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56582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福建省部分学校教学联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语 文 试 卷准考证号: 姓名:(全卷共8页;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友情提示: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到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

2、“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

3、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

4、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

5、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材料二: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

6、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

7、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这正是空白的妙处。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中意境的创造手法)材料三: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

8、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 人民文学出版社)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

9、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B. 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C. 小说创作中制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D. “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B. 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

10、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C. “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空白”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A.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B. 此时无声胜有声。C.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D. 作画实中求虚,黑中留白,如一灿之光,通室皆明。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 材料三是红楼梦

11、中写众人笑态的经典场面,宝钗、李纨、迎春也在现场,但这三人的神态“缺席”,请从人物性格的角度分析这一段的“不写之写”。【答案】1. C 2. C 3. A 4. 首先,指出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不写之写”。其次,应从美学修辞的角度理解“不写之写”,对“不写之写”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论述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最后,具体分析了红楼梦三十五回的中的“不写之写”,并重申了“不写之写”的艺术魅力。 5. 宝钗、李纨、迎春三人此处神态的“缺席”,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些“不写之写”,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薛宝钗是一位封建正统

12、教养所陶铸的“冷”美人,时时处处以礼教道德来规范和压抑自己,罕言寡语,稳重平和,冷静克制,随分从时,自守身份。贾迎春在贾府中的几乎没有存在感,温柔沉默,懦弱无能,才华上平庸无能,处世上懦弱怕事。“二木头”的诨名和“懦小姐”的定评生动准确的道出了迎春的性格特点。李纨是性格随和、“心如槁木”的寡妇,恪守封建礼教和伦理纲常,平时不苟言笑,在大庭广众之下更是循规蹈矩,越表现的端庄持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说法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

13、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可见选项关系表述错误。B.“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D.“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

14、,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

15、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并没有说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据作者所写的内容来解读。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是比喻、象征,不能体现“不写之写”、“空白”。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六段,第一段“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指出红楼梦中有大量的“不写之写”。第二段“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指出应从美学

16、修辞的角度理解“不写之写”,对“不写之写”进行了界定,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段“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论述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第四至六段“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因为这些不写之写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具体分析了红楼梦三十五回的中的“不写之写”,并重申了“不写之写”的艺术魅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

17、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可知,红楼梦中写众人笑态的经典场面,宝钗、李纨、迎春三人此处神态的“缺席”,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些“不写之写”,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薛宝钗:她受封建正统教养,稳重平和,冷静克制,自守身份。在薛宝钗看来,笑话之所以说得好,关键并不仅仅在当场效果,还在经得起事后回味,或者说,那种说笑而当场出效果的浓烈气氛,让人无礼失态的场面,虽然也好笑,但毕竟是浅薄的,是不雅的,是发乎情而失去

18、礼仪的(事后,凤姐和鸳鸯连声向刘姥姥赔礼道歉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在众人笑态的场面中,薛宝钗神态描写的“缺席”才更符合宝钗为人特色。贾迎春:她在贾府中几乎没有存在感,温柔沉默,懦弱无能,才华上平庸无能,处世上懦弱怕事。因为当作者写薛姨妈把茶喷到探春裙子上,探春则把饭碗扣到迎春身上时,其实已经写了迎春,所以接下来写仆人“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姊妹”一词,应该暗示了探春、迎春两人。至于作者回避直接写迎春的神态,未必说明迎春没有笑,一方面,作者在刻画众人无法控制的笑场中,有主动与被动行为的层次区别,而让“二木头”迎春充当被动角色正合适;另一方面的可能是,如何让一贯木讷的迎春身处这样

19、的语境,写出她的特殊的笑或者不笑,还有被饭碗扣身上的尴尬,也许是作者颇费斟酌的,所以干脆把她的神态描写略过了。李纨:李纨是性格随和、循规蹈矩、端庄持重的寡妇,当李纨知道了凤姐和鸳鸯打算捉弄刘姥姥时,就笑劝说:“你们一点好事也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这样,先写李纨的笑劝而没写后来笑闹中的反应,是说明了她的笑已经在劝阻时提前释放,后来果然不笑了,还是依然忍俊不禁?如果她没笑,在群体性笑场中,把她安置在怎样的位置、构想出怎样的神情才妥贴?如果她也笑了,一个已被剧透过的人,她的笑,和其他人的失控之笑有怎样的区别?诸如此类的问题,与其说是令作者棘手,还不如说是更能引发读者想象。

20、(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芦花荡白洋淀纪事之一孙犁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撑

21、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甲】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一天夜里,老头子从东边很远的地方回来。弯弯下垂的月亮,浮在水一样的天上。老头子载了

22、两个女孩子回来。她们是冀中区的,大的叫大菱,小的叫二菱,在炮火里滚了一个多月,都发着疟子,昨天跑到这里来找队伍,想在苇塘里休息休息,打打针。鬼子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大女孩子还是负了伤。他们已经离苇塘很近。老头子爬到船上去,他觉得两只老眼有些昏花。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

23、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

24、轮开的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乙】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

25、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

26、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1945年8月于延安(有删改)6. 对文中描写“老头子”的甲、乙两处画线句子的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 甲乙两处都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B. 甲处是静态描写,乙处是动态描写。C. 甲处形与神构成反差,乙处明与暗构成反差。D. 甲处突出“老头子”很精神,乙处突出他的惬意和机智善谋。7.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

27、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A. 老头子过于自信,所以有让大菱受伤的失误;过于自尊,所以有第二天一个人没有硝烟的战斗。B.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面对鬼子装出一副张皇失措的样子。C.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这一景物描写,烘托出了白洋淀人民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顽强生存的姿态,充满了意志和力量。D. 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环境的人和事,但读来不觉凄惨,相反使人感觉更多是那种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8. 在本学期的单元语文学习任务中,我们学会了小说的叙事需要引人入胜,请你结合文本分析下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引人入胜的。9. 有学者认为,孙犁的小说在现实主义的

28、基调中融入浪漫主义的笔调。请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或其他写作安排)和叙事风格等角度简要分析本文如何体现上述特征。【答案】6. D 7. B 8. 欲扬先抑。为突出老头子一人能胜数人,先写他送大菱时使她受伤的失败,形成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巧用伏笔。最后老头子制敌取胜,不显突兀,因前面有他本领高,诱敌深入的暗示,增加了可读性。巧用张弛法。前半部分小船平时轻松出没在苇塘里,可谓“弛”;转而描写穿过敌人封锁护送战士,可谓“张”,一张一弛,吸引读者。 9. 环境描写:小说描写了白洋淀与芦花荡的自然环境,这是现实主义;写战争,描写景物却富有美感,这是浪漫主义的笔调。形象刻画:“老头子”是冀中平原百姓支持

29、游击队抗战的典型,是现实主义;他一个人没有硝烟的战斗充满传奇色彩,是浪漫主义的笔调。叙事风格:行文简洁明快,是“纪事”笔风;叙述带有强烈的抒情性,歌颂意味突出,语言诗化风格明显,有浪漫主义的气质。【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点语句的能力。D.“乙处突出他的惬意和机智善谋”理解不当。乙处描写看似忙碌,实则故作惬意,突出他的沉着冷静和胸有成竹。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错,老头子是假装的,原文前面有“好像”。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和叙述技巧的能力。解答时熟记情节设计的技巧手法,然后确定此文本使

30、用的手法,再加以具体的分析。结合“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可知,先写其失败,可谓“抑”;结合“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可知,写老头子智取许多敌人,可见他的本领之高,歌颂了芦花荡人民的抗战精神,可谓“扬”,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波澜,增强了表达效果。结合“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可知

31、,后文老头子的取胜是一定的,因为前文已经写了他能通过敌人的封锁线运粮运人,而且他使用了诱敌之法,可见巧用伏笔使最后老头子制敌取胜,不显突兀,情节合理,增加了可读性。结合“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漂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可知,前半部分小船平时轻松出没在苇塘里,可谓“弛”;结合“鬼子小火轮上的探照灯突然照向她们,两个女孩子的脸照得雪白,紧接着就扫射过一梭机枪。”“老头子叫了一声趴下,一抽身就跳进水里去,踏着水用两手推着小船前进。

32、”等信息可知,护送战士途中战斗较为激烈,可谓“张”,一张一弛,张弛有度,制造波澜,吸引读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按照题干的要求,从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或其他写作安排)和叙事风格等角度简要分析即可。环境描写:原文“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在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写出了白洋淀的社会环境,在敌人的监视下,老头在行动,这是现实主义;从原文“天空中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可以看出,战争形式是紧张的,在如此紧张的形式下,作者描写

33、苇塘的鸟、歌声,水乡风景恬静美好,富有美感,属于浪漫主义写法,。形象描写:原文“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可以看出,老头在敌人严密的监视下进行工作,十分危险,这是战争现实;“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可以看出,老头一个老人,却打的十几个鬼子落花流水,足见老人的本领之高,富有传奇色彩,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叙事风格:文章平铺直叙,简洁明快的叙述了老头

34、是如何运送干部、粮食等,如何收拾小鬼子,不拖沓,是“纪事”笔风;“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可以看出,叙述带有强烈的抒情性,富有传奇色彩,语言诗化风格明显,在写战争的题材中有浪漫主义的气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

35、,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

36、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付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腾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选自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有删改)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

37、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更欲A受之B非欲C复D以为荣E欲F以G为外援H为万安计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科举等事务。B. “绝宾客往来之望”与“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中的“绝”字的意义不同。C. “迁”指调动官职,可升可降可平转,为区分常在其前加一字,如左迁,指降级。D. 诚,意为“确实”,与出师表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字意义相同。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操年纪轻轻就被举荐为孝廉,想要建立自己的名誉,因此在济南任职时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

38、推荐官吏B. 曹操回乡后本想过一种归隐田园的生活,但这个愿望落空了,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C. 曹操本可借讨伐董卓之名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担心重新引起祸端,所以常常裁减士兵,不愿扩充军队。D. 曹操担心人们私下议论他有夺取帝位的野心,于是学周公著金縢之书写了这篇文章,表明自己真实想法。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2)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14. 文中曹操是如何解释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EH 11. A 12. B 13. (1)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

39、还乡了。(2)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 14. 怕会遭到别人的谋害。为子孙打算。担心国家有倾覆的危险。【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受之”是第一个“欲”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今更欲受之”句意完整,从B后边断开;“以为荣”是第二个“欲”的宾语,所以从E后边断开;第三个“欲”后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中间不能断开,“以为外援”是第三个“欲”的宾语,所以从H处断开。故选BE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

40、的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的能力。A.“主要掌管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等事务不属于郡守掌管。B.正确。绝:断绝。/横渡。句意: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却能够横渡江河。C.正确。D.正确。句意: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于是下定决心,用二十年来使天下安定太平”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可知,原文意思是说等过二十年后天下安定太平,自己也不过是跟现在五十岁始举者同岁罢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

41、子的能力。(1)“为所”,表被动固定结构;“忿”,恨;“致”,招致。(2)“孤”,这里指曹操自己,我;“若”,好像;“讳”,隐讳。【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最后一段“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可知,文中此句后是曹操对自己不放弃兵权的解释。根据“诚恐已离兵为人所祸也”可知,曹操怕放弃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根据“既为子孙计”可知,曹操不放弃兵权是为子孙打算。根据“又己败则国家倾危”可知,曹操是担心自己放弃兵权国家有倾覆的危险。参考译文: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

42、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

43、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今天我说这些,好像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

44、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她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廷,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

45、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廷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小题病后登快哉亭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贺铸,北宋诗人,一生沉于下僚,郁郁不得志。黄华:菊花。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标题可知,这是一

46、首登高抒怀诗,描写了诗人病后登上快哉亭时的所见所感。B. 首联写雨后的清蝉在树上得意地鸣叫,这与仕途失意的诗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C. 颔联描写诗人讨厌自己频繁喝酒,梦后倚楼心中悔恨无限,突出了诗人思乡之浓。D. 尾联抒情,写诗人辜负故乡亲友赏菊之约,心中满是“白发生头未得归”的惆怅。16. “病”是古代诗人诗中的常客。请你任选一篇学过有关“病”的诗词,并简要分析下这首诗词与本诗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答案】15. C 16. 同杜甫的登高相比较相同之处: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写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浇愁,包含病苦之愁;杜诗“百年多病独登台”突出诗人对自己年迈体弱、疾病缠身的愁苦。人生

47、漂泊之苦:贺诗“故园又负黄华约”写诗人滞留他乡,无计归去,眼见约定落空,更添漂泊异乡之悲;杜诗“万里悲秋常作客”写诗人经常漂泊在异地他乡,直言漂泊之苦。迟暮之悲:贺诗“但觉秋风发上生”写秋风萧萧,鬓发斑白,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悲;杜诗“艰难苦恨繁霜鬓”写诗人历尽苦难后双鬓已长满了白发,突出人生迟暮之感。同杜甫的登高相比较不同之处: 抒情的意境不同:贺诗的意境凄凉萧瑟的,杜诗的意境苍凉雄阔。抒情的手法不同:贺诗先写“清蝉得意鸣”,后写“但觉秋风发上生”,由欢乐到伤感,前后对比;杜诗无对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C.“诗人讨厌自己频繁喝酒,梦后倚楼心中悔恨无限”错,应是诗人病后频频把盏不知满足,梦后倚楼心中情意无限,并不是讨厌自己频繁喝酒,梦后倚楼心中悔恨无限。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与杜甫登高的相同之处:病苦之愁:贺诗“病来把酒不知厌”写诗人病后频频把盏,借酒浇愁,包含病苦之愁。这首诗是贺铸被贬职徐州病后所作,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