40、偶有病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腹泻、腹痛、疲乏、心悸、面部痒、圆形风团、颈部向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高出皮肤表面,散在分布。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症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药理作用 补肾 对于补肾,熟地有很大的功效,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强心利尿 熟地具有强心利尿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心脏衰弱者而言,使用熟地能够起到强心的作用。如配合木通则利尿作用加强。抗衰老 经研究发现,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胞过早的老化,加强细胞的运作能力,能使人延缓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药
41、物之一。降低高血压 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骨髓造血 熟地可促进贫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养血补虚 熟地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增强免疫力 经过中医论证,常使用熟地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不错的强身健体之效。肝肾阴虚诸证
42、 熟地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能够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调节体内异常激素 说明熟地黄不仅能改善阴虚症状,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抑制血栓 熟地黄能显著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认为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血虚诸证。血虚诸证。本品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为养血补虚之要药。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如四物汤(和剂局方);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
43、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如胶艾汤(金匮要略)。.肝肾阴虚诸证。肝肾阴虚诸证。本品质润入肾,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大补真水”。常与山药、山茱萸等同用,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 3434/728728 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可补肝肾,益精髓,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亦可与知母、黄柏、龟甲等同用治疗阴虚骨蒸潮热,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益精血、乌须发,常与何首乌、牛膝、菟丝子等配伍,治精血亏虚须发早白,如七宝美髯丹(医方集解);本品补精益髓、强筋壮骨,也可配龟
44、甲、锁阳、狗脊等,治疗肝肾不足,五迟五软,如虎潜丸(医方集解)。此外,熟地黄炭能止血,可用于崩漏等血虚出血证。用量:用量:10-30 克。适宜搭配 配砂仁可使之滋腻不碍胃,帮助化生精气。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选购方法 1.外观外观 熟地黄的制作方法非常的复杂,需要通过九蒸九晒才能制成,真正好的熟地黄它的块根相对较为肥大,颜色看起来显得非常的乌黑而且光泽度非常的高。2.手感手感 真正的熟地黄外观看起来比较湿润,用手指挤压能使得触碰位置产生凹陷,不会像其他中药那样硬邦邦的。保存方法 密封后,放置在阴凉、干燥处。也可以密封后,直接放置在冰箱冷藏。阿胶阿胶 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
45、,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要成分有:驴皮,黄酒,冰糖,豆油。古时候以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得名,已有 2500 年的制作用药历史。副作用 因阿胶滋腻,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因此有胃部胀满、消化不良、饮食不香,属中医学脾胃虚弱者应慎用阿胶。药理作用 补血滋阴 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甘温质润,补血作用强。多用于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肉痿痹不利等症状。特别善于治疗因出血而导致的血虚症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单品使用亦或和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其补血效果显著。润燥 1、热病伤阴:阿胶可以养阴以滋养肾水,适用于阴液亏虚诸证。多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肾水亏虚而心火亢盛,心烦不眠的症状;还可以用治疗热病后期,真阴欲竭,
46、虚风内动等症。2、燥咳、咯血:阿胶可以滋阴润肺,常用于治疗肺热阴虚导致的咳嗽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等症;还可以用于治疗燥邪伤肺干咳无痰以及肺肾阴虚导致的劳嗽咳血等。止血 阿胶味甘质粘,有很好的止血作用。常用治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以及妊娠胎漏等各种出血病症,止血作用良好。特别适用于血因出血而兼有阴虚、血虚等症状。延缓衰老 阿胶含有明胶原、骨胶原、蛋白质以多种微量元素,多种氨基酸等。这些都是人体营养重要物质,有明显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3535/728728 提高免疫力 阿胶对年老体弱,久病体虚,易患感冒等体质下降者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使免疫力增强,疾病减少。补钙 阿胶中含有较丰富的钙质,通
47、过甘氨酸的作用,促进钙的吸收和贮存,改善体内钙平衡,可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保健中最为理想的补充剂。美容养颜 阿胶通过补血而滋润皮肤,利于皮肤保健。长期服用可使脸色红润,肌肤细嫩,有光泽。是滋养皮肤,美容养颜之佳品。益智健脑 阿胶中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缓解学习紧张情绪,使大脑和全身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提高体质,强身壮神,精力旺盛。阿胶中含有小子活性肽,能增强机体记忆力和提高识别能力,有较强抗疲劳作用。调经安胎 阿胶可以用于因血虚、血瘀和血热引起的月经不调,有补血调经作用。阿胶可补阴血,益冲任,故可养胎、安胎,调治妊娠病。对常见胎元不固,胎动不安,甚至流产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扩张微血管
48、实验证明阿胶对血液粘稠度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中老年人服用阿胶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强筋健骨 阿胶补血液,血能养筋,液能润滑关节,充实骨髓、脊髓、脑髓,故能强筋健骨,流利关节,抗御风湿的伤害。用法用量 1.血虚证。血虚证。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甘平质润,为补血要药,多用治血虚诸证。而尤以治疗出血而致血虚为佳。可单用阿胶即效。亦常配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如阿胶四物汤(杂病源流犀烛);若与桂枝、甘草、人参等同用,可治气虚血少之心动悸、脉结代,如炙甘草汤(伤寒论)。2.出血证。出血证。阿胶味甘质粘,为止血要药。可单味炒黄为末服,治疗妊娠尿血(圣惠方);治阴虚血热吐衄,常配伍蒲
49、黄、生地黄等药,如(千金翼方);治肺破嗽血,配人参、天冬、白及等药,如阿胶散(仁斋直指方);也可与熟地、当归、芍药等同用,治血虚血寒妇人崩漏下血等,如胶艾汤(金匮要略);若配白术、灶心土、附子等同用,可治脾气虚寒便血或吐血等证,如黄土汤(金匮要略)。3.肺阴虚燥咳。肺阴虚燥咳。阿胶滋阴润肺,常配马兜铃、牛蒡子、杏仁等同用治疗肺热阴虚,燥咳痰少,咽喉干燥,痰中带血,如补肺阿胶汤(小儿药证直诀);也可与桑叶、杏仁、麦冬等同用,治疗燥邪伤肺,干咳无痰,心烦口渴,鼻燥咽干等,如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4.热病伤阴之心烦失眠及阴虚风动,手足瘈疭等。热病伤阴之心烦失眠及阴虚风动,手足瘈疭等。阿胶养阴以滋肾
50、水,常与黄连、白芍等同用,治疗热病伤阴,肾水亏而心火亢,心烦不得眠,如黄连阿胶汤(伤寒论);也可与龟甲、鸡子黄等养液息风药同用,用治温热病后期,真阴欲竭,阴虚风动,手足瘈疭,如大、小定风珠(温病条辨)。用量:用量:515g。入汤剂宜烊化冲服。注意事项 3636/728728 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本品粘腻,有碍消化。脾胃虚弱者慎用。适宜人群 1.贫血、出血患者贫血、出血患者 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甘温质润,有滋阴补血的功效。并且阿胶止血左右良好,对于出血而兼有阴虚、血虚的人去尤为适合。2.病后、术后恢复人群病后、术后恢复人群 阿胶患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