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海外认知 文档编号:21746409 上传时间:2024-04-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重庆市第八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适应性月考试题24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的时候,据说是“奉粟六万”。这反映出春秋末期在一些诸侯国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制现象。这反映了当时()A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俸禄制已经取代贵族制 D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25所谓“两京制”,就是设一首都一陪都,是古代中国前期都城制度的主体。汉初刘邦定都洛阳,但不久,刘邦改变了想法,将洛阳设为陪都,而定长安城为首都。其主要用意在于()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B关中地区是经济重心C稳定西汉初创的国势D政治中心东移需要26宋徽宗时期,城市街道两旁的居民不断地扩大商业用地,导致城市街道越来越狭窄。宋朝政府

2、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据此可以看出()A政府重视商业税的征收B坊市制度已被打破C城市商业管理日益混乱D宋代实行抑商政策27下表中两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体现了民本思想 B.有一定的民主色彩C对君权有所限制 D反对君主专制集权281842年,中英善后章程规定:“英国商民与内地居民发生交涉狱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这一特权( )A符合当时中国与国际接轨的需要B推动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法制的近代化D标志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29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自上海驶往美国旧金山,开始了长达十五年的留学生活。这在中国二千年历史中,特开“新纪元”之事,当时被誉为“中华创始

3、之举,亦古来未有之事”。这表明( )A中国教育近代化由此起步B洋务派热衷于学习西方先进科技C清政府充分信任汉族官僚D边疆危机直接促成此次留学教育30在近代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一条约要求清政府增添通商口岸,以便该国臣民“往来侨寓,从事商业、工艺制作”。这意味着( )A中国的贸易主权开始丧失B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列强经济侵略进入新阶段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31在晚清的最后十年,围绕中国立宪进程的争论很激烈。考察了西方政治之后载泽提出以5年为限改行立宪政体;端方则提出15至20年实行立宪政体;大公报提出10年立宪论;南方报提出3年立宪论;梁启超则给出了20年后

4、实现宪政的时间表。这表明当时( )A维新变法的舆论准备较充分B实行立宪政体已成社会共识C清政府意在拖延立宪的时间D大众传媒主导立宪整改议程321927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力图扩大革命统一战线B已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乡村C适时改变革命斗争策略D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33图4是我国19181932年部分商品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万两)。该表说明( ) A棉纺织业得到一定发展B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C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加剧D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成

5、效显著34从1937年11月开始,苏联政府陆续派遣军事顾问和技术专家来华援助中国抗战;从1943年1月起,英美等国陆续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了治外法权、内河航行权等在华特权。这反映出( )A反法西斯联盟加强对华援助B国际局势受到中国抗战影响C中国抗战存在意识形态斗争D外来援助改变中国抗战形势35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同时开始发行第一套统一的人民币。人民币发行后,逐步扩大流通区域,原各解放区的地方货币陆续停止发行和流通,并按规定比价逐步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 )A适应了解放区建设的需要B结束物价连年暴涨局面C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D为战略反攻创造了条件41.

6、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清时期,以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为基础的商人组织迅速发展。这些商人组织往往有自己的行规帮约。行会组织就把同行业产品的规格、价格,作坊的规模和地点,学徒、帮工的工资等做了明确的规定。有的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他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这一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材料二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颁布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并谕令在全

7、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近代商会的产生与中国面对诸列强从领土到经济的欺辱是分不开的,更是与广大中国民营资本试图团结起来共同抗击列强侵略的民族愿望分不开。民国时期,作为中国资产阶级社会组织的近代商会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较深的影响。商会成员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数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筒法”。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抒议论,择善以从”。民国初年,在全国范围内振兴实业和“商战”热潮下,商会组织达到发展的高峰期。摘编自杨涛商会与近代中国(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人组织在经济领域的主要作用。 (7分)(2)根据材

8、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 (8分)(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商会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历史背景。(10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民日报(2016年10月11日)题为长征,邓小平跟着走报导:长征出发前,邓小平就受到了“左”倾路线排挤;红军长征时,他挑着沉重的担子开始了长征。在被动地跟着走时,邓小平克服困难主编红星报,为战士们提供“精神食粮”。遵义会议召开前,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央秘书长,并参加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邓小平开始主动跟着走。他对于自己所信仰的正确政治主张坚定不移。长征是艰难的,牺牲流血、困苦饥饿,但大家都

9、很乐观。跟党走,是跟着中央的路线方针走。一个“跟”字,明确了跟的方向,是跟着中央的正确路线走,是跟着以毛泽东为领导的中央走;一个“走”,坚定了斗志,大家走到遵义,走出雪山草地、高山峡谷,走出困境,走过绝境,走向胜利。材料提供了邓小平参加长征的经历,其中蕴含了长征的诸多精神。从材料中提炼一种精神,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知识予以说明。(12分)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据学者统计,东晋南朝时期,北方南渡人口约有90余万,占到当时北方人口的近八分之一,南方人口的近六分之一。南迁人口多聚集于荆扬地区,以三吴为最。如何安置和管理流民,成为南方政府面临的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寄

10、居江南的东晋统治集团采取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在辖区的大江南北流民比较集中的地区,以流民原籍的地方机构名称,设立侨州郡县,并由侨姓大族担任侨置机构的官员,规定侨流人口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和减免赋役负担。据隋书食货志记载,晋元帝大兴三年,“立怀德县”于建康,安置随司马睿渡江的琅琊国人,这是最先侨置的地方机构。其后又侨置徐、青、冀诸州郡县于大江南北。由于流民散布“百郡千城”,“民单户约,不可独建”,不得不跨郡侨置,所以侨州郡县的设置情况比较复杂,造成地方机构的混乱和户籍管理困难。摘编自景有泉东晋南朝时期侨州郡县的设置及其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原因。(6分)(

11、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晋南朝设侨州郡县的影响。(9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04年2月5日,日本人停止谈判,三天后,他们未经正式宣战就进攻在旅顺港的俄国舰队。俄国人把他们的经过仓促整修的波罗的海舰队派往日本;这支舰队沿着欧洲和非洲的整个西海岸往下航行,绕过好望角,然后穿过印度洋,向北沿东亚海岸驶向日本航行的距离相当于地球圆周的三分之二以上。1905年5月27日,俄国舰队终于到达日本和朝鲜之间的对马海峡。它立刻遭到在数量和实力上均占优势的日本舰队的攻击。实际上,短短几小时内,所有俄国舰船就被击沉或捕获,而日本人仅仅失去几艘驱逐舰。1905年9月,日

12、俄朴次茅斯和约签订,根据和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最高的政治利益、军事利益和经济利益”,放弃在满洲的所有优惠减让或独家特许权,并将萨哈林岛南部割给日本,把辽东半岛的租借权转与日本。(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中日本得胜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8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王猛(325375年),字景略,善于谋略和用兵,是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前秦(氐族所建)苻坚即位后,王猛受到重用,官至丞相。王猛相秦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首先他抵制氐、羌权贵,整

13、肃吏治,使得“百官震肃,豪右屏气”。同时,他选贤任能,形成“才尽其用、官称其职”的新局面,他曾力荐苻融、任群、朱彤等人,使他们各得要职。灭燕后,他又很快推荐房默、房旷、崔逞、韩胤、田勰等一批关东名士担任朝官或郡县官长。其次,他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此外,他还废除了前秦传统胡汉分治之法,确立了“黎元应抚,夷狄应和”的基本国策,诸族杂居,互相融合。另外,在他的赞导下,前秦恢复了太学和地方各级学校,广修学宫,聘任学者执教,并强制公卿以下子孙入学。建元六年(370年)王猛统兵消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军事。376年,前秦灭前凉和代国,统一北方。摘编自刘薇略论王猛出仕治国等(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猛治国举措的特点。(6分)(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猛治国举措的影响。(9分)-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励志创业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