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T8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13792139969@163.com 文档编号:21779408 上传时间:2024-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T8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T8联盟2024届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压轴卷(T8联盟)历史试题(一)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陶寺遗址为龙山时代的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出1309座墓葬,其中大型墓仅有6座,不到墓葬总数的0.5%。大型基内有木棺,棺底有朱砂,随葬

2、品多达上百件,最多的达200余件。大型墓的左右两侧,往往对称地分布着两座中型墓,埋葬着装饰华贵的女性死者。据此推知,陶寺文化时期A.氏族公共基地出现B.母系氏族社会形成C.社会贫富分化悬殊D.国家初始形态明显2.秦代的思想潮流呈多流派混合状态,法家、儒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名家思想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出A.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互动B.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C.汉文化对秦传统文化的继承D.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融3.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

3、、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4.据统计,宋朝后妃半数以上选自平民之家,余者又有近半数出自中小官僚,与唐朝显著不同。一般社会成员的婚姻观念或贵进士,或求资财,至于族望门第云云,早已非世俗所重。上述变化说明宋代A.社会等级制度逐步瓦解B.平民社会色彩开始显现C.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D.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5.明代中后期,江南之苏州“洞庭之民,鲜务农耕,多商于远”;浙江宁、绍民人“竞贾贩锥刀之利”;山东济宁“多商贾,民竞刀锥,趋末者众”;河北南宫“多去本就末,以商贾负贩为利”;山西汾州“民率逐

4、于末作,趋利如鹜”。这反映了明代中后期A.南北经济发展相对均衡B.封建等级秩序面临危机C.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D.四民社会结构遭受冲击6.1895年2月,清政府使臣向日本递交公文,伊藤博文回复时提出,日本的媾和条件须中国“派大员果有切实全权者方可说出。贵国何不添派恭亲王奕或李中堂(李鸿章)同来会议,郑重其事?现在兵攻威海卫,南边一带已得,但海面及刘公岛炮台现尚鏖战,胜负未分,大约指日可全取。军情万变,时刻不同,早和为宜”。这说明当时A.日本谋求谈判强势地位B.伊藤博文反对中日议和C.清廷谈判代表尚未赴日D.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灭7.据苏云峰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北省,18601916统计,清末民

5、初湖北地区士绅的多向流动情况如下图所示,此图可用于说明A.社会流动催生新的社会职业结构B.湖北传统士绅阶层发展壮大C.社会流动涉及社会阶层范围广泛D.政治变革影响社会阶层流向8.1937年11月,陕甘宁特区政府民主选举运动宣传大纲指出:“我们这里是全国最民主、最自由的区域,所以我们要从这次特区政府选举运动中,使特区成为全国抗战与民主的模范区域,去影响与推动南京政府及旧式军队的改造,去争取抗战的胜利。”这一精神的贯彻有助于A.践行新民主主义理论B.推动全国范围内的民主进程C.巩固各级苏维埃政权D.建立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9.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刘少奇捉出,未来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包含着自然经

6、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国民经济的总体就叫作新民主主义经济”。由此可知,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是A.以国营经济为主导B.废除土地私有制度C.消灭资本主义经济D.实行公私合营政策A.二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资源紧缺B.世界生产领域开始出现国际分工C.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D.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明代史学成就(14分)材料自明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方志的撰修受到普遍重视。朱元璋即位不久,即于洪武三年(1370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撰

7、修全国性志书大明志书。永乐十六年(1418年)明成祖朱棣又诏令天下各地郡、县、卫、所撰修志书,并颁布了修纂志书凡例,对志书包含的各项内容做了明确的规定。此后,除景泰、天顺、嘉靖时期分别撰修的寰宇通志大明一统志承天大志等全国性志书外,天下各地修志成风,形成一统志与郡县志齐修并举、共同兴盛的局面。嘉靖时期的重修淳安县志序中说的“皇明御极,鉴古定制,郡邑皆有志,而会其总于天下一统志”,便是这种状况的极好说明。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中共辑录现存明代方志多达7413种,而实际数量超过这个数字。中国自先秦以来,无论官府还是知识分子个人,对记录史事和撰修史著都十分重视,历史记载代代延续,所谓“国灭史不灭,故虽

8、偏霸之朝亦皆有史”。到宋代,经过历代史家的不懈务力和艰苦探索,古代史著在内容和体裁上趋于成熟,这使宋代史学出现了繁荣的局面,也对元明史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为明代上述史学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基础。直至元代,虽然最高统治集团是文化较为落后的少数民族,但对史学的重视程度并不进于文化发达的汉族统治政权。到明代,这种传统仍然有着很大的影响,清代学者在四库提要中说,明代人“尤好作私史”,便是其重史传统的一种表现。摘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大通史明(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明代史学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明代史学取得成就的原因。(6分)17.中国工业化建设(14分)材

9、料一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中国共产党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加快我国的工业化步伐时,中国的工业化条件并不是很好,存在着不少困难。就有利的条件来说,中国共产党结束了中国100余年来的政治腐败、遭受侵略、社会动荡的惨痛局面,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如果说中国工业化的有利条件是中国共产党依靠主观能动性创造的,那么不利的条件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短期内仅靠主观努力是难以消除的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难以避免出现曲折起伏,从而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难度。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2002年至2012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40.2%,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0、的重要动力,主要工业产品规模扩张迅速。2012年,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达到3.5亿台,比2002年增长21.9倍;集成电路823.3亿块,比2002年增长7.6倍;家用电冰箱8427万台,比2002年增长3.1倍;彩色电视机1.3亿台,比2002年增长1.5倍;汽车1928万辆,比2002年增长4.9倍;发电量达到5.0万亿千瓦小时,比2002年增长2.0倍。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2012年,机电设备类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及精密仪器设备类商品出口79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3倍。摘编自郑有贵

11、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工业化建设面临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21世纪初期中国工业产品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6分)18.亚欧大陆移民浪潮(15分)材料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移民到达美洲后,他们拥有的技术上的方便条件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运河连接各水道;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在草原切制草皮

12、和平整森林;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材料二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吸引着数量众多的淘金者,加拿大的金矿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移民。在不计其数的淘金者中,有数百万的欧洲和亚洲移民或者走进工厂成为工人,或者修筑铁路,或者在关洲种植园工作。与他们一起到来的,是那些为移民工人提供服务,为他们提供生活便利的服务人员。与此同时,关洲的文化和种族也发生了改变。旧金山的中国城里,陈兴发的中餐馆为中国移民提供家乡饭,同时也把中国的烹饪方法介绍给美国社会。全世界的移民带着他们的家乡美食、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来到美洲,并从中得到了相似的安慰

13、。19世纪50年代,美国的欧裔移民达到了230万几乎等于18001850年这50年间所有横跨大西洋的人口总和,直到20世纪初,移民仍源源不断地涌入美国。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不断扩大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美洲亚欧移民浪潮产生的影响。(9分)19.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12分)材料有学者总结“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时,提出了以下观点:中国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文明古国,通过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其悠久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不仅对于东亚邻国的社会发展进

14、程发生过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资本主义发源地的欧洲的兴起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地、积极地与域外世界进行交流,吸收域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更快的发展,并创造出自己的文明辉烛。摘编自陈尚胜著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答案CACBDADB题号9101112131415答案ACCBDBC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根据“陶寺遗址为龙山时代的大型

15、聚落遗址”,结合所学龙山时代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父系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出现于旧石器时代,可知A、B两项错误。材料“大型墓仅有6座,不到墓葬总数的0.5%。大型墓内有木棺,棺底有朱砂,随葬品多达上百件,最多的达200余件”“大型墓的左右两侧,往往对称地分布着两座中型墓,埋葬着装饰华贵的女性死者”,表明陶寺文化时期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了特权阶层,故C项正确。国家初始形态出现的依据包括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及各种礼器,阶级分化也比较明显等,D项材料依据不足。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文化传播。根据材料“汉代的社会思潮经历了从黄老之道到儒学盛行,以及从阴阳五行之术到

16、谶纬流行的演变过程”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实质是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儒家精英人物董仲舒对阴阳五行之术等民间文化以及道家、法家思想的吸收和改造,是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互动的结果,故A项正确。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冲突与交融,而非南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B项错误。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反映了汉文化对秦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改造,C项错误。这一思潮演变过程并不涉及外域文化,D项错误。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魏晋地方行政制度。材料提及州郡长官职权较重,并未提及“双轨制”,A项错误。B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根据“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可知魏晋时期的州那具有地方

17、军区性质,根据“都督兼领州刺史、那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可知州郡地方政权军事化特点突出,州郡长官职权较重。魏晋地方行政制度的这些特点是魏晋时期中央集权削弱的反映。故C项正确,D项错误。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唐宋社会的变化。材料体现了传统门阀士族势力的消退,但社会等级制度仍然存在,A项错误。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在经济结构上,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土地转移和流通的频率加快,租佃契约关系确立。这种变化诱发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传统的门阀士族势力退出历史舞台,庶族地主取而代之,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社会流动性空

18、前加强。因此,宋朝出现了“后妃半数以上选自平民之家,余者又有近半数出自中小官僚”“至于族望门第云云,早已非世俗所重”。故B项正确。“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是指宋代科举制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和强调公平竞争等,C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D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无关。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未提及南北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在材料中也无法体现。材料背景是明代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金钱的诱惑,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变,社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锱铢共竞”的拜金主义风气,这种风气与社会生活习俗并无关联,C项错误。材料表明明代中后期,民众对财富狂热追求,导致

19、出现弃农经商的倾向,这反映了商品经济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和挑战,故D项正确。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材料表明,此时日本之所以拒绝谈判,就是要待日军攻占刘公岛并全歼北洋舰队后,确保其在谈判中取得强势地位,向中国勒索更多的侵略权益,故A项正确,D项错误。“军情万变,时刻不同,早和为宜”,说明伊藤博文并不反对中日议和,B项错误。“派大员果有切实全权者方可说出。贵国何不添派恭亲王奕诉或李中堂(李鸿章)同来会议,郑重其事”,说明清政府已经派遣了谈判代表赴日,但伊藤博文以清政府全权代表并未到位为由拒绝谈判,C项错误。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一定的社会职业结构和

20、阶级、阶层结构受一定的生产方式的制约;新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根本标志,它直接促使社会职业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动,使从事传统职业的人们迅速向新的社会职业流动,使传统的社会阶层向新的社会阶层流动,从而造成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现象,A项因果倒置。材料仅提及湖北地区士绅阶层的流动情况,士绅阶层发展壮大与否并未体现,B项错误。材料主要表现士绅阶层的流动,并未体现其他阶层,C项错误。清末新政以及科举制度的废除,使传统“功名”之士开始向自由职业或其他行业流动,故D项正确。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1940年,A项错误。“

21、我们这里是全国最民主、最自由的区域,所以我们要从这次特区政府选举运动中,使特区成为全国抗战与民主的模范区域,去影响与推动南京政府及旧式军队的改造,去争取抗战的胜利”,说明中国共产党试图将边区的民主建设当作一种示范,以推动全国范围的民主进程,故B项正确。苏维埃政权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的国共合作背景下不复存在,C项错误。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D项错误。9.【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经济。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自然经济、小生产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半社会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以及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经济形态;结合人民解

22、放战争胜利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史实可知,以国营的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有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故A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是土地私有制;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小生产经济,废除土地私有制度不利于小生产经济的发展,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经济包含资本主义经济,C项错误。公私合营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是消灭资本主义的政策,D项错误。10.【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以经济发展水平、民众收入状况和消费水平等为依据,A项错误。材料表明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重大成就,

23、至于是否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由材料无法判断,B项错误。材料背景是1996年,中国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提出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此后,中国制定了一系列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法规。由于政策支持、制度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中国在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取得成就。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了我国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的客观现象,并未反映其与人类消除饥饿之间的关系,D项错误。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未提及关于社会地位平等的追求,A项错误。材料与“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无关,B项错误。伯里克利的这一段著名演说,反映了雅典城邦民主制度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

24、任感,保证了他们较高程度的自由,故C项正确。雅典城邦公民的经济基础并不相同,D项错误。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古西欧的王权与城市。材料表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要求城市自治,并逐渐取得部分自治权,因而有的城市发展为自治的城市,城市自治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B项正确。“市自治体的居民为了获得特权,要付出很大一笔财富,之后每年还必须付一笔钱给领主以维持特许状的效力”,说明随着城市自治的发展,市民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弱化,C项错误。中世纪西欧王权力量呈现出加强趋势,D项错误。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从立法精神上看,法国民法典既突出了大革命

25、的影响,又留下了旧制度的烙印,总体上是一部带有新旧法律制度妥协的法典;法典巧妙地综合了成文法与习惯法、世俗法与教会法、旧制度与大革命成果等方面的合理内容,同时,还涵盖了拿破仑本人的思想。上述妥协性和综合性带来了法典极高的稳定性和极强的适应性。A、B两项体现了法国民法典立法精神的特点,而材料评述的是其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的特点。从法律形式和立法技术上看,法国民法典是相当成功的,是能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心理、阅读与理解习惯的一部法典,同时更因其“没有总则部分,没有过多的抽象的法律概念;很少有弹性条款,法官裁量的余地不大”的现实性和可操作性受到了法律务实者的欢迎,成为一部实效性与实用性极强的法律,故D项

26、正确,C项错误。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并未在非洲推行,A项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独立意识日益觉醒,“武装起义和其他形式的反抗”严重动摇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统治,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一直遭到非洲人民的强烈反抗,非洲国家的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传播,而非一战爆发后非洲国家才开始萌发民族独立思想,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非洲大陆掀起民族独立风暴,D项错误。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新兴国家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危机,世界经济出

27、现“滞涨”,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世界生产领域即已出现国际分工,B项错误。材料表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中国家为提高初级产品的价格,先后成立了一些专门性的经济合作组织,故C项正确。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属于专门性的经济合作组织,并非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D项错误。16.【答案】(1)成就:方志撰修成就显著;史著数量众多。(4分)意义:方志的普遍撰修,使明代各地的沿革变化、山川形势、人口物产、民情风俗、名胜古迹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情况得以较为详细地被记录和保存下来;为当时及后人了解和研究各地的现状或历史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有利于国计民生事业的发展。(4分)(2)原因:历代王朝重史传统的

28、影响;史学家的努力和探索;史著内容和体裁的成熟;明代政府的支持。(答对3点得6分)【解析】本题考查明代史学成就。第(1)问“成就”抓住“除景泰、天顺、嘉靖时期分别撰修的襄宇通志大明一统志承天大志等全国性志书外,天下各地修志成风,形成一统志与郡县志齐修并举、共同兴盛的局面”“中国地方志综录修订本中共辑录现存明代方志多达7413种,而实际数量超过这个数字”等,概括作答;“意义”抓住“洪武三年(1370年)诏儒士魏俊民等类编天下州郡地理形势、降附始末为书,撰修全国性志书大明志书”,结合方志的特点分析作答。第(2)问抓住“自明初开始,从中央到地方,方志的撰修受到普遍重视”“中国自先秦以来,无论官府还是

29、知识分子个人,对记录史事和撰修史著都十分重视,历史记载代代延续,所谓国灭史不灭,故虽偏霸之朝亦皆有史”“到宋代,经过历代史家的不懈努力和艰苦探索,古代史著在内容和体裁上趋于成熟”等,分析作答。17.【答案】(1)有利条件: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答对2点得4分)不利条件:人口多底子薄,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答对2点得4分)(2)原因: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中国制造”与世界经济的融合进一步加快;坚定不移地深化对外开放的进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6分)【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工

30、业化建设。第(1)问“有利条件”抓住“就有利的条件来说,中国共产党结束了中国100余年来的政治腐败、遭受侵略、社会动荡的惨痛局面,建立了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民主国家”,从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与外交形势等方面,分析作答;“不利条件”抓住“不利的条件则是由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在短期内仅靠主观努力是难以消除的”,从新中国初期的经济与外交形势等方面,分析作答。第(2)问抓住“2002年至2012年,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40.2%,是拉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工业产品规模扩张迅速”“2012年,工业制成品出口达到1.9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5.6倍。2012年,机电设备类

31、商品出口8632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4倍;光学、照相、电影、计量及精密仪器设备类商品出口794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3倍”,分析作答。18.【答案】(1)原因:亚欧大陆需要借助海外移民缓解人口压力;移民寻找工作和更好的生活环境的需要;医学进步避免了热带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工业革命为海外移民提供了必需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通信手段。(答对3点得6分)(2)影响:增加了美洲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刺激了美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加快了美国的交通运输、通信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设;使美洲出现了新的族群和新的文化认同,形成了欧洲文化主导、融合多种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

32、文化。(9分)【解析】本题考查美洲亚欧移民浪潮。第(1)问“原因”抓住“19世纪20年代共有14.5万人离开欧洲,到50年代约有260万人,1900年至1910年间达到了顶峰,共有900万移民,几乎每年为100万人”“医学成果可用于对付曾使早期移民大批死亡的热带疾病”“1849年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吸引着数量众多的淘金者,加拿大的金矿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移民”等,概括作答。第(2)问“影响”抓住“移民到达美洲后,他们拥有的技术上的方便条件使他们能够开发大陆腹地”“轮船往返于沿海水域和内河;运河连接各水道;公路和铁路则形成陆上交通网;电报和邮政系统加速了通信联系;机械能够用来在草原切割草皮和平整森林

33、”“美洲的文化和种族也发生了改变。旧金山的中国城里,陈兴发的中餐馆为中国移民提供家乡饭,同时也把中国的烹饪方法介绍给美国社会。全世界的移民带着他们的家乡美食、宗教信仰以及文化传统来到美洲,并从中得到了相似的安慰”等,分析作答。19.【答案】示例一:论题: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2分)论述:16世纪前,由于当时东亚邻国在文化发展水平上与中国存在巨大差距,他们利用邻近的地理条件积极吸收中国文化。因而中国与东亚邻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单向传播,即中国文化对东亚邻国的传播和影响,而东亚邻国文化对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并不显著。(3分)如在东亚的新罗和日本两国,都出现了学习唐朝文化

34、的高潮,使汉字、儒学、唐朝律令和中国化的佛教完全被其社会所接受,从而形成了东亚文化圈。(3分)中国的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传人欧洲以后,不仅为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为新航路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丰富了欧洲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3分)综上所述,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1分)示例二:论题: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的进步。(2分)论述:汉朝时期,从中亚等地引进的葡萄、胡桃、胡麻、胡豆、胡瓜、胡蒜、胡萝卜等作物,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2分)汉朝时期,以佛教为主体的印度文化开始传入中国,经过魏晋隋唐时期的普遍传播,渗透到中国社会

35、,并对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语言文学、艺术以及民俗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分)如中国封建社会作为统治思想的理学,就是佛学和道家思想渗透到儒家哲学的结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用语也来源于佛教的语汇。(2分)伴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的印度医学、天文学、数学和音乐、雕塑、绘画等艺术,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3分)综上所述,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域外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1分)【解析】本题考查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首先,阅读并整理材料,材料中心是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既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又吸收了域外文明的成果。然后,自拟论题,抓住“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拟定论题“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或“16世纪前的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的进步”。论述时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合理。最后,对拟定的论题予以总结强调。1012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紧密,材料充分,论证严谨,表述准确79分观点比较明确,史论结合比较紧密,材料比较充分,论证比较严谨,表述比较准确46分观点不够明确,史论结合不够紧密,材料不够充分,论证不够严谨,表述不够准确03分观点不明确,史论结合不紧密,材料不充分,论证不严谨,表述不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