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doc

上传人:刘岱文 文档编号:30949 上传时间:2018-06-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利查询 Http:/Www.Yaokuo.Com黄山毛峰的制作过程“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若歙之松萝,吴之虎丘,钱塘之龙井,香气浓郁,并可雁行,与颉顽,往郭次甫亟称黄山” (明许次纾茶疏 ) 。又据徽州府志记载:“黄山产茶始于宋之嘉祐,兴于明之降庆。 ”由此可知,黄山产茶历史悠久,黄山茶在明朝中叶就很有名了。清代江澄云素壶便录记述:“黄山有云雾茶,产高山绝顶,烟云荡漾,雾露滋培,其柯有历百年者,气息恬雅,芳香扑鼻,绝无俗味,当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种翠雨茶,亦产黄山,托根幽壑,色较绿,味较浓,香气比云雾稍减,亦轶出松萝一头。 ”另有黄山志载:“莲花庵旁就石隙养茶,多轻香,冷韵

2、袭人断腭,谓之黄山云雾。云雾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间养之,微香冷韵,远胜匡庐。 ”据考证,黄山云雾即为黄山毛峰的前身。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 ) 。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遭溪人,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1875 年后,为迎合市场需求,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汤口、充川等地,登高山名园,采肥嫩芽尖,精细炒焙,标名“黄山毛峰” ,运销东北、华北一带。到抗战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以上。黄山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苍劲多姿之奇松,嶙峋维妙之怪石,变幻莫测之云海,色清甘美之温泉闻名于世。明代徐霞客给予黄山很高评价,写道:“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

3、看岳” 。把黄山推为我国名山之首。黄山风景区境内海拔700800 米的桃花峰、紫云峰、云谷寺、松谷庵、吊桥庵、慈光阁一带为特级黄山毛峰的主产地。风景区外周的汤口、岗村、杨村、芳村也是黄山毛峰的重要产区,历史上曾称之为黄山“四大名家” 。现在黄山毛峰的生产已扩展到黄山山脉南北麓的黄山市徽州区、黄山区、歙县、黟县等地。这里山高谷深,峰峦叠翠,溪涧遍布,森林茂密。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 1516,年平均降水量 18002000 毫米。土壤属山地黄壤,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透水性好,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磷钾肥,呈坡性(PH4.55.5) ,适宜茶树生长。优越的生态环境,为黄山毛峰自然品质风格的形成

4、创造了极其良好的条件。黄山毛峰采摘细嫩,特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l3 级黄山毛峰的采摘标准分别为一芽一叶、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一、二叶;一芽二、三叶初展。特级毛峰开采于清明前后,13 级黄山毛峰在谷雨前后来制。鲜叶进厂后先进行拣剔,剔除冻伤叶和病虫为害叶,拣出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叶、梗和茶果,以保证芽叶质量匀净。然后将不同嫩度的鲜叶分开摊放,散失部分水分。为了保质保鲜,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当夜制。黄山毛峰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培三道工序。杀青:用直径 50 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 150130左右。每锅授叶量,特级 200250 克,一级以下可增加到 500700

5、克。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每分钟5060 次) ,杨得要高(叶子离开灶面规厘米左右) ,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探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 12 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毫显露,色泽绿润。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供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 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 80、70、

6、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 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 30 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 810 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 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筒,封口贮存。黄山毛峰分特级及 13 级。特级黄山毛峰又分上、中、下三等,13 级各分两个等。特级黄山毛峰堪称我国毛峰之极品,其形似雀舌,匀齐壮实,峰显毫露,色如象牙,鱼叶金黄;清香高长,汤色清澈,滋味鲜浓、醇厚、专利查询 Http:/Www.Yaokuo.Com甘甜,叶底嫩黄,肥壮成朵。其中“金黄片”和“象牙色”是特级黄山毛峰外形与其他毛峰不同的两大明显特征。黄山不仅盛产名茶,而且多有名泉。 “黄山旧名黟山,东峰下有朱砂汤泉可点茗,泉色微红,此自然之丹液也” (图经 ) 。名山、名茶、名泉,相得益彰。用黄山泉水冲泡黄山茶,茶汤经过一夜,第二天茶碗也不会留下茶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