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

上传人:教育咨询 文档编号:2987203 上传时间:2020-10-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8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刑法学(1)》期末复习(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电大哲学原理模拟试题(4)一.名词解释题: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哲学理论,就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的本质是意识的哲学理论,就是唯心主义。2.规律和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指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创造或者消灭规律。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根本前提。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们的物质活动及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物质资料生产方

2、式是社会存在的最本质的东西。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在社会精神领域中的反映。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在一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5.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指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马克思哲学的研

3、究对象是什么?哲学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一般的普遍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2.意识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哪里?意识的能动性,指人类特有的能动地反映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是人类意识活动本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在:一是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对象时,总是基于实践的需要带着一定的主观倾向和要求,抱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二是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对世界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的过程。三是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人的心理过程既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积极地作用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四是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以

4、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3.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现在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其对立表现在:现象是外露的、个别的、多变的、丰富生动的,而本质则是事物内部的、一般的、本质的、相对稳定的,本质比现象单纯和深刻。其统一表现为: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本质。二者是不可割裂的。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既然是由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因此判断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就不能从主观上或只在客观事物本身上

5、去找。实践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它是沟通主客观之间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和检验。一般说来,只要实践的结果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就说明指导实践的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就具有真理性。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5.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其基本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社会进步是指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合乎规律的前进运动,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社会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化和变革,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进步的衡量标准: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所达到的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又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表现;二是社会政治文明

6、、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进步的基本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是由低级向高级的合乎规律发展的具体历史过程。三.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错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能笼统地说世界统一于存在。存在这个概念既可以作唯物主义解释,也可以唯心主义解释。唯心主义者所讲的存在就是精神,精神也是存在的,这是等于说世界统一于精神,所以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2.自然科学是一种意识形式,但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正确。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具体物质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系,它不属于上层建筑。首先,从

7、内容上说,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阶级关系的反映,而自然科学不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不表现阶级观点,可以为任何阶级掌握和利用。其次,从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来说,也有自己的特点。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而自然科学不随着经济基础的灭亡而灭亡、变化而变化;两者没有直接的关系,自然科学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抽以自然科学虽然属于意识形式,但不属于上层建筑。3.不论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何,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总是越高越好。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因此认为“不论生产力的状况如何,生产资料的

8、公有化程度总是越高越好”的观点是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必须同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不能抽象地说生产关系公有化的程度越高越好,而只有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是最好的。4.相对真理是包含着部分错误的真理。错误。因为这把相对真理与谬误混为一谈。相对真理不是谬误,相对真理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是有限的。四.论述题:1.简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意义?第一.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随着

9、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并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自觉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行动指南。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我们的党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对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实践有何指导意义?第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10、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相互作用和矛盾运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最基本矛盾,两者结合共同构成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一对矛盾中找到根源,所以这一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规律。第三.这一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违背这一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学习和掌握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解决这一矛盾时,避

11、免出现或左或右的错误倾向。这一点已经为我国建国以来的发展历史所证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多层次、不平衡,这就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践证明,这种所有制是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的,因而有力地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004/5/274nn2063耀0一嬭耀晛0

12、攀孙耀奥0攀油耀0氀奭彬0甀夵呻0縀诟耀?耀题0脀耀?耀0謀飕耀蝥0謀諭耀0:0耀?耀0頀癹耀窘轞0頀庘耀题00謀鮪鹛鎂钭蒔!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试题课程代码:0022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是要解决()A人口问题B资源问题C社会和经济发展问题D人口、资源、发展和环境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关系是()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人与物的关系D人与环境要素的关系3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

13、国环境保护法的颁布日期是()A1979年10月B1989年5月C1989年12月D1990年1月4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超越活动主体范围的利害影响叫做()A柯斯定理B政策失灵C市场失灵D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5负责制定和发布国家环境标准的机构是()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家环境保护总局C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D国家质量监督局6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审批部门应当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决定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的期限是()A15日内B30日内C60日内D90日内7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

14、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排污费的主体是()A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B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个体工商户C超过标准排放污染物的单位D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8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国家对浪费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实行()A限期淘汰制度B三同时制度C环境影响评价制度D环境许可证制度9确认环境是否已被污染的根据是()A环保方法标准B污染物排放标准C环境质量标准D环境基准 10环境保护法规定,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诉讼时效为()A10日B15日C30日D45日11环境保护法第45条规定,环保监

15、管人员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给予()A行政处罚B罚款处罚C行政处分D追究刑事责任122000年4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在大气受到严重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和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当地居民公告,采取()A应急措施B强制性应急措施,包括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C强制性措施D责令有关排污单位停止排放污染物132000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沿海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保护海洋生态的需要,选划、建立()A海洋自然保护区B海滨风景游览区C重点污染控制区

16、D海洋特别保护区14水污染防治法规定,超标准排污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制定规划,()A限期治理B将治理规划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C进行治理D进行治理,并将治理规划报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备案15衡量区域环境是否受到环境噪声污染的客观判断标准是()A环境噪声排放标准B声环境质量标准C环境噪声方法标准D环境噪声基准 16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进口者对海关将其所进口的货物纳入固体废物管理范围不服的,可以()A依法申请行政复议B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C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D依法申请行政调解1

17、72005年4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发生变更的,对未处置的工业固体废物及其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进行安全处置或者采取措施保证该设施、场所安全运行应()A由变更前的当事人负责B由变更后的单位负责C由有关人民政府承担D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承担处置费用18缺乏植被保护的土地表层,被雨水冲蚀后引起跑水、跑肥、跑土,使土层逐步变薄变瘠的现象是()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渍化D土地潜育化19与其它种类的土地利用规划相比,具有最高效力的是()A城市总体规划B村庄、集镇规划C江河、湖泊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规划D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京都议定书中适用于发达

18、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履约机制是()A联合履约机制B排放贸易C清洁发展机制D环境影响评价21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的基金是()A林业基金B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C森林植被恢复费D育林费22根据矿产资源法的规定,在不与国家指定的统一收购矿产品规定相违背的条件下,有自行销售矿产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A探矿权B使用权C采矿权D所有权23强调保持特定地域的原貌,严禁人为干扰和破坏的特殊区域是()A风景名胜区B森林公园C自然保护区D文化遗迹地24通过21世纪议程的会议是()A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内罗毕会议C里约环境与发展大会D约翰内斯堡会议二、多项

19、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5环境行政诉讼的范围包括()A司法审查之诉B请求履行职责之诉C请求行政侵权赔偿之诉D不作为之诉E侵权行为之诉26我国1997年修改的新刑法设立的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包括()A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B非法捕捞水产品罪C非法猎捕和狩猎罪D非法占用耕地罪E破坏矿产资源罪27防止海岸工程污染海洋环境的主要内容有()A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B岸滩废弃物管理C防止海洋污染D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E海滩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28我国法律规定的环境无过错责任的

20、免责条件包括()A不可抗力B因受害人自身引起的C由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引起的D紧急避险E正当防卫29对于已经造成水土流失的区域,法律规定的治理措施有()A因地制宜,综合治理B保护和改善植被C鼓励和支持农民治理D明确治理责任E加强林业管理302002年1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规定,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的地区是()A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B天然草地C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D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E高寒草原31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几类特殊的海洋资源做

21、出了特殊规定,包括()A迁徙性海洋生物B海洋珊瑚C产卵而流入江河或海洋的鱼类D海洋哺乳动物E深海石油32国际环境法中“共同的责任”包含的主要内容是()A各国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B各国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在其管辖范围内和控制下的活动对其他国家和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C各国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D各国在环境保护义务的承担上应当是有所区别的E各国应当在环境保护方面相互支持和援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33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突出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34简述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上的物与民法上的物的区别。35简述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

22、告书的主要内容。36简述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遵循的原则。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7试论公众参与原则在法律上的体现和贯彻。38试论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91993年9月25日,一艘由国产业株式会社雇用的“石堡”货轮装载6440个黑色铁桶共计1283吨的所谓“其它燃料油”货物,停泊在我国港区上元门码头。9月29日卸货时,海关在审查双方供货合同中发现疑点,随即请进出口商品检验局进行检验。商检局于10月4日和7日两次对该货物打开140桶取样检验,发现实际进口的并不是燃料油,而是形态各异、成份混杂、具有危

23、害性的化工废弃物。其中部分是整桶污水,大部分是固体不明物质,而且出现强酸性、强碱性和强烈的腐蚀性及刺激性气味。同时,部分铁桶内压很大,已造成包装铁桶变形,开桶时,液体或固体物质立即喷(漏)出,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爆炸等环境灾害事故的危险。10月8日,海关宣布查封此货,并将有返回 第二章传热 (Heat Transfer/Heat Transmission) 第一节 概述 存在温差热量从高温向低温传递。 自然界普遍存在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热量 传递现象,简称为传热。 1 返回 4.1 4.1 概述概述 一、一、传热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传热过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传热传热即热的传递(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

24、能即热的传递(以温度差为推动力的能 量传递现象)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量传递现象)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凡是凡是 有温度差的存在就必然有热的传递有温度差的存在就必然有热的传递,因此,因此 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较为普遍的一传热是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较为普遍的一 种传递过程。许多单元操作,如蒸发、精种传递过程。许多单元操作,如蒸发、精 馏、干燥、结晶、冷冻、吸收和萃取等,馏、干燥、结晶、冷冻、吸收和萃取等, 无不直接或间接与传热有关。无不直接或间接与传热有关。 2 返回 传热的目的和用途传热的目的和用途: 加热或冷却:加热或冷却: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如保证 化学反应、单元操作的正常进行,对物料进 行

25、加热或冷却、汽化或冷凝,使物料达到指 定的温度和相态; 换热:换热:回收和利用废热,节省能源 保温: 为减少热损失,对高温或低温的设备 及管道进行保温隔热。如工业上分离空气的 精馏塔,塔内温度在-180,如设备不保温 绝热,则冷量损失太大,且操作无法进行。 3 返回 化工生产对传热要求可分为两种情况:化工生产对传热要求可分为两种情况: 强化传热强化传热 :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如各种换热设备中的传热, 强化传热可降低设备费用。强化传热可降低设备费用。 削弱传热削弱传热 :保温,减少热损失。:保温,减少热损失。 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传热问题大致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传热问题大致 分为两

26、类:分为两类: (1 1) 传热过程的计算,包括设计型计算传热过程的计算,包括设计型计算 和操作型计算;和操作型计算; (2 2) 传热过程的改进与强化传热过程的改进与强化 4 返回 二、传热学与热力学(物理化学)二、传热学与热力学(物理化学) 内容: 研究方法不同: 热力学研究的是黑箱法 ,只研究体系与环境 的能量交换,不考虑机理。它是建立热力学 三大定律上的严格数学推导。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工程方法。数学 模型法因次分析法,常常用大量经验式组 成、半经验半理论的方法。 5 返回 三、三、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的传递热的传递是由于物体内或系统内的两部分是由于物体内或系统

27、内的两部分 之间的温度差而引起的,净的热流方向总之间的温度差而引起的,净的热流方向总 是由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根据传热机理是由高温处向低温处流动。根据传热机理 不同,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不同,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传导、热 对流和热辐射对流和热辐射 6 返回 热传导: 热传导又称导热。是指热量从物体的高温部分 向同一物体的低温部分、或者从一个高温物体向一 个与它直接接触的低温物体传热的过程。导热是静 止物体的一种传热方式,不依靠物质的宏观位移。 热传导在气、液、固中均可以进行,但传导的 机理不同。金属-自由电子的扩散运动;非金属和 大部分液体(除水银等)晶格振动和分子碰撞 ;气体分子

28、不规则热运动。 如:一根铁棒一端放在火炉上烧,热量会通过 铁棒传递到另一侧,但无物质的宏观位移。 7 返回 对流传热: 依靠流体的宏观位移,将热量由一处带到另一处 的传递现象。 8 返回 对流传热过程伴随着流体质点间的热传导。 工程上习惯常将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传热 称为对流传热。实际上包括对流和传导两种 形式:靠近壁面附近的流体层(层流内层) 中依靠热传导的方式传热,在流体主体(湍 流)中则主要依靠对流方式传热。 9 返回 辐射传热: 是指因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递 。物体将热能变为辐射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中 传播,当遇到另一物体时,又被全部或部分地吸收 而变为热能。 特点: (

29、1)不需要介质 (2) EaT4 三种传热方式一般不单独存在,往往相互伴随 ,同时出现。如热量在设备保温层中的传递,以导 热为主,而由保温层向空气散热,则是对流和辐射 并联传热的结果。 10 返回 热水瓶是如何来进行保温的? 瓶塞减少对流传热和热传导; 瓶胆抽成真空防止对流传热的发生; 瓶胆的内侧涂了一层银防止辐射的发生 11 返回 热辐射 冬天手摸在金属上感觉到冷热传导 一杯热水,一会儿就凉了对流传热 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12 返回 四、四、传热过程冷热流体接触方式传热过程冷热流体接触方式 直接接触式直接接触式 间壁式间壁式 蓄热式蓄热式 13 返回 1.1.直接接触式直接接触式 冷热流体

30、在换热冷热流体在换热 设备中直接混合设备中直接混合 ,而达到换热的,而达到换热的 目的。这种换热目的。这种换热 方式,传热面积方式,传热面积 大,设备简单,大,设备简单, 常常起到其它的常常起到其它的 作用作用( (另有目的另有目的) ) 14 返回 CO+H2OCO2+H2+Q 15 返回 2. 2.间壁式间壁式 16 返回 传热面为内管的表面积 套管换热器 冷流体 t1 t2 热流体T1 T2 外管 内管 17 返回 列管换热器 传热面为壳内所有管束壁的表面积 热流体T1 T2 冷流体 t1 t2 18 返回 3. 蓄热式 点: 构 耐高温 缺点: 体大 冷热流体交替流过 壁面,有一定程度

31、的 混合 低温流体 高温流体 19 返回 五、五、 几个术语几个术语 1. 1.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稳态传热和非稳态传热 稳态传热:稳态传热:在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分布不随时间而 改变的传热过程;稳态传热时各点的热流量不随时间 而变,连续生产过程中的传热多为稳态传热。 非稳态传热非稳态传热:传热系统中各点的温度既随位置又随时 间而变的传热过程。 20 返回 2.2.传热速率传热速率Q Q(w w) 和热通量和热通量q(w/m2)q(w/m2) 传热速率Q(rate of heat transfer): 热流量(rate of heat transfer ),单位时间内通 过换热器的整个传热面传

32、递的热量,单位 J/s 或W。 热流密度q(density of heat flow rate): 热通量(heat flux),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传热 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 J/(s. m2)或W/m2。 21 返回 3.3.换热器热负荷换热器热负荷: : 生产上要求流体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生产上要求流体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的 热量热量 对于间壁式换热器,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对于间壁式换热器,假设换热器绝热良好, 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单位时间内换热器中热热损失忽略不计,则单位时间内换热器中热 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吸收的热量。 无相变无相变时时 显热显热 Q

33、=qQ=qm1 m1 C C p1p1(T (T 1 1 - - T T2 2 )=q)=qm2 m2 C C p2p2 (t (t2 2-t -t1 1 ) ) 22 返回 恒压比热恒压比热Cp:Cp: 恒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恒压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1所需(放所需(放 出)的热量,出)的热量,KJ/Kg.KJ/Kg.。取平均温度下的数值计算。取平均温度下的数值计算。 有相变时(蒸汽冷凝、液体沸腾)有相变时(蒸汽冷凝、液体沸腾) 相变热相变热Q=Q=q qmmr r r: r:汽化潜热,汽化潜热,KJ/KgKJ/Kg。 如热流体是饱和蒸汽,在换热器中冷凝后,冷凝液温

34、度如热流体是饱和蒸汽,在换热器中冷凝后,冷凝液温度 T T2 2 低于饱和温度低于饱和温度T T 1 1 。 则则 Q=qQ=qm1 m1r+Cp r+Cp 1 1 (T(T 1 1 -T-T 2 2 )=q)=qm2 m2Cp Cp 2 2(t (t2 2-t -t1 1) ) 23 返回 六、换热面积 (一)间壁式换热器 冷流体 t1 t2 热流体T1 T2 外管 内管 24 返回 二、列管换热器 传热面为壳内所有管束壁的表面积 热流体T1 T2 冷流体 t1 t2 25 謀髕0謀竾耀0贀敄0退戉飩0鐀箢蚘0頀庘侞0騀鮪!3鄀戂脀瀀倐酐瀀艁簄咾苁撔钭腤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

35、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现代教育原理 试题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选出正确的标号并填写在题后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12分)1.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的诞生,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2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因素主要有( )。 A人口数量 B生产力科技发展水平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D社会文化 E法律制度3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 A稳定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4.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

36、出了教 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 A学会认知 B学会做事 C学会共同生活 D。学会生存 E学会反思5.咨询与指导的主要内容有( )。 A学习指导 B职业生涯指导 C心理咨询与指导 D社会交往指导 E休闲指导6.当代社会存在的基本教育形态是( )。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终身教育 E高等教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7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一个可能的发展水 平,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范围是“-”。8提高质量注重效益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生命,而要提高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 -的质量。9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不能 搞一刀切。10

37、.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_ 的总目标为指导,即“以德育为 核心,以_与实践能力为重点”。11传统上教师职业是“传授”知识,而在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是教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12学校教育13义务教育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14.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15简述当代学生观。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6.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117.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六、实例分析(20分)匾至口18(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儿童的智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后

38、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法国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首先选择了65名4-6岁有代表性的领莠儿童痄为研究对象,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均出生在虐待孩子或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家庭,在被领养之前,他们的智商全部在80分以下。通过对这些儿童近10年的跟踪观察,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他们的时空概念比领养前有了明显进步,其中被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领养的孩子智商平均提高了19分,其他孩子的智商平均提高了8分。研究人员同时证实,领养家庭对孩子感情投入的多少和其智商提高成正比。 分析:请从上面的案例,谈谈你认为遗传、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

39、分)14.终身教育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哪些挑战?15简述当代学生观。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6.我国为什么要进行素质教育,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素质教育内涵与特征的认识。17,结合实例,论述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六、实例分析(20分) 18.(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过去人们一向认为儿童的智商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后天因素是无法改变的。法国心理学家和遗传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们首先选择了65名4-6岁有代表性的领养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孩子的共同特点是均出生在虐待孩子或对孩子漠不关心的家庭,在被领养之前,他们的智商全部在80分以下。通过对这些儿童近10年的跟踪

40、观察,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孩子的智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他们的时空概念比领养前有了明显进步,其中被社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领养的孩子智商平均提高了19分,其他孩子的智商平均提高了8分。研究人员同时证实,领养家庭对孩子感情投入的多少和其智商提高成正比。 分析:请从上面的案例,谈谈你认为遗传、环境与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试卷代号:1158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现代教育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A 2. AB 3.D 4.ABCD 5.ABCE 6.AB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7最近发展区 8

41、教师 9个别差异性 10.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11学会学习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2.学校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13.义务教育:是指由国家强制实行的,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4.终身教育的体系下学校教育面临的挑战有: (1)终身教育改变了传统教育的理念;(2分) (2)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

42、目的和功能,(2分) (3)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2分) (4)终身教育改变了教育的阶段性和教育的组织。(2分) 15.当代学生观: (1)以人为本的理念;(2分) (2)尊重的教育理念;(2分) (3)重视学生发展性的教育理念;(2分) (4)依法施教的理念;(1分) (5)自我教育的理念。(1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评分标准: (1)要点部分10分,结合实际部分8分,一题满分18分。 (2)仅回答要点,且所答内容完善者,一题最高能得10分; (3)结合实际密切、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有独到见解者,结合实际部分最高可得8+2分。但一题的总分不得超过18分。 16.答题要点: 二。: (1)为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