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

上传人:公务员考试助手 文档编号:21733852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东财形势与政策期末复习资料ppt整理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钓鱼岛争端与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一、1.钓鱼岛的意义:经济意义:专属经济区(200海里) 渔业资源(丰富) 石油、天然气资源政治意义:主权与国家尊严 地区主导权军事战略意义:中:突破西方封锁岛链,东南沿海防御日:遏制、威慑中国(设置雷达可获情报,军事安全一把尖刀)2.争端由来(选择)1895年4月17日,日本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将“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开罗宣言“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东北四省、台湾、 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苏波茨坦公告,“日本主权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其他”1945年10月25日,对日受降典礼,正式收

2、复台湾1946年1月29日,“日本四个主岛及包括对马诸岛,北纬30度以北的琉球诸岛约1000个临近小岛”1951年9月8日,除中国旧金山和约“将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群岛等岛屿置于以美国为唯一施政者的托管下,但不包括钓鱼岛”1952年、1953年擅自扩大托管范围,划入其中钓鱼岛1971年美日归还冲绳协定琉球群岛等归还日本,包括钓鱼岛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8和平友好条约谈判2010年9月7日中国渔船“闵晋渔5179号”在钓渔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日方登船检查,船长被捕2012年9月10日 日本政府对钓鱼岛所谓“国有化” 中日为围绕钓鱼岛进入全面对峙阶段3.日本主张钓鱼岛主权的理由 钓鱼

3、岛为“无主地”不包括在马约澎湖列岛,和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之内 钓不包含在“旧金山和约”第二条规定的日本所放弃的领土之内,而是包含在该条约第二条规定的作为西南诸岛置于美施政下,并根据归还冲协定归还日本 中国没有将钓鱼岛视为台湾一部分,对“旧约”第三条规定将钓鱼带置于美国施政区域内从未提过任何异议4.钓鱼带属于中国的依据先占先得,钓鱼带从明朝就属于中国版图:14、15世纪已发现并命名;明政府确认钓鱼岛属于台湾;甚至在宋元时期钓鱼岛就与福建渊源很深。实际管辖:明清开始中国就对钓鱼岛实现实际管辖,明代纳入海防范围;清代使节出海曾举办过海祭仪式;清官员也曾巡视此地并建港泊船。 大陆架公约波茨坦公告均佐证了

4、这个主权:中国大陆和钓鱼岛同属一个大陆架;波茨坦公告规定钓鱼岛不属于日本领土;日本学者也曾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5.日本在钓鱼岛屡造事端的原因事关领土主权国际因素: 美:背后助推,嚣张气焰 中国的崛起:不安、压力、近邻及历史问题(重大伤害、甲午战争、八年抗战) 挑战战后国际秩序:雅尔诺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瓦解,多极格局未正式形成,正处于洗牌阶段国内因素:政治大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转移国内矛盾(国民对执政能力质疑时,90年代以来老龄化、赤字、经济不振、各方面发展困境、政府不作为)统一国民意识,凝聚国民意志(借中国力量崛起,夸大中国的威胁,为重建精神支柱不惜战争,突破和平宪法)6.中国钓鱼

5、岛争端走向国家司法解决 大国不太可能让第三方裁决政治解决(当事国协商解决)最理想的解决方式通过武力方式解决 经济全球化时代只有协商合作才是大势所趋,战争两败俱伤全球化的发展、主权概念的淡漠,自然解决外交谈判是主要渠道。国际司法是重要手段,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综合国力是根本保证二、日本政治大国战略1.战略的提出1981年 铃木善幸提出 第一次远航:明治维新实现了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建立了近代强大的日本 第二次远航:日本由战败到经济复兴,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第三次远航:实现日本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的转变(正在)1982年 中曾根康弘执政后,正式谋求实现政治大国作为日本的外交战略“要

6、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经济大国分量,也增加政治大国的分量”。2.战略的背景是日本经济实力膨胀的必然结果既是国家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两极多极,为占据一极,需在各方面强大)传统的大国主义思想和政治右倾化趋势的发展(民族主义情绪)3.目标近期:立足亚太,成为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远期: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最终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核心:今早摆脱战后均是化和民主化改革中形成的法律与体制束缚,力图成为一个具有经济、政治、军事等全面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国4.措施加强日美同盟,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和干预能力,成为举足轻重的全球性大国立足亚太,确立亚太地区的政

7、治大国地位为基础,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大力扩充军力,以此作为政治大国的后盾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5.前景: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有利条件: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雄厚的坚持经济基础日本是事实上的军事大国,为其实现政治大国目标奠定了军事基础日本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影响力不利条件(制约因素):经济实力虽然强大,但也存在明显脆弱性,影响其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作用;日本与其他大国利益关系复杂,短期内难以在国际体系中定位,因而在日本对外战略的选择性依然存在许多矛盾;日本不能正视和反省其侵略历史,严重地伤害了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必然影响到日本仔国

8、际上政治作用的发挥。三、中日关系1.中日关系发展进程1972年 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 8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邓小平总理访日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1992年10月 明仁天皇和皇后访华,历史上首次1995年8月15日 村山首相战后50周年之际明确表示愿意正视历史,反省,道歉1997年 桥本龙太郎首相访华 参观918纪念馆2005年34月 中国游行抗议反对日本教科书及常任理事国2012年9月19日 日本政府决定对钓鱼岛进行“国有化”,中日钓鱼岛争端全面升级中日关系自1972年邦交正常化以来到2012年的40 年间,双边关系的发展虽经历不少波折但总

9、体发展比较平稳,期间出现多次分歧、摩擦并未严重影响中日关系大局;但自2012年中日钓鱼岛争端全面升级以来,中日关系全面倒退,跌入低谷2.中日战略关系基础共同利益:安全:共同的安全需求 经贸:互补型经济结构 维护地区及世界稳定矛盾点:领土争端 历史问题(战争责任) 亚洲定位问题 贸易纠纷3.中日关系未来走向通过战争对话与协商,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继续维持当前局面,对峙、对抗成为未来相当一段长时间内中日关系主基调中日冲突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的概率上升,升级为全面武装冲突专题二 十八大问题思考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十八

10、届三中全会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是什么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和方向原则: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充分、健全的人民民主

11、方向: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强化权利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5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议的主要内容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目

12、次l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和权力架构2十八届中央核心的领导风格3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理政路线图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架构: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一、权利制约和权力监督1.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根本之策;2.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3.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4.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5.

13、健全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机制6.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7.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制度二、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规范传播制度3.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4.构建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5.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三、社会事业改革1.教育:深化综合改革,坚持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2.就业: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

14、3.收入分配: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促进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4.社会保障: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5.医药卫生: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四、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1.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3.加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4.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5.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制3.

15、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六、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政社分开,发展志愿服务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2.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重大决策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3.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4.健全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5.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制度,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6.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确保国家安全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1.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

16、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 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3.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4.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一、1.十八届后的中共权力体系组成结构 常委会 中央政治局 25人 中央委员会 171人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270人2.中国共产党组织架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2270党的中央委员会 205(候补7)党的中央委员会政治局 25政治局常委会 7十八大级历次中央全会

17、3.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11届 (1978.12)决定进行改革开放12届 (1984)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3届 (1988) 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关于坚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14 届 (1933)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5届 (1998) 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6届 (2003) 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7届 (2008) 关于推荐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8届 (2013)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4.18届中央核心领导风格习近平: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李克强: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二、十八届三中全会确

18、立的理政路线图1.总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总架构: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公有制经济财产不可侵犯3.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制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监管国有资产5.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2020年

19、提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哪些?1.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2.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 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3.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制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五、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1.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2.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各类市场主体可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

20、领域3.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4.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六、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民主、法制1.改革原则: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2.改革方向:民主、法制民主: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法制国家、法制政府、法制社会,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1.制度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坚

21、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治理机制: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八、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1.建设法制中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起建设2.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文件,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3.尊重和保障人权,严禁刑讯逼供,逐步减少适用死刑罪名4.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5.健全国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联合国与可持续发展本章思考题1. 联合国建立的背景2. 联合

22、国的宗旨与原则3. 分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4. 说明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5. 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世界防荒漠化干旱日 10月24日 联合国日一1.联合国是由193个主权国家组成的独一无二的国际组织,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1945年是51个国家)2.建立背景国际联盟瓦解,呼吁新的国际组织诞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人们对和平的向往3.建立1941年8月 美(罗斯福)、英(丘吉尔)共同签署大西洋宪章,提出建立“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的构想1942年1月 苏英美中等26国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23、表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宣言中首次使用罗斯福总统建议的“联合国家”这一名词1943年10月 苏英美中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了莫斯科四国宣言(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即莫斯科四国宣言),呼吁早日建立国际组织1943年11月 苏英美在德黑兰会晤,要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以维护和平和安全”1944年8月至10月,苏、美、英3国和中、美、英三国先后在华盛顿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草拟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主要内容包括,负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关安全理事会应由中、法、苏、英、美五国担任常任理事国。敦巴顿橡树园会议是创建联合国的第一个具体步骤。敦巴顿会议上制定了联合国第一份蓝图。提出了“联合

24、国”这个名称6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宣布于1945年4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确立了安全理事会实质性问题,即表决“五大国一致”的原则,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此享有“否决权”7联合国制宪会议:1945年4月25日,50个国家的代表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代表们起草了111条宪章。1945年6月25日,代表们在旧金山歌剧院举行会议,一致通过宪章8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1945年6月26日,签字仪式在退伍军人纪念堂举行。第一个签字的事中国代表团,接着是苏英法三个常任理事国。其他国家按照各自国名英文字母顺序签字,来自50个国家的153名代表签字。美国作为

25、东道国,最后一个签字。9 1945年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建立。每年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二、1.联合国歌:美 罗梅1945 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重新填词而成的2.徽记:从北极看的世界地图,周围橄榄枝,黄色3.旗帜:底色浅蓝,正中白色国徽4.总部:美国纽约 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设有办事处 肯尼亚内罗毕设有秘书长代表办事处三、宗旨1.维护国家和平与安全2.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3.促进国家合作与交流4.协调各国行动四、原则1.权利平等2.国家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不容侵犯3.不干涉他国内政4.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争端5.各国和睦相处 五、组织、结构(主要机关、专门机构、相

26、关组织)1.主要机关:联合国大会主要审议机构:全体会员国组成,大会每年举行一次常会 表决原则:凡属重要问题,须经出席并参投会员国以23多数通过其他问题,简单多数通过2.联合国大会下属机构人权理事会:2006年3月 取代人权委员会 由47个成员国组成 中国成为人权理事会首届理事国3.安全理事会 :15个理事国 常任:美俄英法中 非常任:10个 任期2年 不能连选连任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调查国际争端,进行调解并提出解决方法4.经济及社会理事会:54个理事会 联大选举产生 任期3年 每年两次常会5.托管理事会:负责监督国际托管制度下的托管领土管理1994年 托管领土独立/自治 视需要举行会议6.国

27、际法院:国际争端 司法机构 总部荷兰海牙 15名法官由大会和安理会选出我国:史久镛 1993年任法官 2003年任院长7.秘书处:处理联合国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秘书长:联合国行政首长 任期5年 可连选连任特里格夫赖伊 挪威 达格哈马舍尔德 瑞典 吴丹 缅甸 库尔特瓦尔德海姆 奥地利 佩雷斯德奎利亚尔 祕鲁 加利 埃及 安南 加纳 潘基文 韩国8专门机构 小题 不包括wto通过缔结协定而与联合国建立法律关系的专门机构有15个,根据其职能特点可分为4类: 社会文化方面的专门机构 科学技术、交通等方面的专门机构 工、农业方面的专门机构 金融方面的专门机构举例:世界银行集团世卫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世

28、界气象组织世界旅游组织8.相关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筹备委员会禁止化学武器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六、联合国的作用1.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eg.维和行动1948年监督阿以战争停战;1956年第一支维和部队去埃及2.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贷款赠款;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3.裁军 为制止武器扩散,减少并最终消除所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谈判4.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各国增进了解、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的重要场所 发展中国家推动建立平等工作民主合理的新秩序的主要场所七、中国1.是创始国之一(代表:董必武) 19491971美国扶蒋反共 中国排除在

29、外 蒋介石占 50年代 美以“延期论论”为由进行阻挠 19511960 历届联大暂缓讨论时机不成熟目前形势不利 1961 重要问题需2/3多数票通过 1964 中法建交 1970 中加拿大建交 1971 基辛格访华 分水岭 第26届联大 23国提出 76国同意、35国反对、17国弃权 通过2758号决议 吴丹、乔冠华团长重返,参加第26届联大,黄华出席安理会会议,恢复常任理事国2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地位:作为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项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作用: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

30、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 (eg.国家救援、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3中国能够恢复合法席位的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八、可持续发展 思考题 没有答案 比较纠结 大家自行选择是否背下来1.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重点)2.197x年后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战略注意经济与环境相关关系,二者发展目标不冲突,若不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合理利用、解决人口问题,经济就不能可持续或稳定增长。3.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00年 千年首脑会议,191个会员国约定2015年前实现

31、目标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普及小学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力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与艾滋病斗争确保环境可持续能力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将全球贫困水平在2015年之前降低一半(以1990为标准)4. 全球人口问题更加突出 人口问题在全球性问题中处于核心地位,与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动力全球整体自然环境持续恶化 环境污染、破坏、社会问题(空气、垃圾、河海、动植物)阻碍经济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 原始社会时期:不主动打破生态平衡,问题不突出 农业社会时期:草原森林破坏、水土流失沙漠化,问题逐渐突出 18世纪工业革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破坏自然,

32、问题日益突出 20世纪30年代后:环境问题衍变成全球性问题,人口增长,工业化加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全方位全球化环境公害(产业、煤、石油、核能)A.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能够吸收地球表面由于接收太阳光照而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从而使大气被加热的现象。工业生产生活排放大量(自然的温室效应是好的)二氧化碳、甲烷导致气温上升、气候变暖 引起环境变化: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水分失衡;生态变化;热带气旋北移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2.06 斯德哥尔摩 27届联合国大会规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06 巴西里约热内卢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合作、有区别的对待发展中、发达国家

33、目标(重点)1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危害3减缓气候变化4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5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1995 首次缔约方大会 柏林1997第三次缔约方大会 日本京都京都论定书首次确定发达国家具体目标,开始世界各国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第一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 2009 哥本哈根第15次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备忘录无疾而终2012 第18次卡塔布洛哈 发达国家普遍不进一步承诺第二期减排指标B.土地湿化 居住在沙漠或旱地,可耕地变旱地地球沙漠化 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6月2日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

34、防治荒漠化公约1992签署1996生效有法律效力2010年 防治荒漠化十年计划C.淡水不足 :由于用故意农业水量增加、气候变化、森林破坏导致土地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水资源短缺、水污染、资源环境问题九、自然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资源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丰裕度和组合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国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优势。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高,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情况下,资源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突出。1 森林衰退问题(可再生自然资源,无可替代的环境功能,森林曾经覆盖地球陆地面积2/3,面积达76亿公顷,20世纪末下降到1/6,2020年1/7,按趋势,170年后消失殆尽)2

35、 土地退化问题(地球荒漠化,联大将每年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淡水不足问题(淡水资源缺乏原因:用水量激增,全球气候恶化,森林被破坏导致土地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思考题1.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2.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阻碍?3.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4.一国两制度的基本点是什么?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5.中国对待台湾的基本战略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反对态度活动决不妥协, 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决不改变6.中美关系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1949-1972,全面对抗;1972-1

36、979,解冻建交;1979-1989,正常化交往;1989-1996,重 重危机;1996-2001,风波迭起7.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 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 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互相信任8.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的利益? 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 环境恶化,遏制毒品的泛滥,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平衡关系9.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美国“不统、不独、不战、不和”台独;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影响力增 强;台湾岛

37、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可;台湾岛内政局一、台湾问题由来1949年10月1日 建国后 国民党逃往台湾1.台湾问题与国民党发动的内战 1949.10.05第一次 台湾解放战争失败 骄兵必败、物资补给不足、叶挺指挥有误2.台湾问题与美国政府的责任 朝鲜战争阻隔了毛泽东解放台湾计划(北朝鲜挑起,美国无意入侵中国,苏联不出兵鼓动中国出兵朝鲜)19591979 20年“单打双不打”僵持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据台湾,他们在当时美国政府的支持下,造成了特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2.中美建交不超过三个月。美国国会通

38、过了所谓的与台湾关系法,经总统签署生效 美持续干涉中国内政,派舰队置台与其“保护”之下,造成台紧张对峙局势二、两岸关系1.指位于台湾海峡西侧的中国大陆与东侧台湾的全部互动关系 19451949 单纯 一般的国内关系(清治时期,光复初期)国际关系(荷据、日本下台时期) 1949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控制大陆 中华民国政府台湾军统 对峙2.关系发展:主流:隔绝、对抗沟通 逆流:“台独”势力猖獗3.两岸对抗 19491960 互不承认对方存在及合法性,纠结于联合国席位代表权问题,并誓言收复或解放对方1958 金门炮战1960 毛泽东、周恩来沟通谋划一纲四目 祖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政府在京,台湾为

39、地方政府;台湾回归后,除外交权归于中央外,其余军、政、人事均委于蒋介石被中华民国政府拒绝1969 中苏珍宝岛事件后美与中会谈1971 基辛格秘访北京,中国申请加入联合国9年未果后迎来转机1971.10.25 2758号决议,承认中国为代表国4.关系发展阻力国际上:美:以台制华,与台湾贸易合作大 日:日台地理位置相近、在日治理时期,进行经济扶持而未掠夺,有友好友谊、相互开放,台入日免签、以台制华岛内:90年代以来台独势力,一边一国论、只三通(通航、通商、通邮)文化差异(西方和传统礼廉耻、演变的中华文化)5、台湾是中国不可割分的一部分.原因:自古即属于中国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

40、期不懈的斗争 国际社会公认.中国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基本点: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6.国际事务中涉及台湾的几个问题与中国建交国通台湾的关系问题国际组织与台湾的关系问题与中国建交国同台湾通航问题与中国建交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7.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利益香港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联合国和世界绝大数国家的承认8.影响两岸关系未来定向的因素美国的“不同、不独、不战、不和”台独台独的分裂活动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

41、力增强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同台湾岛内政局1.国民党领导人的个人理念影响着以后的两岸关系,领导人的个人素质,思想对政党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2.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感情在不断淡化,在本土化教育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很少3.民进党在台湾政坛的作用影响着两岸关系的走向。民进党利用民粹,诉诸民意,宣扬“台湾第一”,推行台独主张,从而在台湾民众中引起混乱4.国际因素的影响,影响与制约两岸关系的最大外部因素是美国三、中美关系1中国对认知的五个阶段.全面对抗 1949-1972 解放建交 1972-1979 正常化交往 1979-1989 重重危机 1989-1996 风波迭起 1996-2

42、0012.影响因素经济:中美关系的“稳定器”安全: 变量政治:台湾问题中美关系的雷区3.美国在台利益政治:试图利用台的“民主化”影响亚太地区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安全:美国要确保台湾的安全,现实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经济:台是美十大贸易伙伴之一。美食对台投资第一大国,占台外资约四分之一外交策略:利用台牵制中国,制约中国发展4.中美共同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与成长促进国际投资与贸易发展防止人类环境恶化遏制毒品泛滥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日益成为命运共同体平衡关系5.不确定因素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战略相互信任 11 / 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