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692017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2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武汉大学哲学专业试题及其分类汇总(中国哲学史及哲学基础更新到201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1)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2)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10、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风险分担功能;(2)收入再分配功能;(3)维护社会稳定功能;(4)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11、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是什么?答: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2)灵活性;(3)时效性。12、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答:合

2、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13、直接税的特点是什么?答:所谓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财产税等。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14、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15、什么是国有资产?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是什么?答:是指在法律上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拥有所有权的各类资产。建立合理的国有资

3、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16、简答公共收费的功能及我国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是:(1)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加强公共收费监督。17、公债市场的功能是什么?答:其主要功能有:(1)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2)

4、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3)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4)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8、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答:(1)公债管理水平;(2)财政政策选择;(3)金融市场状况;(4)生产关系类型;(5)经济发展水平;(6)国家职能范围;(7)安定的政治背景。19、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答: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20、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什么?答:(1)完整性原

5、则;(2)准确性原则;(3)合法性原则;(4)年度性原则。 21、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是什么?答:(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2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是什么?答: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二是集中支出管理;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23、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是什么?答: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有着下列优点:(1)灵活性: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

6、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2)主动性: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非震动性: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24、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答:(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25、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答:(2)免除双重征税

7、问题。这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26、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2)非关税措施。(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27、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是什么?答:(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8、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答: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采取适当方法以减轻或消除重复征税。方法主要有: (1)免税法;(2)扣除法

8、;(3)低税法;(4)抵免法。29、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是什么? 答:(1)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2)税收是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3)公债是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30、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答: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

9、政府职能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31、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职能的必要性?答: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32、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基理论依据。答:公共物品的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

10、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商的效率。33、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答: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指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位选民的偏好决定的。34、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答: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

11、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35、简述社会保险税涵义和开征意义。答: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之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有稳定充足来源。36、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答:所谓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

12、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37、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答: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稳定市场物价。38、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答: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39、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答: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并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中,充分发

13、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做贡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关系,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推动分工原则。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40、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答: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三)论述题1、在直接民主制度下,试

14、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答: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全体一致原则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但是其缺点是,可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应,也可达到林达尔均衡。但其缺点是该原则存在两个前提问题:(1)假定人们在投票时是诚实的,每个人都能真实地表露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要;(2)找到每一个人都能接受的税负分担比率可能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全体一致原则相比,多数裁定原则下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损害,构成一种决策成本,特别是在简单多数原则中更为明显。2、试述政府支出增长的宏观和微观模型。答:(1)宏观模型有: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

15、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瓦格纳认为政府支出不断增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认为,政府支出增长有内因和外因,外因是政府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穆斯格雷夫和罗斯托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因素会制约着政府支出规模的增长。(2)微观模型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鲍莫尔将整个社会分为两个部门,并认为:作为生产率偏低的政府部门的规模必然是越来越大,负担必然越来越重。3、论述政府支出绩效的评价方法及各自的优劣。答:政府支出绩效评价常用方法有“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定价法。 (1)“成本收益”分析法,是指分析政府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收益,最终

16、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由于成本和效益难以评估,所以,在政府支出的大多数项目中,这个条件难以满足。(2)最低费用选择法。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成本最低,就成为政府支出项目方案的首选方案。这个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有些政府支出项目只能运用它进行分析。(3)公共定价法。主要针对某些政府支出项目没有明确的收益但是可以通过市场进行定价来确定成本和收益。其优点是,可以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4、论述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及各自的优劣。答: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三种模式:(1)现收现付式。这是一种以近期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

17、式,优点是简便易行,也可避免物价上涨后基金贬值的危险。但缺乏长期规划,调剂能力较差。同时还可能出现企业、国家负担过重的困难;(2)完全基金式。这是一种以长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为依据的基金筹集模式,要求劳动者在整个就业或投保期内,采取储蓄积累方式筹集社会保障基金。这种模式可以进行长期规划,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基金的保值与增值的压力非常大;(3)部分基金式。这种方式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相结合。这种模式兼具前两种的优点,为广大国家所采用。5、试述财政补贴对经济有哪些影响和局限性?答: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对社会经济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1)有效调

18、节社会供求平衡,维护宏观经济稳定;(2)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配合自然垄断领域的管制价格,提供社会福利;(4)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在对经济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补贴还有以下等方面的局限性:(1)政府财政对一些经济活动长期提供大量补贴,将使价格与价值的背离长期化、合法化,从而削弱价格的调控功能;(2)财政补贴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 (3)财政补贴加剧了财政支出的矛盾,使政府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6、试论政府收入规模的制约因素。答:影响政府收入模的制约因素有:(1)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高,社会产品丰富,国民生产总值就多,则该国怀鬼政府能够获取的财政收入

19、总额也就较多,反之,经济发展水平很低,社会产品匮乏,国民生产总值低,政府取得的收入就少。(2)收入分配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政府收入的规模也会随着政府收入政策的调整而有所不同;(3)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收入已完全货币化,而货币收入必然影响政府收入的增减。 7、试述税负转嫁效应。答: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8、试述税负转嫁的条件。答:在实际经济生活

20、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还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9、论述公共定价的方法及其作

21、用。政府在选择公共定价标准后,具体可采用以下定价方法:(1)单一定价法。即根据消费者消费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确定一个单位价格收费的方法;(2)二部定价法。即根据公共物品成本组成,分两部分确定其价格的方法;(3)高峰负荷定价法。对于与大家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可以采用单一定价法;对于一些稀缺资源,可以采用二部定价法和高峰负荷定价法,以避免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0、试论公债发行的方法。 公债发行方法是指采用何种方法和形式来推销公债。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标准对公债发行方法进行分类:(1)按照政府在公债发行过程中同应募者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直接发行法和间接发行法;(2)从公债发行

22、对象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公募法与非公募法;(3)从政府是否通过市场发行公债的角度,可以将公债发行方法分为市场销售法和非市场销售法。11、试论预算外资金的含义及改革。预算外资金,是与政府预算内资金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我国财政制度中,有特定内容。一般来说,预算外资金是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不纳入政府预算,由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自收自支、自行管理的财政性资金。预算外资金概念,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预算外资金性质,是财政性资金,但不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其所有权属于国家,分配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国家可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需要,对预算内外收支范围进行调整。(2)预算外资金由有关行政事业单位,

23、根据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组织收入,其他机构不得参与预算外资金的收支。(3)收取、提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是为了履行政府职能,其支出用途和范围中能用于被指定的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不能挪作他用,也不能在预算内外之间进行任意调节。12、试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搭配模式。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一般有四种模式: (1)扩张性财政风险管理办法(试 行)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目的和适用范围为增强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含分公司、子公司,下同

24、)及全体员工(含试用期员工和实习人员,下同)。第二条 术语1风险:是指对目标产生不利(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类型包括: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2战略风险:是指由重大事项的决策失误或战略规划的严重偏差所造成的风险。3声誉风险:是指由内部管理与服务的问题引起外部社会名声、信誉和公众信任度下降所造成的风险。4法律风险:是指由不当的法律文书、制度或违约行为或怠于行使自身的法律权利等所造成的风险。5合规风险:是指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造成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6信用风险:是指由融资租赁申请人、债务人

25、或市场交易对手违约所造成的风险。7市场风险:是指由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造成的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8操作风险:是指由员工操作不当或不完善,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以及系统或外部事件(如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9流动性风险:是指由资金流动性状况出现不足及其波动性所造成的风险。第三条 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公司风险管理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关于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的各项政策措施,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健全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改进风险管理监控方法,强化风险全程管理,增强识别、计量、预警、防范和处置风险能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确保风险在可控目标之内,确保安全经营稳健发展

26、,确保风险收益的优化。第四条 风险管理的原则风险管理遵循全面管理、制度优先、预防为主、职责分明的原则。(一)全面管理原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损益以及人员、薪酬、奖惩等经营管理的各项事务和每个环节,都全面地进行风险管理,涉及风险控制人人参与,各司其职。(二)制度优先原则开展各项事务先制定相应制度,尽可能使制订的制度科学、合理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并对制度执行效力和结果实行全程监控。(三)预防为主原则各类风险应防范于未然,以预防预警为主,出现问题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置化解。(四)职责分明原则防范和处置风险明确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对因渎职、失职或营私舞弊造成风

27、险和损失的行为,依法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第二章 风险管理的目标和要素第五条 全面风险管理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包括监事会,下同)、经营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应用于战略制定并贯穿于公司的各项活动之中,旨在用于识别可能会影响的潜在事件,管理风险以使其在公司的风险承受能力或风险偏好之内,并为既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第六条 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从不同的侧面关注和管理风险,并力求实现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四个目标,以此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是指高层次目标,与使命相关联并支撑其使命。经营目标,是指有效和高效率地利用其资源。报告目标,是指报告的可靠性。合

28、规目标,是指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第七条 全面风险管理的要素为服务并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四个目标,全面风险管理应具备以下相互关联的八个构成要素:(一)内部环境董事会批准检查经营决策和重要政策,了解经营中的风险,明确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经营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步骤,识别、计量、检测和控制这些风险。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履行以下职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确保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经营管理层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制定和完善有关的制度和程序,用以识别、计量和监测业务中的风险;建立和完善内部组织结构,明确相

29、互的权利和责任,确保赋予各部门的任务能得到有效执行;执行适当的内控政策,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和是否完善进行监测。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要促进内部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在内部建立一种控制文化,向内部各层级员工强调和宣传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所有员工都要了解各自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全面投入内控制度建设。(二)目标设定内控制度要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设定风险容忍度目标,合理确保发展战略与风险偏好相一致,增长、风险与回报相联系,促进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三)事件识别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组织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

30、管理风险的制度、程序和办法,以确保既定目标的实现。建立涵盖各项业务、所有范围的风险管理系统,开发和运用风险量化评价的方法和模型,对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识别和持续的监控。负责组织建立明确的内部制衡机构和实行双签有效制度,涉及资产、负债、财务和人员等重要事项变动,都不得由一人独自决定。(四)风险评估为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有效识别和持续评价面临的各类风险,特别是对经营目标有负面影响的重要风险。内控制度还必须随时加以修改和完善,对新的或者以前没有控制的风险进行控制。风险管理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高质量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高素质的风险分析人员。(五)风险对策指定不同的机构或部门

31、分别负责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公司负责组织设计内部控制体系、组织,督促各部门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稽核、审计等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督促经营管理层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建立内部控制问题和缺陷的处理纠正机制,经营管理层根据内部控制的检查情况和评价结果,提出整改意见和纠正措施,并督促业务部门和各部门落实。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责任制: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并对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重大损失承担责任;稽核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承担相应的责任;业务部门和各部门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对

32、出现的风险和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合规部门对违反内部控制的员工,依据法律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和予以处分,并承担处理不力的责任。(六)控制活动内部控制要成为日常业务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一个有效的内控制度应建立一套适当的内控结构,在业务的每一层级都有明确的内控措施,包括:高层审核,不同部门采取的内控措施;对是否遵守风险头寸进行检查,并在出现违规情况时进行监督;建立审批、授权及核实制度。为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建立适应的责任分离制度,员工不能承担有利益冲突的工作;对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必须加以识别,尽可能降低到最低限度,且进行仔细、独立地监督。(七)信息与沟通有效的内部控制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信息

33、数据系统,掌握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监测信息,以及对内部决策有关的、反映重大事件和条件变化的外部市场信息;信息本身应该是及时可靠的,随时可以获得,并且前后一致。有效的内部控制要求必须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反映所有重大业务的情况;所有信息,包括以电子方式持有和使用的信息,必须保密,独立监测,并且在意外事件发生时,有完善的措施作为备用手段。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有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所有员工充分了解和遵守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所有政策和程序,保证其他有关信息能够向恰当的人员沟通。(八)监控对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进行持续的监测,对主要风险进行监测成为日常业务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时还由业务部门、风控部门、合规部门

34、、稽核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定期评价。风控部门强调的是对合规风险持续的识别、评估与监测,重视对法律、法规、准则最新发展的持续跟踪、准确理解与研究消化,使之落实于公司的内部制度、工作手册、操作指引当中,并在日常运营中随时发现、提示可能的风险点,同时参与改进、优化业务流程,以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内部控制还包括完善有效的稽核和内部审计制度,由独立的、经过良好训练的合格员工从事稽核和内部审计工作;稽核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监测工作的一部分,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向经营管理层报告。对于内部控制中的缺陷,无论由业务部门、稽核部门、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员工发现,都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加以及时处理。内部

35、控制的重大缺陷直接向经营管理层和董事会报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同业务性质、复杂性以及表内和表外业务中潜在风险相适应,并且随着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完善。第八条 全面风险管理的认定认定全面风险管理是否有效,是在对八个构成要素是否存在和有效运行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所作的判断。因此,构成要素也是判定全面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标准。构成要素如果存在并且正常运行,那么就可能没有重大缺陷,而风险则可能已经被控制在公司的风险容忍度之内。如果确定全面风险管理在所有四个目标上都是有效的,那么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就可以合理保证公司员工了解本机构,在实现其战略和经营目标、企业的报告可靠以及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的程度

36、。第三章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第九条 风险管理层级风险管理层级包括整个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部门。各个层级都要坚持同样的四个目标;每个层次都必须从八个全面风险管理要素方面实行全程风险管理。第十条 法人治理机制规范、完善的法人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划分股东、董事、经营管理层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内部监督的有效性和激励约束的合理性。第十一条 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是指由受董事会直接领导,以风险评审委员会为核心,以风控部门实施操作,以各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为主要参与人员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分级负责。第十二条 风险评审委员会公司董事会下设立风险评

37、审委员会,风险评审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对公司的风险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公司设立风控部门,根据风险评审委员会制定的政策,对公司风险进行管理。风控部门作为日常部门开展工作。各部门均设立风险控制人员。各部门的风险控制人员对本级负责人只承担风险报告任务;下一级风险控制人员对上一级风险控制人员负责,直到对风险评审委员会负责。风控部门和风险控制人员对管辖内的整个风险控制过程和结果分级负责。董事会对辖内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第四章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第十三条 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文化风险管理是全方位与全员参与的管理。风险管理涉及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因此需要对风险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每个环节之中,风

38、险管理需要全员参与,全体员工必须营造“全员重视,积极参与,献计献策,齐抓共管”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第十四条 风险管理报告制度产生风险的各业务部门和交易领域,应将风险信息及时准确地向风控部门报告,使风控部门和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有效的联系;同时建立清晰的风险报告路线,除了纵向层级之间的报告,还应包括横向之间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一套具体的风险报告模式,规范风险报告的格式和传递路径,使风险政策能得到很好贯彻。第十五条 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培养通过加强对员工风险管理理念和文化的灌输、培养和提高,有效增强员工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五章 风险管理的范围和过程第十六条 风险管理的

39、范围风险管理的范围涵盖各个层级的业务单位和各类型的风险。要实行通盘管理,将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纳入到统一的风险管理范围,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的特征采取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办法。第十七条 风险管理全程管理风险管理需要实行全程管理。对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评价、风险接受、风险转移、风险补偿等各个环节划清职责,分别把关,风险落实,管理到位。完善业务流程各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评价方法,保证所有环节的各类风险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操作风险、道德风险的防范。第六章 风险管理的计量和方法第十八条 风险管理的方法风险管

40、理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主要有:(一)既重视审贷分离,又重视全程管理;(二)既重视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又重视信用、市场、操作、流动性多种类型风险管理;(三)既重视审批授信管理,又重视问题授信管理;(四)既重视单笔交易单一风险,又重视所有信用敞口总体风险;(五)事前主动引导和事后被动督导并重管理;(六)惩戒功能和激励功能并重管理;(七)单一行业和资产组合并重管理;(八)表内风险和表外风险并重管理;(九)源头控制管理和末端治理管理相结合;(十)定性分析管理和定量分析管理相结合。第十九条 风险管理的计量通过定性和定量方法,归集、分析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以及每个环节的各类风险,全面衡

41、量自身总体风险承受能力。通过对资本、收益、风险的衡量,判断局部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可接受,理性处理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关系。收集历史资料和数据,设立历史数据库,逐步开发适应公司自身特点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模型。定量分析主要结合以下指标进行:(一)资本充足指标1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净额/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6%)(二)信用风险指标1不良资产率不良信用风险资产/信用风险资产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

42、标准口径,指标值2%;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4%)2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4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实际计提准备/贷款应提准备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20%;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0%)。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贷款损失特种准备金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指标值100%)。6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

43、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5%)。7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最大一家客户贷款总额/资本净额100%。(参照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口径,指标值10%)。8授信集中度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0%)。9单一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参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0%)10集团客户关联度最大一家关联方所在集团授信余额/资本净额100%。(参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15%)11全部关联度全部关联方授信总额/资本净额100%。(参照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指标值5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指标值10%)12正常贷款迁徙率(期初正常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中转为不良贷款的金额)/(期初正常类贷款余额-期初正常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期初关注类贷款余额-期初关注类贷款期间减少金额)100%。(参照商业银行监管评级标准口径,要低于行业平均值50%以上)13次级类贷款迁徙率期初次级类贷款向下迁徙金额/期初次级(类贷款余额-期初次级类贷款期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继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