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67289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17章电磁波与现代通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小结导航 学案 1【考向指南】本章在个体水平上来研究生命活动的稳态和调节控制。由于实验教材对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更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对植物激素调节融合了较深的内容并进行拓宽。在近年高考试题中多结合生产实践或与相关章节的联系出题。所以纵观五年来的试题情况,本章内容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试题以选择题居多,简答题常以识图分析作答题的形式出现,试题档次以生产、生活、为主的中档题居多。设计实验题将成为以后的考试方向。本章内容可充分体现能力立意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考查的热点有:生长素的有关实验及提供材料的实验设计;生

2、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在生产实际中的运用;各种植物激素与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无土栽培相联系,而“实验设计与探究”是考查学生生物学综合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预测2005年高考命题本章所占比重不会减小,结合生产实践的简答题、设计实验题仍有可能出在本章。所以本章重点掌握:31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理解科学家在研究生长素的过程中的认识发展过程2、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32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2、尝试运用生长素促进扦插生根3、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初步学会探究实验的设计,培养科学得逞实验方法4、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33 其他植物激素1、理解其他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2、掌握植

3、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3、评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要点萃聚】植 物 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生长素的生理用及应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素调节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素调节其它植物激素的种类和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本章知识框图:如右图所示2、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实验:植物生长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最早是达尔文1880年在研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发现的。其后又有多位科学家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研究,通过几代科学家经过50多年的研究完成的。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将琼脂中收集的由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化学物质分离提纯,经鉴定为吲哚乙酸,取名为生长素。其研究发现过程如下表:实 验讨 论 分 析现象说明:单侧照光

4、可引起向光弯曲,向光比背光侧生长慢。这一现象与什么结构有关?光引起了内部什么变化?切去胚芽鞘的尖端后,同样给予单侧照光,胚芽鞘不再向光弯曲且停止生长,该现象说明:向光性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由此可推测尖端可感受光的刺激。现象说明:向光性确是由于尖端感受了单侧光的刺激引起的。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现象证实了推想。进一步推测,该种物质可能影响胚芽鞘的生长。现象说明:胚芽鞘尖端的确产生了某种物质且能向下运输,该种物质分布多的一侧生长得快,少的一侧生长得慢,由此引起胚芽鞘弯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现象证实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促进生长的物质,这种物质可由尖端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的生长。最终

5、人们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并证明它是吲哚乙酸,取名为生长素。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PBoysen-Jensen的“影响物实验”、温特的“生长素命名实验”、温特和蒂曼的“生长素含量测定实验”以及后来许多科学家的其他实验,这些经典实验是科学家精心思考、巧妙设计、反复实践,经后人多次重复,证明是正确的,我们在理解实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应对实验选材、实验条件的控制、对照实验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分析验证等做深入剖析,树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并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生长素的产生:通常认为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的侧链经过转氨、脱羧、氧化等反应转变来的。生长素合成最活跃的部位一般集中在生长旺盛

6、、具分生能力的组织和器官,如茎尖、根尖、新生的嫩叶和种子、胚芽鞘尖端等处。寄生和共生的微生物也可产生生长素,并影响寄主的生长。如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就与根瘤菌产生的生长素有关,其它一些植物肿瘤的形成也与能产生生长素的病原菌的入侵有关。(2) 生长素在植物中的运输方式非极性运输:通过韧皮部进行的、与植物形态学方向无明显关系的运输方式。成熟叶子合成的IAA可能就是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的被动运输。极性运输:局限于胚芽鞘、幼茎、幼根的薄壁细胞之间进行的短距离、仅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的方式。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运输。主要特点:A:为主动运输过程(与呼吸作用有关,速度快),因此,在缺氧的条件下会严重

7、地阻碍生长素的运输。B: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C:受到2、3、5三碘苯甲酸(TIBA)、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等物质的抑制。上述物质又被称为生长抑制剂D: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植物的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如扦插枝条不定根形成时的极性运输和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基运输所形成的顶端优势等。E:生长素的运输在胚芽鞘内通过薄壁组织,在茎中通过韧皮部,在叶子里通过叶脉进行注意: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的化学物质,在植物体内也表现出极性运输,且活性越强,极性运输也越强。如-萘乙酸(NAA)具有类似生长素的活性,从而也具有极性运输的性质,而-萘乙酸(-NAA)无活性,因此也不表现出极性运输。又如2、4、5-三氯苯氧乙酸(

8、2,4,5-T)的活性比2,4,6-三氯苯氧乙酸(2,4,6-T)的强,所以其运输的极性也要强得多。其它植物激素则无此特点。(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很广,但其含量甚微。一般地说,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含量多,如图所示,胚芽鞘、芽尖端和根尖端等分生组织、形成层、幼嫩的种子中,而趋于衰老的组织中则较少。其分布还受光照、重力等因素的影响。拓展:(4).生长素在植物中的存在形式自由生长素:易于被提取,具有生物活性,为生长素的作用形式。束缚生长素:常与一些小分子结合,不易于被提取,无生物活性。其功能有:A:贮存形式: 如IAA与葡萄糖形成吲哚乙酰葡糖;B:运输形式:如IAA与肌醇形成吲哚乙酰肌醇C:解毒

9、作用:如IAA与天冬氨酸形成吲哚乙酰天冬氨酸。植物体内的生长素通常都处于比较适宜的浓度,以保持植物体在不同发育阶段对生长素的需要。4、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促进生长三个特点生长素作用的“二重性”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在低浓度下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下抑制植物的生长。浓度生理作用二重性实践应用低浓度(适宜)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植物发芽促进抑制c/molL-1 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培育无籽果实防止落花落果 高浓度顶端优势抑制植物生长抑制植物发芽果树整枝修剪,棉花摘心田间除草根的向地性 资料1:用生长素处理燕麦胚芽鞘,可增加细胞壁可塑性,而且在不同

10、浓度的生长素影响下,其可塑性变化和生长的增加幅度很接近。结论: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是通过细胞壁可塑性的增加而实现的。资料2:生长素对死细胞的可塑性变化无效;在缺氧或呼吸抑制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抑制生长素诱导细胞壁可塑性的变化。结论:生长素所诱导的生长是代谢活动的结果,并非单纯的物理变化。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从右图中可以看出,根对生长素的最适浓度大约为10-10molL-1,茎的最适浓度为210-5molL-1,而芽则处于根与茎之间,最适浓度约为10-8molL-1。一般来说,根最敏感,茎比较差,芽界于根和茎之间,三者的最适浓度为茎芽根。应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可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调节。顶端优势

11、现象就是其具体表现。不同年龄的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也不同,幼嫩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而老的细胞敏感性则下降。高度木质化和其它分化程度很高的细胞对生长素都不敏感。黄化茎组织比绿色茎组织对生长素更为敏感。对离体器官和整株植物效应有别生长素对离体器官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整株植物往往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提醒:根据不同植物及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植物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可以加以应用:如组织培养时,可以控制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之间的浓度比,可以调控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芽和根的形成;农业上利用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不敏感,而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的差异,常常用较高浓度的2,4一D作为单子叶农作物田里灭除双子叶杂

12、草的除草剂。(2)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生长素可以有效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这主要是剌激了插条基部切口处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诱导了根原基的形成。用生长素类物质促进插条形成不定根的方法已在苗木的无性繁殖上广泛应用。(3)对养分的调运作用生长素具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右图为天竺葵叶片进行的试验,可以看出,14C标记的葡萄糖向着IAA浓度高的地方移动。利用这一特性,用IAA处理,可促使子房及其周围组织膨大而获得无籽果实。拓展: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但在一般情况下,绝大部分基因是处于抑制状态的,生长素的作用就是解除这种抑制,使某些处于“休眠”状态的基因活化,从而转录并翻译出新的蛋白质。当IAA与质膜

13、上的激素受体蛋白(可能就是质膜上的质子泵)结合后,激活细胞内的第二信使,并将信息转导至细胞核内,使处于抑制状态的基因解阻遏,基因开始转录和翻译,合成新的mRNA和蛋白质,为细胞质和细胞壁的合成提供原料,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反应。5、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生长素在植物体内产生的量很少,无法在生产中大规模应用,人们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了一些生长素类似物,可广泛推广和应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生长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生长素的这两项功能不能混为一谈。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是指刺激枝条的一端生出许多不定根来(细胞分裂),而不只是刺激不定根的生长(细胞生长)。关于植物的生长与激素的关系主要是:生长素和

14、赤霉素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细胞体积加大,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有的植物容易插活,如柳树、月季等;有的则不容易插活,如桂花树,石榴等。对于那些不易生根的枝条,可用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插枝下端,然后栽插下去。插枝下端长出大量的根便容易成活。促进果实发育实验证明,雌蕊受粉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中,发育的种子里合成了大量的生长素。这些生长素能促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促进果实发育,不能单纯理解为促进果实的生长。果实的发育包括子房形成果实(发育)和果实长大(生长)。例如番茄的单性结实是生长素处理其花蕾后不经受精作用就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但果实的染色体是2N,而不是N。由于没有受精而

15、形成种子,所以是无籽番茄。正常的果实发育所依赖的生长素,来源于发育的种子。一般情况下,果实是在两性结合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如果由于人为或自然因素的影响,没有受精,此时由子房发育成的果实为无籽果实。如下面几例:无籽番茄: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蕃茄花蕾而获得。无籽葡萄: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可诱导单性结实,形成无籽果实。无籽西瓜: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三倍体西瓜,当然它同时需要一定浓度生长素的促进。香蕉:由于减数分裂时,不能形成正常的精子和卵细胞,因而不能受精发育成种子。防止落花落果由于植物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所以,它被普遍用来防止落花落果,特别是在大棚生产过程中,大棚内缺少帮助花授

16、粉的昆虫和风,倘若辅以人工授粉,很花人工。人们可以用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以防止落花落果。6、其他植物激素激素名称合成的部位存在较多的部位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体内1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株增高2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并促进萌发细胞分裂素根尖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的部位1、 促进细胞分裂2、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的衰老。脱落酸根冠和萎蔫的叶片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的器官和组织1是最重要的生长抑制剂,能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萌发。2、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成熟的果实含量最多。1、 促进果实成熟2、促使器官脱落部分新型的植物激素

17、:茉莉酸、多胺类、水杨酸、油菜素甾醇类共4种。7、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任何一种生理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增殖,而生长素则促进增殖的子细胞继续长大。在组织培养中,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比例低时,有利于根的分化。又如生长素的浓度适宜时,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开始诱导乙烯的形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时,乙烯的含量增加,而乙烯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超过了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此时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总之,植物的一生,是受到多种激素相互作用来调空的。【方法探讨】1生长素

18、的极性运输:(1)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另外生长素在一些细胞分裂特别旺盛的地方,也可进行横向运输。如下图所示:主动运输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下端)横向运输(与植物体茎的纵向垂直)方向方式运输根端芽端少 多多 多少 多多 多水平放置的植物模式图(2)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向下运输积累于侧芽,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造成的。尽管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比顶芽处生长素浓度高,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源源不断地逆浓度梯度由顶芽运往侧芽;还有实验证明,在缺氧时,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影响。这些充分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是主动运输。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于在茎内形成了筛管,而

19、筛管对有机物运输几乎不受重力影响;而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是由于此处无筛管,是薄壁细胞,此处的有机物运输极易受重力影响。归纳如图:特别说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而横向运输则是外因单侧光、重力等因素引起的。2如何理解植物茎的向光性、背地性以及根的向地性:(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如图)四周均匀光照或无光:尖端产生生长素均匀极性运输尖端以下部位生长素浓度分布均匀生长均匀直立生长单侧光尖端影响生长素运输极性运输(上下)横向运输(尖端向光侧背光侧)背光侧多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向光侧少生长不均匀(背光侧快)向光弯曲可见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

20、。(2)茎的背地性,根的向地性起因:地心引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各侧生长素浓度:根向地侧根背地侧,茎向地侧茎背地侧各侧生长情况:根背地侧快于根向地侧根向地性;而茎向地侧快于茎背地侧茎背地性。从根的向地性与茎的背地性可知根的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较茎的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低,即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强,其次是芽,再次是茎。(3)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因素及引起的反应如图。综上所述:以胚芽鞘的尖端为例来解释植物向光性的有关问题,首先要抓住两点: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也是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的下部。当把胚芽鞘尖端去掉(或用云母片把尖端与下部分隔)后,下部将停止生长。其

21、次要掌握该类实验的生长素运输的实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内部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从而使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的快。(注意:不是细胞分裂得逞快。)3学习方法指导:复习该部分内容的方法:列表比较法: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应用及二重性;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联系实际法: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例如诱导单性结实、促进扦插枝条生根,防止落花落果、对果树整枝和棉花打顶心等等。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定要理论联系实际既增加学习趣味性,又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实验法:通过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的实验,对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在熟记实验原理的基础

22、上,利用已提供的材料、用具或者另外的材料,创造性设计步骤严密、程序合理的实验方案。3总结应用,拓展提高(1)实验设计七原则:科学性原则:实验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要以前人的实验、公式或自己的实验为基础,而不是凭空想象。实验结果的预测要有科学依据,实验的各个环节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原则。具体包括:实验原理的科学性、实验材料选择的科学性、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实验结果处理的科学性。简便可行性原则:简便是指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要尽量做到实验材料容易获得,实验装置比较简单,实验药品比较便宜,实验操作比较简便,实验步骤比较简洁,实验时间比较短等。可行是指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

23、,要考虑现有的实验条件,要保证现有条件能够满足实验要求。设置对照原则:本原则指的是在实验中需设置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以对比显示实验的效果。通过设置对照实验,既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又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一定要使反应的条件相同,参加反应物质的量相等,即要遵循等量性原则。可以说,等量性原则与对照性实验是相伴而生的,只要是对照性实验,就一定要体现等量性原则。否则,对照实验会因失去可比性而变得毫无价值。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

24、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对照组实验时,首先要确定变量并加以正确设置,至于将哪一个作为变量则很容易确定,即要验证哪一个因素则把它作为变量,也就是要把所要验证的中心条件作为变量。等量性原则:该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角度不同,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严格控制这些无关变量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要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平行重复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要求控制某种因素的变化强度

25、,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目的是为了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可靠。充分占有原则:充分占有原则要求在实验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题目给出的“信息”,包括知识背景、实验器具、实验药品等。一般地,如果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有些实验器具或实验药品还没有用上,则说明实验设计思路有问题。通过仔细分析实验器具和实验药品,也能为实验设计提供思路。因为在命题过程中,命题者给出的题目条件既充分也必要,一般不会出现解题条件过多或过少现象。解题时一定要非常认真地去正确领会,明确实验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要用到哪些生物学原理和实验方法。安全性原则:尽量避免危险性操作(如果必须使用,要注明,防止环

26、境污染和人身伤害)(2)实验题解题思路实验目的(已知)实验变量(原因)实验结果(结果)验证性实验中逻辑关系多个对比对照组全面实验结论(总)正确实验结论(分)实验步骤(对比对照)A:解题思路如图所示:B:各题型小结:(一)求实验目的:解题思路:直接读取题干;间接:实验步骤 实验变量 实验目的。(二)实验设计:解题思路:实验目的实验变实验步骤1明确实验目的:在题干中往往以“验证”或“探究”等形式呈现出来,它规定了实验进行的方向,所以在设计实验方案之前,必须明确所要验证或探究的生物学事实是什么或生物学事实的哪一方面,实验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有哪些,从而明确实验设计的方向。2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变量(题

27、中可变的单一因素):从单因子变量原则看,自变量是实验中可以人为改变的实验条件,该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实验结果的相应改变,找出并控制好自变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自变量的确定只需“顺着实验目的进行假设”即可。确定了自变量后,通常用“加法”或“减法”来完成自变量的控制,所谓“加法”就是给实验组加入自变量。“减法”就是给实验组去掉自变量。另外,在确定自变量的同时,就要确定因变量及其体现指标。最后,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对该实验有影响的所有变量均视为无关变量,应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以内,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同,从而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3设计对照实验应遵循: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总之抓住以下几个

28、关键点:进行对照组的准备;对照组的设置(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对照组的使用;对照组控制条件的观察。4设计实验步骤:(1)画实验“简图”:当自变量、因变量及体现指标确定以后,实验思路已基本清晰了。为了使实验步骤更加完善和科学,书写步骤之前最好先画一草图,画出实验的大致过程,这样,既可避免实验步骤的遗漏,又可对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进行审查修定,以保证实验过程的科学性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2)书写实验步骤:实验步骤是实验设计者在遵照实验原则,遵循实验原理的前提下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的有序过程,是实验设计的重点,而且容易出错。有了“简图”作基础,再对“简图”中各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的科学性仔细推敲,最后就可以

29、确定实验步骤。解题模式:1将相关的实验材料、用具等平均分组并编号;(在这里实验材料包含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动植物,取材时要注意数量和生理及发育状态相同;用具有烧杯、培养皿,饲养动物的容器等等。这些材料用具在试题中都会给出,注意要结合实验的目的、原理合理利用。)2根据实验变量设置对照(注意:单一因素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最适)。3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结合题意找出具体的观察和记录对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确定观察和记录的时间;设计观察和记录内容;确定记录方式。常用的记录方式是:文字描述、表格描述、画坐标图。对于此类记录方式,可通过“二维设计”来解决,即一维自变量,一维因变量。用坐标图描述一般横坐标

30、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而表格描述为了设计方便往往是横向为因变量,纵向为自变量,而且自变量的排列要有规律性,让人在表格中可以一下看出相关的规律性变化。(三)预测实验结果:解题思路:1验证性实验:实验的实验结果是“预料之中”的,只需朝向既定目标预测和书写,即只写一个结果和应该得出的结论,而且结果的预测应该是与实验的假设相一致的。2探究性实验:遵循完整性原则(将所有的可能性排列出来,并排除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因探究性实验是对未知事件进行探索,其结果往往有多种可能性,且一个结果对应一个相应的结论。因此,通常要按三种情况预测,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相互对照的两组)结果相同、实验组呈现强效应而对照组呈弱效

31、应、实验组呈弱效应而对照组呈强效应。其书写格式一般为“如果说明”。(四)实验结论得出:解题关键: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1在严谨的实验中,“因同则果同,因不同则果不同”。2如果出现“因不同而果相同”,要具体分析:如果因对立(即实验变量是“有”和“无”),则此“因”不是形成果的真正原因,即题中的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如果因不对立,则两“因”中必有内在联系,即本质相同。解题思路:1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2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3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4在

32、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五)写出实验原理:利用题目中提供的试剂或生物材料的特性,使生物体内“隐藏”的物质或反应,显现为可见的现象。(六)实验假设:对实验结果最可能的预测和解释。根据题设要求,确定变量X,在实验中要注意控制变量,一般只确定一个变量,即只有一个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变量。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Y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事件Y不能发生或发生的程度会改变。” 注意事项:1 实验材料在数量上要尽可能多的选取,记录数据时取其平均值以减少实验误差。2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学会设计数据表格或以坐标图的形式现示实验数据。3注意吸取物理、化学中的相关实验原理,如:(物理)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化学)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