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王丽丽.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890871 上传时间:2020-09-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王丽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王丽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王丽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蓝色的树叶》教案设计王丽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和更羸有过什么样地对话,分别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现。试着和同桌练习对话。在诠释魏王的心理时,提醒学生注意抓住魏王的“信不过”、“啊”、“大吃一惊”等词语来表现魏王由怀疑惊讶的语气变化。而读更羸的话则要抓住“请让我试一下”和“笑笑”等语句读出胸有成竹而又谦虚的态度。因为学生已经知道更羸在向魏王许诺不用箭就能射下大雁前已作了周密的思考,所以对更羸胸有成竹的姿态比较容易理解。也正是因为周密,如果外人不理解原因,也很难相信,所以魏王才怀疑和吃惊。这也就是全知全能视角所带来的便利。在上述过程中,学生将多次练习表演对话,直到比较精确为止。四、说教学设想纵观整节课,我采用块状的阅读教学法,将文章分为两大块,

2、课堂教学分三步骤来实施,理出其中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学与和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分析问题的思维。 教学反思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寓言故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引申义,还要明白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我不喜欢用道理这个词但是我还不知道要用哪个词来代替它更好。在反复阅读文本的阶段。我在心中告诉自己备这篇课文,我要考虑三件事。 首先,明确教学内容是什么,这堂课人物对话是重点、射箭成功的原因是重点。所以这堂课上应该指导学生多读、多说。 其次,怎样提出的问题或者提出怎样的问题,才能摆脱我之前上课经常出现的一问一答的形式,我发现当我提问的

3、时候,只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就能答到点上,第二个同学站起来往往和第一个学生回答的一样。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问题上!我的提问延展性不够。问的“简单”,答得自然也就简单。 最后,在第一次写惊弓之鸟的教学设计时,我在尝试创新。从各个环节到提出的问题,同样的教学目的可以用和我自己原来的思路不同的新思路。所以设计了:射雁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中心话题。 这是在领导和老师帮助我完善教学目标之后第一次修改怦怦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 然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抓住四句话进行朗读感悟。一、通过提问:全家人喜欢兰兰画上的小手吗?引导孩子读课文

4、第一自然段“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二、让孩子在课文中找出爸爸、妈妈、姥姥表扬兰兰的话语,用直线勾划出来。(1)爸爸说:“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2)妈妈说:“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3)姥姥说:“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啊!”引导孩子读好这四句话,我主要是利用多种形式读(包括师范读、生个别读、小组读、师生共读、分角色读等),并且对孩子读句子是否正确、有感情给予适当的评价;另外我还利用了课文的图片进行引导孩子朗读句子,让孩子观察图片的人物的脸部表情进行指导朗读。通过一系列的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从读中自己慢慢地感悟,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注重培养孩

5、子的想象力,如提问:“兰兰除了替爸爸拿过拖鞋,给妈妈洗过手绢,帮姥姥挠过痒痒外,她还会帮家人做些什么呢?”孩子们对这个问题都回答得很踊跃,其实他们所说的就是他们平常在家里做的家务事,把自己已经联系上了。孩子们积极地说,积极地回答,为下面引导孩子说出兰兰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了良好的铺垫。到小结时,孩子们很快就领悟到兰兰是个勤劳而且还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除了朗读课文以外,我还注重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会说话,把话说完整,把话说优美(能运用上所学的词语)。所以,在教学中我还穿插了用“喜欢”造句、用关联词语“因为所以”说话,通过完成课后的说说做做,达到了培养学生完整说话训练的目的。课堂上,我总是觉得把机

6、会留给孩子,让他们多说,我少说,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有机会说,有思考的空间。 在识字、写字的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四句话的过程中,随文识字,认识7个生字,会写“笑、着”2个字。本堂课的识字比较落实。采用了小老师教读生字、开火车读生字、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重点认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识字。运用了多种方法记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字谜” 记住生字后,又将生字放回句子中读一读,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在记字的过程中,我运用了“记住生字,奖励红苹果”的激励方式,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在整理

7、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学具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各一张、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纸、小黑板、彩色笔。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引入课题,明确复习目标师:同学们,在你们桌上有两张大小不同的纸,现在咱们来用彩色笔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比赛开始(学生操作完后),请冠军介绍经验,你选择的是这张小的纸来涂,是吗?那么,我们涂色的部分叫什么呢?(面积)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系统地整理和复习“面积”这一单元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面积的整理和复习二、回顾整理,沟通联系1小组合作,自主整理。师:对于面积的有关知识在这一章我们已经学过了,那现在你打算怎样

8、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呢?请大家好好想一想或者打开书看7087页,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组长做好记录,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既全面具体,又简单明了。(小组讨论整理这部分知识,教师参与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刚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了整理,哪个小组先来给大家汇报一下?教师倾听学生汇报,适时引导和点其他小组补充。(要复习面积的含义,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及举例说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还有长方形及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充分让学生说出自己学到的有关面积的知识,并适时评价。3整理完善,沟通联系。师:老师也整理了一下这些

9、知识,师出示:(1)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2)常用的面积单位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平方千米 公顷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00 10000 100 100(3)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师:观察上面几个面积单位,如果都以1个单位来看,你认为哪个计量单位表示的面积最大呢?它们分别适合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体的面积时使用这些单位呢?你能举例说说吗?(课桌面 学校的操场 我国的领土 橡皮擦 练习本 邮票面 手绢面 毛巾 教室 夷陵广场)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5平方千米500公顷(2)边长4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一棵大树高

10、16平方米。(4)用9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大正方形,它们的面积相等。2估计一下教室地面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如果知道教室的长为8米,宽为6米,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们要在教室的天花板一周围上装饰线条,那是计算它的什么呢?提醒学生注意区分面积和周长的不同。3同学们,请拿出你们涂色的长方形,请估测一下它的面积,实际测量一下它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4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解决哪些问题用到了面积的有关知识?四、回顾小结,寄托心语。师:不知不觉中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度过了40分钟,能谈谈你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收获吗?“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宣庄小学:王

11、健【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到文章的表达方法。同时,通过有声有色的读文,使学生更多、更直接地与文本对话,在文本语境中同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使课堂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一如既往”、“得意扬扬”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

12、爱。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板书设计】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扬扬) (伤心落泪) 表扬 警告 爱【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得到过别人对你的表扬或是批评呢,是得到的表扬多,还是批评多呢?谁来说一下。(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提问) 2、是呀!当我们在某个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就会得到别人的表扬和鼓励,而在某些方面做的不尽人意时,相应就会受到批评的。但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剧本作家巴德舒尔伯格小时候写了一首小诗,却得到的是父母截然相反的不同评价,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同走进19课,齐读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二、回忆课文,深入学文 1、老师在题目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题目中有一对(预设:反义词:你能结合这对反义词说说你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吗?)你们发现了吗?(双引号)你能结合对课文的预习说说双引号的作用吗?(引用人物的原话) 2、对于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不用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114自然段,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投影出示)思考:童年时候的巴迪写的第一首诗,父母都有怎样的评价呢?小巴迪当时又有怎样的反应呢?提示:快速地浏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