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医学培训教材 病理切片图谱.pdf

上传人:魏子好的一塌糊涂的文献 文档编号:2869985 上传时间:2020-09-14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4.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培训教材 病理切片图谱.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医学培训教材 病理切片图谱.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2、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HSP)是指细胞在应激原特别是环境高温诱导下所生成的一组蛋白质。53、热休克蛋白的“分子伴娘”(molecular chaperone)指热休克蛋白中大多数是细胞的结构蛋白(称为结构性HSP),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蛋白质进行正确的折叠、移位、维持以及降解,因此被称为“分子伴娘”。54、应激性溃疡是指患者在遭受各类重伤及大手术、重病或其它应激情况下,出现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急性病变,主要表现为粘膜的糜烂、浅表溃疡、渗血等,少数溃疡可较深或发生穿孔。55、休克(shock)是机体在受到各种有害因子作用后发生的,以组织有效循环血液流量急剧降低为特征

2、,并导致细胞功能、结构损伤和各重要器官机能代谢紊乱的复杂的全身性病理过程。56、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是循环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它的基本功能是向全身各个脏器、组织运送氧气及营养物质,排泄代谢产物,并且调节组织间液与血管内液。57、低排高阻型休克又称低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心脏排血量低,而总外周血管阻力高。由于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降低,所以又称为“冷性休克”58、高排低阻型休克又称高动力型休克,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是总外周阻力低,心脏排血量高。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脉充实有力,皮肤温度升高,所以又称“温性休克”,部分感染性休克属于此类型。59、“

3、自身输血”是指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的大量释放使肌性微静脉和小静脉收缩,可迅速而短暂地减少血管床容量和增加回心血量,以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60、“自身输液”是指由于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比微静脉对儿茶酚胺更敏感,导致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比后阻力增加更大,毛细血管中流体静压下降,使组织液进入血管,起到“自身输液”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代偿意义。6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以不同原因所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增加以及广泛微血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获得性临床综合征。6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指在DIC发展过程中

4、,在外周血涂片中可见一些带刺的收缩红细胞,可见新月体、盔甲形等形态各异的红细胞碎片,由于裂体细胞脆性高,很容易发生溶血,所以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63、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指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64、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指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心脏的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即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使心输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病理过程或综合征。65、充血性心

5、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在大多数心力衰竭中,尤其是呈慢性经过时,由于CO心输出量和静脉回流量不相适应,导致钠、水瀦留和血容量增多,使静脉淤血及组织间液增多,出现明显组织水肿,心腔通常也扩大66、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high output heart failure)指心力衰竭发生时CO较发生前有所下降,但其值仍属于正常,或高于正常,故称为高输出量性心力衰竭。病理生理学1、简述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及病理(解剖)学的异同点。病理生理学和生理学都是研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但前者研究的是患病的机体(包括患病的人及动物),后者研究的则是正常的机体(正常的人和动物)。病

6、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虽然研究的对象都是患病的机体,但后者主要侧重形态学的变化,而前者则更侧重于机能和代谢的改变。2、试举例说明何谓基本病理过程。基本病理过程是指两种以上疾病所共有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生理过程 。例如,炎症可以发生在全身各种组织和器官,但只要是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都可发生渗出、增生、变质的病理变化,局部有红、肿、热、痛和机能障碍的表现,全身的症状常有发热、WBC数目增加、血沉加快等。所以说,炎症就是一种典型的基本病理过程。3、如何正确理解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于病因与机体的相互斗争而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有规律的病理过程。应抓住下列四点理解疾病的概

7、念:1)凡是疾病都具有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2)自稳调节紊乱是疾病发病的基础;3)疾病过程中引起机体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临床上表现为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主要是劳动能力)的异常(包括损伤与抗损伤);4)疾病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有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4、简述疾病和病理过程的相互关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关系是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同一病理过程可见于不同的疾病,一种疾病可包含几种不同的病理过程。5、何谓疾病的病因和诱因?病因、诱因和条件三者的关系如何?某个有害的因素作用于机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会产生某个特定的疾病,这个有害因素就称为该疾病的病因。诱因是指在病因存在下具有促进疾

8、病更早发生、病情更严重的因素。仅有诱因不会发生疾病。疾病的原因是引起某一疾病发生的特定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性的、特异性的因素。疾病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其中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诱因属于条件的范畴。6、机体死亡的重要标志是什么?简述其判定标准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大脑包括小恼、脑干在内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丧失。其判定标准有: 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状态 自主呼吸停止 瞳孔散大 颅神经反射消失 脑电消失 脑血循环完全停止。7、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有哪些? 自稳调节紊乱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因果转化规律

9、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8、试述机体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大出血心输出量、血压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乳酸大量堆积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心输出量、血压.这就是大出血后体内变化的因果转化规律。9、举例说明机体遭受创伤后,出现的哪些表现属于损伤性变化?哪些属于抗损伤反应?创伤引起的组织破坏、血管破裂、出血、组织缺氧等都属于损伤性反应;而动脉血压下降和疼痛所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及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保证心脑血氧供应及减少出血,属抗损伤反应。10、举例说明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规律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在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同样

10、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实际上,任何疾病都有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例如肺结核病,病变主要在肺,但一般都会出现发热、盗汗、消瘦、心慌、乏力及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另一方面,肺结核病也受全身状态的影响,当机体抵抗力增强时,肺部病变可以局限化甚至痊愈;抵抗力降低时,肺部病变可以发展,甚至扩散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结核病灶如肾结核等。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11、为什么早期或轻症的高渗性脱水病人不易发生休克?高渗性脱水病人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以下三个代偿机制使细胞外液得到补充而不易发生外周循环衰竭和休克。 相对低渗的细胞内液水分向细胞

11、外液转移; 刺激下丘脑使ADH分泌增加而导致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 刺激口渴中枢引起口渴而饮水增加。12、临床静脉补钾的“四不宜”原则是什么?为什么?临床静脉补钾的“四不宜”原则是:不宜过浓、不宜过快、不宜过多、不宜过早。这是因为补钾过浓、过快、过多、过早,易使血钾突然升高,造成高钾血症,易引起心律失常、心搏骤停和呼吸肌麻痹等严重后果。钾主要存在细胞内,细胞外液的钾进入细胞内的速度缓慢,大约需要15个小时,才能达到平衡。钾主要由肾脏排泄,肾功能不全时,过多的钾不易排泄。一个严重低钾血症的患者若短时间内将血钾补充至正常值范围内,也会发生高钾血症的临床表现,因为血钾升高过快与高钾血症一样会明显影响细胞的静息电位,进而影响心肌的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等。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疗行业 > 先进医疗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