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743096 上传时间:2020-08-26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5.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13)第13章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若干数学观点中的数学 文化 第二节 “ 类比”的观点 1 一、什么是类比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 方面的相似或相同,从而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 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推理方法,也是一种观点。 类比的推理是一种“合情推理”,不是证明,它 无法保证已知相同的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有必然 的联系。但是,它是获得新思路,新发现的一种观 点、一种手段。 2 二、插值问题中的类比 1问题:有函数不知其式,在 处取值 ,在 处取值 ,在 处取值 , 问函数(解析式)为何? 2类比: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 ,五五数之剩 ,七七数之剩 ,问物几何 ? 3 这是我们在前面“韩信点兵与中国 剩

2、余定理”一节中已经解决的问题。当时 我们有一种成功的方法,叫“单因子构件凑 成法”。这种方法是:对每个要素分别做 出一个构件,叫单因子构件,再把它们凑 在一起,从而解决问题。 4 具体说是:先找到用3除余1、用5和 7除均能除尽的数 70;再找到用5 除余1、用3和7除均能除尽的数 21 ;找到用7除余1、用3和5除均能除尽的 数 15;然后算出 3,5,7 = 105 。 最后令 ,即为所求。 5 3插值问题的解法 通过类比,发现插值问题(有函数不知其 式的问题)与“有物不知其数的问题”结构相 同,因此可以考虑用“单因子构件凑成法”: 先作函数 ,在 处值为1,在 处 值均为0 ;再作函数

3、,在 处值为1, 在 处值均为0 ;再作函数 ,在 处值为1,在 处值均为0 。 6 即 , ; , ; , ,那么 就是所求的函数。 7 原问题: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 ,五五数之剩 ,七七数之剩 ,问物几何? 现问题:有函数不知其式,在 处取值 ,在 处取 值 ,在 处取值 , 问函数(解析式)为何? 原问题的解 现问题的解 8 下边求 。 最简单的是 用多项式的方法。比如设 是一个多项式, 则据条件 知,它有两个一 次因式,可令 ,再用条件 去求 。 , 。 故 。 9 同理,可求出 , 。 于是得: 10 经验证,它符合要求,称为插值公式。 即该函数在 三点,插进去的都是 预 先指定

4、的值 。 它简单,明快,可顺利地推广到任意 有限多个点插值的情况。这样,就可以用 一个连续的函数去拟合离散的测量结果。 11 华罗庚由此联想到如何解决具有类似结构的各种问 题。正是他把上述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称为“单因子构件 凑成法”,并概括成如下的“合成原则”:要做出具有平行 的、类似的几个性质A,B,C的一个数学结构,而A,B ,C分别以某种 量刻划,这时,可用“单因子构件 凑成法”:先作B,C不发生作用,而A取单位量的构件, 再作C,A不发生作用,B取单位量的构件;再作A、B不 发生作用,C取单位量的构件。然后用这些构件凑出所求 的结构。这个原则在有的书里称为“孙子华原则”。 体现 了“化

5、繁为简”的思想。 12 思:如何用“类比”的观点, 推广 “现问题”的上述解答: 13 原问题: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 ,五五数之剩 ,七七数之剩 ,问物几何? 现问题:有函数不知其式,在 处取值 ,在 处取 值 ,在 处取值 , 问函数(解析式)为何? 原问题的解 现问题的解 14 三、分割问题中的类比 1 问题: 5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为几个部分? 平面互相尽可能多地相交,才能分割最多。如果5 个平面全都平行,那末空间分成的是6部分,就较少。 但5个平面如何相交最多以致分割最多,一时也想不清 楚,我们想起从“抓三堆”趣味问题中学到的数学思想, 先把问题一般化,再把问题特殊化,逐渐找规律。

6、15 2问题一般化: n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为几个部分 ? 记分为 个部分;再令 把问题特殊化。 16 3问题特殊化: 从简单的情况做起,以便“类比” 4个平面的情况不易想清楚了。但想到要使 平面相交最多,才能把空间分割最多。平面相 交最多,有两个含义,一是每个平面都与其它 所有平面相交,且任意三个平面都只交于一点;二是每个 平面都不过它以外任意三个平面的交点。 17 由此我们想到了空间的四面体,这似乎是四个平面 相交最多(从而分割最多)的情况,把四面体的四个面延 展成四个平面,是否就能把空间分为最多的部分呢? 到底现在把空间分成了几个部分呢? 暂难想象。 由此我们想到去类比 “直线分割平面”的

7、情形。 18 4 类比3条直线分割平面的情形 这也可以看成是把三角形的三条边均 延长为直线,看这3条直线把平面分为几 部分。数一数,是7部分。这对我们有什 么启示? 19 20 我们分析一下这7个部分的特点: 一个是有限的部分,在三角形内部,即 ;其 余六个是无限的部分,其中,与三角形 有公共顶点,与三角形有公共边。 把它们加起来,于是1+3+3=7。 所以3条直线分割平面,最多分为7个部分。 21 5 类比考虑四面体的四个面延展成4个平面,把空间分为几 个部分:有限部分(四面体内部)数为1;无限部分与原 四面体或有一个公共顶点(有4个部分),或有一条公共 棱(有6个部分),或有一个公共面(有

8、4个部分),于是 所分空间总的部分数为 1+4+6+4 = 15 。 以下仍要考虑 这就是一开始提出的问题:5个平面最多把空间分为几个 部分? 22 这一问题在平面上的类似问题是什么?是5条还是4条 直线分割平面?又如何类比?想不清楚了。对我们来说 ,不如在“一般情形”下考虑问题: 个平面分割空间和 条直线分割平面。 条直线“处于一般位置”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任何两 条直线都相交;任何三条直线都不共点。 个平面“处于一般位置”的要求是:任两平面都相交 ,且任意三个平面都只交于一点;每个平面都不过它以 外任意三个平面的交点。 23 进而,我们再类比直线上的问题: 个一般位置的点分 割直线的问题。

9、这一问题的结论比较清楚: 个点最多把直线分为 个部分。 这对我们会有启发。 如果我们把极端情况有零个分割元素的情况 也考虑在内,那么被“分割”成的部分数是1。 下图综合列出点分直线、直线分平面、平面分空间的已 取得的结果。 24 6 类比一般化 (解释记号 ,然后看图) 分割元素 个 数 被分成的部分数 点分直 直分平面 平面分空 0 1 1 1 1 2 2 2 2 3 4 4 3 4 7 8 4 5 15 5 6 25 于是,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待解决的问 题。弧立的问题有时难于理解,而解决系 列问题有时比解决弧立问题好入手。 现在,原问题 “ ” 已处在系列问题之 中,比之原来的情形,求解已有进展。 26 7(用类比的观点)猜想 观察上表中已得到的结果,看看表中的数字间有什么联系?其中 有什么规律性? 从最右一列,先以为有“2的方幂”的规律,但8后边的 表明这个猜想不对。 反复求索的结果,我们可能忽然看到表中有 3 4; 7 8 7 15 , 以及联想到 3 + 4 = 7,7 + 8 = 15。 这是一个独特的联系:表中已出现的每个数都可由它“头上”的数 与“左肩”上的数相加而得到。 27 表中已出现的每个数都可由它“头上”的数与“左肩”上的数相 加而得到。 分割元素 个 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