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84254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⑵》期末名词解释总复习概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材料一中辨认的对象不得少于7人。材料二中拘留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讯问;逮捕后不能重新计算羁押期限。材料三中拘留后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首次讯问;对于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可以用其自报的姓名移送起诉。材料四中,首先,公安局认为本案应属自诉案件,告知张某应向法院起诉的做法是错误的。被害人对故意伤害案(轻伤)向公安机关控告,公安机关应当受理。其次,公安局对马某采取监视居住,不应让马某居住在看守所办公室内,应在其住处或者指定的生活居所执行。(2)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法律规定证人的资格是知道案件情况,有辨别是非、正确表达的能力。三十一材料1中何某参加间谍组织,材料2中于某和马某不

2、知何某是间谍,向其提供了机密材料。材料3中何某间谍行为被安全机关发现后,于某找王某帮助,应对国家安全机关的侦查。请问:1、请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情况,分析何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如果构成,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的何种行为? 2、材料二中,于某和马某属于何种行为?为什么? 3、如果,于某和马某明知何某是间谍,仍然向他提供绝密文件,又是一种什么行为?这两种行为的区别在哪里? 4、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义务有哪些?其中单位和组织应当如何履行义务?参考1、何某的行为已经构成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属于国家安全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的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行为。2、材料二中,

3、于某和马某的行为属于非法持有国家秘密和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所谓“非法持有国家秘密” 是指行为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掌握、保存属于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行为。包括:不应知悉某项国家秘密的人员,携带、存放属于该项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行为;可以知悉某项国家秘密的人员,未经办理手续,私自携带、留存属于该项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的行为。所谓“非法提供”是指国家秘密的持有人,将自己知悉、管理、持有的国家秘密非法出售、交付、告知其他不应当知悉该秘密的人的行为。“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于某和马某的行为符合上述行为

4、的构成要件。3、如果于某和马某明知何某是间谍,仍然向他提供绝密文件,那是一种间谍行为,构成了间谍罪,构成间谍罪的行为人,不一定是间谍,只要他把某项国家秘密非法提供给间谍机关,就构成间谍罪。因此,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和间谍行为的区别,主要看行为人将自己非法掌握的国家秘密提供给谁,如果是提供给外国非政府组织,是一种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如果是提供给外国间谍机关,是一种间谍行为,构成间谍罪。4、公民和组织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义务有:1)教育、防范2)提供便利条件和其他协助3)及时报告情况4)提供情况、证据作证5)保守国家安全工作的国家秘密6)不得非法持有国家秘密7)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

5、间谍器材其中单位和组织应当加强教育、防范;同时在得知单位职工了解案件情况的,应当教育其及时报告情况,不得延误或知情不举。三十二、根据法律与案例分析问题案例1:小周在家的楼房四周安装了电网,每天晚上通电。5天后,派出所发现了小周安装电网的事情。案例2上海某电子厂为了防盗,领导决定在围墙上安装电网。案例三:上海市嘉定区某派出所民警陈某在巡逻中,发现某建筑工程公司因为施工需要在马路边挖一个直径1.8米的沟穴,进行施工,因第二天需要继续施工,当日下班没有将沟穴填埋,也没有采取防围警示措施。民警陈某当即找到该单位领导,要求立刻采取措施,并按照治安处罚法有关条款实施了处罚。建筑单位负责人说,我们是工作中的

6、过失,没有发生伤害的危害性,而且我们也已经采取措施积极改正了,不构成违法,公安机关的处罚是不对的。请问:()材料1和材料2的二个案例中,应当处罚谁?为什么?()材料3的案例中,公安机关处罚与建筑单位负责人说法,谁错?为什么?()材料2材料3的二个案例,行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承担责任的方式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答案:(1)材料1,应当按照处罚法37条第一项处罚小周;因为小周的行为构成了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行为,小周是达到责任年龄,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材料2,应当按照处罚法37条第一项处罚上海某电子厂即单位;单位可以构成安装、使用电网不符合安全规定行为的主体,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其直接负

7、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说法错。处罚法原文明确规定了,在车辆、行人通行的地方施工,对沟井坎穴不设覆盖物、防围和警示标志的,即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过失也构成违法,同时,该行为不要求有违法后果。采取措施积极改正的行为是处罚轻重的情节,不改变定性。(3)材料2和材料3的两个案例,行为相似的地方即共性:上海某电子厂,建筑单位都构成单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行为侵犯的对象是不特定人的安全,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在承担责任的主体存在的相似之处是:处罚的对象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即都是由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处罚责任。三十三材料1中乙县邮局张某

8、用甲县邮局的初始密码侵入甲县邮局提走邮局现金。材料2中王某凭假证件成为丙公司员工,后转走公司账户资金。材料2中丁公司员工跳槽后出售公司网络的用户名与密码导致公司损失。问:1、甲县和乙县两地的邮政系统及其上级部门在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什么重大漏洞间接导致本案发生。如何补救?2、从材料二可看出丙公司在新人员录用审查和过程中有哪些环节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3、单位在人员调离或解聘时应做哪些工作来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从材料三可看出丁公司在人员离岗的过程中哪些环节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4、从材料二可看出丙公司在信息系统岗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安全考核过程中有哪些不符合要求。参考:1、(1)重大漏洞:1)省邮政局

9、负责信息运行和安全的是同一个部门(信息中心),而根据有关规定信息系统安全组织绝对不能隶属于计算机运行或应用部门。2)甲县邮政储蓄所工作人员和上级信息中心以为电脑出现了故障,根本没有想到会有网络犯罪的情况发生,说明安全意识差。3)张某在乙县邮政局私搭电缆,利用笔记本电脑侵入邮政储蓄网络, 乙县邮政局无人过问。说明乙县邮政局没有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没有明确的岗位安全责任制。4)甲县储蓄所20天没有上报案件,信息中心也没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补救措施。说明没有严格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件上报机制。5)甲县邮政储蓄所一直使用原始密码,没有定期更改。(2)针对这些缺陷该省邮政局应采取以下措施来亡羊补牢

10、。1)建立单位最高负责人亲自挂帅,且独立于信息系统运行的各级安全组织,基层单位要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员。2)在职工群众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信息安全意识。3)明确计算机使用部门和岗位的安全责空间力系FF1 正方形板由六根直杆支撑于水平位置,若在点沿作用水平力F,尺寸如图3-6所示,不计板重和杆重,试求各杆的内力。FP2求题323图所示结构中A、B、C三处铰链的约束力。已知重物重FP1kN。FP 3重为FP的矩形水平板由三根铅直杆支撑,尺寸如题324图所示,求各杆内力。若在板的形心D处放置一重物,则各杆内力又如何?FP4题227所示长方形门的转轴铅直,门打开角度为60,并用两绳维持在此位置。其中一绳

11、跨过滑轮并吊起重物FP320N,另一绳EF系在地板的F点上,已知门重640N、高240cm、宽180cm,各处摩擦不计,求绳EF的拉力,并求A点圆柱铰链和门框上B点的约束力。F1F25图所示悬臂刚架上作用有q2kN/m的均布载荷,以及作用线分别平行于AB、CD的集中力F1、F2。已知F15 kN,F24 kN,求固定端O处的约束力及力偶矩。6图示简支梁,已知:均布荷载q=245kN/m,跨度l=2.75m,试求跨中截面C上的剪力和弯矩。q =245kN/mABC2.75m习题91图112a4aAB(b)q0Al/222l/2Bq0(a)117求剪力和弯矩q =10kN/mABC3.2m习题94

12、图DE1.7m1.7mF=18.5kNF=18.5kN8图示某工作桥纵梁的计算简图,上面的两个集中荷载为闸门启闭机重量,均布荷载为自重、人群和设备的重量。试求纵梁在C、D及跨中E三点处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20kN20kN.m6kN.m1m3mAB(a)C9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Aa5a(b)BCqAB(c)FFl/4CDqABCD(d)l10求出图(3-16a)所示桁架所有杆件的轴力。11例2:求图示桁架中的各杆件的内力 12求出图示杆件1、2、3的内力(图3-19a)。截面法13已知:Z形截面如图 求:形心C位置1:解:取板为研究对象。设各杆均为拉杆,板的受力如图3-6(b)所示。现应用六个力矩方程求解。, , , , , , 各杆内力为 (拉), (压), (压), (拉), (拉), (压)。zDACB45yxFP604530FAFCOFB2解:A、B、C三处均为光滑球铰链,由受力分析可知,AD、CD、BD三构件均为二力构件,取铰D为研究对象,画出受力图(b)SFx0, SFy0, SFz0, 解之得: FRA= FRB=1.22 kN, FRC=1 kN。 3解:以矩形水平板为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