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67848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三单元融入社会肩负使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H2 Fe+ Ni Cl 2= Ni + Fe Cl 2 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1)金属材料。 (2)A。(3)置换反应。 Al Fe Ni Cu。58.(2012河南省)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1)右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右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

2、可能有哪些?【作出猜想】只有Zn(NO3)2 Zn (NO3)2、AgNO3 Zn (NO3)2、Cu(NO3)2Zn (NO3)2、AgNO3、Cu(NO3)2【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实验步骤现 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取少量固体B,滴加 有气泡产生 (3)右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 (1)C (2) 猜想中无Cu(NO3)2,说明Cu(NO3)2已与Zn反应生成Cu,而Cu能与AgNO3反应,故也不可能有AgNO3【或Zn应先与AgN

3、O3反应后与Cu(NO3)2反应,当有AgNO3剩余时,溶质中一定含有Cu(NO3)2】实验步骤现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稀盐酸(或稀硫酸等)Zn2HClZnCl2H2(或ZnH2SO4ZnSO4H2)(3)制取CO Fe2O33CO高温2Fe3CO259.(2012.潍坊市)小娜及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及其性质展开了探究。【查阅资料】HCl+AgNO3=AgCl+HNO3,AgCl是一种白色沉淀,这个反应在化学上用于检验和鉴别。【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设计】(略)。【探究实验】1.先将黄铜在热碱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除去表面的油污。然

4、后再放在稀盐酸中浸泡片刻,其目的是_。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称取质量为ag。2.将ag试样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搅拌使其充分反应。3.将小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_(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4.称取固体的质量为bg。5.计算出黄铜中锌和铜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在步骤1中,若试样用蒸馏水洗涤之后,不干燥,则计算出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拓展探究】1.重复【探究实验】步骤1。w w w.xk b1. co m2.将ag试样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并对滤液的组成进行探究。(1)锌和硝酸盐溶液反应的

5、化学方程式是_。(2)同学们对蓝色滤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只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溶质为_。(3)设计两种实验方案来验证以上猜想。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在滤液中插入一根铜丝_猜想成立_猜想成立方案二_猜想成立_猜想成立【答案】【探究实验】1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或其它合理答案) 3洗涤、干燥 【反思与评价】偏大 【拓展探究】2(1)Zn+2AgN03=Zn(N03) 2+2Ag (2)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结论铜丝表面无变化(1分) xkb 1.c om铜丝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1分)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6、,滴加几滤液无明显变化(1分)滴稀盐酸(或其他氯化物溶液)(1分)生成白色沉淀(1分)60. (2012.广州市)(6分)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钴可形成化合价为+2和+3的两种氧化物,其化学式分别是_、_。(2)已知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6H20固体和CoCl2溶液都是粉红色的。将滤纸放入CoCl2溶液中浸泡,取出晾干。将干燥的粉红色滤纸用酒精灯小心烘烤,滤纸由粉红色逐渐变成蓝色,烘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将金属钴投入稀硫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H2S04=CoS04+H2。预测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1);(2)CoCl26H2O = CoCl2 + 6

7、H2O;(3)固体溶解,有无色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61.(2012.宿迁市)(10分)(1)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为:铜、铁、铝。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选填字母) (A.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的活动性)关系最大;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选填字母)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生锈的铁制品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洗槽中,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反应类型是 。若要验证银、铁、锌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已经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的另外两种

8、溶液是 、 。C A , Fe + 2HCl = FeCl2 + H2 置换反应(或Fe2O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几种疾病死亡率的分析,认识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2.通过探究实验,进一步掌握探究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的设计,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分析数据、总结结论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分析和探究,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并指导自己和他人的生活。2.认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树立热爱祖国的情怀。教学重点1.正确进行资料分析。2.科学严

9、谨地完成探究实验。教学难点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编写本节导学学案。2.收集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资料,制作相关多媒体。3.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学生准备:收集引起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病因等相关资料。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有史以来,疾病就是威胁我们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人类同疾病作着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疾病还在严重地威胁地我们的健康,同学们课下所收集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就位列其中。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成果。教学过程:教学要点 教师活

10、动 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有史以来,疾病就是威胁我们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人类同疾病作着长期不懈的斗争,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时至今日,依然有许多疾病还在严重地威胁地我们的健康,同学们课下所收集的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就位列其中。现在请同学们把你所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让我们大家共享你的成果。结合学生的展示,导入:这些产生的病因都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各抒已见质疑求知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资料分析探究实验结合学案,引导学生分析完成:1.什么是生活方式?2.资料分析:40多年来,导致我国城市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种类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发生这

11、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1.什么是现代文明病(生活方式病)?2.这些现代文明病的病因有哪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到了什么作用?强调:1.现代文明病:慢性、非传染性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教师:下面我们来设计一个实验,具体观察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学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并记录,然后请小组的记录员向大家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与学生一起讨论完善。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同学提出教师的指导性建议供学生参考:1.水蚤的心脏很小,又呈白色,不容易找到,所以

12、应该先确认心脏的位置,避免劳而无功。2.计数时应用吸管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分,避免水蚤跳动难以观察,但水分又不能全部吸干,以免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心脏。3.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即在清水中和在某一浓度的酒精溶液中。4.在用酒精实验时,应先用吸水纸将水吸干,避免降低酒精的浓度,先滴23滴酒精溶液,过510秒再用吸水纸吸去大部分的酒精溶液,但不要吸干,这样既可保证酒精溶液对水蚤的影响,又可避免水蚤游动影响观察。认真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小组分析、讨论,提取相关信息,完成讨论题展示讨论结果,相互质疑释疑,完善结论。分析、归纳、总结并回答认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疾病的影响分组讨论,设计探究计划并记录小组展示

13、自己的设计方案,小组间互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措施,完善实验设计观看,进一步完善自己小组的实验方案,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方法、技巧板书设计: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1.现代文明病(生活方式病):慢性、非传染性 遗传因素2.病因 环境 生活方式:加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3.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自主学习:1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各种 ,如饮食习惯、起居习惯、日常生活安排、娱乐方式和参与社会活动,等等,人们的 与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2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 ,而是 疾病、 疾病、恶性肿瘤等

14、一些 、 疾病,这些疾病也常被称为“生活方式病”或“ ”。3科学研究证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 和 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 有关,不健康的 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步训练:1生活方式病与下列哪一项没有关系( ) A病原体 B遗传因素 C环境 D个人的生活方式2目前,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中,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 ) A心血管疾病 B脑血管疾病 C恶性肿瘤 D传染病3下列疾病与人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恶性肿瘤 B神经病 C流行性感冒 D色盲4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会造成疾病,下列属于生活方式病的是( ) A高血压、冠心病 B色盲、白化病 C麻疹、水痘 D

15、肺结核、心脏病55月30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图示某地区男性每天吸烟数量与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据图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每天吸烟量越大,肺癌发病率越高 B吸过滤嘴烟比吸非过滤嘴烟肺癌发病率高 C每天吸烟量与肺癌发病率并无明显关系 D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唯一因素课时作业:1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下列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 B为了保持苗条身材,经常不吃早饭 C为了取得好成绩,经常熬夜学习 第5题图 D为了消除烦恼,经常抽烟喝酒2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从我做起。下列不属于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向上的心态 B经常不吃早餐,偏爱吃油炸

16、食品 C不沉迷于网络游戏 D主动与老师、家长和同学交流3请就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影响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水蚤很微小,观察临时装片上水蚤心率要用到 和计时器。(2)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 中观察,再在某一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因为 。(3)某同学配制烟草浸出液的方法是:取A、B、C、D四个小烧杯,分别加入50毫升、40毫升、30毫升、20毫升清水,再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一支同种香烟的烟丝,浸泡一昼夜,滤汁备用。 假如实验结果如下表:液体种类清水A杯滤液B杯滤液C杯滤液D杯滤液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3536373941 则可得出的结论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

17、影响,且烟草浸出液浓度越高,水蚤心率越 。(4)上述实验中设置清水的目的是 。答案部分:自主学习:1行为习惯 生活方式2传染病 心血管 脑血管 慢性 非传染性 现代文明病3遗传因素 环境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同步训练: 1A 2D 3A 4A 5A课时作业:1A 2B3(1)显微镜 (2)清水 水蚤体内残存的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在清水中的心率有干扰 (3)有 快 (4)对照4授课人刘胜侠时间2012.09课 题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 型新 授教学媒体多媒体 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

18、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方法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物质具有可分性,进而认识分子和原子可分与不可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2.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分子原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激趣】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19、演示】品红扩散实验(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投影】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讲解)原来花中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结论】1:宏观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分子的基本性质【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投影】经测定: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板书结论】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

20、常小。(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演示实验1】:氨水使铁树上的棉花小球依次变红的情况【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追问】,氨水并没有与棉花上的酚酞接触,棉花上的酚酞变红原因是什么?以上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呢?【板书结论】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演示实验2】把同样大小的糖放入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中【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 【板书】3、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巩固练习】1、解释新课开始品红为什么会消失?为什么闻到花上的香水味?2、湿衣服放在太阳底下容易干,还是

21、阴雨天易干?为什么?【设问】在数学中1+12是正确的,但在化学中这个式子还同样正确吗?【演示实验3】将两支量筒中各量50毫升的水和50毫升的酒精,然后都倒入100量筒中观察是否是100毫升呢?【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导】在生活中将一杯大黄豆倒入一杯小绿豆中摇几下混合后能装满两杯吗?【板书】4、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演示实验4】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巩固练习】1、水的三态变化可用分子的哪些知识解释?2、用分子、原子观点

22、解释热胀冷缩现象。3、打气筒能将气打入车胎或蓝球中的原因。【 提问】水蒸发与水电解变化是否一样?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动画演示】水蒸发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和电解水的微观过程示意图。水分子 氧原子氢原子 氧分子 氢分子【总结】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分子。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投影】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小结】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再分,分子原子都可以构成物质。2、化学变化的

23、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投影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板书】5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板书】6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课堂练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混合物纯净物反思小结、总结交流: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说出来。布置作业:完成课本及练习册的相关练习。回答:闻到了

24、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观察现象 思考问题学生思考、猜想学生观看分子是客观存在的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思考思考、想象、分析观察后回答:酚酞变成了红色。学生讨论、交流观察现象:热水中的糖溶解得快。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回答观察,思考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思考、讨论、回答在教师引导下分析1.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2.水的电解: (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本身也变了化学变化再次分析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氧化汞由氧化汞分子构成,在这个反应过程中,氧化汞分子发生破裂,破裂成“汞粒子”

25、和“氧粒子”,这些“汞粒子”和“氧粒子”有没有继续破裂成更小的粒子呢?这种粒子就是化学上所说的原子。领会分子的“分与合”,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如:氧气、水等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金属、稀有气体等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观看投影认识分子的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讨论将本节知识整理出来课下完成。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激发兴趣。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通过实验、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起悬念,为后面引出分子和原子做铺垫。通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通过具体数据让学

26、生理解“分子很小”。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把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的运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观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时反馈练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从分子本身是否变化来认识、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不仅使学生对这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

27、且便于得出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建立起分子概念。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给予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看见”分子再分就不是原来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突破教学的又一个难点。加深对分子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激情巩固本节知识教学板书课题1 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原子的概念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

28、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教学反思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答案Key to 1-751A 2C 3D 4C 5B 6A 7B 8C 9A 10B 11D 12D 13A 14D 15D 16A 17B 18C 19B 20D 21C 22C 23C 24B 25A 26D 27C 28A 29C 30B 31D 32B 33D 34A 35C 36B 37D 38B 39A 40C 41D 42A 43C 44A 45B 46A 47C 48C 49D 50B 51C 52C 53A 54A 55D 56C 57A 58D 59A 60B 61D 62B

29、 63B 64D 65C 66A 67B 68D 69C 70A71F 72G 73C 74D 75B 76pilots/fliers 77upstairs78southern (south不可接受)79apologize/apologise 80stolen81messages(letters,notes,message不可接受) 82Generally(generally不可接受) 83slightly (little不可接受)84market 85offering (providing, supplying不可接受) The day before the speech contest (

30、比赛) English teacher talked to me She said that she and my schoolmate all wished me success, but it didnt matterthat I would win or not When I was on the stage the next day, I felt so nervousas I shook like a leaf There were so many people present! Suddenly, I caught a sight of my English teacher in

31、the crowd She was smiling but nodding at me I remembered her words and calm down I did a good job and won the first prize Nowmy picture and the prize is hanging in the library Whenever I see them I will often think of my English teacher 86 my87 schoolmates88 whether8990 that91 a92 and93 calmed94 are

32、95 often一、评分原则:1本题总分为30分,其中内容和语言占29分,词数占1分。按7个档次给分。2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词数在90110之间的,加1分。二、内容要点:1时间:2000年2月8日早晨7点15分;2地点:公园路公园门前;3我正沿公园路向东走;4一辆汽车从第3街向右拐,驶入公园路时撞倒了一位过街的老人;5汽车未停,沿公园路向西开走;6汽车是黄色的,车牌号是AC864,司机是一位女性。三、各档次的给分范围和要求:第七档:(2529分)能写明全部或绝大部分要点;语言基本无误,行文连贯,表达清楚。第六档:

33、(2024分)能写明全部或绝大部分要点;语言有少量错误;行文基本连贯,表达基本清楚。第五档:(1619分)能写明大部分要点;语言有一些错误;行文不够连贯。第四档:(1215分)能写明基本要点;语言虽有较多错误,尚能达意。第三档:(811分)能写出部分要点;语言错误多,影响意思表达。第二档:(47分)只能写出一、两个要点;语言错误很多,只有个别句子可懂。第一档:(03分)只能写出与所要求内容有关的一些单词。四、说明:1内容要点可用不同方式表达。2对紧扣主题的适当发挥不予扣分。五、One possible version: It was 7:15 on the morning of Februar

34、y 8,2000 It was walking along Park Road towards the east when an elderly man came out of the park on the other sideof the streetThen I saw a yellow car drive up Third Street and makeright turn into Park RoadThe next moment the car hit the man while he was crossing the roadHe fell with a cry The car

35、didnt stop but drove off at great speed heading westI noticed the driver was a young woman and the plate number was AC864 About two minutes later I stopped a passing car and took the old man to the nearest hospitalLi Hua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

36、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薄罿膄芃薃虿羆艿薃袁节膅薂羄肅蒃薁蚃芀荿薀螆肃芅蕿袈芈膁蚈羀肁蒀蚇蚀袄莆蚇螂肀莂蚆羅袂芈蚅蚄膈膄蚄螇羁蒂蚃衿膆莈蚂羁罿芄螁蚁膄膀螁螃羇葿螀袅膃蒅蝿肈羆莁螈螇芁芇莄袀肄膃莄羂艿蒂莃蚂肂莈蒂螄芈芄蒁袆肀膀蒀罿袃薈葿螈聿蒄葿袁羁莀蒈羃膇芆蒇蚃羀膂蒆螅膅蒁薅袇羈莇袄芈蒇袇螀芇蕿蚀聿芆艿蒃肅芅蒁螈羁芄薃薁袆芃芃螆螂芃莅蕿肁节蒈螅羇莁薀薈袃莀艿螃蝿荿莂薆膈莈薄袁肄莇蚆蚄羀莇莆袀袆羃蒈蚂螂羂薁袈肀肁芀蚁羆肁莃袆袂肀薅虿袈聿蚇蒂膇肈莇螇肃肇葿薀罿肆薂螆袅肅芁薈螁膅莃螄聿膄蒆薇羅膃蚈螂羁膂莈蚅袇膁蒀袀螃膀薂蚃肂腿节衿羈腿莄蚂袄芈蒇袇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