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17842 上传时间:2020-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高中语文《瓦尔登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莲呢?作者虽没说明,但把她放在开篇第一个出场的女孩子,似乎也绝非偶然。假如沿用作者用化名来隐含真意的思路来思考,那么甄英莲名字的由来,是否也包含着作者对即将出场的一群女孩子,有真应怜惜之意呢?果然,在接下来逐一粉墨登场的女孩子们,尽管出身背景各异,身份贵贱不同,性情强弱有别,生命长短不一,但其命运和结局似乎都是非常悲惨的,都真应值得同情和怜惜的。至于英莲自己的人生命运,作者开篇第一回已通过跛足僧人的一番疯话做了明确交代:“那僧看见士隐抱着英莲,大哭起来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中作甚?”。士隐转身抱英莲要走,僧人指着他大笑,口念四句言词道:“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2、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菱花空对雪澌澌,已经说明了英莲这个薄命女的命运,必然在薛家落个空然相对的下场。而真正以故事人物人份步入大观园女孩子群体的英莲,名字已被改叫成香菱。香菱这个名字是英莲被金陵一霸薛蟠抢去做侍妾之后,由故事主人公之一的薛宝钗给起的。显然,香菱原比叫英莲这个名字超凡脱俗的多。然而,莲和菱本水中同根并蒂之物,香菱字意中依然包含着英莲生来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薄命。尽管英莲被改名叫香菱之后,暂时摆脱了被人贩子拐来买去的屈辱,有了自己人生的定位和生活的保证,甚至在薛蟠外出游荡、她伴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发愤学诗作赋、加入诗社,梦想自己能真正步入四大家族姑娘、小姐阶层。但是,在她刻苦

3、用功,诗才得到公认,并加入诗社第一次联诗之后,她知道了自己的这种努力和愿望是徒劳的。且看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一章中关于众人联诗的描写:凤姐开句为:“一夜北风紧”,李纨联道:“开门雪尚飘。入泥怜洁白”,香菱道:“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探春道:“无心饰萎苗。价高村酿熟”,李绮道:“年稔府中饶。葭动灰飞管”,接下来便是李纹、岫烟、湘云、宝琴、黛玉、宝玉、宝钗等轮番联对三四十句之多,直至众人联的才尽力穷,仍意犹未尽。然而,香菱开始说出了“匝地惜琼瑶,有意荣枯草”联句之后,接下来她的联句再也没有出现。难道是香菱才尽词穷、没有了热情了吗?绝对不是。想一想香菱为学诗茶不思饭

4、不想,甚至梦中还寻词觅句,显然已是如痴如狂的程度,岂能在众人如此热烈的对诗中心潮顿息。若说香菱因初学作诗,才思迟钝,那为何海棠社坛主李纨的联句刚出,香菱就第一个跟对呢?可见她词句敏捷。根本的原因是,香菱一句“有意荣枯草”的美好愿望和热情,被探春“无心饰萎苗”的一句冷嘲,像一瓢冷水浇了个透心凉。我们不难想象当时香菱的心情,仿佛看见了一个在众人的嘻笑中,闪在一旁极力掩饰自己内心悲凄羞辱的香菱。尽管在六十二回里还有一次酒宴掷骰射令的对令场景,然而心灰意冷的香菱如何在姑娘小姐们面前能答的出,自然她只有被她人取笑罚酒的份了。薛蟠外出回来后,香菱自此搬出了大观园。后来得陇望蜀的薛蟠娶了门当户对与凤姐性情相

5、仿的金桂为妻。纯真的香菱无意中把菱花香与桂花香相比对,惹得外热心冷、歹毒泼妇的金桂把宝钗所取香菱之名,改成了秋菱。这次的名字的改变,也预示着香菱苦难的命运将再一次遭受极大的苦难。果然,后来在金桂一系列的摆布、虐待和挑拨薛蟠的残害下,香菱的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书中是这样说的:“自此,后来香菱果跟随宝钗去了,把自己最后的人生路径竟自断绝。虽然如此,终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虽然在薛蟠房中几年,皆因血分中有病,是以并无胎孕。今复加以气怒伤肝,内外折挫不堪,竟酿成干血之症,日渐赢瘦,饮食难进,请医服药不效”。从上述文字中可以看出,香菱已被薛蟠抛去,而且身患不治之症,她的人生路径空对薛家已经走到了尽头

6、。据说,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从第一回,作者把香菱作为第一个闺秀出现,到第八十回写出香菱人生路径断绝,感觉这是作者对香菱这个人物一生悲惨命运完整的设计。而香菱的名字由最初的英莲,被改为香菱,最后又被改为秋菱,也是书中众多奴婢丫鬟中唯一更叫过三个名字的女孩子。而这三次名字的更换,正是香菱一生坎坷命运之中三个重要的阶段。然而,在高鹗续写的第一百二十回的大结局中,最后薛蟠翻然悔悟,发毒誓痛改前非;而得了不治之症的香菱,病不但好了,而且被薛姨妈指定为薛蟠的媳妇,称起了“大奶奶来”。这个结局安排显然与曹雪芹关于香菱一生命运的设计初衷,有点大相径庭。掩卷红楼话香菱(二)香菱是一面镜子,虽然是自己的偶

7、然感觉,自然也是由书中故事情节引起。一是大观园闺阁之中映照花容月貌之物,常称作菱花镜。而香菱与金桂论菱花之香时,曾说:“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二是香菱无论是叫英莲、香菱还是秋菱,都是水中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香菱的每一次出场,俨然都会把镜似水面下缠绕她的那些污泥苔垢拖拉映照出来。红楼梦这部宏篇巨制的悲剧中描写了许许多多苦命的丫鬟侍女,其中命运最苦的大概就属香菱了。小时候第一次读红楼梦,看香菱第一个出场,便以为她一定是故事中的女主角。后来知道了她不是,但一直对她情由独钟。她刚一出场跛足僧人就说她是个“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还真是这样,这两句残忍的判词正是香菱多蹇一生的

8、写照。书中悲惨亡命的女子虽多,但象她这么倒霉的真是绝无仅有。在古时,说一个女人倒霉多半是指“遇人不淑”,这在香菱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伴香菱出场的男人几乎没有一个好人,她像一面镜子把一些无论是显露在外表的,还是隐藏在心里的奸佞小人映照的清清楚楚。1、香菱映照出来的第一个男人,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家人霍启。霍启,乃祸起也。在热闹混乱的元宵之夜,丢她独自在大街上,自己去上厕所了。导致香菱被人贩子拐走,开始了她一生悲惨的命运。祸起萧墙,许多事故和人生转变都是有这马马乎乎、不负责任引起。2、香菱映照出来的第二个男人,是一个阴险贪婪的人贩子。这个人贩子不但把她拐走,等香菱长大后为了自己的利益还将她同时许给冯、

9、薛两家。结果出现了类似王允利用貂禅巧使连环计,招致吕布杀董卓似的命案。使香菱渴望嫁给冯公子过上幸福生活的美梦成了泡影。3、香菱映照出来的第三个男人,是一个迂腐的书生冯渊。因为冯渊真心爱她,非香菱不娶,所以使大价钱买了她。本来是一宗好姻缘,但却非要等良辰吉日正式迎娶。想不到夜长梦多,遇上恶霸薛蟠,结果赔了夫人又搭上了自己的性命。4、香菱映照出来的第四个男人,是一个见死不救的旧识葫芦僧。这个无心念经,却深吟世故的门子,虽然知道她幼时的不幸,不但没有一点怜悯之意,却为了讨好应天府贾雨村,替贾雨村出坏主意,草草了结此案。致使香菱终落入薛蟠之手,成为了一只任人宰割的羔羊。5、香菱映照出来的第五个男人,是

10、一个恩将仇报的伪君子应天府贾雨村。贾雨村落破时,本来是依靠她父亲甄士隐的帮助才走上仕途的,结果却为了讨好自己的新恩人贾政,结交金陵四大家族,故意放走杀人犯薛蟠,使她落入虎口误了终身。贾雨村的伪劣德行,不但表现在对待香菱一个小女子身上,更是直接导致贾府遭受劫难的第一恶人。6、香菱映照出来的第六个男人,是一个倚仗权势,强取豪夺,得陇望蜀,淫欲无度,既不懂文又不习武,更不懂得怜香惜玉的丈夫薛蟠。我们说香菱像一面照妖镜。香菱这面镜子映照出来的这六个男人,是导致她个人一生悲惨命运的罪魁祸首。但作者极力用香菱这面镜子映照出不同层面里各色人物丑恶的嘴脸,更是想揭露出那个时代社会的丑恶吗?我们随手拿起香菱这面

11、被曹雪芹擦拭的明亮的照妖镜,仿佛在现实中依然能照出一些影影绰绰鬼魅似的嘴脸来。心怀,这幽雅淡远的感受也只有在月夜独处时才会有,这也是通感,把嗅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就是似有似无、时断时续、捉摸不定。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明确:作者想寻找美景,使自己宁静,平息自己矛盾的心态而不得,当然伤感。第七段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会想起采莲的事情?明确:以采莲的热闹衬托自己的孤寂,且荷莲同物,作者又是扬州人,对江南习俗很了解。第八段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明确:一方面有照应文章开头的作用,但主

12、要目的还是以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心里的极不宁静。心里的不宁静,是社会现实的剧烈动荡在作者心中引起的波澜。全篇充满着动与静的对立统一:社会的动荡与荷塘一隅的寂静,内心的动荡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立统一,文章开头心里不宁静,在月夜荷塘幽美的景色的感染下趋于心静,走出荷塘又回到不宁静的现实中来,也形成对立、转化。再次讨论本文的评价问题。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文章的好处。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完全陶醉在作品的意境之中。这个问题不必回答。五、熟读成诵要求学生背诵第四、第五、第六段。教师要求学生诵读时要把握好感情的“度”,以含蓄为主,“内在”情感要丰富,表现出优美的“韵味”,语速宜缓,节奏分明。六、存疑留问给学生一个探究的题目让他们做进一步的研究。在荷塘月色里,显然有两个世界:朱自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与自我心灵升华的超越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是朱自清的一个“梦”。说说你对这个“梦”的理解。教学资料: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钱理群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中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