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为何车贷保险屡遭尴尬 谁给保险公司“保险”.doc

上传人:黄嘉文 文档编号:241983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车贷保险屡遭尴尬 谁给保险公司“保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为何车贷保险屡遭尴尬 谁给保险公司“保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为何车贷保险屡遭尴尬 谁给保险公司“保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为何车贷保险屡遭尴尬 谁给保险公司“保险”今年3月,浙江企业长行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与建行广东省分行携手打造广州按揭购车快速通道,在这种新模式下,只需交付600元服务费,一个小时后便可将车开回家,保险公司被甩到了汽车信贷链条之外,银行绕开保险公司所产生的新信贷模式,会否彻底打破目前的履约险车贷僵局呢?“长行模式”考验车贷履约险“长行模式”之所以能大大缩短时间,主要是因为一旦客户违约,长行作为第一责任人来承担责任,这降低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经营风险,也免去了资信审查家访的过程。该公司总经理虞忠潮称,由于公司承担了风险,所以目标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消费者上,而且只给售价在7万元以上的轿

2、车进行贷款。据悉,广州去年仍没有汽车抵押登记制度,而商业银行鉴于目前个人征信体系的缺失不敢大开信用贷款之门,因此履约保证保险成为当前占垄断地位的车贷模式,占整体车贷市场98以上。可是对保险公司而言,这并不是什么太好的消息,据广州保险同业公会透露,广州各财险公司开办的履约险几乎全部处于亏损状态。财险公司之所以承保风险极大的履约险,原因在于其能带动其他车险。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在汽车消费贷款中,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客户的人为道德风险,因为汽车保证保险承保的是消费者的信用。可是,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尚未建立,个人综合信用状况很难掌握,因此由保险公司承担全部风险的模式存在缺陷,而且,相关配套政策及法律、法

3、规不健全,业内恶性竞争,经营风险高居不下。由此,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大都对汽车保证保险金抱着研究、观望的态度,只有少数几家保险公司谨慎地开办此项业务。目前这种风险的潜在性、延续性、群发性和巨灾性已初露端倪。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辆保险部总经理贾海茂介绍,2001年在广州就集中发生了投保人、销售商以及保险代理人相互串通,用虚假贷款购车诈骗保险赔偿金的案件。此外,目前汽车消费信贷特有的风险政策风险,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由于车价不断下跌,若某些车型的首付款与车价下降幅度基本上持平,风险就会集中爆发。又如,经营性用车的还款能力与经营效益的好坏相关,而经营情况又直接受到运输市场的影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管理不

4、好,保险公司将陷入严重亏损甚至破产的境地。谁来给保险公司“保险”在分吃贷款购车这一大蛋糕的盛宴中,汽车经销商、银行和保险公司三方各有自己的体会。贾海茂认为,从多方的链条上看,保险公司处于爆发巨大市场风险的焦点位置。追款、跟踪、扣车几乎成了汽车信贷科每天必做的功课,车价的严重“缩水”也影响着汽车信贷的发展。于是,银行、保险公司为了降低风险,不得不提高门槛,而且风险也从以往单纯由保险公司承担转移到了与银行一起承担。有关人士介绍说,多数银行的基层单位片面强调自身利益,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风险,其业务实际上是分不同层次的,信用好的优质客户可以办理信用贷款,那些不能办理信用贷款或不愿办理抵押贷款的客户才选择履约保证保险贷款方式,这无疑将风险全部甩给了保险公司。贾海茂表示,最近北京等大城市已经出现银行放宽买车贷款条件,对无风险的客户不要求投保保证保险,仅对生产性用车和风险无法控制的贷款客户投保保证保险。这种保险公司承担银行“筛选后的风险”的作法,进一步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风险。目前中国的信用管理办法已三易其稿,有望今年出台。随着银行、保险的不断发展,“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将是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汽车消费保证保险在将来的保险市场上必将大有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文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