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相与熔融金属之间的反应得到抑止,不易产生偏折。但用颗粒作强化相时,预成形体的制备较困难,通常采用晶须、短纤维制备预成形体。熔体金属不易浸透至预成形体的内部,大尺寸复合材料的制备较困难。5、离心铸造法广泛应用于空心件铸造成形的离心铸造法,可以通过两次铸造成型法成形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此方法简单,具有成本低、铸件致密度高等优点,但是界面质量不易控制,难以形成连续长尺寸的复合材料。6、加压凝固铸造法该法是将金属液浇注铸型后,加压使金属液在压力下凝固。金属从液态到凝固均处于高压下,故能充分浸渗,补缩并防止产生气孔,得到致密铸件。铸、锻相结合的方法又称挤压铸造、液态模锻、锻铸法等。加压凝固铸造法可制备较
2、复杂的MMCs零件,亦可局部增强。由于复合材料易在熔融状态下压力复合,故结合十分牢固,可获得力学性能很高的零件。这种高温下制成的复合坯,二次成型比较方便,可进行各种热处理,达到对材料的多种要求。7、热浸镀与反向凝固法热浸镀与反向凝固法都是用来制备连续长尺寸包覆材料的方法。热浸镀主要用于线材的连续镀层,主要控制通过镀层区的长度和芯线通过该区的速度等。反向凝固法是利用薄带作为母带,以一定的拉速穿过反向凝固器,由于母带的速度远远低于熔融金属的速度,在母带的表面附近形成足够大的过冷度,熔融金属以母带表面开始凝固生长,配置在反向凝固器上方的一对轧辊,同时起到拉坯平整和焊合的作用。8、真空铸造法真空铸造法
3、是先将连续纤维缠绕在绕线机上,用聚甲丙烯酸等能分解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方法制成半固化带,把预成型体放入铸型中,加热到500使有机高分子分解。铸型的一端浸入基体金属液,另一端抽真空,将金属液吸入型腔浸透纤维。(三)喷射成形法喷射成形又称喷射沉积(Spray Forming),是用惰性气体将金属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并使之向一定方向喷射,在喷射途中与另一路由惰性气体送出的增强微细颗粒会合,共同喷射沉积在有水冷衬底的平台上,凝固成复合材料。凝固的过程比较复杂,与金属的雾化情况、沉积凝固条件或增强体的送入角有关,过早凝固不能复合,过迟的凝固则使增强体发生上浮下沉而分布不匀。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工艺快速,金属大范
4、围偏析和晶粒粗化可以得到抑制,避免复合材料发生界面反应,增强体分布均匀。缺点是出现原材料被气流带走和沉积在效应器壁上等现象而损失较大,还有复合材料气孔率以及容易出现的疏松。利用喷射成形原理制备工艺有添加法(inert spray form-ing)和反应法(reactive spray forming)两种。Osprey Metals研究的Osprey工艺是喷射成形法的代表,其强化颗粒与熔融金属接触时间短,界面反应得以有效抑制。反应喷射沉积法是使强化陶瓷颗粒在金属雾或基体中自动生成的方法。(四)叠层复合法叠层复合法是先将不同金属板用扩散结合方法复合,然后采用离子溅射或分子束外延方法交替地将不同
5、金属或金属与陶瓷薄层叠合在一起构成金属基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性能很好,但工艺复杂难以实用化。目前这种材料的应用尚不广泛,过去主要少量应用或试用于航空、航天及其它军用设备上,现在正努力向民用方向转移,特别是在汽车工业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五)原位生成复合法原位生成复合法也称反应合成技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反应合成法是指借助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在基体金属内原位生成一种或几种热力学稳定的增强相的一种复合方法。这种增强相一般为具有高硬度、高弹性模量和高温强度的陶瓷颗粒,即氧化物、碳化物、氯化物、硼化物、甚至硅化物,它们往往与传统的金属材料,如Al、Mg、Ti、Fe、Cu等金属及其合金,或(NiTi)
6、(AlTi)等金属间化合物复合,从而得到具有优良性能的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位复合工艺基本上能克服其它工艺中常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基体与增强体浸润不良、界面反应产生脆性、增强体分布不均匀、对微小的(亚微米和纳米级)增强体极难进行复合等。它作为一种具有突破性的新工艺方法而受到普遍的重视,其中包括直接氧化法、自蔓延法和原位共晶生长法等。1、直接氧化(DIMON)法直接氧化法是由氧化性气体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使金属合金液直接氧化形成复合材料。通常直接氧化法的温度比较高,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如Mg、Si等,可使反应速度加快。这类复合材料的强度、韧性取决于形成粒子的状态和最终显微组织形态。由于
7、形成的增强体可以通过合金化及其反应热力学进行判断,因此可以通过合金化、炉内气氛的控制来制得不同类型增强体的复合材料。2、放热弥散(XD)法放热弥散复合技术(Exothermic Dispersion)的基本原理是将增强相反应物料与金属基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冷压或热压成型,制成坯块,以一定的加热速率加热,在一定的温度下(通常是高于基体的熔点而低于增强相的熔点)保温,使增强相各组分之间进行放热化学反应,生成增强相。增强相尺寸细小,呈弥散分布。XD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可合成的增强相种类多,包括硼化物、碳化物、硅化物等;增强相粒子的体积百分比可以通过控制增强相组分物料的比例和含量加以控制;增强相粒
8、子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加热温度加以控制;可以制备各种MMC;由于反应是在融熔状态下进行,可以进一步近终形成型。XD技术是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及金属间化合物基复合材料的最有效的工艺之一。但用XD工艺制成的产品存在着较大孔隙度的问题,目前一般采用在反应过程中直接压实来提高致密度。3、 SHS-铸渗法SHS-铸渗法是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elf-Propagating High Temperature Synthesis)和液态铸造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包括增强颗粒的原位合成和铸造成型两个过程。当前,SHS-铸渗法是有竞争力的反应合成工艺之一,但过程控制非常困难。其典型工艺为:利用合
9、金熔体的高温引燃铸型中的固体SHS系,通过控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位置,在铸件表面形成复合涂层,它可使SHS材料合成与致密化、铸件的成形与表面涂层的制备同时完成。4、反应喷射沉积技术(RSD)反应喷射沉积工艺(Reactive Spray Deposition)生成陶瓷颗粒的反应有气液反应、液液反应、固液反应和加盐反应等多种类型。它综合了快速凝固及粉末冶金的优点,并克服了喷射共沉积工艺中存在的如颗粒与基体接近机械结合、增强相体积分数不能太高等缺点,成为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反应喷射沉积工艺过程为:金属液被雾化前喷入高活性的固体颗粒发生液固反应,导致喷入的颗粒在雾化过程中溶解并与基体
10、中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反应形成稳定的弥散相,控制喷雾的冷却速率以及随后坯件的冷却速率可以控制弥散相的尺寸。2六、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金属基复合材料要在未来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并列人规模生产品种的行列,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但是由于它性能优势的存在,是有明确发展前景的,这就需要广大材料研究工作者进行深人细致的基础研究,探索新的工艺方法并开拓新的有针对性的应用范围。3 在界面研究方面,应致力于发展更有力的分析手段,在对界面结构认识清楚的基础上进行界面优化设计,克服金属基复合材料突出的界面问题,并力求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生产应用问题,其他基础性问题如凝固过程的研究等也应围绕生产实际过程,提出有效的措施,这
11、样才真正起到促进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迅速发展的作用。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颗粒和短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是有生命力的,并已在汽车工业等方面初步获得应用。但是其制备科学仁尚留下大量间题有待解决。原位复合是有发展有前途的,但是,目前在原位反应时,除了所预计生成的增强体外,仍不免其他副反应夹杂物存在,同时对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也难以精确控制,因而影响材料质量稳定性。4七、结束语我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步仅落后于美、日等国不到五年。鉴于国际上金属基复合材料尚未大规模生产,因此目前差距不大。目前主要集中在以轻金属(如铝、镁、钛)等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研究,少量研究致力于铜、铁、铅基体的复合材料。增强的形式包括连续纤维
12、、短纤维、晶须和颗粒。但在关于其理论基础性研究的理论深度上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深入认识界面的结构方面不够,这主要是缺少先进的分析表征手段和物理学家的介入不够有关。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复合材料来讲,轧制复合是特别有效的复合方法。无论采用热轧还是冷轧,在不同的材料复合中都在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其适用性和经济性是其它复合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总之,我国对复合材料科学研究正方兴未艾,目前的科学研究正向着使复合材料廉价和提高可靠性方面发展,以加强复合材料与其他传统材料的竞争优势。八、参考文献:1原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及工艺崔春翔 吴人洁 王浩伟2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王广欣
13、著3金属基复合材料于春田4金属基复合材料导论T.W.克莱因.交换与路由技术实验指导手册(内部资料)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编制.实验一思科路由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基本使用1. 实验目的掌握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的使用方法。 2.实验过程及主要步骤(一)安装模拟器1、运行“PacketTracer_setup”文件,并完成安装,汉化; l 进入页面。 (2) 熟悉模拟器的各个界面l 对用户界面中各项功能进行掌握。包括菜单栏、编辑、选项、视图、工具、扩展、主工具栏、公共工具栏、工作区、工作区选择栏、模式选择栏、设备类型选择栏等。l 对工作区分类
14、、操作模式、设备类型和配置方式进行了解和熟悉。l 掌握IOS命令模式1.用户模式2.特权模式3.全局模式l 掌握IOS帮助工具1.查找工具2.部分字符3.历史命令缓存l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式控制台端口配置方式(3) 使用模拟器 l 运行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在逻辑工作区放入一台集线器(HUB)和三台终端设备PC,用直连线(Copper Straight-Through)按下图将HUB和PC工作站连接起来,HUB端接Port口,PC端分别接以太网(Fastethernet)口。 2、分别点击各工作站PC,进入其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IP地址配置(
15、IP Configuration),设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分别为PC0:1.1.1.1,255.255.255.0;PC1:1.1.1.2,255.255.255.0;PC2:1.1.1.3,255.255.255.0。 3、点击Cisco Packet Tracer软件右下方的仿真模式(Simulation Mode)按钮,如图1-2所示。将Cisco Packet Tracer的工作状态由实时模式(Realtime)转换为仿真模式(Simulation)。 图1-2 按Simulation Mode按钮 4、 点击PC0进入配置窗口,选择桌面Desktop项,选择运行命令提示符Comman
16、d Prompt,如图所示。 进入PC配置窗口l 在上述DOS命令行窗口中,输入Ping 1.1.1.3命令,回车运行。然后在仿真面板(Simulation Panel)中点击自动捕获/播放(Auto Capture/Play)按钮,如图所示。 点击自动抓取/运行按钮 l 观察数据包发送的演示过程,对应地在仿真面板的事件列表(Event List)中观察数据包的类型。如图所示。数据包发送过程演示(Ping 1.1.1.3)事件列表中显示数据包类型实验二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目标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实验背景某公司新进一批交换机,在投入网络以后要进行
17、初始配置与管理,你作为网络管理员,对交换机进行基本的配置与管理。第一次在设备机房对交换机进行了初次配置后,你希望以后在办公室或出差时也可以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技术原理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1. 用户模式Switch交换机启动完成后按下Enter键,首先进入的就是用户模式,在些用户模式下用户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用来查看一些统计信
18、息。2. 特权模式Switch#在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可简写为en)命令就可以进入特权模式,用户在该模式下可以查看并修改Cisco设备的配置。3.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erminal(可简写conf t)命令即可,用户在该模式下可修改交换机的全局配置。如修改主机名。4.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可简写int f0/1)就可以进入到接口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所做的配置都是针对f0/1这个接口所设定的。如设定IP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
19、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为telnet用户配置用户名和登录口令:交换机、路由器中有很多密码,设置对这些密码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switch(config)# enable password * 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switch(config-line)可以设置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设备及Telnet远程登录时所需的密码;switch(config)# line console 0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5ijsjswitch(config-line)# loginswitch(config)# line vty 0 4swi
20、tch(config-line)# password 5ijsjswitch(config-line)# login实验步骤: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了解交换机命令行进入特权模式(en)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帮助信息(如? 、co?、copy?)命令简写(如 conf t)命令自动补全(Tab)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配置交换机端口参数(speed,duplex
21、)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show version)查看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show run)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配置交换机管理ip地址Switch(config)# int vlan 1Switch(config-if)# ip address *IP* *submask*配置用户登录密码Switch(config)# enable password * 设置进入特权模式的密码Switch(config)# line vty 0 4Switch(config-line)# password 5ijsjSwitch(config-line)# login 实验设备Switch_29
22、60 1台;PC 1台;配置线;PC console端口enableconf terminalinterface fa 0/1speed 100duplex fullendshow versionshow running-configure实验设备Switch_2960 1台;PC 1台;直连线;配置线PC192.168.1.2255.255.255.0PC终端enableconf terminalinter vlan 1(默认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在VLAN1中)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no shutdownexitenable password
23、123456line vty 0 4password 5ijsjloginendshow runPCCMDping 192.168.1.1telnet 192.168.1.1password:5ijsjenablepassword:123456show run实验三VLAN基本配置实验目标(1) 理解虚拟LAN(VLAN)基本配置;(2) 掌握一般交换机按端口划分VLAN的配置方法;(3) 掌握Tag VLAN配置方法。实验背景某一公司内财务部、销售部的PC通过2台交换机实现通信;要求财务部和销售部的PC可以互通,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财务部需要进行互相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
24、现这一目标。技术原理VLAN是指在一个物理网段内。进行逻辑的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虚拟局域网,VLAN做大的特性是不受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进行灵活的划分。VLAN具备了一个物理网段所具备的特性。相同VLAN内的主机可以相互直接通信,不同VLAN间的主机之间互相访问必须经路由设备进行转发,广播数据包只可以在本VLAN内进行广播,不能传输到其他VLAN中。Port VLAN是实现VLAN的方式之一,它利用交换机的端口进行VALN的划分,一个端口只能属于一个VLAN。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一种类型,主要用于是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的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
25、ag VLAN遵循IEEE802.1Q协议的标准,在使用配置了Tag VLAN的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示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实验步骤(1)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2) 划分VLAN;(3) 将端口划分到相应VLAN中;(4) 设置Tag VLAN Trunk属性;(5) 测试实验设备Switch_2960 2台;PC 4台;直连线PC1IP:192.168.1.2Submark:255.255.255.0PC2IP:192.168.1.3Submark:255.255.25
26、5.0PC3IP:192.168.1.4Submark:255.255.255.0PC4IP:192.168.1.5Submark:255.255.255.0Switch1enconf tvlan 2exitvlan 3exitinter fa 0/1switch access vlan 2exitinter fa 0/2switch access vlan 3exitinter fa 0/24switch mode trunkendshow vlanSwitch2enconf tvlan 2exitvlan 3exitint fa 0/1switch access vlan 2exitint
27、 fa 0/2switch access vlan 3exitint fa 0/24switch mode trunkendshow vlanPC1 CMD视图ping 192.168.1.4 ping 192.168.1.5实验四 VLAN间通信实验目标(1)掌握交换机Tag VLAN的配置(2)掌握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方法;(3)掌握三层交换机VLAN路由的配置方法;(4)通过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相互通信;实验背景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办公室,为了安全和便于管理对两个部门的主机进行了VLAN的划分,技术部和销售部分处于不同的VLAN,先由于业务的需求需要销售部
28、和技术部的主机能够相互访问,获得相应的资源,两个部门的交换机通过一台三层交换机进行了连接。技术原理三层交换机具备网络层的功能,实现VLAN相互访问的原理是:利用三层交换机的路由功能,通过识别数据包的IP地址,查找路由表进行选路转发,三层交换机利用直连路由可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相互访问。三层交换机给接口配置IP地址。采用SVI(交换虚拟接口)的方式实现VLAN间互连。SVI是指为交换机中的VLAN创建虚拟接口,并且配置IP地址。实验步骤(1)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2)在二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2、VLAN3,分别将端口2、端口3划分给VLAN2、VLAN3。(3)将二层交换机
29、与三层交换机相连的端口fa 0/1都定义为tag Vlan模式。(4)在三层交换机上配置VLAN2、VLAN3,此时验证二层交换机VLAN2、VLAN3下的主机之间不能相互通信。(5)设置三层交换机VLAN间的通信,创建VLAN2,VLAN3的虚接口,并配置虚接口VLAN2、VLAN3的IP地址。(6)查看三层交换机路由表。(7)将二层交换机VLAN2、VLAN3下的主机默认网关分别设置为相应虚拟接口的IP地址。(8)验证二层交换机VLAN2,VALN3下的主机之间可以相互通信。实验设备Switch_2960 1台;Swithc_3560 1台;PC 3台;直连线PC1 IP:192.168.1.2Submark:255.255.255.0Gateway:192.168.1.1PC2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