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多场景设计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pdf

上传人:爱文献爱资料 文档编号:2179683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多场景设计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于多场景设计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于多场景设计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键词多场景 全流程 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基于多场景设计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平台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现有融媒生产的发展情况和方向,结合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业务需求,探讨了基于多种融媒业务场景、结合多种智能化技术设计实现的全流程融媒生产平台的建设思路,介绍了智能写作、一键成片、虚拟人播报、智能分发、智能管存等应用的创新设计。作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朱江要融媒内容的首创首发首播,常常要求抢发新闻,短平快且随时随地地快速完成内容生产,以在信息传播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其次,具备融媒体化的展示方式。融媒生产业务要求适配多样态的生产模式,集成多种工具,综合运用图文、动画、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丰富内容产品,实现从可读到可视

2、、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升级融合,满足多终端传播和多种体验的需求;第三,融媒业务互联网化趋势明显。融媒内容产品要求具有开放性和竞争力,具备互联网传播的属性和“网感”,需基于一个媒体协同开放的平台,实现各种媒体资源、生产要素的有效融合,并持续构建新的应用生态。因此,如何利用好电视台已有资源,形成一种新的更为开放的、围绕内容产、存、发全业务链条的融媒生态平台便成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二 融媒生产平台建设需求分析 在这种背景下,为了更好提升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本项目围绕融媒内容策划、聚合、生产、分发、管存的整个链条,以“多场景、全流程、智能化”为主要设计思路,急需搭建一个适配融媒业

3、务特点的,支持多场景融媒内容生产的平台,主要业务需求分析如下:第一,不同岗位和角色需求差别很大,需针对场景设计不同融媒工具。传统媒体内容生产与融媒内容生产在业务流程、工作场景和传播渠道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在单一的技术系统或平台上统一完成。另外,北京广播电视台现有技术体系以支撑电视端生产为主,内容生产缺乏时效性,智能化程度较低,无法充分满足新媒体端生产需求。因此,业务上需要新建一个以融媒生产2为主的平台,既可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编导的生产需求,又能够针对不同生产场景(内容抢发、智能成片、智能写作、多渠道分发等)提供功能支持。第二,从节目生产全流程考虑智能化生产需要,随着用户向互联网平

4、台的快速转移,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普及,电视台媒体融合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节目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内容质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广播电视台基于自身的业务实践,充分考虑融媒生产轻量化、多样化、智能化的业务需求,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创新应用了特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一个具备多样工具接入、多场景制作、多样式包装、多平台传播的融媒生产和分发平台。该平台针对不同的使用角色和场景,在融媒节目生产策、采、编、发、存全流程进行了创新设计,有效提升了节目的生产效率、生成质量和呈现效果,为广播电视行业领先、优质、可持续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一 现有融媒生产情况及方向概述 随着传统媒

5、体格局的深刻变化,融媒转型的趋势凸显,融媒内容的快速生产、多样式分发已经成为媒体深度融合发展1的重要方向。融媒生产的业务有如下特征:首先,即时和海量传播。业务人员越发需新媒体新业务NEW MEDIA&BUSINESS126基础层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源支撑,包含私有云、专属云和公有云部分,构建了一套“混合云”底座,通过云管理平台和智能运维平台可进行统一资源管理。其中,专属云通过专线与台内私有云环境互联,结合云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更好地支撑了台内的融媒业务发展需求,实现“内部环境安全生产+专属区域融合制作+公有云端广泛分发”的业务场景。支撑层提供 PaaS 级服务,主要围绕融媒内容生产业务提供技术能力

6、接入,包含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应用连接总线平台、音视频处理能力平台、移动开发框架等支撑模块。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通过 AI 处理的统一管理和调度,为上层业务提供智能引擎服务调用能力。视频处理平台能够为多种格式和类型的素材提供转码、合成、渲染、超分等服务。应用连接总线平台4,设计了低代码应用连接、快速业务串联的功能,形成了一种更为开放的互联网生态平台建设的方法,打造了融媒业务工具资源平台,实现了公有云、专属云、私有云不同应用的统一接入和串联使用。移动开发框架则可以为后续多种类型的 App 建设提供统一的开发组件,满足北京广播电视台多种客户端 App 的业务需要。能力层主要提供内容辅助生产能力支撑,其中

7、包含内容策划、内容聚合、内容智能编辑、多平台分发和垂类媒资管理 5 个功能模块。提供了热点数据提取、素材智能搬运、智能剪切、多平台分发、节目库管理等功能。业务层主要从全融媒生产链条进行设计,以融媒内容库为核心,实现融媒内容的引入、加工、管理、调用和分发,并通过应用连接总线,完成上层各模块与工具的对接和打通。2.系统详细设计平台从融媒生产与分发全业务流程考虑进行设计,综合运用了智能剪辑、AI文稿生成、AI图片处理、语音转写、智能标签等诸多技术,大幅提高了节目对多类型工具能够持续迭代。要提高融媒生产的效率,就要从融媒节目策、采、编、发、存全流程统筹考虑,随着以 AIGC 为代表的生成式辅助生产技术

8、的兴起,节目生产中对场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需求越发明显,在工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并持续引入最新的智能化生产技术。在系统开发时要充分考虑到平台的开放性,特别是对公有云生态和第三方服务的接入能力,以解决软件持续迭代的问题。三 系统设计 本项目构建了一个具备多样工具接入、多场景制作、多样式包装、多渠道分发、多平台传播的融媒生产平台,并综合运用智能辅助生产、场景生成及虚拟人等技术全流程提升融媒制作效率与效果。1.系统总体设计平台部署在新型混合云技术架构上,拥有强大内容库3管理能力,依托新型应用连接总线接入了多类型轻量化的内容生产工具。这些工具针对不同场景做了深入设计,工具简单、易用

9、、高效,降低了用户使用的门槛。同时,通过多种智能化辅助生产技术的综合运用,推动了电视台融媒业务全链条水平的提升。系统建设从下到上分为基础层、支撑层、能力层和业务层四部分,平台架构如 1 图所示。1融媒生产平台系统架构图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127生产效率,系统性解决了融合媒体生产中的诸多痛点与难点,详细介绍如下。(1)内容策划新媒体生产的核心是热点新闻的及时获取。内容策划模块主要利用互联网热点获取和智能推荐技术,基于跨平台获取的多维度热点数据,将用户定义的多维度标签与热点资源进行关联匹配,形成智能资源推荐列表,聚合后的数据可自动进入内容库,辅助业务人员节

10、目生产。(2)内容采集针对采集时素材来源多、类型多、难以获取的业务痛点,本项目以“智能理解,内容解构、碎片提取、自动加工”为原则,利用智能搬运机器人和智能流媒体碎片处理技术,实现素材的自动获取和按需智能拆分。(3)内容生产融媒内容生产场景多样,生产效率要求高,工具使用需求不同。本项目针对不同岗位、角色和使用场景设计了多种智能化辅助生产工具,业务人员可以按照文字、图片、视频、富媒体稿件等多类型选择不同工具进行生产。a.一键成片工具通过人工智能和场景生成技术,提供了特定场景下一键成片的生产工具,实现了根据关键词或短文快速场景化 AI 视频制作的能力。在此过程中,用户提供文案,系统完成自动扩写或改写

11、,并根据所属行业、节目类型和呈现需求,匹配内容库和相关模板生成基线视频,编导再根据实际需求和内容生成情况进行深入加工或修改。此工具赋予了编导人员更加丰富的内容生产创意,降低了生产周期和人工投入。b.虚拟人播报工具通过自动化场景生成的文案和视频,可导入本平台的虚拟人播报和非编工具中,把“一键成片”的内容和“虚拟播报”内容进行整合编辑,叠加生成一个更为完整的视频。在此过程中,不仅支持视频背景的灵活替换,而且实现了虚拟人形象的语音播报,并依托深度神经网络和语音合成技术,达到了虚拟人播报逼真度高、匹配度强、自然流畅的效果。c.智能剪辑工具智能剪辑可基于智能语音识别、文字识别、人物识别、智能审核等多个智

12、能化能力实现综合剪辑。重点对视频的语音进行识别处理,将其转换为文字信息,编辑人员通过对识别后的文件进行修改即可完成对应的视频的编辑加工。包括删除模式和保留模式两种模式,编辑人员可按需切换(如图 4)。智能剪辑支持自动判断语音空隙,并可一键上智能快编进行精细化编辑。d.智能呈现工具智能呈现包括数据新闻、动态字幕、海报视频、视频转 GIF、智能长图等多种方式。以数据新闻为例,包含丰富的模板类型,包括工具预制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排名图、指标图、热词云、地图等多类模板,只需对上传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修改、替换、调整即可完成数据新闻视频制作,同时可对坐标进行定义,根据数据表或数据源生成数据新闻产品。2一

13、键成片示意图3虚拟人播报工具示意图4智能剪辑工具新媒体新业务NEW MEDIA&BUSINESS128e.智能写作工具智能写作基于热点事件,业务人员可利用写作机器人根据热点话题自动创作爆点资讯,大幅提升热点写作效率,实时响应热点事件。同时,利用文章裂变工具,业务人员可基于一篇文章进行裂变写作,输出多篇中心思想一致但内容不同的新稿件,实现多平台内容发布,提升业务人员写稿效率。f.智能抠像工具智能抠像工具提供智能抠像功能,针对图片内的标记主体,进行自动抠像并输出成品图片,便于业务部门针对图片内容进行抠图,提高图片抠像生产效率。此外,本项目还充分考虑了多种异构工具的接入场景,探索了不同工具的接入方法

14、(包括私有化部署、公有云接入、第三方服务等多种方式),并通过统一门户(见图 6)和跨工具流程设计,实现各种异构工具的统一接入和串联,使用户在生产流程各环节无感知地灵活调用。结合新型应用连接总线,通过引入公有云生态资源,解决了现有工具跨平台调用关联难、种类匮乏、难以持续迭代的问题。(4)内容分发内容分发模块提供台内自有客户端(北京时间 App)和互联网渠道快速分发功能,业务人员可一站式地将融媒节目内容分发到各第三方平台账号,省去繁琐的重复编辑操作。本平台支持抖音、快手、百家号、大鱼号等 20 多个视频平台以及10 多个文章平台的分发与数据采集功能,极大提升节目分发的效率。(5)内容管存本平台的内

15、容管存模块通过多种 AI 识别技术,对视音频内容进行结构化处理,以“素材解构、垂直聚类、可视化呈现”的创新应用方式,建立了多维度垂类库5和标签体系,并实现了内容的垂类汇聚和结构可视化呈现。通过构建“食谱库”“商品库”“专家库”,定义了多维度垂类标签模板,使媒资内的标注内容更加集中于行业垂类体系。另外,该模块支持视频的多层级定义和分级的可视化呈现,极大提高了用户的检索效率和使用体验。四 结语 本项目对行业最大贡献是在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普及的背景下,建成了一个支持多元工具接入、多场景制作、多样式包装、多平台传播的智能化融媒生产和分发平台,实现了节目在策、采、编、发、存全流程的智能化辅助生产,有效提升

16、了节目生产的效率和效果,具体技术效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体现。1.生产效率的提高平台在融媒生产各业务环节应用的多种智能化辅助生产技术,大大提升了融媒业务全流程的工作效率。其中,(下转第154页)5数据新闻呈现示意图6BRTV 融媒工具统一门户示意图Advanced Television Engineering129LED 屏幕的每个像素点。同时分屏之间的缝隙也控制得非常精准,每块屏幕的背后都有两条笔直的滑行轨道,一方面起到固定屏幕的作用,另一个重要方面的作用就是起到保证每组屏幕上下移动的不偏位,这样就可以保证分屏移动时相互之间不会产生摩擦,又保证分屏缝隙不会影响整个大屏的整体显示效果。如图9所示

17、,现场实际拍摄的画面,在观赏屏幕显示画面时,如果不特意去注意分屏的缝隙,几乎感受不到会有分屏的存在,而且分屏的缝隙与屏幕背后大理石的美缝处理相得益彰,做到了整个大型 LED 屏幕动与静的融合、部分与整体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大堂大型 LED 屏幕的四周配备了高质量的音箱设备,按照 5.1 声道的标准,做到了声音和画面高质量的输出,满足在大堂播放宣传视频和做节目等多场景的使用需求。四 总结 整个大型 LED 屏幕的设计和施工,都是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和有相应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实施的,严控质量和安全,提升大屏品质。据大屏结构施工与机械控制部分的施工单位介绍,这么超大型的、上下移动的LED屏幕,目前在国内

18、还属首家。希望这个第一,能带给湖北广电在新基地、新征程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9智能化辅助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环节的效率;多平台分发模块,简化了业务人员在分发环节的操作步骤;融媒工具资源平台的构建,带来不同岗位、角色在不同场景下生产效率的提升;结合 AI 技术的垂类媒资管理的创新应用方式,提高了业务人员在媒资检索、内容交换等方面的工作效率和体验。2.生产质量的提升平台设计的多种智能化辅助生产工具,为业务人员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创意空间,实现更加精细化的融媒内容生产,解决融媒内容形式单一、融媒素材资源不足、内容形式陈旧、节目形态雷同等创作难点,提高内容生产和呈现质量。3.融媒内容形态的丰富平台提供了适

19、配融媒内容产品多样态、多场景的生产能力,支持富媒体稿件编辑,整合和打通了文稿、图片、视音频、H5、虚拟人等多种类型内容辅助生产技术,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增强了内容形态的丰富度,提高了传播效果。参考文献:1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技术白皮书R.2016.2 顾建国,吴昊.融合媒体技术平台建设思路与演进 J.现代电视技术,2018,(04):96-100.3 聂长生,王向前.媒体融合统一内容管理中的 AI 应用 J.广播电视信息,2018,(10):31-35.4 翟萌.云原生架构的融媒体平台建设 J.现代电视技术,2022,(02):78-80.5 柴焱.视音频 AI 技术在

20、垂类媒资中的深度应用以京视健康媒资系统建设为例 J.现代电视技术,2022,(01):97-101.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北京广播电视台以“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为原则,全面推进融媒技术体系建设。充分运用公有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引领融媒业务向多场景、移动化、轻量化、智能化转变,随着与互联网 SaaS 应用生态对接的尝试,不断促进台内融媒技术架构的转型和升级。本次建设经验必将为传统电视台融媒技术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向着视网融合、移动优先、全媒体传播的智慧型广电媒体转型升级。(上接第 129 页)电视工程TELEVISION ENGINEERING1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综合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