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4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让学生展开想象 今年任教高一语文教学的任务。虽然已经接触高一教材好几年,但是教起来,依旧难!难在仍旧灌输式,难在,对课堂的过度“掌控”,虽然知道,学生应该是课堂的主体,但一直停留在只要上课让学生动起来,就算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主体了。依旧是我在按照自己的意志“掌控”课堂,“掌控”着学生,而不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堂程序。如何改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
2、因素之一。尝试着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创新,而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努力在几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像,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在教学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请学生根据画中的荷叶或生活中所见,把
3、荷叶与芭蕾舞女组合起来,想像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满眼繁茂的荷叶,荷叶片片相连;因为出水很高,才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于是,静静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绿色的裙子,翩翩起舞,轻盈的旋转。随着想像的驰骋,学生们进入到月光笼罩下的荷塘美景中,死的文字变成了活的形象,作品在想像中得到了复活。二、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像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听听那冷雨中“雨是一种回忆的音乐,听听那冷雨,回忆江南的雨
4、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这里的“湿”本来是诉诸触觉的,布谷的啼声是诉诸听觉的,但作者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别出心裁地写雨湿了布谷的啼声。这种转位通感的妙用,深曲传情,可谓通感技法的奇创之笔,写出了奇异之趣,别开新境,曲尽其致地表现了作者在雨中回忆江南、思念家乡却又不得归乡的内心缠绵悱恻的感受。让学生联系生活以及阅读体验,展开想象,置身作者对雨的感受,从而理解了这篇文章的感情主旨。三、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何时能让学生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