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33257 上传时间:2020-09-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国际政治学原理(1-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亲,该文档总共9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织的成立有哪些作用? 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材料:世界银行贷款支持四川甘肃 地震灾后重建。中新网2009年3月21日 电 :3月20日,世界银行同中国政府签 署文件,向汶川地震恢复与重建贷款项 目提供7.1亿美元的贷款。这一项目是 世行迄今最大的紧急救援贷款项目。 材料:人民网海南视窗3月16日消息: 昨日,世界银行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在我省召开民营参 与农村改水管理模式国际研讨会。记者从 研讨会上获悉,海南省获世界银行1000万 美元贷款开展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 该项目将使46.49万农民受益。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

2、三)内容 1加权投票制度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实行加权投票制度, 指每个成员国的投票权与其在基金的配额,即向基金的 认股份额成正比。占有股份最多美国取得了对这两个机 构绝对的控制权。 2“双挂钩一固定”的世界货币制度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每盎司黄 金等于35美元),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各国货币与美 元保持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了 固定的比价关系)。 (四)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总部都设在华盛顿,由美国人担 任关键职务;美国拥有1/5以上的投票权,从而拥有了最 大的表决权和对重大问题的否决权。 (五)作用: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

3、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 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创造了条件。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 地位。 二、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一)背景: 1必要性: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不断加强和1929年经济危机,使 人们认识到加强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2可能性:美国为控制世界贸易,占领世界市场而积极倡导建立 国际贸易组织。 (二)建立: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 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三)性质: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是一个由各缔约国 组成的组织;它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 构。 (四)宗旨:

4、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 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五)影响: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环境,推动了战后世界 经济的发展。 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以美国为主导 1构成 货币体系:世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 贸易体系:关贸易总协定 2作用 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使战后世界经济已 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货币) (金融)(金融) (贸易)(贸易) 三大支柱三大支柱 小结:小结: 国际货币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基金组织 国际复国际复 兴兴 开发银开发银 行行 关贸关贸总协定总协定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5、 世界货币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体系 【知识拓展】 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乘机建立了以自 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金融方面:美国取代英国,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 以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为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美国积极推动 国际贸易自由化,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形成了以美 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它在

6、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 位。 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 境,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 制度得以稳定。 2有利于创造一个自由的贸易环境,推动世界各地经济 的发展,发展相对缓慢的国家可以更多地得到先进的产品 和技术。 3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使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二)消极方面: 对发达国家有利,为美国对外扩张和确立资本主义世界霸 主地位提供了条件,是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工具。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考试范围】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课程标准】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

7、及亚太 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发展趋势。 【知识梳理】 一、欧洲联盟: (一)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1原因 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欧洲各国对冲突和战争的反思。 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和国际地位的下降。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威胁欧洲的自身安全。 法、德两国走向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 国家经济的发展,使西欧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相互依赖程 度加深。 2成立过程 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的建立:1951年法、意、荷、比、卢 和西德签订巴黎条约,1952年成立,标志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 始。 欧洲经济共同

8、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1957年六国签订 罗马条约,1958年成立。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1967年,三机构合并而成。 3欧共体的一体化建设(阅读部分) 建立关税同盟:1968年建立,成员国之间逐步了各种关税,实现 贸易自由化,对外建立共同的关税率。1980年,欧共体超过美国和 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集团。 共同的农业政策:1968年实施。共同体内农产品自由流通和统一 农产品价格;建立共同的农业基金,对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共同财政 支持。 统一大市场:1993年开始动作。目的在于建立没有内容边界的统 一市场,实行人员、商品、资本、劳务的自由流通。 (二)欧洲联盟(EU)的成立和发展 1联合的

9、基础 欧共体的发展特别是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缩小了成员 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2成立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 3性质: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区域经济集团。 (三)欧元诞生:1999年欧元问世,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四)欧洲一体化的影响 1促进和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保持了成员国之间的长期友好 和合作,提升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和两极格局,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3改善和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二、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背景 欧

10、洲一体化的发展,日本实力的增强,美国在国际经济 中的绝对优势地位面临挑战;美、加、墨应对经济全球化 的需要。 (二)过程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签订北美自由贸 易协定。1994年,正式成立。 (三)合作内容 协议规定三个国家在15年内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障 碍,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 (四)影响 加强了经济交流和互补,扩大了三国贸易生产和合作, 推动美洲区域合作进程。 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一)背景: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的推动;亚太地区经 济的快速增长和联系加强;各国明显的差异性和经济互补 性。 (二)过程:1989年成立;1991年,汉城宣言; 19

11、91年,中国正式加入,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 济体名义加入。 (三)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 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四)影响: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以 及经济技术合作三个方面取得了成就;成员国之间存在着 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经济集团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 【知识拓展】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含义 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 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 织。 (二)形成原因 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分工的发展,各国经济相互 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具体原因:世界经济多极化日趋发展的结果 国际

12、竞争日益加剧的产物 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影响 1促进了各集团内部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加强和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3促进各国更加着重于经济科技力量的较量; 4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加速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 (四)弊端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出现和发展虽然是历史发展潮 流,但也有些负面影响。经济区域集团经济合作的优惠措 施只是针对成员国的,不利于非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 也不利于缩小当今世界的贫富差距,不利于发展中国家赶 超发达国家,更不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 二、三大经济区域集团的特点 1欧洲联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

13、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 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 。 2经济区域集团并不要求成员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必须一 致,北美自由贸易区就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 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这也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 大特点。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不仅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 同组成和经济集团,而且还是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 和南美洲四大洲的地理范围最广的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第24课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讲座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

14、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1. 前言 2003年11月2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签署了第394号令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 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1. 前言 n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灾害,包 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 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 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 灾害。 1. 前言 n条例第五条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纳入国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n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的防治经费,在划分 中央和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列入中央 和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n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费 用,按

15、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 1. 前言 n条例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 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 门采取措施,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 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地 质灾害防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 前言 n条例第七条 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 全国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测工作。 国务院其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n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 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测 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它有关部门按照 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

16、害防治工作。 1 前言 n条例第十条 国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制度。 n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水利 、铁路、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开展全国 的地质灾害调查。 n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 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结合地质环境状况开 展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 1 前言 n条例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 络和预警信息系统 n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会同建 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动 态监测 n因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建设单位应当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 1 前言 n条例第十九条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 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

17、的区域和地段,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 区,予以公告,并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 明显的警示标志。 n在地质灾害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 建设以及从事其它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1 前言 n条例第二十一条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 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 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n条例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 性评估的单位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取得国土 资源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 可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地质灾害

18、危险性 评估工作。 1 前言 n条例第二十四条 对经评估认为可能引 发地质灾害或者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建设工 程,应当配套建设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地质 灾害治理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当与主 体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同时进行。 1 前言 n条例第六章法律第法律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 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 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或者使用 ,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n未按规定对地质灾害或易发区内的建设工程进行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 n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 格,主体

19、工程即投入生产或使用的。 1 前言 n条例第六章法律第法律四十二条 违反 本条例规定,对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 地质灾害不治理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 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逾期不 治理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由责令限期治 理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治理,所需经费由责 任单位承担,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 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2.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是指一起地质事件(包括自

20、然和人为 )构成对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威胁。 n地质灾害的类型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 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 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 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 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 泥石流 滑坡 崩塌 青县东河口滑坡新北川中学岩崩 康定7.23特大泥石流灾害 宜宾天坑 2010.4) 2.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等级划分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 第四条,地质灾害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 等级: (1)特大型: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 上的; (2)大型:因灾死亡10

21、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 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 (3)中型: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 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 (4)小型: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的 。 2.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调查是为了解地质灾害基本状况、 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而进行的野外工作。按照地质 灾害调查的性质,可分为基础调查和应急调查。 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的位置、类型、规模 、地质条件和发展趋势、影响范围、可能造成的人 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防治工作建议等。 2.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 质构造、地形地貌和

22、气候条件,容易或者可能发生地 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易发区必须经过地质灾害基础调查,才能划定 。 2. 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 ,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 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区域或地段。具体范围由县级人民 政府划定并公告。 危险区可分为以下两个区域:一个区域是可能发 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现象的区域,可以称为 “灾源区”;另一个区域是可能因崩塌、滑坡、泥石流 等地质现象的发生而遭受损失的区域,可以称为“成 灾危险区”。 北川老县城滑坡 宣汉县天台乡滑坡全貌 宣汉县天台乡 滑坡特征 2000年4月9日20时05分,西藏波密县易 贡乡扎

23、木弄沟源区发生巨大山体滑坡, 在短短的23分钟内,以锐不可挡之势 ,扫荡谷口两侧山体,倾泻于易贡湖出 口处,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形成长达 4.6km,前沿最宽达3km,高达60m 110m的近喇叭状天然坝体,堆积方量约 3亿m3,再次形成了易贡堰塞湖。 滑坡后缘高程5520m 楔形槽 西藏易 贡巨型 滑坡 丹巴县城建设街后山滑坡工程布置图 丹巴滑坡完成后的锚索 n丹巴县响水沟“7.23”泥石流灾害造成54人死亡失踪 n丹巴县响水沟“7.23”泥石流灾害造成54人死亡失踪 n丹巴县响水沟“7.23”泥石流灾害造成大渡河雍塞 绵竹清平文家沟泥石流 (2010.8.13) 绵竹清平文家沟泥石流 (2

24、010.8.13) 新北川中学岩崩 彭州市通济镇老虎岩崩塌 都江堰映秀镇 都江堰映秀镇 22 地质灾害的作用过程 地质灾害的组成,按照顺序可以分解为三部分: (1)地质作用过程(包括自然的和人为的); (2)作用结果; (3)潜在威胁人的生命、财产以及环境。 n地质作用过程,根据可以归纳为11大类:即火山活动;地震 活动;物体在斜坡上运动;特殊类土;河流活动和控制;海 洋活动和控制;风力活动和干旱区;土壤侵蚀和沙化;废渣 (物)及其处理;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 n大部分地质作用的结果,主要为以下六种类型:即崩塌(岩 崩);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 22 地质灾害的作用过程 地

25、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危害程度分 灾 情 死亡人数(人) 直接 失(万元 ) 小 型3100 中 型310100500 大 型10305001000 特大型301000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3.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1)避让。主要指通过人员和财产的撤离达到避让灾害。 (2)减轻。可以通过2个方面达到: n 采取措施减小地质作用影响,使风险减小到最低限度。例如通过排水措 施,构筑挡土墙或喷锚等方法进行防治。 n 减小事件本身的

26、规模。例如对边坡而言,可以在坡顶通过禁止建造建筑 物,或者通过坡脚建造人工隧洞使边坡规模减小,从而得到减轻。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构成斜坡的岩 (土)体在重力作用下伴随着其下部软弱面 (带)上的剪切作用过程而产生整体运动的 现象。 4.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4.1 滑坡的术语 主滑壁:由于滑动体离开了未动地面 而产生的沿滑坡周边的陡面,这个陡面 向移动体之下延伸就成为破裂面,习惯 称为“后壁”。 次级滑壁:由于滑

27、坡体内部的差速运 动,在滑体上产生 的陡面。 头部:在滑坡体上部,沿主滑壁和滑 坡体之间的接触带。 顶部:主滑壁与移动体接触带最高点。 趾部:距主滑壁最远处的移动体边界,习 惯称为“鼓丘”。 主滑壁 次滑壁 头部: 顶部 破裂面趾部 (剪出口) 趾部 破裂面趾部:破裂面的最下部与原地面的交会处(有时被埋藏)习惯称“剪出口”。 4.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末端:距滑坡顶部最远的趾部上 的点 , 即“前端”。 脚部:从破裂面趾部向下坡方向伸展 的移动部分,常称“滑坡舌”。 主滑体:位于主滑壁和破裂面趾 部之 间,履盖在破裂面之上的滑坡体。 侧面:坡体两侧的边界。 冠部:仍留在原位的物体,未移动的 ,

28、 邻近主滑壁 的最高部位。 原地面:滑坡发生前的斜坡表面。有时 原地面可能是古、老滑坡体的表面。 左侧面和右侧面:面向滑坡体滑动方向 , 观察者的左右即为滑坡体的左侧面和 右侧面。 末端 脚部 (滑坡舌) 主滑体 侧面冠部 右侧面 滑动面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4、2 据滑坡体积对滑坡的分类 超巨型滑坡: 10亿m3 巨型滑坡: 1亿m310亿m3 超大型滑坡: 1000万m31亿m3 大型滑坡: 100万m31000万m3 中型滑坡: 10万m3100万m3 小型滑坡: 1万m310万m3 较小型滑坡: 1000m31万m3 微型滑坡: 100m31000m3 极微型滑坡: 100m3

29、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4.3滑坡前缘宏观调查 n滑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 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 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 n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异常情况,请具有滑 坡知识的专业人员到现场进一步察看。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震裂”山体: 在北川、青川、汶川等极震区存在1700余处震裂山体,其特点是“裂”而未 “滑”或“松”而未“动”。裂缝长可达数Km,宽可达数m。 青川县城 狮子梁 大型滑坡摧毁了北川中学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全景 4.4 滑坡中部宏观调查 n当滑坡稳定性较差时,可能在滑坡中部出现地面拉裂缝 ,次级台阶,并使建筑物出现有规则的拉裂变形。 n注意由

30、于局部地形起伏或由于人工堡坎和挡墙未坐落在 稳定的地基体上而出现地面裂缝,或由于建筑质量差而 开裂,不要误判为是滑坡的变形滑动。 4.5滑坡后部宏观调查 n当滑坡后缘出现贯通性的弧形拉裂,并出现向后倾斜的 下座拉裂台阶时,必须尽快采取避让措施,将滑坡区的 居民尽快转移,并及时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后缘裂缝的调查 “滑裂”山体: 汶川县城后山震裂山体 埋钉法 埋桩法 4.6 滑坡裂缝简易监测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上漆法 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纸 片监测裂缝拉裂 被拉断,明滑坡生了明 形, 加防范 4.7 滑坡专业监测 滑坡实时监测与预警预报伸缩仪 特点:经济、简

31、便、实用有效 4.7 滑坡应急调查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灾情简况:包括灾害点发生位置(行政区,县、镇、乡、村、社)、发生时间、 灾害类型、规模(长、宽、厚)、伤亡人数、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及可能造成的 经济损失、潜在危害(威胁人员、工程及财产)等。 2、地质环境条件及灾害特征:包括灾害点所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 象水文、工程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变形特征(滑坡体前、后缘,滑带,滑 床及产生裂缝的组合特征,危岩崩塌体的裂缝及组合特征等)。 3、成因及趋势预测:灾害形成原因分析,包括自然因素(如降雨、地震等)、人为 因素(如采矿、人工不合理切坡)等,其中自然因素还应从岩性、构造(裂隙

32、、 软弱结构面、临空面等组合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趋势预测主要根据灾害目前 发育特征、影响因素及以后各因素的发展趋势,对灾害体的稳定性和发展趋势做 出预测评价。 4、已采取的防范对策、措施:如监测、搬迁、防御预案的制定落实、工程治理等措 施,对已制定防御预案的,应附防御预案表。 5、今后防治工作建议 4.滑坡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5 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5.1什么叫崩塌? 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是较陡斜坡上的

33、 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 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产生在土体中者称土崩 产生在岩体中者称岩崩 规模巨大、涉及到山体者称山崩 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状堆 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 倒石堆 n5.2 崩塌类型 n按照崩塌体的规模、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剥落、 坠石和崩落等类型。 n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 ,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度以下。 n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 ,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 n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 ,山坡角多大于40度。 5 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

34、查 5.3 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 n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n坡度大于45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 陡坡 n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 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 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n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 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 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 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5 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5.4 诱发崩塌的主要外界因素: n地震。地震引起坡

35、体晃动,坡坏坡体平衡,从而诱发崩塌。一 般烈度大于7度以上的地震都会诱发大量崩塌。 n融雪、降雨特别是大雨、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 渗入坡体,软化岩、土及其中软弱面,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 而诱发崩塌。 n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不断地冲刷坡脚或浸泡 坡脚、削弱坡体支撑或软化岩、土,降低坡体强度,也能诱发 崩塌。 n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开挖坡脚、地下采空、水库蓄水、泄水 等改变坡体原始平衡状态的人类活动,都会诱发崩塌活动。 5 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都江堰虹口从百余米高度崩落下来的岩块 砸毁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新北川中学岩崩 都江堰映秀镇 都江堰映秀镇 100余吨! 5.5 崩

36、塌发生的时间规律 n降雨或稍微滞后。这里说的降雨过程主要指特大暴雨、大暴 雨、较长时间连续降寸。这是出现崩塌最多的时间。 n强烈地震时。主要指在震级6级以上的强震过程中,震中区( 山区)常有崩塌集中出现。地震过程之后发生崩塌很少。 n开挖坡脚过程之中或滞后一段时间。因工程(或建筑场)施 工开挖坡脚,破坏了上部岩体(土体)的稳定性,常常发生 崩塌。崩塌的时间有的就在施工中,这以小型崩塌居多。较 多的崩塌发生在施工之后一段时间里。 n水库蓄水初期及河流洪峰期。水库蓄水初期或库水位的第一 个高峰期,库岸岩土体首次浸没(软化),上部岩土体容易 失稳产生崩塌。 n强烈的机械震动及大爆破之后 5 崩塌地质

37、灾害应急调查 5.6 崩塌宏观调查 n危岩体后缘裂缝明显拉张或闭合 n出现新生的裂缝 向当地主管部门报告,请具有地质灾害知识的专业 人员到现场进一步察看。 5 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6.1 什么是泥石流? n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 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n特征: 突然暴发 浑浊流体沿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 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很短

38、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在宽阔的堆 积区横冲直撞、漫流堆积 常常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很大危害。 6.2 形成泥石流的基本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在地形上具备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 纵坡降大、流域形态便于水流汇集。一般可分为形成区、流通 区和堆积区三部分。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错落等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 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 采石弃渣、工程建设弃碴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 来源。 水源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 重要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动力来源)。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 。冰

39、雪融水和水库(池)溃决水体等形成。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都江堰市虹口泥石流 2003年四川丹巴县岳扎乡泥石流, 成功撤离237人,死亡13人 2003年四川丹巴泥石流,死亡51人 6.3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 n季节性: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是与集中降雨 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 生于夏秋季节的69月 n周期性:泥石流的发生受雨、洪、地震的影响 ,而雨洪、地震总是周期性地出现。因此,泥 石流的发生和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 活动周期与雨洪、地震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 n泥石流的发生,一般是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 或是在连续降雨稍后。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沟口

40、通常是发生灾害的重要地段。 n了解沟口堆积区和两侧建筑物的分布位置 ,特别是新建在沟边的建筑物。 n调查了解沟上游物源区和行洪区的变化情 况。 n采矿排渣、修路弃土、生活垃圾等,在暴 雨期间可能会形成新的泥石流物源。 6.4 泥石流宏观调查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6.5 泥石流简易观测措施 通过正常洪水水位线来观测泥石流 n了解当地天气预报信息和实际观察沟谷中暴雨 形成的水流情况判断洪水水位。 n当山洪水位线接近正常洪水水位线,而且暴雨 还在继续时,必须派人现场值班观测,并采取 必要的避让措施。如果洪水中夹带的土石增加 时,要注意有可能发生泥石流。 n对于经常暴发泥石流的沟谷,可以通过泥

41、石流 泥位线来判断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 对村庄、居民点、厂矿上游的滑坡崩塌堆 积物、尾矿矿渣排放场、工程弃土进行巡查 和看守,发现有较多物质被洪水携带时,要 及时采取避灾措施。 6 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n 前言 n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 n地质灾害防治原则 n滑坡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崩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调查 n地质灾害发生时的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n引发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降雨、地震、地表水、 地下水活动、重力作用等 人为因素-包括采矿、建房、基础设施、 城市建设、 水利工程建设等。

42、 n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工程作用规模的增大,人 为因素引发地质灾害的事例也日益增多。 7.1 引发因素、临灾征兆的判定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n地质灾害发生前的前兆特征 崩塌-崩塌前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陡坡下出现新的破裂 形迹等 滑坡-后缘出现拉张裂缝,两侧出现剪裂缝,前缘出现鼓丘、出现泉 水或泉水突然消失,有声响等;受其影响房屋倾斜、开裂和树木出现 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泥石流-沟内有轰鸣声,主河流水位上涨和正常流水突然中断 岩溶塌陷-有井、泉水位急剧抬高、降低,地面出现鼓起和裂缝等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

43、和应急救灾 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 重大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 应当及时划定危险区,予以公告,并在其边 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 7.2出现地质灾害前兆的防灾措施 n危险区的划定 1) 危险区的划定是确定地质灾害灾情和危 害程度的基本依据。 2) 危险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质灾害的 规模和危害方式。 3) 不同种类地质灾害危险区的划定,应依 据发育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地质环境条 件,地质灾害灾种和规模以及危害作用 方式来综合分析判定。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崩塌危险区范围平面示意图 崩塌危险区剖面示意图 滑坡危险区范围平面、剖面示意图 泥石流沟危险区范

44、围平面示意图 禁止在危险区内进行爆破、削坡、工程 建设以及从事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 。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及时采取工 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措施,保证地质灾害危险 区内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险情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时,县 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撤销原划定的地质灾害危 险区,并予以公告。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威远县黄荆沟垮石岩危岩疏散路线图 n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内容: 1.应急机构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 2.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应急、救助装备、资金、物资的准备 ; 3.地质灾害的等级与影响分析准备; 4.地质灾害调查

45、、报告和处理程序; 5.发生地质灾害时的预警信号、应急通信保障; 6.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 方案。 7.3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n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原则 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分级管理、综合协调、快速高效。 特大型地质灾害由省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各级人民政府全力配 合。 大型地质灾害由市(州)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省有关部门会同 市人民政府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中型地质灾害由市(州)人民政府负责,省有关部门给予必要 的支持与配合。 小型地质灾害由当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7.4 应急防灾抢险工作的组织 7 地质灾害发生

46、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n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 各企业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 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部下设应急分队。 同级相关部门为同级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 部成员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7.5 临灾处置 n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 预先选定撤离路线 规定预警信号 |落实信息发布责任人落实信息发布责任人 |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 填堵裂缝 |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及时封堵裂隙防止地表水的直 接渗入接渗入 丹巴县城滑坡抢险救灾 |利用重物反压坡脚利用重物反压坡脚 减缓滑坡的滑动减缓滑坡的滑动 (四)灾情缓解后的处置 次生灾害的处置 工程抢险 医疗救护 物资供给 社会治安 社会捐赠 灾情解除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n 多年经验表明,地质灾害是可以有效防范的 ,关键是要让社会公众了解、掌握地质灾害防 治知识。 n如果缺乏地质常识,在原本危险的斜坡、沟谷 中大兴土木,破坏了地质环境与人的自然和谐 ,随意切坡开挖、改变河道、弃土堵沟、修建 池塘,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将引发地质灾害 7 地质灾害发生时的 临灾处置和应急救灾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