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

上传人:1262775047@qq.com 文档编号:2780833 上传时间:2020-08-30 格式:PDF 页数:516 大小:17.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16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16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16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16页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201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16页
亲,该文档总共5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0 5 附录A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1 1 0 附录B圆形截面混凝土支护桩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1 5 附录C渗透稳定性验算 1 1 8 附录D土钉抗拔试验要点 1 2 0 附录E基坑涌水量计算 1 2 3 本规程用词说明 1 2 6 引用标准名录 1 2 7 附:条文说明 1 2 9 C ontents 1G eneralP rovisions , , 1 2 T ermsandsymbols , 2 2.1T erT ns , 2 2.2 5 卿 bols , 4 3 B asicR equirements 8 3.1 P rinciples ofD esign 8 3.2 I n

2、vestigation of E xcavatedS iteandS urroundingA rea 1 3 3.3C hoiceofS tructural T yP es 1 4 3.4H orizontalL oad , 1 6 4 R etainingstructures , 2 3 4.1S tructural A nalysis 2 3 4.2 S tabilityA nalysis 2 9 4.3 D esign of S oldierP ileW all 3 5 4.4C onstructionand T estof S oldier P ileW all 3 8 4.5 D e

3、sign ofD iaP hragmW all , 4 0 4.6C onstructionand T esting ofD iaphragmW all , 4 1 4.7 D esign of A nchor , 4 3 4.8C onstructionand T estof A nchor 4 9 4.9 D esign of S trut 5 2 4.1 0 C onstructionand T esting of S trut 5 7 4.11E xcavations S upportedbyP ermanent S tructureand T。介D own M ethod , 5 9

4、 4.1 2 D esign of D ouble-R 0 w- -P llesW all 6 5 5 S oilN alhngwan 6 9 5.1 S tabilityA nalysiS 6 9 8 5.2 B earingC apacity C alculationof 5 0 1 1N ail 5 .3S truct盯al D etailsof5 0 1 1 N alling W all 54 C onstructionandT estingofS oilN ai1 ingW a1 l 6 G ravityC ement 一 S oilwall 6.1 S tabilityA naly

5、sis andB earing C apacity 6.2S tructuralD etailsof G ravity C ement- -S oilW all 6.3C onstructionand T estofG ravityC ement 一5 0 1 1 W all 7G roundwaterC ontrol 7 . 1G eneral R equirementS . . . . . 7.2C ut-O ffD rains 7.3 D ewatering , 7.4 D rainage G alleries . . . . . . . 7.5C alculationofG round

6、S ettlementduetoD ewatering 8 E xcavationandM onitoring 8.1E xcavation 8.2 M onitoring A ppendix AK ernelof A nchorP ulloutT est A ppendix BF lexural C apacity C alculationofR.C.P ile A pP endix C S e 叩 ageS tabilityA nalysis A ppendix DK ernelof 5 0 1 1N ailP ulloutT est , A ppendix E S implified C

7、 alculationforW ater D ischarge in E xcavationP it . . . E xplanation ofW ordingin T his S pecification 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A ddition :E xplanation of P rovisions 7 2 7 5 7 8 82 82 86 87 88 88 88 9 1 1 0 0 1 0 1 1 0 3 1 0 3 1 0 5 11 0 11 5 1 1 8 1 2 0 nj 户 0 门 1 O tl 9 自 9 口 Q 9 自 1 一 1 1 1 1 1

8、 1 9 1 总则 1.0.1 为了在建筑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中做到安全适用、保护 环境、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 一 般地质条件下临时性建筑基坑支护的勘 察、设计、施工、检测、基坑开挖与监测。对湿陷性土、多年冻 土、膨胀土、盐渍土等特殊土或岩石基坑,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 应用本规程。 1.0.3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与基坑开挖,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 基坑周边环境要求、主体地下结构要求、施工季节变化及支护结 构使用期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选型 、优化设计、精心施工、 严格监控。 1.0.4 基坑支护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9、定。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基坑 excavations 为进行建(构)筑物地下部分的施工由地 面向下开挖出的 空间。 2.1.2 基坑周边环境surroundings aroundexcavations 与基坑开挖相互影响的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 路、岩土体与地下水体的统称。 2.1.3 基坑支护retaining andprotectionforexcavations 为保护地下主体结构施工和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采 用的临时性支挡、加固、保护与地下水控制的措施。 2.1.4 支护结构retaining andprotectionstructure 支挡或加

10、固基坑侧壁的结构。 2.1.5 设计使用期限design workablelife 设计规定的从基坑开挖到预定深度至完成基坑支护使用功能 的时段。 2.1.6 支挡式结构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或支撑为主的,或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 护结构。 2.1.7 锚拉式支挡结构 anchor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锚杆为主的支挡式结构。 21.8 支撑式支挡结构 strutted retaining structure 以挡土构件和支撑为主的支挡式结构。 2.1.9 悬臂式支挡结构 cantilever retaining structu

11、re 仅以挡土构件为主的支挡式结构。 2.1.1 0 挡土构件 structuralmemberforearth retaining 2 设置在基坑侧壁并嵌人基坑底面的支挡式结构竖向构件。例 如,支护桩、地下连续墙。 2.1.1 1 排桩 soldier pile wall 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支护桩及冠梁组成的支挡式结构部件 或悬臂式支挡结构。 2.1.1 2 双排桩 double- -row- - piles wall 沿基坑侧壁排列设置的由前、后两排支护桩和梁连接成的刚 架及冠梁组成的支挡式结构。 2.1.1 3 地下连续墙diaphragm wall 分槽段用专用机械成槽、浇筑钢筋混凝

12、土所形成的连续地下 墙体。亦可称为现浇地下连续墙。 2.1.1 4 锚杆 anchor 由杆体(钢绞线、预应力螺纹钢筋 、普通钢筋或钢管)、注 浆固结体、锚具、套管所组成的 一 端与支护结构构件连接,另 一 端锚固在稳定岩土体内的受拉杆件。杆体采用钢绞线时,亦可称 为锚索。 2.1.1 5 内支撑 S trut 设置在基坑内的由钢筋混凝土或钢构件组成的用以支撑挡土 构件的结构部件。支撑构件采用钢材、混凝土时,分别称为钢内 支撑、混凝土内支撑。 2.1.1 6冠梁 capping beam 设置在挡土构件顶部 的将挡土构件连为整体 的钢筋混凝 土梁。 2.1.1 7 腰梁waling 设置在挡土

13、构件侧面的连接锚杆或内支撑杆件的钢筋混凝土 梁或钢梁。 2.1.1 8土钉5 0 1 1nail 植人土中并注浆形成的承受拉力与剪力的杆件。例如,钢筋 杆体与注浆固结体组成的钢筋土钉,击人土中的钢管土钉。 2.1.1 9土钉墙5 0 1 1 nailing wall 3 由随基坑开挖分层设置的、纵横向密布的土钉群、喷射混凝 土面层及原位土体所组成的支护结构。 2.1.2 0 复合土钉墙composite 5 0 1 1 nailing wall 土钉墙与预应力锚杆、微型桩、旋喷桩、搅拌桩中的 一 种或 多种组成的复合型支护结构。 2.1.2 1 重力式水泥土墙gravity cement 一

14、5 0 1 1wall 水泥土桩相互搭接成格栅或实体的重力式支护结构 。 2.1.2 2地下水控制 groundwater control 为保证支护结构、基坑开挖 、地下结构的正常施工,防止地 下水变化对基坑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所采用的截水、降水、排水、 回灌等措施。 2.1.2 3 截水帷幕 curtainfor cutting offdrains . 用以阻隔或减少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人基坑和控制 基坑外地下水位下降的幕墙状竖向截水体。 2.1.2 4 落底式帷幕 closedcurtainfor cutting offdrains 底端穿透含水层并进入下部隔水层 一 定深度的截水帷幕

15、。 2.1.2 5 悬挂式帷幕 unclosedcurtainfor cutting offdrains 底端未穿透含水层的截水帷幕。 2.1.2 6 降水dewatering 为防止地下水通过基坑侧壁与坑底流人基坑,用抽水井或渗 水井降低基坑内外地下水位的方法。 2.1.2 7 集水明排openpumping 用排水沟、集水井、泄水管、输水管等组成的排水系统将地 表水、渗漏水排泄至基坑外的方法。 .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 ak 、 凡k 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标准值 ; G 一 一 支护结构和土的自重; J渗透力; 人卜 一一 弯矩设计值; 从作用标准组合的弯矩值; N 一

16、一 轴向拉力或轴向压力设计值; N k作用标准组合的轴向拉力值或轴向压力值; P ak 、p泳主动土压力强度、被动土压力强度标准值; p。基础底面附加压力的标准值; ps分布土反力; ps 。 一一 分布土反力初始值; P 预加轴向力; q降水井的单井流量; q。均布附加荷载标准值; s 降水引起的建筑物基础或地 面的固结沉降量; sd基坑地下水位的设计降深; S d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 k作用标准组合的效应或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u 孔隙水压力; V - 一一 剪力设计值; V k作用标准组合的剪力值; 一 挡土构件的水平位移。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G 一 一 一 正常使用极限状

17、态下支护结构位移或建筑物基础、 地 面沉降的限值; c土的豁聚力; E c锚杆的复合弹性模量; E m锚杆固结体的弹性模量; E s锚杆杆体或支撑的弹性模量或土的压缩模量; fcs 水泥土开挖龄期时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几y预应力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几普通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k土的渗透系数; 尺k 锚杆或土钉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标准值; qsk 土与锚杆或土钉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 q。单井出水能力; R d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R 影响半径; 笋 一 一土 的天然重度; ycs水泥土墙的重度; yw地下水的重度; 沪 一一 土的内摩擦角。 2.2.3 几何参数 A 构件的截面面积; A

18、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A S普通钢筋的截面面积; b 截面宽度; d 桩、锚杆、土钉的直径或基础埋置深度; h 基坑深度或构件截面高度; 月 潜水含水层厚度; ld挡土构件的嵌固深度; Z。 受压支撑构件的长度; 久卜 一 一 承压水含水层厚度; rw降水井半径 尽 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 a 锚杆、土钉的倾角或支撑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2.2.4 设计参数和计算系数 ks土的水平反力系数; kR弹性支点轴向刚度系数; K 安全系数; K a主动土压力系数; K p被动土压力系数; m 一 一 土的水平反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a 支撑松弛系数; 价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 姚支护

19、结构重要性系数; 奋 一一 坡面倾斜时的主动土压力折减系数; 久 支撑不动点调整系数; #墙体材料的抗剪断系数; 丸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3 基 本 规 定 3.1 设计原则 3.1.1 基坑支护设计应规定其设计使用期限。基坑支护的设计 使用期限不应小于 一 年。 3。1。2 基坑支护应满足 下列功能要求: 保证基坑周边 建( 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的安全和 正常使用; 2 33.1. 保证主体地下结构的施工空间。 基坑支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和地质条件 的复杂程度、基坑深度等因素,按表3 .1.3采用支护结构的安全 等级。对同 一 基坑的不同部位,可采用不同的安全等级。 表3.1.

20、3支护结构的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破坏后果 一 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 环境或主体结构施 工安全的影响很严重 二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 工安全 的影响严重 三级 支护结构失效、土体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或主体结构施 工安全的影响不严重 3.1。4 支护结构设计时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 )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或因过 度变形而 不适于继续承受荷载,或 出现压屈、局部 失稳; 2 )支护结构和土体整体滑动; 3 )坑底因隆起而丧失稳定; 4 )对支挡式结构,挡土构件因坑底土体丧失嵌 固能力而 推移或倾覆; 5 )

21、对锚拉式支挡结构或土钉墙,锚杆或土钉因土体丧失 锚固能力而拔动; 6 )对重力式水泥土墙,墙体倾覆或滑移; 7 )对重力式水泥 土墙、支挡式结构,其持力土层因丧失 承载能力而破坏; 8)地下水渗流引起的土体渗透破坏。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1 )造成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 或影响其正常使用的支护结构位移; 2 )因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渗流或施工因素而造成基坑 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损坏或影响其 正常使用的土体变形; 3 )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支护结构位移; 4 )影响主体地下结构正常施工的地下水渗流。 3.1.5 支护结构、基坑周边建筑物和地 面沉降、地下水

22、控制的 计算和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1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1 )支护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或过度变形的承 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应符合下式要求: 凡S d 毛 R d (3 .1.5 一 1) 式中:y0支护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本规程第 3.1.6条的规 定采用; S d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 (轴力、弯矩等)设计值; R d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对临时性支护结构,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 确定: S d 一 冷S k (3 .1.5 一 2) 式中:价作用基3; 5 7 7.1 一 般规定 , , 5 7 7.2 支吊架制作 率动效率、乘、乘客对客对公公用事用事业业的

23、的不不满满等等 2.1.12.1.1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 行人交通特行人交通特征征 n n 行人交通流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行人交通流特性: n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本关步行速度、步行速度与密度基本关 系等;系等; n n 行人交通特行人交通特征征及其基本及其基本影响因影响因素素行人交通特行人交通特征征及其基本及其基本影响因影响因素素 n n 影响因影响因素:素:影响因影响因素:素:年龄年龄、性、性别别、出行、出行目目的、的、 文化文化素素养养、心境心境、街景街景、交通、交通状况状况、 生生活活区域区域等;等; n n 交通特交通特征征:交通特交

24、通特征征:行人速度行人速度(1.01.3/s)、 行人行人空空间间(0.92.5m2 /人人) 、行人、行人注注 意意力力 n n 步行步行距离距离:步行步行距离距离:可可接接受受距离距离(一一般般越越短短 越越好好) n n 行人行人过过街问题街问题行人行人过过街问题街问题 速度V(m/s) 密度D(m- 2) 2.1.12.1.1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特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特征征 n n 作用作用:作用作用: n决定交通系统的决定交通系统的合合理性、设理性、设施建施建设的科学性及设的科学性及 交通系统的交通系统的有效有效利利用用、运营运营

25、的的效率效率等等 n n 基本基本影响因影响因素:素:基本基本影响因影响因素:素: n基本基本专业专业知识知识与与修养修养、价值价值观观与与能能力力 n与交通与交通参参与者共与者共同同构成构成“游戏游戏”系统系统 n运营运营者的者的利润追利润追求与求与服服务务水平水平的的保障保障等等 2.1.12.1.1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系统中人的特性(小结)交通系统中人的特性(小结) n人人是是交通系统中的交通系统中的最活跃最活跃的的因因素;素; n人人是是交通需求之源;交通需求之源; n人人是影响是影响交通交通安全安全的关的关键键; n人人是是改善改善交通系统之交通系统

26、之主主; n n 交通系统应交通系统应以以人人为为本本交通系统应交通系统应以以人人为为本本 2.1.12.1.1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人的交通特性 汽车基本特性汽车基本特性 n n 尺寸尺寸:尺寸尺寸: n设计设计尺寸尺寸(表表2- 7,2- 8) n是是道路设计和道路设计和附属附属设设施施的设计的的设计的依据依据 n n 动动力性力性能能:动动力性力性能能: n最高最高车速车速 n加加速速时时间间 n最最大大爬坡爬坡能能力力 n n 制动制动性性能能:制动制动性性能能: n制动制动距离距离 n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稳稳定性定性制动制动器器过过热?热? n制动方向制动方向稳稳定性定性侧

27、侧滑?跑偏?滑?跑偏? 2 254() V L i = 2.1.2 2.1.2 车车辆辆基本特性基本特性车车辆辆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自行车基本特性自行车基本特性 n n 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n短短程程 n行行进稳进稳定性定性 n动动态态平平衡衡 n动动力力递减递减 n爬坡爬坡性性能能 n制动制动性性能能 n n 自行车流交通特性自行车流交通特性自行车流交通特性自行车流交通特性 n群群体体性性 n压压缩缩与与膨胀膨胀性性 n离离散散性性 n压压缩缩与与膨胀膨胀性性 n并排并排行驶行驶 n运运行行轨迹轨迹不易不易控控制制 2.1.2 2.1.2 车车辆辆基本特性基本特性车车辆辆

28、基本特性基本特性 三、道路的交通特性三、道路的交通特性 道路道路服服务务性性能能的的好好坏坏体现体现在在量、量、质质、形三、形三方方面面。道路道路服服务务性性能能的的好好坏坏体现体现在在量、量、质质、形三、形三方方面面。 (一一)路网密度)路网密度(一一)路网密度)路网密度量量量量 1 1、总里总里程程与与当当量量里里程程、总里总里程程与与当当量量里里程程(等(等效效里里程程)(等(等效效里里程程) 2 2、路网、路网面面积积密度(路网人密度(路网人口口密度、路网车密度、路网车辆辆密度)密度)、路网、路网面面积积密度(路网人密度(路网人口口密度、路网车密度、路网车辆辆密度)密度) 3 3、合合

29、理路网密度(理路网密度(并非并非越越大大越越好好)、合合理路网密度(理路网密度(并非并非越越大大越越好好) (二)道路结构与道路线性(二)道路结构与道路线性(二)道路结构与道路线性(二)道路结构与道路线性质质质质 1 1、道路结构(路基、路、道路结构(路基、路面面、桥涵桥涵、隧隧道、道、附属附属结构)结构)、道路结构(路基、路、道路结构(路基、路面面、桥涵桥涵、隧隧道、道、附属附属结构)结构) 2 2、道路等级(、道路等级(高高速、速、一一级、二级、三级、级、二级、三级、四四级、等级、等外外)、道路等级(、道路等级(高高速、速、一一级、二级、三级、级、二级、三级、四四级、等级、等外外) 3 3

30、、道路线形(、道路线形(平平面面、纵纵断面断面、横横断面断面,视觉视觉分析)分析)、道路线形(、道路线形(平平面面、纵纵断面断面、横横断面断面,视觉视觉分析)分析) (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形形形形 1 1、公路网布局(三、公路网布局(三角角形、形、并列并列形、形、放射放射形、形、树树叉叉形)形)、公路网布局(三、公路网布局(三角角形、形、并列并列形、形、放射放射形、形、树树叉叉形)形) 2 2、城市城市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布局(棋盘棋盘形、形、放射放射形、形、环环形形放射放射)、城市城市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布局(棋盘棋盘形、形、放射放射形、形、环环形形放射放射)

31、各各种种布局的特布局的特点点(教材教材各各种种布局的特布局的特点点(教材教材P20P20- - 2121)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三)路网布局形形形形 1 1、公路网布局(三、公路网布局(三角角形、形、并列并列形、形、放射放射形、形、树树叉叉形)形)、公路网布局(三、公路网布局(三角角形、形、并列并列形、形、放射放射形、形、树树叉叉形)形) 2 2、城市城市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布局(棋盘棋盘形、形、放射放射形、形、环环形形放射放射)、城市城市道路网布局(道路网布局(棋盘棋盘形、形、放射放射形、形、环环

32、形形放射放射) 各各种种布局的特布局的特点点(教材教材各各种种布局的特布局的特点点(教材教材P20P20- - 2121)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棋盘棋盘状状网网络络 环环加加放射放射状状网网络络 串串 状状 网网 络络 网网络络形形状状网网络络形形状状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网道路网络络 交通网交通网络络 道路网道路网络络和交通网和交通网络络道路网道路网络络和交通网和交通网络络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句容市 高淳市 南京市 江宁

33、江浦 溧水市 仪征市 徐州市 沛县 淮阴市 洪 泽 湖 淮安市 新沂市 连云港市 高 邮 湖 宜兴市 湖 吴县市太 吴江市 常州市 江阴市 金坛市 溧阳市 丹阳市 武进市 扬州市 镇江市 江都市 高邮市 泰州市 泰兴市 南通市 常熟市 张家港市 无锡市 锡山市 靖江市 苏州市昆山市 姜堰市 海安市 如皋市 上海市 通州市 崇 太仓市 海门市 明 岛 启东市 如东市 兴化市 建湖 东台市 盐城市 大丰市 嘉兴市 平湖 至宁波 嘉善 至 大 小洋 山 至杭州 省会 直辖市 地级市 县级市 高速公路 河流 湖泊 海岸线 省界 宿迁市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

34、本特性 环形放射的道路网布局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典型的环形放射交通网(莫斯科)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西安道路网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重庆市道路网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道路的道路的功功能能 n n 由由速度及交通量决定速度及交通量决定由由速度及交通量决定速度及交通量决定 n城市城市快快速路速路 n主主干干道、道、 n次干次干道、道、 n支支路、路、 n生生活活区区道路道路 n高高速

35、公路速公路 n一一级公路级公路 n二级公路二级公路 n三级公路三级公路 n四四级公路级公路 n等等外外公路公路 国国道道 省省道道 县县道道 2.1.3 2.1.3 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道路基本特性 交通量的定交通量的定义义 n n 交通量的定交通量的定义义交通量的定交通量的定义义 n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某一断 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n n 机机动动车车机机动动车车、非机动车、行人等 n交通量是一个随机数 n n 平平均均交通量交通量平平均均交通量交通量 n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n月平均日交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 Techn

36、ical code for deep filled ground GB 51254-201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 1 8 年4 月1 日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 第1637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高填方地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1254 -2017,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 11条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 (www. moht时.gov. en)公开,并由

37、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7年7月31日 3 前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117号)的要求, 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 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 本规定;4.工程测量和原场地勘察;5.原场地地基处理;6.填 筑地基工程;7.边坡工程;8.排水工程;9.工程监测。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

38、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 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 编码:100013)。 4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编单位:清华大学 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空军勘察设 计院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 目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 1 术语.2 2. 2 符号. . . . . . . . . . . . . . . . . .

3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基本规定4 4工程测量和原场地勘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4. 1 一般规定. . . . . . . . . . . . . . . . . . 8 4. 2 工程测量. 10 4. 3 岩土工程勘察.14 4.4 水文地质勘察.17 5 原场地地基处理n 5. 1 一般规定. 21

40、 5. 2 环境保护. 21 5. 3 原场地地基处理.22 5.4 质量检验. 25 6 填筑地基工程27 6. 1 一般规定. 27 6. 2 填筑材料. 27 6. 3 设计与施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6. 4 质量检验. 31 7边坡工程m 7. 1 般规定. 33 7. 2 边坡稳定性分析.34 7. 3 填筑边坡设计.36 7.4 边坡排水设计.37 6 7.5 坡面防护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8 7.6 边坡施工与质量检验.39 8排水工程40 8. 1 一般规定. 40 8.2 场外地表排水.41 8.3 场内地表排水.42 8.4 场内原场地地基排水.42 8.5 填筑地基排水.43 8. 6 质量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规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