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

上传人:安鸟文学 文档编号:21742993 上传时间:2024-04-16 格式:DOCX 页数:224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4页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4页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4页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4页
JGJ 83-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pdf.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L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称准 JB,JJGJ832011P 备案号1186-2011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Speeificatiee foe gotechrical imestigatice im sell cday anea2011-04-22 发布 2011-12-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998 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软土地区 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公告现批准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83-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0.5条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

2、行业标准软土地区工程地质 勘察规程JGJ83-91 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1年4月22日前 言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 二二OO 三年度工程建 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4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修订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测绘调查、勘探和测试;5.地下水;6.场地和地基 的地震效应;7.天然地基勘察;8.地基处理勘察;9.桩基工程

3、 勘察;10.基坑工程勘察;11.勘察成果报告。本规程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将原规范由8章调整为 11章;2.增加了“术语和符号”;3.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中 明确了软土勘察等级,初步勘察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和初步勘 察的勘探孔深度;4.修订了“调查、勘探和测试”一章,强调 软土地区应加强原位测试工作,规定了原位测试的试验项目、测 定参数、主要试验目的;5.修订了“地下水”一章,增加了 “现场勘察时地下水测量要求”和“抗浮设防水位确定”内容; 6. 修订了“强震区场地和地基”一章,增加了“软土地区地震 效应勘察内容”和“当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时,对厚层软土 分布区软土震陷可能性的判别”内

4、容;7.增加了“天然地基勘 察”一章;8.增加了“地基处理勘察”一章;9.修订了“桩基 工程勘察”一章,增加了“单桩极限承载力根据地区经验按土的 埋深和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计算”的内容和“附录E 单桩竖向承 载力的经验公式”;10.增加了“基坑工程勘察”一章;11.增加 了“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一章。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 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 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程

5、参编单位: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勘察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李显忠(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列)邓文龙吴永红李 峰杨俊峰陈希泉林胜天周宏磊顾国荣樊有维滕延京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方鸿琪王静霞宋二祥姜建军阎德刚金 淮周与诚汪一帆张效军目 次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2.1 术语 22.2 符号33 基本规定 63.1 一般规定 63.2 勘察等级 63.3 可行性研究勘察 83.4 初步勘察 83.5 详细勘察 113.6 施工勘察 134 测绘调查、勘探和测试144.1 一般规

6、定 144.2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 144.3 钻探和取样 154.4 室内试验 174.5 原位测试 204.6 监测 215 地下水23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266.1 一 般规定 266.2 抗震地段划分与场地类别- 276.3 液化与震陷 276.4 地震效应评价317.天然地基勘察3267.1 一般规定 327.2 地基承载力确定 337.3 地基变形验算 367.4 天然地基的评价 398 地基处理勘察 408.1 一般规定 408.2 地基处理勘察与评价 419 桩基工程勘察 439.1 一般规定 439.2 承载力与变形 459.3 桩基勘察评价 4610 基坑工程勘察 4

7、810.1 一般规定 4810.2 勘察工作量及参数选用4910.3 基坑工程评价及地下水控制 5011 勘察成果报告 5111.1 一般规定 5111.2 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5111.3 成果报告的基本要求 52附录 A 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的工程地质区划略图 55附录 B 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表 56附 录C 试 样 质 量 等 级 的 选 择 57附录 D 土粒相对密度和泊松比的经验值 58附 录 E 单桩竖向承载力的经验公式 59本规程用词说明 64引用标准名录 65附 :条 文 说 明 677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2 Term

8、s and Symbols 22.1 Terms 22.2 Symbols 33 Basic Requirements 63.1 General Requirements 63.2 Class of Investigations 63.3 Feasibiity Study Investigations 83.4 Preliminary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83.5 Detailed Investigations 113.6 Investigations During Construction 134 Survey and Drawing of Investi

9、gation,Exploration and Test 144.1 General Requirements 144.2 Engineering Geologic Mapping and Survey 144.3 Drilling and Sampling 154.4 Laboratory Experiments 174.5 In Situ Tests 204.6 Monitoring 215 Ground Water 236 Seismic Effect of Field and Foundation 266.1 General Requirements 266.2 Anti-seismic

10、 Section Classification and Field Classification 276.3 Liquefaction and Seismic Subsidence 276.4 Seismic Effect Evaluation 3187 Investigations for Natural Foundation 327.1 General Requirements 327.2 Determination of Ground Bearing Capacity 337.3 Foundation Deformation Analysis 367.4 Evaluations of N

11、atural Foundation 398 Investigations for Foundation Treatment 408.1 General Requirements408.2 Investigations and Evaluations of Foundation Treatments 419 Investigations for Pile Foundation Engineering 439.1 General Requirements 439.2 Bearing Capacity and Deformation 459.3 Evaluation of Investigation

12、s for Pile FoundationEngineering 4610 Investigations for Foundation Excavations 4810.1 General Requirements 4810.2 Workload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4910.3 Evaluation of Excavation and Ground Water Control 5011 Geotechnical Survey Reports 5111.1 General Requirements 5111.2 An

13、alysis and Recommends of Geotechnical Parameters 5111.3 Fundamental Requirements of Reports 52Appendix A Sketch Zoning Map for Soft Clay MainlyDistributed Regions in China 55Appendix B Engineering Geologic Characteristic Table forSoft Clay Mainly Distributed Regionsin China 56Appendix C Selection fo

14、r Quality Grade of Sample 57Appendix D Empirical Value of Poisson Ratio and SpecificGravity of Soil Grain 58Appendix E Empirical Formula of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9of Single Pile 5cExplam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6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65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671 总 则

15、1.0.1 为在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 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软土地区的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岩土工程 勘察。1.0.3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应做到体现软土地区的特点、 重视地区经验、广泛搜集资料、详细了解建设和设计要求,精心 勘察、精心分析,并应提出资料完整、真实准确、评价正确的勘察报告。1.0.4 对于重要的建筑物和有特殊要求的软土地基或对环境有 影响的工程,在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宜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进行 监测。1.0.5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 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

16、和符号2.1 术 语2.1.1 软土 soft clay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0、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具有高 压缩性、低强度,高灵敏度、低透水性和高流变性,且在较大地 震力作用下可能出现震陷的细粒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泥 炭、泥炭质土等。2.1.2 薄壁取土器 thin wall sampler内径为75mm100mm 、面积比不大于10%(内间隙比为 0)或面积比为10%13% (内间隙比为0.51.0)的无衬管取 土器。2.1.3 灵敏度 sensitivity原状黏性土与其含水率不变时的重塑土的强度比值。 2.1.4 流变性 rheological property软土在长期荷载作用

17、下,随时间增长发生的缓慢、长期的剪 切变形,导致土的长期强度小于瞬间强度的性质。2.1.5 触变性 thixotropy黏性土受到扰动作用导致结构破坏、强度丧失,当扰动停止 后,强度逐渐恢复的性质。2.1.6 压缩层 compressed layer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总称。2.1.7 软土震陷 soft clay earthquake subsidence由于地震引起软土软化而产生的地面或地基沉陷的现象。 2.1.8 地面沉降 ground subsidence,land subsidence由于大范围过量抽汲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或者由于

18、大面积堆载而产生2的地面下沉现象。2.1.9 负摩阻力 negative skin friction,dragdown桩身周围土的沉降大于桩身垂直向下的位移时,土对桩侧面 所产生的向下摩擦力,其方向与正摩擦力相反。2.1.10 抗浮设防水位 water level for prevention of up floating地下建(构)筑物抗浮评价所需的、保证抗浮设防安全合理 的场地地下水水位。2.2 符 号Ap桩端面积;a压缩系数;a2垂直压力为100kPa200kPa 时的压缩系数;b基础底面宽度;C压缩指数;C径向固结系数;C, 回弹指数;C 十字板剪切强度;不排水抗剪强度; C垂直向固结

19、系数;c黏聚力;d 基础埋置深度或桩身直径;d,第i层土层厚度;d,静力触探试验点深度;dw地下水位深度;Em旁压模量;E 土的变形模量;E,土的压缩模量;e 孔隙比;eo 天然孔隙比;F 液化强度比;fa 深宽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3fx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岩石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f, 双桥静力触探侧壁摩阻力H分层厚度;I液性指数:lg 液化指数;Ip 塑性指数;K安全系数;k渗透系数;L桩长度、分段桩长或基础长度; N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N 轻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实测锤击数; N.、N、Ne地基承载力系数;N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 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土层分

20、层数;p基底压力;pe土的前期固结压力;po旁压试验初始压力;基底附加应力; pr旁压试验极限压力;p,单桥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po桩端附近的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pa 、po 分别为比贯入阻力临界值和基准值;p土的有效自重压力;p 旁压试验临塑压力;Qa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qe双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Qe 、qo分别为锥尖阻力临界值和基准值9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9sk 桩侧第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4qw 桩侧土的极限侧阻力;qu无侧限抗压强度;R,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静力触探摩阻比;S 地基土固结沉降量;S; 饱和度;S灵敏度;s基础沉降量,载荷试验沉降量;u桩身周长;vw

21、 土层等效剪切波波速;w 含水率;wp 塑限;w 液限;w 第i 测点的层位影响权函数值;zn沉降计算深度;a 桩端阻力修正系数;桩周土侧阻力修正系数;n 、n 基础埋深和宽度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修正系数;y土的重度;Y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内摩擦角;pe黏粒含量百分率;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土的泊松比;K标准温度(20)时试样的渗透系数。53 基 本 规 定3.1 一 般 规 定3.1.1 按工程性质结合自然地质地理环境,可将我国划分为三个软土分布区,且沿秦岭走向向东至连云港以北的海边一线,作 为 I 、 地区的界线,沿苗岭、南岭走向向东至莆田的海边一 线,作为、地区的界线。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的

22、工程地质 区划略图见附录 A。中国软土主要分布地区软土的工程地质特征 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 的规定。3.1.2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可划分为初步勘察阶段和详细勘 察阶段,当工程需要时,应增加施工勘察阶段。3.1.3 对大型厂址、重点工程,宜按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 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四个阶段进行勘察;对于一般建筑,当 其建筑性质和总平面位置已经确定时,可仅进行详细勘察。3.2 勘 察 等 级3.2.1 软土地区岩土工程的勘察等级可按工程重要性等级、软 土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划分为甲、乙、丙三级。3.2.2 工程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 勘察规范GB 50021的规定。3.2

23、 .3软土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应根据下列规定划分为复杂、 中等和简单三个等级:1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复杂场地和地基:1)场地地层分布不稳定,交交互层复杂;2)土质变化大,场地处于不同的工程地质单元,地基主 要受力层内硬层和基岩面起伏大;3)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7度,存在可液化土层,发6生过较大的软土震陷;4)地形起伏较大,微地貌单元较多,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有不良影响;5)场地受污染,地下水(土)对基础结构材料具有强腐蚀性;6)暗塘、暗沟较多,分布复杂,填土很厚且工程性质很差;7)场地地质环境或周边环境条件复杂。2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中等复杂场地和地基:1)场地地层分布不稳

24、定,交互层较为复杂;2)土质变化较大,地基主要受力层内硬层和基岩面起伏较大;3)地形微起伏,地貌单元较单一;4)不良地质作用较发育;5)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可能有不良影响;6)暗塘、暗沟较少;7)场地地质环境或周边环境条件较复杂。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简单场地和地基:1)场地地层稳定,交互层简单,持力层的层面平缓; 2)土质变化较小,地基条件简单;3)无不良地质作用;4)地形平坦,地貌单元单一;5)地下水对地基基础无不良地质影响;6)无暗塘、暗沟;7)场地地质环境或周边环境条件简单。3.2.4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和地基的复杂程度,软土地 区勘察等级应按表3.2.4的规定划分。表3.2.4

25、软土地区勘察等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复杂甲级甲级甲级7续表3.2.4工程重要性等级 场地和地基复杂程度一级二级三级中等复杂甲级乙级乙级简单甲级乙级丙级3.3 可行性研究勘察3.3.1 可行性研究勘察,应对拟选场址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 评价,并应为城镇规划、场址选择、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方案比 选提供可行性研究的依据。3.3 .2 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1 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震、冻土和当 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治理和建筑经验等资料;2 进行现场踏勘、调查,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 土质、不良地质作用和地下水等条件;3 当拟建场地工

26、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 时,应针对具体情况和工程需要,增加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和钻 探、测试、试验工作;4 调查有无洪水和海潮威胁或地下水的不良影响、地下有 无未开采的矿藏和文物;5 初步评价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6 调查当地软土地基治理的工程经验;7对建设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8 对工程建设的适宜性进行评价。3.4 初 步 勘 察3.4.1 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场地内各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 价,并应为确定建筑总平面布置、主要建筑物地基基础方案及对 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和依据。3.4.2 初步勘察应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或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8测绘的基础上进行。3.4.3 初

27、步勘察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 建筑场地范围的地形图,其比例尺以1:5001:2000 为宜;2 已有地质资料和建筑经验;3 场地范围内地下管线的现状;4 有关工程的性质、规模和规划布局的初步设想等。 3.4.4 初步勘察阶段应进行下列工作:1 初步查明场地的地层结构、年代、成因,软土的分布范 围、横向和纵向分布特征,土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2 初步查明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下伏硬土层和浅埋 基岩的埋藏条件与起伏;3 初步查明场地微地貌的形态,暗埋的古河道、塘、浜、 沟、坑、穴等的分布范围;4 初步查明场区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特征,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及发展趋势;5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

28、地区,划分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判定场地的地震效应;6 初步查明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7初步分析评价地质环境对建筑场地的影响;8 对建设场地稳定性进行评价;9 初步评价工程适宜性,为合理确定建筑物总平面的布置,地基基础方案的选择、软土地基的治理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 措施提供依据。3.4. 5 初步勘察的勘探点、线、网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勘探线应垂直地貌单元边界线、地层界线,在海边的勘 探线应垂直海岸线;2 勘探点宜按勘探线布置,在每个地貌单元和地貌交接部位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微地貌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应当加密; 3 在地形平坦地区,可按方格网布置勘探点;94 应按规划主要

29、建筑物的设想布置勘探点、线。3.4.6 初步勘察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可按表3.4.6的规定确 定,局部异常地段应适当加密。控制性勘探点宜占勘探点总数的 1/41/2,且每个地貌单元均应有控制性勘探点,每个主要建筑 物地段应有控制性勘探孔。表3. 4.6 初步勘察的勘探线、勘探点间距(m )场地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勘探线间距勘探点间距复杂501003050中等复杂7515040100简单15030075200注:表中间距不适用于地球物理勘探。3.4.7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按 表3.4.7的规定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控制性勘探孔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

30、,其他勘探孔在进入基岩后,可终止钻进;2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密实土层时, 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 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 减少;3 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宜穿透软弱土层。表3.4.7 初步勘察勘探孔的深度(m)工程重要性等级一般性勘探孔控制性勘探孔一级(重要工程)3050二级(一般工程)2030三级(次要工程)1020注:勘探点包括钻孔、探井和原位测试孔。3.4.8 初步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应结合地貌单元、10地层结构和土的工程性质进行布置,且其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

31、数的1/2;2采取土试样的数量和孔内原位测试的竖向间距,应按地 层特点和土的均匀程度确定;每层土均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 测试,且其数量不宜少于6个。3.4.9 初步勘察的水文地质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调查地下水的类型、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补给和排 泄条件,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需绘制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时,应统一量测地下水位。2 应采取有代表性的水试样进行腐蚀性评价,取样点位的 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在有污染源的地区宜增加取样点的数量。3.5 详 细 勘 察3.5.1 详细勘察阶段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 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并应对建筑地基作出岩 土工程评价,对

32、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地 下水控制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3.5.2 详细勘察前应搜集下列资料:1 附有坐标及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2 场地初步勘察报告或邻近地质资料;3 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室内外地面设 计标高;4 可能采取的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 5 有特殊要求的地基基础设计和施工方案。3.5.3 详细勘察阶段,应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下列工作:1 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成因类型、结构、分布规律及 其物理力学性质,软土的固结历史、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均匀性、 结构破坏对强度和变形特征的影响,地表硬壳层的分布与厚度、 下伏硬土层或基岩的埋深

33、和起伏,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 匀性和承载力;112 查明微地貌形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穴的分布 埋深,并查明回填土的工程性质、范围和填埋时间;3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4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 提供地基强度与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和稳定性;6 对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者大于6度的场地,提供勘察场 地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并 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不利或危险的地段;7 提供深基坑开挖后,边坡稳定性计算、支护和降水设计 所需的岩土参数,分析开挖、回填、支护、地下水控制、打桩、 沉井等对软土应力状态、强度和

34、压缩性的影响。3. 5.4 在详细勘察阶段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应根据地层 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设计要求确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 甲级的建筑物每栋不应少于3个;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 的夹层或透镜 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或原位测试的数量。 3.5.5 软土地区勘察宜采用钻探取样与静力触探结合的方法。 软土取样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其规格应符合本规程附录C 的规 定。软土的力学参数宜采用静力触探试验、

35、旁压试验、十字板剪 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和螺旋板载荷试验等方法获取。3.5.6 软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宜采用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方法。 并结合当地经验加以确定。有条件时,可根据载荷试验、原型监 测反分析确定。抗剪强度指标室内宜采用三轴试验,原位测试宜 采用十字板剪切试验。压缩系数、先期固结压力、压缩指数、回弹指数、固结系数,可分别采用常规固结试验、高压固结试验等 方法确定。3.5.7 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和场地地基的复杂程度,软土的岩 土工程评价应包括下列内容:1判定地基产生失稳和不均匀变形的可能性;对位于池塘、 河岸、边坡附近的工程,应评价其稳定性。2 根据室内试验、原位测试和当地经验,并结合下列因

36、素 综合确定软土地基承载力:1)软土成层条件、应力历史、结构性、灵敏度等力学特 性和排水条件;2)上部结构类型、刚度、荷载性质和分布,对不均匀沉降的敏感性;3)基础的类型、尺寸、埋深和刚度等;4)施工方法、加荷速率对软土性质的影响。3 当建筑物相邻高低层荷载相差较大时,应分析其变形差异和相互影响;当地面有大面积堆载时,应分析对相邻建筑物的 不利影响。4 地基沉降计算可采用分层总和法或土的应力历史法,并 应根据当地经验进行修正,必要时,应考虑软土的次固结效应。5 提出基础形式和持力层的建议;对于上为硬层,下为软 土的双层土地基,应进行下卧层验算。3.6 施 工 勘 察3.6.1 当遇到下列情况之

37、一,应进行施工勘察:1 基槽开挖和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地质条件有差异,并影响到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时;2 对暗埋的塘、浜、沟、谷等的位置,需进一步查明及处 理时;3 在施工阶段,变更设计条件或设计施工需要时。1.94 测绘调查、勘探和测试4.1 一 般 规 定4.1.1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内容应根据勘察阶段和地形、地 貌复杂程度综合确定,测绘和调查的成果应作为勘察纲要编制和 岩土工程评价的基本资料。4.1.2 钻探、取样、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的适用范围、仪器标 准、方法和有关要求,应与软土地区工程特点相适应,并应符合 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 和土工试验方 法标准GB/T 50

38、123的规定。原位测试的仪器设备应定期检验 和标定。4.1.3 软土地区应加强原位测试工作。原位测试手段应根据岩土条件、设计对参数的要求和测试方法的适用性等因素选用。4.1.4 原位测试应与钻探、取样、室内试验结合使用,成果的 使用应考虑地区性和经验性,采用与地区经验相结合的原则确定 岩土工程参数,进行岩土工程评价。4.2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4.2.1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1 土层的成因年代、埋藏条件、分布范围、应力历史等;2 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和暗埋的塘、浜、沟、坑、故河道等 的分布与埋深等;3 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水位变化幅度及其 与地表径流及潮汐的水力联系;4 气

39、象、水文、植被、土的标准冻结深度等;5 场区的地震烈度、震害、地裂缝和软土震陷等;6 拟建场地附近已建建筑物的变形和软土地基处理经验。144.2.2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拟建场地及其附近 相关地段。4.2.3 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的比例尺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可行性研究勘察可选用1:50001:10000;2初步勘察可选用1:20001:5000;3 详细勘察可选用1:5001:1000;4 条件复杂时,比例尺宜适当放大;5 对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地质单元体,宜采用扩大比例尺 表示。4.2.4 对于建筑地段地质界线的测绘精度,在图上的不应超过 3mm, 其他地段不应超过5mm。4.2.5

40、 测绘与调查的成果资料宜包括实际材料图、综合工程地 质图、工程地质分区图、综合地质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以及 各种素描图、照片和文字材料等。4.3 钻探和取样4.3.1 钻探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黏性土中应采用空心螺纹提土器进行回转钻进,提土器上端应有排水孔,下端应有排水活门。对于粉土和砂土,当螺 纹提土器取不上土样时,可采用泥浆钻进,必要时可采用岩芯管 取芯钻进。2 钻进过程中应防止缩孔或坍孔。3 当成孔困难或需间歇施工时,应采取护壁措施。4 钻进时,应准确测量尺寸,并应保证分层清楚,软土回 次进尺不应大于2.0m, 粉性土回次进尺不应大于1.5m, 取芯率 应大于80%。当土的取芯率不能满

41、足土的鉴别和分层要求时, 可采用标准贯入器采取土样作土层鉴别。4.3.2 钻探编录应符合下列规定:1 记录应按钻进回次逐段填写记录表各栏内容,分层应另 记,不得将若干回次合并记录和事后追记;152 钻进过程中深度量测的允许偏差应为土0.05m;3 编录内容除一般性要求外,尚应着重描述软土的状态。 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气味、含砂量(夹砂厚度),包含物、结 构特征、钻进难易程度、提土情况等;4 对于重要的工程或有特殊要求时,应选择有代表性钻孔 分段留样,应详细描述土样结构或拍摄土芯照片,并应保存土 芯样;5 钻探结束后,次日应测量孔内地下水静止水位。4.3.3 采取软土试样的质量以及所使用取土器,应根据工程要 求、所需试样的质量等级确定,软塑流塑状态的黏性土应采用 薄壁取土器压入取土样。试样质量等级符合本规程附录C 的 规 定 。4.3.4 在钻孔中采取1级土样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用泥浆钻进时,应保持孔内泥浆液面等于或稍高于地下 水位:2 采用回转方法钻进时,至取土位置前应减速钻进,且不得影响孔底土层;3 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得大于取土器上端废土段长度,进 入取土器的土样总长度不得超过取土器(包括上端废土段)总长 度,下放取土器时严禁冲击孔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国内标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