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某工厂信息化网络系统技术规范 2.doc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2370503 上传时间:2020-07-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85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工厂信息化网络系统技术规范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某工厂信息化网络系统技术规范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某工厂信息化网络系统技术规范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ucation Press, Beijing, China, 1999.The book is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Bookstore.Reference Books Wu Chunjun, et al, Modern Economic Geography,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China, 1997. Hu Zhaoliang, et al, Introduction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China, 1999. These b

2、ooks are available 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and Department Library.Course Assessment1. Assignments (25% of grade): Students will receive five homework assignments to complete on their own. The assignments and their due dates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 site.2. Final Exam (50% of grade): Studen

3、ts are required to take one final exam. Questions may come from in-class lectures, online discussions, and from required readings. 3. Term Paper (25% of grade): Each student will pair with a learning partner in the class and work together on a term paper. The paper should cover a topic in economic g

4、eography. More detailed guidelines will be posted on the course web site.Tentative Class CalendarDateTopicReadingsWeek 1: February 17 - 21What Is Economic GeographyChapter 1, 2Week 2:February 24 - 28Location Factor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Chapter 3, 4Week 3:March 3 - 7Location Factors Of Economic Ac

5、tivities Business Location TheoryChapter 5, 6Week 4:March 10 - 14Business Location Theory Chapter 7, 8Week 5:March 17 - 21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 Agriculture and Industry Chapter 9, 10Week 6:March 24 - 28Students Presentation 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Services, Finance Chapter 11, 1

6、2Week 7:March 31 - April 4Theories Of Spatial Organization: Transportation Online DiscussionChapter 13Week 8:April 7 - 11The Location Of CitiesChapter 14, 15Week 9:April 14 - 18Urban Structure and UrbanizationChapter 16, 17Week 10:April 21 - 25Students Presentation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oryChapter

7、 18,19Week 11:May 5 - 9Spatial Interaction and Regional StrategyChapter 20, 21Week 12:May 12 - 16Regional Competition And GlobalizationGuest Lecture: Prof. Hu ZhaoliangChapter 22, 23Week 13:May 19 - 23Guest Lecture: Prof. Hu ZhaoliangChapter 24, 25Week 14:May 26 -30GIS and Location AnalysisGuest Lec

8、ture: Prof. Lao YongChapter 26, 27Week 15, 16:June 2 - 13Final Exam, Term Paper Due中图分类号: K90-06;F119.9 文献标识码: n 文章编号: null 地理学报 2002年7月第57卷第4期 “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作者: 顾朝林 王恩儒 摘要: 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首先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方法,综述西方地理学家对所谓“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最后概述经济地理学

9、最近的发展以及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解。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 顾朝林1,王恩儒2,石爱华3 (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南京210093;2.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地理系,西雅图;3.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对经济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地理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首先介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和方法,综述西方地理学家对所谓“新经济地理学”的评价,最后概述经济地理学最近的发展以及地理学家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解。 关键词:“

10、新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新经济地理学 中图分类号:K90-06;F119.9 经济全球化使区域经济地理学重获新生。过去10年人们目睹了对“新经济地理学”有趣的争论。一方面,由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西方大经济学家(包括W.BrianArthur,MasahisaFujita,AnthonyJ.Venables,MichaelPorter等)开始对地理学(空间)的产生浓厚兴趣,并将其引入(主流)经济学,他们在“重新发现经济地理学”方面的工作被称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来临20;另一方面,地理学家对最近经济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发展并不满意,认为经济地理学已经或将要陷入危机与困境之中31,

11、2。很显然,当代的经济学家和地理学家的心境一样,都试图建立一个“新”经济地理学来拓展他们自己的学术空间29,7,51。 1“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 地理学尤其是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密切。一方面,可以这样说,很久以前经济学家就发现位置和场所与经济过程相关。例如,1826年杜能就在其名著孤立国中生动地描述了土地由于距离城市中心位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价值和用途。100年之后,在继承和发展杜能理论的基础上,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1929)、克里斯泰勒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9以及廖什的区域经济学31又复活了长期存在的德国区域理论学派。作为德国区位理论学派真正的继承者,从70年代开始区域科学在区域科学家艾萨德的

12、倡导下迅速发展起来。其他的经济学家如缪尔达尔36和卡笛尔20也开始在空间联系方面研究经济学。另一方面,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一直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比如在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受到许多经济学说的影响,其中包括新古典增长极和区位理论、凯恩斯的商务循环模型、米达尔的积累因果理论和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 然而,经济学与地理学并不是建构在一个科学的系统之中。长期以来,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对地理学采取抵制态度。除了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以外,经济学基本上是非空间的,而且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从来就不属于主流经济学的范畴。经济学家总是借助于抽象和简化的模型,试图在地理学之外来解决经济问题。特别是在“二战”以

13、后,“经济学家似乎从来不愿承认自己与地理学之间存在重要的和持久的关系”34。他们对地理学的一点点兴趣仅仅来自于少数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如Myrdal和Kaldor)。 但从80年代末期以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似乎突然开始发现经济地理学的价值。克鲁格曼在地理学与贸易一书中首先提出“新经济地理学”这个存在争议的新科学名词。此后,他又在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26、自组织经济学27和最近与他人合作的空间经济学(1999)以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都试图致力于创建“新经济地理学”。他试图“使人们接受经济地理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22。其他一些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也赞成他的看法,如商业经济

14、学家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产业链对于决定该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克鲁格曼的看法相类似,波特也认为:有必要将经济地理学带入经济学的主流之中,并使其成为经济学核心的分支学科39,40。其他许多经济学家,如AnthonyVenables51、MasahisaFujita15,16、W.BrianArthur3和Bruhart6也加入了建设“新经济地理学”的运动。 随着建设“新经济地理学”运动的扩展。一些经济学家开始认真地评论起这次“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回归”(详见Dymski12;OttavianoandPuga37;David11;Schmutzler41)。由于经济学家的研究

15、兴趣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对地理学所关注的焦点也有所不同。尽管如此,但是他们的基本原则是相同的,即:位置和场所与经济过程相关,经济地理学应该作为经济学的一个核心分支学科回归到主流的经济学中来。 2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 根据马丁的观点,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基本包括2个重要主题,即: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和区域增长集聚的动力分析34。在传统经济学中,报酬递增、完全竞争和比较优势是3个基本的假设条件。最近,经济学家对报酬递增的兴趣又开始复兴(如BuchananandYoon8),克鲁格曼22也参与了报酬递增理论框架的构建。 按照“新经济地理学”,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对于决定贸易、集聚和专业化比报

16、酬稳定和完全竞争更加重要。事实上这2种理论框架存在许多差异,相对而言,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的假设更加复杂和现实。例如,在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下,代理商往往根据价格来决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而不去考虑其他代理商的行为决策。相反,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个代理商的行为决策往往要考虑其他代理商的影响12。“新经济地理学”的报酬递增模型主要用来解释产业活动在区域上的配置以及在地理上的空间集聚现象(最早运用报酬递增来解释地理空间集聚的并不是克鲁格曼,主要有马歇尔主义和钱伯林主义2种传统方法)。克鲁格曼认为“资金外在性”对于形成国家内部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是重要的。在传统经济学中,“技术”与“资本”这2

17、种外在性要素之间长期存在着界线。克鲁格曼认为:在报酬稳定、完全竞争条件下这种分界是无益和无效的23。克鲁格曼更关注“资金外在性”(即市场规模效应),而不是“技术外在性”(公司之间研究成果的转移)。与这些向心力相对应,也存在着如租金和工资成本等离心力使产业活动趋于扩散。但从总体上说,交通成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是决定空间集聚与扩散的关键因素。 “新经济地理学”的另一主题是“新增长理论”34。据该理论,新古典集聚理论在区域尺度上比在国家尺度上更适用。经验显示:如果资本和劳动的报酬减少很慢,或者根本就没有减少,结果将导致区域的扩散或极低速率的集聚34。如同“新贸易理论”引起了对空间集聚的兴趣一样,主张

18、劳动和资本报酬递增的“新增长理论”也引起了“新经济地理学”对区域集聚的兴趣34。根据“新经济地理学”,资本外部性的相对规模、劳动力迁移的动力和交通成本将决定经济活动和财富在空间配置上的区域整合程度21,22,29。 除上述2方面以外,克鲁格曼还对抽象并且有些不确定性的复杂性理论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以此回应亚瑟关于复杂性和自组织概念对于描述报酬递增和外部经济学是有用的讨论12。按照克鲁格曼的观点,复杂性的主要特征是复杂系统经常表现出随机的自组织性:始于无序的初始状态,向高度有序的状态发展,在统计学上表现出非常简单的规律性25。与亚瑟不同,他建议用非线性动力模型来定义报酬递增,适用简单和规则的

19、模型来描述与其相关的复杂系统。 在西方学术界,由克鲁格曼及其同事所倡导的“新经济地理学”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比如,Ottaviano和Puga37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为经济学家研究区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Schmulzler41则认为:“新经济地理学”除了引起主流经济学家对区域经济研究的兴趣外,至少在2个方面对经济学著作做出了贡献:(1)“新经济地理学”把报酬递增运用到规模上来解释集聚模式。该思路提供了将区域经济学中不同研究方法连接起来的一个框架,如离心力与向心力、一般均衡假设和个体相关选择等方法;(2)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对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一个更好的解释。 3地理学

20、家眼中的“新经济地理学” 虽然地理学家欢迎其他学科对区位和场所进行研究,但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却持批评态度。 3.1“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 毋庸置疑,“新经济地理学”是以数学模型为基础创建的。对于克鲁格曼及其他倡导“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家来说,模型是他们真正意义上的代表。克鲁格曼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在模型策略、技巧和原则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他们利用模型来解释发展理论”26,4。克鲁格曼认为:“新采用的新贸易及新增长理论模型技巧与传统的空间分析不同,它从个体的最大化中得到行为的集聚。”28 但对地理学家来说,这些并不是创新成果。在他们看来,尽管“新经济地理学”提高了建模的

21、技巧和理论规范,但它对模型的应用与60年代它的先驱(经济地理学的孪生姐妹)空间科学并没有太多的差异,即都是源于理论假设和逻辑实证方法,更何况地理学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对地理(空间)模型应用已经相当熟练。克鲁格曼的方法常开始于一个实际问题,然后通过数学模型的建立来解决。但不幸的是,这些方法及理论对大多数同时代的经济地理学家并没有吸引力,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放弃了计量地理模型的追求,转而追求一种模糊的方法35。 很显然,虽然在研究空间集聚、区域增长与集聚以及国际贸易的地理关系时,许多经济地理学家与克鲁格曼及其他经济学家有着相似的兴趣,然而从方法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许多经济地理学家已经放弃了过于

22、形式的模型,而寻求更现实的方法,如不同类型区域的政策以及社会、文化和制度的影响等;而克鲁格曼仍然依赖不现实的假设模型,并用之代替真实世界中问题的核心部分26,35。 地理学家过去由于注重数学模型所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对区位的忽视35,如在传统的空间集聚模型中,区域、区位和场所常常用来代表某种经济景观中抽象的点或其他的形状,而文化、社会、历史、制度等对于决定经济过程和形成经济景观非常重要的因素却被忽略了。在区域集聚研究中也是如此,文化、社会、历史、制度这些要素在同时期的经济地理学家的研究中则普遍受到重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经济地理学”并不能解决空间(区域或地方的)经济的概念以及空间经济与经验世界

23、的关系等问题。 “新经济地理学”,除了过于依赖抽象、简化的数学模型以外,普遍被认为缺乏实证研究35,10。虽然克鲁格曼和其他学者如亚瑟在他们的模型中使用了经验检验,但这些经验数据不足于使读者对模型的相信。更何况对于“新经济地理学”来说,在理论与经验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正因为如此,“新经济地理学”的许多内容并没有引起地理学家的兴趣与赞赏。例如,新区域集聚模型被批评为几十年前就被威廉森等人检验过、在本质上与新古典方法相似的模型34。再如,“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集聚模型忽略了许多要素,如国家行为和外在需求等43。 “新经济地理学”的另一个缺陷是没有意识到技术对经济过程的重要性。从外部性上来看,“

24、新经济地理学”强调的是资本外部性而不是技术外部性,这样技术溢出的外部性在“新经济地理学”中便没有得到重视。恰恰相反,80年代后许多经济地理学家开始研究技术对促进产业增长、区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如区域产业发展被认为是本土化的过程等。而克鲁格曼将外在经济和区域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对产业地理学进行了一次不小的修正。 3.2“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对立 “新经济地理学”除了其方法及理论框架在认识论上的局限之外,更致命的是他们对地理学不甚了解。克鲁格曼在其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运动开始的名著地理学与贸易21一书的参考目录中仅引用了4条地理学的条目,其中的2条分别是1927年和1940

25、年的19。在最近的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26一书中,克鲁格曼仅仅参考了地理学家们的2项主要研究内容。其他“新经济地理学”的作者如Arthur和Barro以及Sala-I-Martin根本就没有引用地理学家们的研究成果34。即使克鲁格曼引用地理学家的工作,也经常拼错他们的名字,在他1995年出版的发展:地理学和经济学理论一书中就可以发现这种情况。 尽管“新经济地理学”家希望将经济地理学回归到主流经济学中,但对经济地理学却持轻视态度。按照“新经济地理学”学派中的经济学家的看法,“地理学家常常简单地反对模型,反对定量,反对明确”(特别是由于他们在数学建模上的不足)13。克鲁格曼对最近经济地理学放弃

26、空间科学(数学建模)而转向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等的研究方式感到相当的迷惑不解,其他的经本资料来自:中企资料网WWW.ZQZL.CN为您提供专业全面的行业资料、管理资料、学习资料下载 业务能力规定表职 别主要负责工作 应具 备 条 件 工作技术分析能力管理能力副总经理业务拓展销售或市场调查企划分析销售管理产销配合生产或销售经验产销配合产销管理厂 长生产管理生产管制现场管理业务说明书1职称 2部门 3撰写日期 年 月 4姓名 5隶属部门 6同职称数为 人 (含本人)7管辖部门 次 序 工 作 概 述 (请分门别类扼要述工作内容) 8审核人 9撰写人说明1此工作说明书一式三份,一份由工作者保存,一份由主

27、管收执,一份送人事室,作为考核、升迁、调职、训练及工作检讨的重要参考资料。2本表审核人为撰写人的直属主管。职务说明书(一) 月 日 编号 姓名 职 务名 称 禁 属 部 门 有 效 日 期日常负责工作: 1 2 3 4 兼办工作 协助办理工作 偶发性工作 临时代理工作: 代 理 职 务 工 作 说 明职务说明书(二) 单 位职称职 等 主要工作项目工 作 内 容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备 注(偶发性工作须几天)123456789101112上 列 职 务 应 具 备 之 基 本 资 格 及 条 件个人条件性 别 性较佳知能领 导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年 龄 岁以上应 变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最低学

28、历计 划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经 历创 造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技能语 言体能脑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专业知识体 力极需要 需要 不需要操作设备工作环境工作场所执 照危 险 性 工作内容说明书职 称职 务姓 名类别 工 作 内 容 说 明 职 务 代 号 估 计 工 作 量1日234常567性81周23期45性61特2别3工4作5 主管 填写 日期职务调整说明书 一、姓名: 文号: 二、职位: 日期: 三、所属部门: 四、新任命工作: 五、原负责工作: (一) (一) (二) (二) (三) (三) (四) (四) (五) (五) (六) (六) (七) (七) (八) (八) 六、生效

29、日期: 人 事 经 理:部 门 经 理:总 经 理:职位说明书 职 位 名 称 所 属 部 门职责内容:资格条件: 担任人 职 位 列 等 等至 等 职 称 职位说明书填写说明:(一)公司所有职位均须填写职位说明书。(二)职责内容完全相同职位,可以数职位同时适用一职位说明书。(三)职位说明书各项目之填写要点如: (1)职位名称:填列职位名称,如业务部经理、生管组组长、质量检验员等 (2)所属部门:填列所属单位及部门,如业务部、生产科、生产科制一组。 (3)填列本职位所担任主要工作项目所负责任。以条列式填写以求简洁明了。 (4)资格条件:填列担任职位人员所需基本资格条件,其内容分为:学历、经 验

30、、特殊训练、工作职级及所需具备性可等。综合工作情况表 日期: 年 月 日工作名称 工作所属部门 从事本工作之人数 工 作 项 目 ( 各 项 工 作 时 间 之 比 率 )比 率 具 备 条 件 1工具仪器:8体力:2机械设备:9智力:3原料器材:10视力、听力:4报告与记录:11保养责任:12质量责任:5教育程度:13守秘责任:6经验:14工作环境:7创造力:15工作危险性:审核人: 填表人:本资料来自:中企资料网中国最大的资料库,如需更多资料请登录本站下载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发布时间: 2018-07-12国卫规划发20182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

31、建设兵团卫生计生委、中医药局,委局机关各司局,委局直属和联系单位,委局属(管)医院: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互联网+医疗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的指示要求,着力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推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落地见效,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成果带来的实惠,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决定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现就全面推行便民惠民活动的具体措施通知如下:一、就医诊疗服务更省心1.加快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优化诊

32、疗流程,贯通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等线上服务,让患者少排队、少跑腿。2.各地要建立完善网上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整合打通各类服务终端,加快实现号源共享,逐步增加网上预约号源比例。三级医院要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到2020年,预约时段精确到1小时以内,并优先向医疗联合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预约诊疗号源,推动基层首诊,畅通双向转诊,集中解决“挂号难”。3.鼓励发展互联网医院,在确保医疗质量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积极为患者在线提供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服务,以及随访管理和远程指导,逐步

33、实现患者居家康复,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优质高效的复诊服务。4.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开展移动护理、生命体征在线监测、家庭监测服务,推进智能医学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多学科会诊以及多种医疗健康场景下的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二、结算支付服务更便利5.医疗卫生机构要通过自助机具、手机客户端等多种途径,优化支付流程,改善结算模式。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加强与医保、商保、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移动支付等“一站式”结算服务。6.逐步推动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多卡通用、脱卡就医,扩大联网定点医疗卫生机构范围,推进医保

34、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推动共享患者就诊信息、医保基金等结算通道,促进实现患者自费和医保基金报销便捷支付。三、患者用药服务更放心7.医生掌握患者病历资料后,允许为复诊患者在线开具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处方。二级以上医院要加强药学部门信息化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进“智慧药房”建设,实现处方系统与药房配药系统无缝对接,方便群众及时取药。线上处方经药师审核后,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可委托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配送。8.加强医疗联合体内各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在线审核。二级以上医院的临床药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并指导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35、9.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各级医疗机构要借助信息技术便捷实现中药饮片代煎、配送服务,解决患者排队久、煎药不便及取药难等问题。四、公共卫生服务更精准10.结合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现有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联通整合,健全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以及食源性疾病管理网络,重点做好在线健康状况评估、监测预警、用药指导、跟踪随访、健康管理等服务。11.创新互联网妇幼健康服务模式,推进母子健康手册信息化,为妇女儿童提供生育全程医疗保健服务。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儿童为重点服务对象,整合现有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开展预防接种知识科普宣教,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在线接种预约、接种提醒等服务。12.通过区

36、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加强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发病报告的审核、数据分析、质量控制等信息管理,精准做好随访评估、分类干预等工作。五、家庭医生服务更贴心13.加快建设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智能化信息平台,推进网上便捷有效签约服务,形成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要搭建家庭医生与签约居民的服务互动平台,在线提供健康咨询、慢性病随访、健康管理、延伸处方等服务,转变服务模式,增进医患互动,改善签约服务感受。14.二级以上医院要指定专人负责对接,为签约转诊患者建立绿色通道,通过信息化手段丰富家庭医生上转患者渠道,提供优质转诊服务。15.依托医疗联合体建设,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加大上级医院对基层的技术支持,

37、加快提升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力,使家庭医生真正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六、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16.全面推进远程医疗专网建设,实施远程医疗区域中心医院检测设备保障工程。到2020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覆盖全国所有医疗联合体和县级医院,并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延伸。17.医疗联合体牵头医院要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疗联合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承担对口帮扶国家级贫困县任务的三级医院,要进一步提升远程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在家门口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18.推广“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拓展基层卫生信息系统中医学影像、

38、远程心电、实验室检验等功能,积极应用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七、健康信息服务更普及19.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使用,到2020年,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与电子病历数据库互联对接,全方位记录、管理居民健康信息。居民可便捷查阅本人在不同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通过与电子健康档案动态关联,更好地进行自我健康管理。20.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搭建互联网健康咨询信息平台,规范互联网上医疗健康信息内容,为公民提供安全可靠的“互联网+”健康咨询服务。21.建立网络科普平台,实施科普精准教育,利用互联网提供健康教育、“三减三健”信息推送、健康知识查询等便捷服务,普

39、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八、应急救治服务更高效22.联合本地区医疗机构,到2020年,构建包含脑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产妇、外伤等急救流程的协同信息平台,做到在院前急救第一时间识别病情,分诊转院。23.二级以上医院的应急救治中心应当与院前急救机构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供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24.有条件的医院要加快实现院前急救车载监护系统与区域或医院信息平台连接,加强患者信息共享、远程急救指导和院内急救准备,实现院前与院内的无缝对接。九、政务共享服务更惠民25.加快政务信息整合共享,将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死亡医学证明信息、全员人口统筹信息等系统接入地方政务共享交换平台,探索推动与人口、社会信用等基础数据库联通。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