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有关朝向的规定在本表中选取; 2 对非正朝向的拟合系数,可取表中数据的插人值。 4.2.3 组合式遮阳装置的外遮阳系数,应为各组成部分的外遮 阳系数的乘积。 4.2.4 当外遮阳的遮阳板采用有透光性能的材料制作时,外遮 阳系数应按下式进行修正: S D = 1 一 (1 一 S D)(1 一 叩 )(4.2.4) 式中:S D 采用可透光遮阳材料的外遮阳系数; S D 采用不透光遮阳材料的外遮阳系数; 丫 遮阳材料的透射比,按表4 .2.4选取。 表4.2.4遮 阳材料的透射比 浅色0.4 3 8 S 结 构设计 5.1 一 般 规 定 5.1.1 建筑遮阳工程应根据遮阳装置的形式、所在地域
2、气候条 件、建筑部件等具体情况进行结构设计,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 0 n的相关规定。 5.1.2 活动外遮阳装置及后置式固定外遮阳装置应分别按系统 自重、风荷载、正常使用荷载、 施工阶段及检修中的荷载等验算 其静态承载能力。同时应在结构主体计算时考虑遮阳装置对主体 结构的作用。当采用长度尺寸在3 m及 以 上或 系统 自重大于 1 0 0 kg及以上大型外遮阳装置时,应做抗风振、抗地震承载力验 算,并应考虑以上荷载的组合效应。 5.1.3 对于长度尺寸在4 m以上的特大型外遮 阳装置,且系统 复杂难以通过计算判断其安全性能时,应通过风压试验或结构试 验,用实体试验检
3、验其系统安全性能。遮阳装置的风压试验、结 构试验的实体试验应按本规范附录A的规定进行。 5.1.4 活动外遮阳装置及后置式固定外遮阳装置应有详细的构 件、组装和与主体结构连接的构造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长度尺寸不大于3 m的外遮阳装置的结构构造可直接在 建筑施工图中表达; 23 m以上大型外遮阳装置应编制专门的遮阳结构施工图; 3 节点、细部构造应明确与主体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 、锚 固件种类与个数; 4 外遮 阳装置连接节点与保温、防水等相关建筑构造 的 关系; 5 遮阳装置安装施工说明应明确主要安装材料的材质、防 腐、锚固件拉拔力等要求。 1 O 5.2 荷载 5.2.1 外遮阳装置
4、的风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垂直于遮阳装置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叭、 几风风风wk(5.2.1) 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 kN/ mZ) ; wk遮阳装置安装部位的建筑主体围护结构风荷载标 准值(kN 耐 ) ,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 载规范G B 50 0 0 9取值;有风感应的遮阳装置 , 可根据感应控制范围,确定风荷载; 几重现期修正系数,可取0.7;当遮 阳装置设计寿 命与主体围护结构 一 致时,可取1.0; 风偶遇及重要性修正系数,可取0.8;当遮阳装置 凸出于主体建筑时,可取 1.0; 风遮阳装置兜风系数:柔软织物类可取1.4,卷帘 类可取1.0,百叶类可取0.
5、4,单根构件可取0.8; 凤遮阳装置行为失误概率修正系数:固定外遮阳可 取1.0,活动外遮阳可取0.6; 2 建筑遮阳装置风荷载修正系数应按表5.2.1取值: 表5.2.1遮阳装置风荷载修正 系数 种类八风风风 外遮阳百叶帘 0。7O80.40.6 遮阳硬卷帘 0.70.81.00.6 外遮阳软卷帘 0.70。81.40。6 曲臂遮阳篷 0.71.01.40.6 后置式遮 阳板(翼) 设计寿命1 5年 0.70.81.01.0 与建筑主体同寿命 1.01.01.01.0 3 单项验算遮阳装置的抗风性能时,风荷载的荷载分项系 数可取1.2 一 1.4;当与其他荷载组合验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可 取1
6、.0 ? l2; 4 当需要验算风振效应时,风振系数可按结构设计规范 取值。 5.2.2 遮阳装置的自重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遮阳装置的自重荷载标准值应按系统实际情况计算; 2 遮阳装置的自重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2。 5.2.3 积雪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遮阳装置的积雪荷载标准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G B5 0 0 0 9取值与重现期修正系数几 的乘积计算; 2 遮阳装置的积雪荷载分项系数可取 1.0, 当与其他荷载 组合验算时可取0.7。 5.2.4 遮阳装置的积水荷载标准值应按实际蓄水情况确定,积 水荷载分项系数可取1.0,当与其他荷载组合验算时可取 0.7。 5
7、,2.5 检修荷载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 荷载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计算; 2 检修荷载分项系数应按 1.4取值,并应与积雪荷载组合 验算。 5.2.6 各类遮阳装置荷载组合的取值应符合表5.2.6的规定。 表5.2.6各类遮阳装置荷载组合的取值规定 种类荷载组合与荷载分项系数 外遮阳百叶帘风荷载,1.2 遮阳硬卷帘 风荷载,1.2 外遮阳软卷帘风荷载, 1.2 曲臂遮阳篷 风荷载,1.2; 积雪(或积水)荷载, 1仇 自重,1.2风荷载,1.0积雪(或积水)荷载,0.7; 自重,1.2检修荷载,1.4积雪(或积水)荷载,0.7 后置式遮 阳板(翼) 设计寿 命1 5年 风荷载,1.2; 自重,1
8、.2风荷载,1.0; 自重,1.2积雪荷载,1仇 自重,1.2十风荷载,1.0积雪荷载,0.7; 自重,1.2检修荷载,1.4积雪荷载,0.7 续表5.2.6 种类荷载组合与荷载分项系数 后置式遮 阳板(翼) 与建筑主 体同寿命 风荷载,L 4; 自重,1.2风荷载,L Z; 自重,1.2积雪荷载,L 4; 自重,1.2风荷载,1.0积雪荷载,1。; 自重,1.2检修荷载,1.4积雪荷载,1.0 5.3 遮 阳 装 置 5.3.1 产品类遮阳装置的抗风等结构性能应符合具体建筑的设 计要求。 5.3.2 组装类遮阳装置的设计要求应符合表5.3.2的规定。 表5.3.2组装类遮阳装置的设计要求 正
9、常使用极限极限状态 种类 变形 外遮阳百叶帘 遮阳硬卷帘 功能 正常 正常 强度 外遮阳软卷帘 )荷载效应 常 , 一 常 一 常 一 常 正 一 正 一 正 一 正 曲臂遮阳篷 设计寿命1 5年I 成1/1 0 0 最大变形 ( 1 /2 5,可恢复 镇1/5 0 镇1/1 0(织 物, 相对于骨 架),可 恢复 蕊1/5 0(曲臂机 构) 毛1/1 0(织 物, 相对 于骨 架),可 恢复 砚1/5 0 后置式遮 阳板(翼) 与建筑主 体同寿命 蕊1/2 0 0蕊1/5 0 5。3。3 当采用风压试验或风荷载实体试验方法判断安全性时, 1 3 遮阳系统在试验过程中不得出现断裂、脱落等破坏现
10、象;试验完 成后,有恢复要求的遮阳装置(指外遮阳百叶帘、篷织物面料) 残余变形不应大于1/2 0 。 5.3.4 遮阳装置的抗震计算与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长度尺寸超过 3 m的大型外遮阳装置,设计寿命与主 体结构 一 致或接近时,应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构造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B5001 1的规定。 2 当遮阳装置设计寿命不大于主体结构设计寿命的5 0% 时,无论尺寸长度如何,可不进行抗震计算,但应有防止发生地 震次生灾害的构造设防措施。 5.4 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连接 5.4.1 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各个连接节点的锚固力设计取值 不应小于按不利荷载组合计算得到的锚固
11、力值的2倍,且不应小 于3 0 kN。 5.4.2 遮阳装置应采用锚固件直接锚固在主体结构上 ,不得锚 固在保温层上。 5.4.3 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的连接方式应按锚固力设计取值和 实际情况确定,并应符合表5.4 .3的要求。 当遮阳装置长度尺寸 大于或等于3 m时,所有锚固件均应采用预埋方式。 表5.4 .3 各类遮阳装置与主体结构连接的锚固要求 种类 锚固件 锚固件个数锚 固位置锚固方式锚固件材质 外遮阳百叶帘 通 过计算确定, 且每边不少于3个 基层墙体 预埋或 后置 膨胀螺栓或钢筋, 防腐处理 遮阳硬卷帘 外遮阳软卷帘 通过计算确定, 且每边不少于2个 基层墙体 预埋或 后置 膨胀螺栓
12、或钢筋, 防腐处理 曲臂遮阳篷 6 机械与电气设计 6.1 驱 动系统 6.1.1 遮阳装置所用电机的尺寸、扭矩、转速、最大有效圈数 或最大行程,以及正常工作时功率、电流、电压应与所驱动的遮 阳装置完全匹配。 6.1.2 遮阳装置用电机内部应有过热保护装置。 6.1.3 电机的防水、防尘等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外壳防护 等级(I P代码) G B4 2 0 8 中I P 4 4等级的规定。 6.1.4 外遮阳装置使用的驱动装置的防护等级和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遮阳产品电力驱动装置技术要求J G/T 2 7 6和建筑遮阳产品用电机J G/T2 7 8的规定。 6.2 控 制系统 6.2
13、.1 大于3 m的大型外遮阳装置应采用电机驱动。建筑遮阳 装置的控制系统,应根据使用要求或建筑环境的要求选择。对于 集中控制的遮阳系统,系统应可显示遮阳装置的状态。 6.2.2 遮阳装置使用的驱动装置,应设有限位装置且可在任意 位置停止。 6.2.3 机械驱动装置的操作系统及电机 驱动装置的控制开关应 标识清楚,明确操作方位。 6.2.4 电机驱动外遮 阳装置,在加装风速和雨水的传感器时, 传感器应置 于被控制区域的凸出且无遮蔽处, 传感器所处位置应 能充分反映该区域内遮阳产品所处的有关气象情况,必要时也 可 增加阳光 自动控制功能。 6.2.5 建筑遮阳控制系统应与消防控制系统联动。 6.3
14、 机 械系统 6.3.1立面安装的垂直运行的遮阳帘体的底杆应平直,并应有 保持 自垂所需的足够的重量。 6. 6。 3。2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作作 业业 6-8 6-8 6-106-10 6-116-11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例题例题 例:例:已知已知t t 0 0时,原电路已稳定,时,原电路已稳定,t t=0=0时,时,S S由由a a合向合向b b, 求:求: 时的时的u u C C ( (t t), ), i i( (t t) ) . . u uC C ( (t t) ) a a b b . S S ( (t t=0)=0) . i i( (t t) ) + +
15、 _ _ 2 4 6 2 16V + + _ _ . . 8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例题例题 0 uC, i t 4V. i uC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第第6 6章章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 6. 6.1 1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 6.2 6.2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 6.3 6.3 一阶电路一阶电路 6.4 6.4 电路的初始条件电路的初始条件 6.5 6.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6 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6.7 6.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全响应 6.8 6.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6、 6.9 6.9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6.10 6.10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 6.11 6.11 卷积积分卷积积分 6.12 6.12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6.13 6.13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 目目 录录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6 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零状态响应:初始状态为零,输入不为零所引起的初始状态为零,输入不为零所引起的 电路响应电路响应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6 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已
17、知已知 u u C C (0)(0) = = 0 0,求:求: 时的时的u u C C ( (t t), ), i i C C( (t t) ) RCRC 充充 电电 过过 程程 _ _ Us R u uR R C u uC C S S ( (t t=0)=0) i i C C + + + + _ _ . . _ _ Us R u uR R C u uC C i i C C + + + + _ _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6 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已知已知 u u C C (0)(0) = = 0 0,求:求: 时的时的u u C C ( (t t),
18、 ), i i C C( (t t) ) RCRC 充充 电电 过过 程程 _ _ Us R u uR R C u uC C S S ( (t t=0)=0) i i C C + + + + _ _ . . _ _ Us R u uR R C u uC C i i C C + + + + _ _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6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曲线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6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充充 电电 效效 率率 电源提供的电能一半转化为电场能量储 存在电容中,另一半被电阻消耗掉。 南京理
19、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6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例:例:已知已知t t 0 0时,原电路已稳定,时,原电路已稳定,t t=0=0时合上时合上S S, 求:求: 时的时的u u C C ( (t t), ), u u 0 0 ( (t t) ) . . S S ( (t t=0)=0) 1V 1F 2 1 u uC C ( (t t) ) u u0 0 ( (t t) ) + + _ _ + + _ _ .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6 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0 uC, u0 t 1V. . . uC(t) u0(t) 南
20、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6 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已知:已知:i i L L (0) =0, (0) =0, 求:求: 时的时的i i L L( (t t) ) RLRL 充充 磁磁 过过 程程 Us R u uR R u uL L S S ( (t t=0)=0) i i L L + + _ _ + + _ _ L . . I Is s R R iL . . L L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6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最后得到RL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为 图 RL电路零状态响应的波形曲线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21、 6.66.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例:例:已知已知t t 0 时的电路如图时的电路如图( (b)b)所所 示。示。 Us R C u uC C + + _ _ . . R u uR R C u uC C a a b b . S S ( (t t=0)=0) . i i C C + + _ _ + + _ _ Us U0 图(a) 图(b)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7 7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其解为 Us R C u uC C + + _ _ . . R u uR R C u uC C a a b b . S S ( (t t=0)=0
22、) . i i C C + + _ _ + + _ _ Us U0 图(a) 图(b)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7 7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第二项是对应微分方程的通解uCh(t),称为电路的固有 响应或自由响应,若时间常数 0,固有响应将随时间增 长而按指数规律衰减到零,在这种情况下,称它为瞬态响 应。 第一项是微分方程的特解uCp(t),其变化规律一般与输 入相同,称为强制响应。在直流输入时,当 t时, uC(t)=uCp(t) 这个强制响应称为直流稳态响应。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7 7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全响应表
23、达式还可以改写为以下形式: 式中第一项为初始状态单独作用引起的零输入响应, 第二项为输入(独立电源)单独作用引起的零状态响应。 即:完全响应等于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和。 这是线性动态电路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响应可以叠加的一 种体现。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7 7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 以上两种叠加的关系,可以用波形曲线来表示。 (a) 全响应分解为固有响应与强制响应之和 (b) 全响应分解为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之和 瞬态响应 稳态响应 全响应 零输入响应 零状态响应 全响应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6. 6.7 7 一阶电路的完全响应一阶电路的完
24、全响应 全响应表达式:全响应表达式: 三要素法仅适用于直流激励作用下的一阶电路!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一阶电路三要素公式:一阶电路三要素公式: 令令 : : 令令t t = = 0 0+ + : : 直流激励下的一阶电路中的响应均满足三要素公式直流激励下的一阶电路中的响应均满足三要素公式 5.85.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5.85.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初始值初始值 f f(0(0 + + ) ) 稳态值稳态值 f f( () ) 三三 要要 素素 时间常数时间常数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5.85.8
25、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f f(0(0 + + ): ): 初始值初始值 u uC C (0(0 + + ), ), i i L L (0(0 + + ) ):由由t t = = 0 0 的等效电路中求 的等效电路中求 i iC C (0(0 + + ), ), u u L L (0(0 + + ), ), i i R R (0(0 + + ), ), u u R R (0(0 + + ) ) :必须由必须由t t = = 0 0 + + 的等效电路中求的等效电路中求 t t=0=0 + + 时:时: 零状态下:零状态下: C C 电压源,电压源, L L 电流源电流源 C C
26、短路,短路, L L 断路断路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电 路 5.85.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f f( (): ): 稳态值稳态值 R R:由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戴维南等效电阻由动态元件两端看进去的戴维南等效电阻 C C 断路,1 3.1 7离心水泵 , 1 1 0 1 3.1 8潜水泵 I n 1 3.1 9深井泵 11 2 1 3.2 0泥浆泵 , 11 2 1 3.2 1 真空泵 , 1 1 3 1 3.2 2手持电动工具 11 3 附录A建筑机械磨合期的使用 , n7 附录B建筑机械寒冷季节的使用 ! 1 1 9 附录C液压装置的使用 , 1 2 1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2 3 引用标准名录 1 2 4 附:条文说明 1 2 5 1 O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二 1 2 B a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