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

上传人:安鸟文学 文档编号:21734295 上传时间:2024-04-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GBT18250-2015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ICS 91.060.10P 32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182502015代替GB/T 182502000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raduations and test method for performance of deformation between stories ofcurtain wall2015-10-09发布2016-09-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发 布GB/T 182502015目 次前言 I1 范 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级 25

2、 一般规定 36 检测原理 37 检测设备 38 加载方式 49 试件及安装要求 510 检测步骤 611 检测结果及评定 912 检测报告 9附录A(资料性附录)建筑幕墙层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检测方法 10GB/T 182502015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GB/T 182502000建筑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检测方法,与 GB/T 182502000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提出幕墙层间变形性能的概念(见3.2);增加层间变形性能分级(见第4章);增加平面外(Y 轴维度)和垂直方向(Z 轴维度)变形性能及检测方法(见10.3、10.4);增加建筑幕墙层间组

3、合位移性能检测方法(见附录 A)。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建筑幕墙门窗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448)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沈阳远大 铝业工程有限公司、广州铝质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 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 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中山盛兴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深业泰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 院有限公司、河北奥润顺达窗业有限公司、天津津贝尔建筑工程试验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浙江

4、新世纪工 程检测有限公司、天津建科建筑节能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宁波和邦检测研究有限公司、湖北省产品质量 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江河创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迪蒙幕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洪涛、邱铭、刘会涛、黄小坤、黄圻、张士翔、何瑄、王双军、谭国湘、孙诗兵、 徐勤、冯功斌、杜万明、邢宇帆、席时葭、姜清海、粟曙、钱伟、魏贺东、徐杰、俞捷、李胜英、孙跃维、田焜、董人文、王治宁、冉启件、万成龙、孙梅凤。本标准于2000年11月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IGB/T 182502015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的术语和定

5、义、分级、 一般规定、检测原理、检测设备、加载方式、试件及安装要求、检测步骤、检测结果及评定和检测报告。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的定级检测和工程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227 建筑幕墙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检测方法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JGJ/T 97 工程抗震术语标准3 术语和定义GB 50011、JGJ/T 9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层间变形 deformation betwee

6、n stories在地震、风荷载等作用下,建筑物相邻两个楼层间在幕墙平面内水平方向(X 轴)、平面外水平方向(Y 轴,垂直于X 轴方向)和垂直方向(Z 轴)的相对位移。 X 轴、Y 轴、Z 轴方向见图1。说明:1幕墙试件;2-楼层。图 1 X 轴、Y 轴、Z 轴方向示意图3.2幕墙层间变形性能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curtain wall在建筑主体结构发生反复层间位移时,幕墙保持其自身及与主体连接部位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的能力。1GB/T 1825020153.3拟静力试验 pseudo-static test伪静力试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用一定的荷载控制或变形控

7、制模拟地震作用或风荷载,对楼层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幕墙在楼层反复层间位移时的受力和变形过程。3.4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in plane of curtain wall幕墙 X 轴维度变形性能楼层在X 轴维度反复位移时,幕墙保持其自身及与主体连接部位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的能力。3.5幕墙平面外变形性能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ut plane of curtain wall幕墙Y 轴维度变形性能楼层在Y 轴维度反复位移时,幕墙保持其自身及与主体连接部位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的能力。3.6幕墙垂直方向变形性能 deforma

8、tion performance vertical direction of curtain wall幕墙 Z 轴维度变形性能楼层在 Z 轴维度反复位移时,幕墙保持其自身及与主体连接部位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的能力。3.7幕墙层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combined direction of curtain wall楼层在X 轴、Y 轴、Z 轴三个维度中同时产生两个或三个维度的反复位移时,幕墙保持其自身及与主体连接部位不发生损坏及功能障碍的能力。3.8层间位移角 drift angle between stories沿 X 轴、Y 轴维度方向层间位移

9、值和层高之比值。3.9层间高度变化量 vertical displacement between stories沿 Z 轴维度方向相邻楼层间高度变化量。4 分级4.1 分级指标4.1.1 幕墙平面内变形性能以X 轴维度方向层间位移角作为分级指标值,用x表示。4.1.2 幕墙平面外变形性能以Y 轴维度方向层间位移角作为分级指标值,用,表示。4.1.3 幕墙垂直方向变形性能以Z 轴维度方向层间高度变化量作为分级指标值,用,表示。4.2 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见表1。2GB/T 182502015表 1 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分级指标分级代号12345Yx1/400x1/30

10、01/300x1/2001/200x1/1501/150x1/100Yx1/100Y,1/400y1/3001/300y1/2001/200y1/1501/150y1/100y1/100:/mm50:10100:15150,20200,25,25注:5级时应注明相应的数值。组合层间位移检测时分别注明级别。5 一般规定5.1 单楼层及两个楼层高度的幕墙试件,可根据检测需要选取连续平行四边形法或层间变形法进行加 载;两个楼层以上高度的幕墙试件,宜选用连续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加载。5.2 当采用层间变形法时,应选取最不利的两个相邻楼层进行检测。5.3 建筑幕墙层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可参照附录 A 的方法进

11、行检测。5.4 仲裁检测应采用连续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加载。6 检测原理通过静力加载装置,模拟主体结构受地震、风荷载等作用时产生的X 轴、Y 轴、Z 轴或组合位移变形,使幕墙试件产生低周反复运动,以检测幕墙对层间变形的承受能力。7 检测设备7.1 组成检测设备由安装架、静力加载装置和位移测量装置组成,见图2。3a)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b) 层间变形法说明:1摆杆; 4 固定架;2横梁; 5活动梁;3静力加载装置; 6 固定梁。注:H 表示层高。图 2 检测设备组成示意图GB/T 1825020157.2 安装架连续平行四边形法检测安装架由固定架、摆杆及横梁组成,对称变形法安装架由固定架、固定梁和 活

12、动梁组成。安装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性,且应满足试件支承方式的要求。在试件达 到最大变形时,固定架层间变形不应大于幕墙试件层间变形的10%,层间高度变化量不应大于幕墙试件层间高度变化量的20%。摆杆及活动梁移动范围应满足检测最大位移角或位移量的要求。7.3 静力加载装置静力加载装置应具备与安装架连接的机构和驱动装置,且应具备使幕墙在三个维度作低周反复运动的能力,最大允许行程不应小于最大试验变形量的1.5倍。7.4 位移测量装置X 轴维度位移计、Y 轴维度位移计的精度不应低于满量程的1%,Z 轴维度位移计的精度不应低于满量程的0.25%。8 加载方式8.1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静力加载装

13、置在摆杆下端沿 X 轴或Y 轴维度方向推动摆杆以规定的层间位移角进行反复运动。连续平行四边形法加载方式见图3。4作用力a)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加载方式一(X 轴)说明:1幕墙试件;2连接角码。注:H 表示层高。作用力b)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加载方式二(Y 轴)图 3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加载方式示意图GB/T 1825020158.2 层间变形法静力加载装置在中间活动梁两端沿X 轴、Y 轴或Z 轴维度方向推动活动梁以规定的层间位移角或位移量进行反复运动。层间变形法加载方式见图4。说明:1幕墙试件;2连接角码。注:H 表示层高。图 4 层间变形法加载方式示意图9 试件及安装要求9.1 试件9.1.1 试

14、件规格、型号、材料、五金配件等应与委托单位所提供的图样一致。9.1.2 试件应包括典型的垂直接缝、水平接缝和可开启部分,并且试件上可开启部分占试件总面积的 比例与实际工程接近。9.1.3 构件式幕墙试件宽度至少应包括一个承受设计荷载的典型垂直承力构件,试件高度不应少于一 个层高,并应在垂直方向上有两处或两处以上与支承结构相连接。9.1.4 单元式幕墙试件应至少有一个与工程实际相符的典型十字接缝,并应有一个完整单元的四边形 成与实际工程相同的接缝。9.1.5 全玻璃幕墙试件应有一个完整跨距高度,宽度应至少有两个完整的玻璃宽度和一个玻璃肋。9.1.6 点支承幕墙试件应至少有四个与实际工程相符的玻璃

15、板块和一个完整的十字接缝,支承结构至 少应有一个典型承力单元。采用玻璃肋支承的点支承幕墙同时应满足全玻璃幕墙的规定。9.2 安装要求试件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加设任何特殊附件或采取其他措施。试件的组装、安装方式和受 力状况应与实际相符,试件应按实际的连接方法安装在固定梁或活动梁上,固定梁或活动梁应安装在固定架上。5GB/T 18250201510 检测步骤10.1 检测前准备10.1.1 试件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查。检查完毕后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五次后关紧。10.1.2 检查确认摆杆或活动梁在沿位移方向行程内不受约束,同时应在行程外有相应限位措施,以确 保摆杆或活动梁在该方向移动时不产生其

16、他方向的位移。10.1.3 根据所选取的加载方式安装试验静力加载装置。加载装置的布置应合理,确保所产生位移的 有效性。10.2 X 轴维度变形性能检测10.2.1 安装位移测量装置在摆杆底部或活动梁端部安装位移测量装置,并使位移测量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可在幕 墙试件与活动梁连接角码处的幕墙构件侧增加位移测量装置。 X 轴维度变形性能位移测量装置安装见图5。6作用力a)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说明:1-幕墙试件;2连接角码;3位移测量装置。注:,表示 X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H 表示层高。b) 层间变形法图 5 X 轴维度变形性能位移测量装置安装示意图10.2.2 预加载对于工程检测,层间位移

17、角取工程设计指标的50%;对于定级检测,层间位移角取 l/800。 推动摆 杆或活动梁沿X 轴维度做一个周期的左右相对移动。当幕墙连接角码与活动梁产生相对位移时,应调整并紧固后重复预加载。注:从零开始到正位移,回零后到负位移再回零为一个周期。10.2.3 定级检测按表1规定的分级值从最低级开始逐级进行检测。每级检测均使摆杆或活动梁沿 X 轴维度做相GB/T 182502015对往复移动三个周期,每个周期宜为3 s10s, 在各级检测周期结束后,检查并记录试件状态。定级检测加载顺序见图6。当幕墙试件或其连接部位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应停止检测。注:图中符号 表示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不少于5次。图

18、 6 X 轴维度变形性能定级检测加载顺序示意图10.2.4 工程检测对于判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工程检测,层间位移角取工程设计指标值,操作静力加载装置,推动 摆杆或活动梁沿X 轴维度作三个周期的相对反复移动。工程检测加载顺序见图7,每个周期宜为3s 10 s,三个周期结束后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五次,然后关紧。检查并记录试件状态。当试件发生损 坏(指面板破裂或脱落、连接件损坏或脱落、金属框或金属面板产生明显不可恢复的变形)或功能障碍 (指启闭功能障碍、胶条脱落等现象)时应停止检测,记录试件状态。注:图中符号 表示将试件的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后关紧。图 7 X 轴维度变形性能工程检测加载顺序示意图1

19、0.3 Y 轴维度变形性能检测10.3.1 操作静力加载装置推动每根摆杆或活动梁两端沿Y 轴维度做相对反复移动,共三个周期。10.3.2 在摆杆底部或活动梁端部及中点部位安装位移测量装置,并使位移测量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 态。同时可在幕墙试件与活动梁连接角码处的幕墙构件侧增加位移测量装置。加载装置及安装位移测 量装置见图8。10.3.3 检测步骤按10.2.210.2.4进行。7GB/T 182502015a)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说明:1幕墙试件;2连接角码;3-位移测量装置。注:,表示Y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H 表示层高。b) 层间变形法8图 8 Y 轴维度变形性能加载方式及位移测量装置示意图

20、10.4 Z 轴维度变形性能检测10.4.1 操作静力加载装置推动活动梁两端沿 Z 轴维度做相对反复移动,共3个周期。10.4.2 在或活动梁端部及中点部位安装位移测量装置,并使位移测量装置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可在 幕墙试件与活动梁连接角码处的幕墙构件侧增加位移测量装置。加载装置及安装位移测量装置见图9。10.4.3 检测步骤按10.2.210.2.4进行,每个检测周期宜为60 s。说明:1 幕墙试件2连接角码;3位移测量装置。注:.表示Z 轴方向垂直位移绝对值,H 表示层高。图 9 Z 轴维度变形性能加载方式及位移测量装置示意图GB/T 182502015911 检测结果及评定11.1 检

21、测结果计算11.1.1 X 轴维度层间位移角x按照式(1)计算:式中:H - 层高,单位为毫米(mm); 、X 轴维度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单位为毫米(mm)。11.1.2 Y轴维度层间位移角Y, 按照式(2)计算: (1) ( 2)式中:H 层高,单位为毫米(mm);,-Y 轴维度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单位为毫米(mm)。11.1.3 Z 轴维度层间高度变化量用Z 轴方向垂直位移绝对值.表示,单位为毫米(mm)。11.2 评定11.2.1 定级检测以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分级指标值的前一级定级。当第5级多个变形量顺序检 测通过时,可定为第5级,同时注明未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时的检测变形值。11.2

22、.2 工程检测达到设计位移值时,如未发生损坏或功能障碍,判定为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否则应判 定为不满足工程使用要求。11.2.3 有特殊要求可在每项层间变形性能检测前后按GB/T 15227 各进行一次气密、水密性能检测,并对前后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按设计技术要求进行评定。12 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 试件名称、类型、系列及规格尺寸;b) 委托单位、生产单位、施工单位、工程名称、检测类别及委托检测要求(指标);c) 试件有关图示(包括外立面,纵、横剖面和节点)必须表示出试件的支承体系和可开启部分的开 启方式;d) 型材、面板材料、镶嵌材料的品种、材质、牌号、尺寸和镶嵌方法、密封材

23、料和附件的品种材质和 牌号;e) 层高和最大分格尺寸;f) 检测依据的标准和使用的仪器;g) 检测结果:给出检测结束后的试件情况及对应的层间位移角或位移量,如有损坏则以图示发生损坏的部位。如有,则说明检测前后气密、水密性能的变化;h) 检测结论:定级检测时给出等级,工程检测时判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i) 检测日期、主检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签名。GB/T 182502015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建筑幕墙层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检测方法A.1 X 轴、Y 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检测模拟主体结构的摆杆或活动梁在加载装置的推动下,沿X 轴正方向达到规定的检测位移角x并 保持,然后沿Y 轴正方向移动摆杆或活动梁

24、达到规定的检测位移角y, 后返回到初始位置,再沿 X 轴返 回初始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完成 X 轴、Y 轴负方向位移完成一个周期,共进行三个周期。也可同时沿水 平面X 轴和Y 轴作低周相对反复移动,共三个周期,X 轴、Y 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检测加载方式及位移测量装置见图 A.1。 检测步骤参照10.2.210.2.4进行。10作用力a) 连续平行四边形法说明:b) 层间变形法1 幕墙试件2摆杆;3横梁;4位移测量装置;5 固定梁;6活动梁。注:0,表示 X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8,表示Y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H 表示层高。图 A.1 X 轴 、Y 轴组合位移变形性能检测加载方式及位移测量装置

25、示意图A.2 三维位移变形性能检测模拟主体结构的摆杆或活动梁在加载装置的推动下,同时沿水平面X 轴、Y 轴和垂直方向的Z 轴 作低周相对反复移动,共三个周期,三维位移性能检测加载方式及位移测量装置示见图 A,2。 检测步骤参照10.2.210.2.4进行。GB/T 182502015作用力说明: 幕墙试件;2 固定梁;3 活动梁;4 位移测量装置。注:0x 表 示 X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表示Y 轴方向水平位移绝对值;o, 表 示Z 轴方向垂直位移绝对值;H 表示层高。图 A.2 三 维 位 移 性 能 检 测 加 载 方 式 及 位 移 测 量 装 置 示 意 图GB/T 18250-2

26、015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国 家 标 准建筑幕墙层间变形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182502015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网址 总编室:(010)68533533 发行中心;(010)51780238 读者服务部:(010)68523946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各地新华书店经销GB/T 18250-2015开本88012301/16 印 张 1 字数24 千字2015年11月第一版 2015年11月第一次印刷书号:155066 1-52543如有印装差错 由本社发行中心调换版权专有 侵权必究举报电话:(010)68510107打印日期:2015年12月11日 F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