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36094 上传时间:2020-08-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6.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般都蕴含在哲学理论,特 别是人性论之中,尚未完全分化出来 v(2) 西方古代与近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一般 都其社会阶级的根源,是为了适应某个阶级 政治斗争的需要提出来的 v(3) 随着西方思想从古代到近代的演变与 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趋势,这就是人格心 理思想与哲学、政治与伦理学的结合逐渐过 渡到与生物、医学等自然科学结合 (三)人格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 v我们认为导致人格心理学产生的来源 主要有三个: v1. 心理测量运动 v2. 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v3. 其它来源 v人格心理学形成之后,至今已有近 70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时期,大 致可以分为二个阶段。 v第一阶段:20世纪3060年代。 v第

2、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三、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一)人格结构 用来解释个体差异的概念。 “特质” “类型” “自我” “需要” (二)人格动力 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 (三)人格发展 个体自出生至老年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 表现,随年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 程 (四)人格适应 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的行为反 应。 四、人格研究的主要途径 v人格的临床研究 优点:对人格现象和人的整体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局限: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验证 v人格的相关研究 优点:寻找个体差异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局限:信息在真实性和确切性方面存在问题 v人格的实验研究 优点:对变

3、量研究而揭示因果关系 局限:难以对变量严格控制 五、人格研究的具体方法 1. 资料收集 2. 研究验证 (1)实验法(准实验法) (2)现场研究 (3)访谈法 (4)问卷法 (5)测验法 人格研究的理论 v第三讲 古典精神分析论 v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起源 v弗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 1939)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 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 学体系即精神分析。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弗洛伊德1856 年5月6 日出生于现属捷克 共和国摩拉维亚的一个 小城镇弗来堡。其父亲 是一位犹太羊毛商人, 母亲是父亲第二任妻子。 弗洛伊德是后来的这一 家庭中的长子,也是母

4、 亲最宠爱的孩子。 弗洛依德17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维也纳大 学医学院.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v在1892-1895年在治疗病人伊丽莎白夫人过 程中,弗洛依德在谈话疗法的基础上发明了 “自由联想法”。 v弗与布雷尔合著关于癔症的研究(1895) v 1897年,弗洛依德着手进行自我分析。最 终导致了释梦(1900)一书的出版。 v1900年以后,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日 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 (1905)精神分析引论(1910)等 v1908年在奥地利西部的萨尔茨堡召开了第 一次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会议决定出版关于 精神分析年鉴。 “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 v精神分析学派在

5、这一年正式形成。 v后期主要著作有:图腾与禁忌(1913 )超越快乐原则(1920)自我与本我 (1923)文明及其缺陷(1930)等 。 v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官方公开反对精神 分析,宣布为禁书,并加以烧毁。1938年 ,弗洛依德被迫逃亡英国。1939年逝世于 伦敦。 二.弗洛依德理论的思想渊源 v(一)欧近代学术界对无意识动力作用的探讨 v(二)古典精神分析的自然科学与医学的背景 1. 近代物理学 2. 生物学 3、欧洲临床精神病学 v最主要依据是医学中的精神病理学。 v精神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精神病患者。 v法国学者皮奈尔首先肯定精神异常是一种疾 病,应该采用医疗措施来处理。 v在19世

6、纪末,精神病学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精神病的病因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当时两种思想:一派是由沙可为代表的生 理病因观,另一派是以伯恩海姆和让内为代 表的心理病因观。当时生理观占优势。 v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就是沿着伯恩海姆心理 观的方向,不断反对生理观的过程中发展起 来的。 第二节 以无意识为核心的 人格结构论 v弗洛伊德的基本精神分析观点 v人是一个能量系统,但能量有限 v若以某种方式释放了能量,以另一种方式释 放的能量就会减少 v人的精神活动能量来源于本能,它推动个体 行为的内在动力 人类有两类最基本的本能: 生本能(性本能): 一切与保持生命(生存)有关的本能。( 力必多) 体现为爱

7、死本能(攻击本能): 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的力 量。(塔那托斯) 体现为恨、破坏、攻击、战争的力量 一 . 早期人格结构说 v意识(这里指人格)由三个部分所组成 : v(一) 意识 v是人格的表层部分,它是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 察到的主观经验所组成。特点是具有逻辑性、时 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v(二) 前意识 v1 .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由那些虽不能即刻回 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就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 经验所组成。2. 作用 检查作用 (三)潜(无)意识 v1.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潜意识,弗洛伊 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 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v2. 影

8、响 无意识是人格结构中最大、最有力的部分。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并不意识到它的 存在,但它对于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产生影响 v潜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 v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 v人格结构冰山图 意识是人格的表层 前意识是人格的中 间层 潜意识是人格的深 层部分 二 .后期人格结构说 本我(id)、自我(ego) 、超我(superego) 本我:个体生来时的心理状态,由原始本能组成,满 足个人当前需要。确切译人的动物性。快乐原则 自我:可意识到执行思考、感觉、记忆、判断的部分。 由本我分化出来,协调本我和超我的需要,若不协调 会焦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代表理想部分,是父母、社会向个

9、体灌输的传统 价值观念和社会理想的人格结构,监督、批判、管束 自己的行为。良心和理想自我的原则 三、人格动力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一)本能(人的一切精神活动都是心理能量的作用) 来自生物体内部的一种固有驱力,决定与影响着人 的心身活动态势 本能的根源:个体的需要或冲动 本能的目的:内在和外在目的 本能的对象: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利用的对象及 采取的手段 本能的动能:本能所具有的力度或强度 v(二)焦虑 v由紧张、不安、焦急、忧虑、惊恐等感受交织在一起的情 绪体验。来源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 v焦虑与恐惧不同 v焦虑的三种类型 v现实性焦虑感知到环境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 所引起的情绪反应

10、 v神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时所引 起的恐惧感 v道德型焦虑个人良心上的不安而产生的罪恶感 和羞耻感 (三)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 压抑(repression) 自我阻止激起焦虑、威胁或令 人痛苦的念头、情感和冲动不让其达到意识水平 2. 否认(定) 个人潜意识地阻止有关自己痛苦的事实 进入意识(拒绝不愉快) 3. 移情 一种引起焦虑的冲动投注改换为另一种不引起 焦虑的投注 4. 自居作用(认同) 个体潜意识地向别人模仿的过程 (通过攀附别人提高自己的价值感) 5、替代和升华(displacement and sublimation) 将 受挫欲望或冲动转移到为社会许可的目标或对象

11、上去 6.投射作用(projection) 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态度、行为、想法和欲望 推给别人、归为他人或其他事物 7.文饰作用(合理化) (rationalization) 用一种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 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 8.反向作用(反应形成) (reaction formation) 为了掩盖某种欲念而采取与此欲念相反的行为 9.固着作用 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反应方式的刻板化 10.退化 个人遇到挫折时以显得幼稚的行为来应付现实困境 v补偿 通过培养好的和正向的特质来弥补 自身的缺陷与弱点 v幽默 以幽默的语言或行动来应付紧张的 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 v弗洛伊德在

12、其幽默及其与无意识的关系 (1905)一书中,对幽默作了一番详尽的分析 。其中重点分析了两类玩笑即有关攻击性的 玩笑和有关性的玩笑。 v使通常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得以宣泄。 v 第三节 以性心理为主线的 人格发展阶段论 v一、性的概念 v(一)性本能 弗洛伊德的两个著名断言之一 就是:性本能冲动对人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乃 至对整个人类科学文化的极端重要性。 v弗洛伊德解释说,人有两种主要的生物本能,一 种是维持个体生命的生存本能,另一种是延续种 族的性本能或生殖本能。在弗看来,生存本能与 性本能相比,对于人精神活动和心理发展的意义 不大。 (二)分类 一般人都把性和生殖看成 是同义语,弗则不然,

13、他主张性有广 义和狭义之分 v1.狭义的性: 生殖活动 2.广义的性: 里比多 v性不仅包括直接的生殖活动,而且包 括许多以间接形式发泄性冲动的活动 ,如接吻、触摸、跳舞等等。 v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 弗洛伊德称为里比多。 (性欲力对于人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 个体所经历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1.口唇期(口腔期)(0-15岁) 2.2.肛门期(1-3岁) 3.3.性器期(3-岁) 4.4.潜伏期(6-12岁) 5.5.生殖期(青春期) 第四节 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 v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v一. 自由联想法 v二. 梦的分析 v三.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一.自由联想法 v1.形成

14、 自由联想法是从催眠术中演化出 来的。最初,布雷尔在用催眠术治疗安娜.O 的过程中,与安娜发现了“精神宣泄”的谈话 疗法。后来,逐渐创立了自己的自由联想法 。 v2.使用 (1)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 时,让病人在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 在一张躺椅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 析家鼓励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 到的谈出来。 v(2)关键是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 出来,而不管这些想法是什么。 (3)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 变态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3.原理 自由联想法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就 是弗洛依德的心理决定论。 v在弗看来,自由浮现在心头的任何东西,都 是与前后联

15、想的东西具有一定的因果联系的 二.梦的分析 v弗洛依德把梦的分析称之为“通向无意识的 康庄大道”。梦的分析是弗洛伊德研究的基 本工具之一,它为弗洛伊德开启了无数秘密 之门 v弗洛伊德认为梦有显像和隐意之别。显像是 回想梦里发生事件时所讲出来的内容,而隐 意是蕴含于显象之中的真正含义。 v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 形的满足方式。 v(一)梦的来源 v1. 感觉刺激。一个人在睡觉时,其感 官仍有可能感受内外刺激,如听到汽 车喇叭声,感受到热或冷等等。 v2. 梦的第二个来源是发梦者在清醒时 的所思所想,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 想” v3.梦的第三个来源,也是最为重要的 来源就是本我冲

16、动。 v(二)无意识中的欲望与冲动在梦中 的显现方式 1. 符号化 2. 梦的制作 机制: 压缩 替换把思想观念转化为视觉形 象 反向作用. v(三)梦的分析实质 v梦的分析的实质是将显梦翻译为梦的隐意, 或做梦者的无意识观念与欲望。 三.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 v(一)种类 弗洛依德把日常生活中的 错误分为六类:(1) 口误;(2)笔误 ;(3)遗忘;(4)遗失、误置与误 取;(5)误读与误听(6)多种错误 的混合 v(二)意义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 各种错误、遗忘的分析,弗洛伊德开 辟了通向无意识的又一途径。 精神分析的诊治,关 键是了解无意识的 内容,然后用: 1.梦的解释 2.投射测验

17、 3.自由联想 4.口误 5.催眠 6.意外 7.象征行为 四.总结:对弗洛伊德理论的评价 v(一)研究方法的特殊性: v1. 在研究中,弗洛依德着重了解有关心理的非常 态现象和特殊现象。 v2. 弗洛伊德着重从整体出发研究人格,而不重视 对人格的个别方面和特殊机能的考察。 v3. 弗洛伊德的方法既是一种研究方法,又是一种 精神病的诊断治疗方法,它既具有研究价值,又 具有实用意义。 v4.弗洛伊德的研究方法缺乏科学的严谨性和精确 性,因此,弗洛伊德受到实验心理学家的严厉指 责和嫌恶。 v(二 )弗洛依德人格心理学体系对于人 格心理学发展的积极意义与贡献 v1. 弗洛依德在人格及其变态这个前人所

18、忽视的领 域中,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建立起现代心理学 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心理学体系 v2. 弗洛依德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对人格心 理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意识与 无意识的关系;人格的结构;人格的动力;人格 的冲突与其防御机制;性心理与人格发展等等。 ) v3.弗洛依德体系在人格心理的研究方法上有重要 的贡献。开创了人格心理研究的临床法传统 v(三)理论的局限性 v1.在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弗洛依德体系 过分强调无意识过程,而贬低意识过程。 v2.弗洛依德把人与动物所共有的本能,特别是性 本能当成是人的行为与人格发展的根本动力,过 分扩大了本能的作用,而忽略了人特有的各种

19、社 会需要 v3. 弗洛依德的概念、理论与假设往往是不精确的 和缺乏操作性的,因而难以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来 加以验证。 4. 弗洛依德体系过分依赖有关非常态的或变态心 理现象的材料,而忽视了对正常人,特别是健康 人的人格心理资料的收集与研究。正因为如此, 后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判弗洛依德精神分析是“ 残缺的心理学”。 v参考资料 v1熊哲宏: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v2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长春出版社,1998 v3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论评,吉林教育出版社, 1992 v4弗洛伊德(林尘等译):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上海 译文出版社,1986

20、 v5弗洛伊德(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商务印书馆 ,1986 v6弗洛伊德(顾文译):弗洛伊德自传,上海人民出版 社,1987 第四讲 新精神分析理论 v一、分析心理学(荣格); v二、个人心理学(阿德勒); v三、自我发展人格理论(艾里克森) ; v四、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霍尼、 沙 利 文、弗洛姆) v 广义和狭义 新精神分析理论与经典精神分析 理论的区别: v1、本能论和泛性论社会文化; v2、先天本我后天自我; v3、先天生物决定论悲观主义后天 努力论乐观主义; v4、早期经验决定性作用既重早期 ,也重一生发展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v(一)荣格的主要生平 v著名心理学大师、精神

21、病医生。1875 年7月26日生于瑞士图尔高州,1911年 被推选为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的第一任 主席后因与弗洛伊德的分歧退出,自 创分析心理学。从此,“性格决定命运 ”有了科学的哲学依据。 1961年去世 。 v荣格一生致力于解开人类心灵深处 所隐藏的心理性问题。 v重复提到,心灵的探讨是一门我们 最迫切需要的科学,因为人类心灵 疾病的蔓延 足迹遍及法、意、美等国家。1920 年,他到过非洲的突尼斯及阿尔及 利亚,1924-25年间,到过新墨西 哥州及阿利桑纳州的印地安人区, 找寻人类神话失落一环 v1925-26年间,他到过非洲肯尼亚 的爱尔根山区与当地居民同住,后 来也到过埃及。主要目的:尝

22、试找 出现代西方人与原始居民之间,其 潜意识心灵内涵异同所在 v 他对佛教徒消除本质对立的能力 有深刻印象,老子、孔子、禅学、 易经等东方思想也深深地令荣格着 迷 v我的一生是一个潜 意识充分发挥的故 事 v生命就像以根茎来 延续生命的植物 v我从未失去的是埋 藏于内心深处的潜 意识,它持续地在 永恒的流动中生存 ;我的梦境、各种 幻觉犹如火红的岩 浆,于是我欲加工 的生命在其中被赋 予了形状 返回 (二)分析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人格(精神)作为一个整体,包括了思想 、感情和行为 人格具有与生俱来的整体性,要避免分裂 人格功能要使个体能调节与控制自己,使 之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 v 意识个人心中唯

23、一被自己直接知晓 的部分,自我是意识中心 v 个人潜意识曾经被意识但又被压抑 或遗忘,或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 象的内容所组成 v个人潜意识中对自己生活至关重要的特性为情结 v情结- 一个人富有情绪色彩的一连串的观念 或思想 抽烟情结 v情结控制着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v 集体潜意识 处于个体人格的最低层 v原型以特定方式对外界进行反应的潜在性 、可能性,原型的集合构成集体潜意识,影 响人的精神层面,带有民族烙印 v人格面具:人格最外层,人在公共场所的外 在表现 v阿尼玛(人格内部形象):阴性基质,男性精神 中带有女性特质如多情善感,软弱,美丽,感性 v阿尼姆斯(人格内部形象):阳性基质、女

24、性精 神中带有男性特质如:勇敢 聪明 体魄强壮 v阴影:又称阴暗自 我人身上最好和最 坏东西的发源地, 具动物性。邪恶倾 向。包括一切不道 德的、令人厌恶的 欲望和行为。 “缠 着我们”的东西 v自身:协调人格各 组成部分,使人格 处于和谐状态、统 一体、对整合的追 求、具有稳定性和 自我实现 (三)心理类型 思维和情感是理性机能。感觉和直觉是非理性机能 思维外向型按规则办事,但武断、压抑,缺乏鲜明个性 情感外向型容易动感情,爱交际,但思维压抑,寻求和谐 感觉外向型寻求感官刺激和新经验,情感浅薄,直觉压抑 直觉外向型凭预感做决定,但感觉压抑,新事物敏感,但 不能坚持到底 思维内向性智力高,但适应性差,情感压抑,冷漠、固执 情感内向型思想丰富,但是思维压抑,沉默、忧郁 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行业 > 西医常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