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ok 一级建造师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教材.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2694942 上传时间:2020-08-19 格式:PDF 页数:341 大小:4.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k 一级建造师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教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1页
ok 一级建造师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 教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1页
亲,该文档总共3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度、分层度、试配抗压强度必须同时符合要求。1.4.1.5 砌筑砂浆的分层度不得大于30mm。1.4.2 砖砌体工程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021.4.2.1 砖和砂浆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4.2.2 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 1.5防水工程 1.5.1屋面工程防水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1.5.1.1 屋面工程所采用的防水、保温隔热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和性能检测报告,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

2、要求。1.5.1.2 屋面(含天沟、檐沟)找平层的排水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5.1.3 保温层的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1.5.1.4 卷材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1.5.1.5 涂膜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1.5.1.6 细石混凝土防水层不得有渗漏或积水现象。1.5.1.7 密封材料嵌填必须密实、连续、饱满,粘结牢固,无气泡、开裂、脱落等缺陷。1.5.1.8 平瓦必须铺置牢固。地震设防地区或坡度大于50的屋面,应采取固定加强措施。1.5.1.9 金属板材的连接和密封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得有渗漏现象。1.5.1.10 架空隔热制品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有断裂和露筋等缺陷

3、。1.5.1.11 天沟、檐沟、檐口、水落口、泛水、变形缝和伸出屋面管道的防水构造,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6装饰装修工程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6.1 建筑地面工程采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选用,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进场材料应有中文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对重要材料应有复验报告。1.6.2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工程,铺设前必须对立管、套管和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排水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1.6.3 厕浴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楼层结构必须采用现浇混凝土或整块预制混凝土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

4、楼板四周除门洞外,应做混凝土翻边,其高度不应小于120mm。施工时结构层标高和预留孔洞位置应准确,严禁乱凿洞。1.6.4 防水隔离层严禁渗漏,坡向应正确、排水通畅。1.6.5 不发火(防爆的)面层采用的碎石应选用大理石、白云石或其他石料加工而成,并以金属或石料撞击时不发生火花为合格;砂应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其粒径宜为0.15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有机物含量不应大于0.5%;水泥应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32.5;面层分格的嵌条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材料配制。配制时应随时检查,不得混入金属或其他易发生火花的杂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l1.6.6 建筑

5、装饰装修工程必须进行设计,并出具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1.6.7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必须保证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主要使用功能。当涉及主体和承重结构改动或增加荷载时,必须由原结构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核查有关原始资料,对既有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进行核验、确认。1.6.8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用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规定。1.6.9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所使用的材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防火、防腐和防虫处理。1.6.10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中,严禁违反设计文件擅自改动建筑主体、承重结构或主要使用功能;严禁未经设计确认和有关部门批准擅自拆改水、暖、电、燃气、通讯等配套设施。

6、1.6.11 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并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气、废弃物、噪声、振动等对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危害。1.6.12 外墙和顶棚的抹灰层与基层之间及各抹灰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1.6.13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在砌体上安装门窗严禁用射钉固定。1.6.14 重型灯具、电扇及其他重型设备严禁安装在吊顶工程的龙骨上。1.6.15 饰面板安装工程的预埋件(或后置埋件)、连接件的数量、规格、位置、连接方法和防腐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后置埋件的现场拉拔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饰面板安装必须牢固。1.6.16 饰面砖粘贴必须牢固。1.6.17 护栏高度、栏杆间距、安

7、装位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护栏安装必须牢固。4.3 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强制性条文实施内容根据收集汇总,变电站电气安装工程执行强制性条文的具体项目和内容如下: 1施工质量 1.1总则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1.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一、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二、电气安装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三、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四、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五、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并应共同确认。1.1.2单位(子单位)工程

8、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1.1.3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1.1.4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1.1.5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

9、收。1.1.6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1.2 变压器安装1.2.1变压器安装工作要严格把握好监造、运输、就位、附件安装、试验、运行前检查等各个关口,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及安装作业指导书。1.2.2绝缘油必须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的规定试验合格后,方可注入变压器中。1.2.3不同牌号的绝缘油或同牌号的新油与运行过的油混合使用前,必须做混油试验。1.2.4变压器、电抗器在试运行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认其符合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检查项目如下:一、本体、冷却装置及所有附件应无缺陷,且不渗油。二

10、、事故排油设施应完好,消防设施齐全。三、接地引下线及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接地应可靠。(铁芯和夹件的接地引出管、套管的接地小套管及电压抽取装置不用时其抽出端子均应接地;备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端子应短接接地;套管顶部结构的接触及密封应良好)。四、分接头的位置应符合运行要求;有载调压切换装置的远方操作应动作可靠,指示位置正确。五、变压器的全部电气试验应合格;保护装置整定值符合规定;操作及联动试验正确。2 组合电器安装:开关安装时,应在晴天微风时进行,严格控制SF6气体的微水含量,注气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的速度进行,所有的开关安装时环境绝对干净。3 开关柜的安装柜面平整,柜体整洁。所有的垂直

11、连杆及水平连杆应无焊缝连接,连杆间应保持水平或垂直,转动轴部分应转动灵活,无卡阻现象。4 母线安装母线三相间距离应一致符合设计要求。母线安装应采用氩弧焊接,纵向挠度符合部颁标准。5 二次设备安装二次接线应保持横平竖直,电缆头应用热缩管制作。所有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均严格执行设备安装、调试大纲。6 设备运输及现场保管、安装方式室外用平板货车或吊车,室内用滚杠、滑道就位。设备运到现场按原包装放于平整的场地,按编号分组放置。变压器安装前必须校准轨距后将其就位。吊拉就位的起重设备,其钢丝绳、地锚的吊拉力应大于变压器的重量。变电站设备安装流程设备倒运现场开箱检查电气试验吊装就位组装调试接线设备连线流程

12、测量两设备连线距离计算下料压接清理接触面连接引下线安装流程初步确定下线长度压接上端连接裁截下端线夹压接连接设备7 二次电缆放电缆前,技术人员必须做好电缆表及路径图。电缆敷设要按区域进行,先敷设集中电缆,再敷设分散电缆;先敷设电力电缆,再敷设控制电缆;先敷设长电缆,再敷设分短电缆。电缆两头余度不大于0.3米。敷设电缆时,每敷设完一根,立即沿线整理,排列整齐。严禁电缆与地面、屏、墙角磨擦。电缆接线必须在电缆已绑扎固定好后进行。直埋地下电缆埋深不小于0.7米,沟底要求是良好软土层或铺不小于100毫米沙或软土,上覆不小于100毫米沙或软土,覆盖层上加盖砖块。电缆进入沟道、建筑物、端子箱、控保屏柜以及保

13、护管时,出入口应封堵严密。在下列地点电缆应穿入保护管:(1)电缆引入及引出建筑物、沟道处;(2)电缆引至电杆处(3)电缆穿越道路和管沟处电缆施工符合规程、规范要求。8 高压试验一次设备的试验直接影响到变电站内所有高压一次设备投运后的安全运行。因此,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把关,对试验不合格的设备坚决不能投运。试验数据要符合规范、规程以及厂家技术说明书的要求。对在试验中发现的有争议的问题和试验项目要及时汇报项目部,以便及时地与厂家、监理协商解决。9 调试为保证本工程调试工作质量,公司将派具有丰富调试经验和较高专业理论水平的专业工程师负责本工程调试任务。调试工作除执行作业指导书外,还要根据本工程特点编写

14、调试大纲,调试大纲应对调试工作内容、试验项目、步骤、操作方法、技术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对所有试验项目作出正确判断并做好记录。二次设备安装、调试严格按照设备调试大纲及出厂技术说明书进行。使用的仪器、仪表必须是经计量部门检验合格的设备。 5施工安全 5.1临时用电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1.1 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工程专用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220/380V三相四线制低压电力系统,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三级配电系统;2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3采用二级漏电保护系统。5.1.2 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变更时,必须履行“编制、审核、批准”程序,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组织编制,经相

15、关部门审核及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变更用电组织设计时应补充有关图纸资料。5.1.3 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经编制、审核、批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1.4 在建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最小安全操作距离应不小于表4.1.2所列数值。在建筑工程(含脚手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的最小安全操作距离 表4.1.2外电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110kV154220kV330500kV最小安全操作距离(m)4681015注: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5.1.5 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

16、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表3.1.3所列数值。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4.1.3外电线路电压1kV以下110kV35kV最小垂直距离(m)6775.1.6 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5.1.7 施工现场开挖非热管道沟槽的边缘与埋地外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0.5m。5.1.8 在施工现场专用变压器的供电的TN-S接零保护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保护零线连接。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5.1

17、.9 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的接地、接零保护与原系统保持一致。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采用TN系统做保护接零时,工作零线(N线)必须通过总漏电保护器,保护零线(PE线)必须由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5.1.10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融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5.1.11 TN系统中的保护零线除必须在配电室或总电源箱处做重复接地外,还必须在配电系统的中间处和末端处做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保护零线每一处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在工地接地电阻允许达到10欧的

18、电力系统中,所有重复接地的等效电阻值不应大于10欧。5.1.12 做防雷接地机械上的电器设备,所连接的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电器设备的重复接地和机械的防雷接地可共用同一接地体,但接地电阻应符合重复接地电阻值的要求。5.1.13 配电柜应装设电源隔离开关及短路、过载、漏电保护电器。电源隔离开关分断时应有明显可见分断点。5.1.14 配电柜或配电线路停电维修时,应挂接地线,并应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停送电必须由专人负责。5.1.15 电缆中必须包含全部工作芯线和作保护零线或保护线的芯线。需要三相四线配制电的电缆线路必须用五芯电缆。五芯电缆必须包含淡蓝、绿/黄二种颜色决

19、缘星线。淡蓝色芯线必须用作N线;绿/黄双色芯线必须用作PE线,严禁混用。5.1.16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5.1.17 每台用电设备应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严禁用同一个开关箱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用电设备(含插座)。5.1.18 配电箱的电器安装板上必须设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N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绝缘;PE线端子板必须与金属电器安装板做电器连接。进出线中的N线必须通过N线端子板连接;PE线必须通过PE线端子板连接。5.1.19 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

20、0.1s。使用于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5.1.20 总配电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大于0.1s,但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与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间的乘积不应大于30mAs。5.1.21 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进线端严禁采用插头和插座做动连接。5.1.22 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定期维修、检查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隔离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严禁合闸、有人工作”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5.1.23 对混凝土搅拌机、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盾构机械等设备进行清理、检

21、查、维修时,必须首先将其开关箱分闸断电,呈现可见电源分断点,并关门上锁。5.1.24 照明变压器必须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5.1.25 对夜间影响飞机或车辆通行的在建工程或机械设备,必须安装设置醒目的红色信号灯。其电源应设在施工现场电源总开关的前侧,并应设置外电线路停止供电时的应急自备电源。5.2高处作业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915.2.1 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凡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对进行高处作业的高耸建筑物,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暴风雪及

22、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5.2.2 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应设警戒区,并应派专人监护。严禁上下同时拆除。5.2.3 对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一、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篷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与楼层周边及水箱与水塔周边等处,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三、分层施工的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电力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Power System A

23、nalysis Basis (五) 任 建 文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率和频率调整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频率变化的影响及和有功功率的关系 2.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最优分配的模型 4.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3.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 不计网损时水、火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计网及损时各发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频率的一、二次调整 5.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第一节 概述 电能质量 频率频率调整,允许+0.2HZ+0.5HZ 波形抑制谐波 一、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电压电压控制,允许+5% 对用户 异步电机转速与频率有关,出残次品 电

24、子仪器的准确性受影响 频率降低机床传动出力降低 对电厂 和系统 异步电机(给水泵、风机)出力与频率降低、停转 汽轮机低压叶片共振、断裂 电机与变压器励磁电流增大无功损耗增大电压降低 第一节 概述 二、电力系统频率与有功功率紧密相关 频率由发电机转速决定 负荷变化 稳态时:MT= ME,f=0 转速与其轴上的转矩平衡有关 MT:原动机输入机械转矩 ME:发电机输出电磁转矩 MT:由于惯性大变化慢 ME:有功负荷变化快 产生瞬时不平衡 转矩不平衡 发电机转速变化 频率变化(+0.2HZ+0.5HZ) 第一节 概述 三、有功功率负荷的变化及其调整 第 一 种 负 荷 特点 负荷变化 频率变化 幅值小

25、 频率高 周期短 原因 小负荷 小操作 调整:一次调频(调速器) 负荷性质 调频方式 负荷分解:P=P1+P2+P3 第一节 概述 第 二 种 负 荷 特点:幅值较大、频率较低 原因:冲击性、间歇性负荷 调整:二次调频(调频器) 第 三 种 负 荷 特点:幅值很大、变化缓慢 原因:生产、生活及气象等 条件引起 调整:经济分配 第一节 概述 四、有功功率电源及备用容量 系统有功功率平衡: PG = PL + P 总装机容量:所有发电机的额定 容量之和 系统电源容量:可投入发电设备 的可发功率之和 系统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大 于发电负荷部分,一般占 最大发电负荷的15%-20% 第一节 概述 最

26、大发电负荷:PM = PLmax + Pmax 总 装 机 容 量 备 用 容 量 负荷备用(2%-5%)负荷波动、计划外负荷 事故备用(5%-10%)不影响供电,不少于一 台最大机组的容量 检修备用(4%-5%)适时安排 国民经济备用(3%-5%)超产及新负荷出现 一般总备用(15%-20%) PM 热 备 用 负荷备用 部分事故备用 冷 备 用 检修备用 部分事故备用 国民经济备用 只有拥有适当的备用容量才能进行最优分配及频率调整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数学最优问题目标函数求极值问题 经济运行的目的机组分摊负荷,使总的能源消耗最低 机组耗量特性机组效率的体现 等微增率准则经济运行

27、的依据 一、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在满足 (等约束条件) (不等约束条件) 的限制下,使目标函数 达到最小值 X 状态变量, u控制变量, d 扰动变量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等约束条件功率平衡: 不等约束条件功率限制: 目标函数燃料损耗 应用于电力系统经济运行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二、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 发电机组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源与发出的有功功率 的关系耗量特性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比耗量 : 直线的斜率 微增率 : 切线的斜率 值越小,效率越高 与PG的关系可用耗量微增率曲线表示 一般 iI 当i=i时 i最小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假设:发电

28、厂内多台机组并列向负荷供电(Ph) 思路:建立新的不受约束的目标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三、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等约束条件: 不等约束条件 : 目标函数: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燃料最省 求L函数的极小值 结论 使L函数极小的必要条件是 耗量曲线是上凹曲线,存在极小值 按各机组等微增率 分配发电功率 从而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物理意义:只有B1,B2两点的切 线平行时,两点间的距离 最短,及微增率相等时, 总消耗最小 1、如两台 则应增加PG1等量降低PG2 增加的燃料消耗小于减少的燃料消耗,总的在降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例:两台机组 两台机组PGimax=100MW

29、,PGimin=20MW;Ph=150MW,试求最优分配 解: 若按 1=2 2、数值解法 Ph = PG1+ PG2 PG1=90MW PG2=60MW 第二节 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 3、图形解法 (1)作综合微增率曲线 (2)某一台功率越限时,取极限值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1、各类发电厂的特点 一、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 支付燃料费用 技术最小负荷 锅炉 25%70% 汽机 10%15% 承担急剧变化负荷时与投、退相似,额外耗能、费时 效率与蒸汽 参数有关 高温高压:效率高、调节范围小 中温中压:较前着低、但调节范围大 低温低压:指标最差、不用于调节 热电厂:抽气供

30、热,效率最高,有不可调节的强迫功率 火电厂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综合利用水能有强迫功率 技术最小负荷动力调整范围宽,达50%以上 承担急剧变化负荷时与投、退相似不额外耗能、费时 抽水蓄能 运行成本低,调节方式 水电厂 水头低时达不到额定出力 无调节水库 日、月、年、多年调节水库 原子能电厂 最小负荷取决于汽轮机 10%15% 投、退、负荷急剧变化时耗能、费时,易于损坏设备厂 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小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原则 充分利用水资源,尽量避免弃水 降低火力发电的单位煤耗用高温高压大机组 降低火力发电的成本增加燃用劣质煤、当地煤 2、各类发电厂的合理组合 第三节

31、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1、目标 二、不计网损时水、火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设 : n个火电厂 Fi(P)火电厂耗量特性 m个水电厂 Qj(P)水电厂耗量特性 在0T时间内 等约束条件 功率平衡 : 用水量 : 目标函数 :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2、泛函条件极值问题变分法求解,分段处理 等约 束条 件 目标函数 : 拉格 朗日 函数 L中的变量为Pik,Pjk,k,j;共有(n+m+1)s+m个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对其求偏导 并令=0 水煤换算系数 1m3水量相当于j吨煤的消耗 丰水期小,枯水期大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水、火电厂之间的经济分配仍按

32、等微增率原则分配 ,只不过,水电厂微增率乘一个j后分配,水电厂在 一定时间内可消耗水量越多,单位重量燃料可折换的水量 越大, j 从而jH也越小,水电厂应分配更多负荷 由于j事先未知,须假设j的初值,分配计算求出 各段负荷,然后计算出T时间内的用水量 3、物理解释 : 4、计算: 与Wj比较 结束计算 增大j0 ,重复计算 减小j0 ,重复计算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三、计及网损时水、火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设 : n个火电厂 Fi(P)火电厂耗量特性 m个水电厂 Qj(P)水电厂耗量特性 在0T时间内 等约束条件 功率平衡 : 用水量 : 目标函数 :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

33、优分配 拉格朗日函数 对其求偏导 并令=0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网损微增率 的物理意义:某发电厂所发功率的 变化引起的网路总损耗的变化阻抗矩阵法 第三节电力系统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作业 : 1、某火电厂装设两套发电设备 F1=2+0.2PG1+0.001PG12(t/h) F2=4+0.2PG2+0.002PG22(t/h) PG1max=PG2max=200MW PG1min=PG2min=50MW 试求 Ph=300MW时,负荷的最优分配方案。 2、两电厂供电系统经济运行,在某负荷下,1=6.6/MWh ,2=7.2元/MWh,如果系统的负荷稍微增大1MW,则全系统 的燃料费

34、用增加8.2元/h,求两电厂的线路损耗微增率。 第四节 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一、负荷的频率静态特性 1、定义 : 负荷 与用户的生产状态有关 与频率无关照明、电炉等 与接入点系统电压有关 与系统频率有关仅考虑频率因素 假设不变 2、负荷性质 : 与频率的一次方成正比球磨机、卷扬机等 与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变压器的涡流损耗等 与频率的三次方成正比通风机、循环水泵等 与频率的高次方成正比静水头阻力大的给水泵 第四节 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在(49.550.5HZ)之间 ,kh*近似为一条直线,大 致为1.5(在13之间) 第四节 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二、发电机

35、的功率频率静态特性 1、定义:发电机组的有功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2、调速器的工作原理 (1)、正常运转 PE=PT A-B-C (净蠐(囔匀恮讀缁H缀窢挨饱唀椀會會會蔃蔐蔐鬐弐魵遒死恾顎讘搀漀挀挀昀愀戀昀搀戀愀挀戀挀最椀昀魵遒死恾顎讘搀漀挀尀尀昀挀愀愀戀戀昀搀攀攀搀攀搀昀眀瀀栀焀稀欀堀砀娀栀甀眀焀攀樀昀瀀娀攀刀堀漀伀吀匀爀琀刀欀嘀甀最栀儀魵遒死恾顎讘魵遒死恾顎戀搀戀戀戀攀昀昀挀昀挀昀謀顏懿y扳兵葎灓鷿骘嘀鷿骘嘀鴰骘譵嘀艫靵豷賿譓桓譓桓鷿骘嘀鴀骘嘀嘀譵繓灒慎貍桛翿欀洀靵慎鍧葾辖靵瞍櫿嘀櫿嘀脀鞋艻啵貍鱥葙豭譵戀葾轎兞挀轫兞揿辍兞捎轫兞遵盿辍靵蹻苿懿辖兞拿鞋轎兞鱥葰鞖譗靬损轫靵辖兞葾聓蹹揿響謀儀愀

36、辍兞戀辖兞挀辖兞聓鞋鱥轔鱥捗譵愀拿挰拿挰鞋鱥愀慥拿挰扥挰拿挰扥挰鞋鱥譵轔譵譵愀拿挰拿挰謰鞋譻啰葥譵惿谀葰譵懿萀拿萀譵谀萀譵阀捵轫鱥冑忿辍兞懿鞋葧捶轫鱥賿辍捰轫譵鱥謀輀兞懿挀辍兞拿辖兞葰捶轫譵葰辍譵葰辖譵拿葹辖兞靬葰譵瘀摵鱾幗鱥慙譵癓技挰譵荓鱥乎萀轔萀譵葓捶轫鱥賿辍懿靓蹵譵葓辖譵捵辍冀譓桓奎譵捒轫膑补汔辍膑窉补沔珿茀葎伀傛絛葙v艼葭蝶耀攀嘀愀瀀猀嘀匀稀眀眀唀漀刀夀嘀匀渀最猀儀攀甀栀戀栀娀甀欀挀礀欀焀倀儀謀顏懿y扳兵葎灓鷿骘嘀鷿骘嘀鴰骘譵嘀艫靵豷賿譓桓譓桓鷿骘嘀鴀骘嘀嘀譵繓灒慎貍桛翿欀洀靵慎鍧葾辖讇耀舀(u犓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电力工程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 Power System Analysis Basis (五) 任 建 文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率和频率调整 本章主要内容: 1.概述:频率变化的影响及和有功功率的关系 2.目标函数与机组耗量特性:最优分配的模型 4.电力系统负荷及电源的频率静态特性 3.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各类发电厂的运行特点和合理组合 不计网损时水、火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计网及损时各发电厂间的经济功率分配 互联系统的频率调整 频率的一、二次调整 5.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 第一节 概述 电能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