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

上传人:qq2940389613 文档编号:317247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项目管理学复习参考题.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也就会提高得很快;相反,平时不好好学习课文,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那么,十个有十个是不会成功的。有了观念上的改变和重视, 我们再来谈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的关键是理解教材中 150 个左右的实词和 20 个左右的虚词词义。 从 2004 年的各省市高考文言文试题来看, 所涉及的考点, 主要就在这个范围内。一般而言,高考也不在这个范围之外设题,倘若设题,那也一定是可以凭借这一范围推敲得之的。这里将2004 年高考中所涉及的词语做个归纳:实词 凶、白、诺、箧 (全国卷 ),数、除、市、两 (北京卷 ),胜、夺、沮、更 (江苏卷 ),投、济、虞、尚 (辽宁卷

2、),次、节、勒、及 (重庆卷 ),课、属、及、诣 (天津卷 ),徙、敏、谒、窃 (广西卷 ),固、巧、是、多 (广东卷 ),家、坏、知、可 (浙江卷 ),升、和、狎、阴 (湖南卷 ),私、第、弄臣、用事 (福建卷 ),至孝、祷请、访问、行旅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 );虚词 而、因、为、以 (全国卷 ),为、若、因、乎 (北京卷 ),之、而、乃、以 (江苏卷 ),乃、与、为、若 (辽宁卷 ),且、所、乃、之 (重庆卷 ),所、其、乃、以 (天津卷 ),之、遂、以、且 (广西卷 ),于、之、则、其 (广东卷 ),其、以、而、乃 (浙江卷 ),以、其、而、于 (湖南卷 ),其、且、

3、所、乃 (福建卷 ),遂、因、以、而 (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西卷 )。不难看出,所考词语,大多是教材中明确要求掌握的,是平时练习中反复出现的,即便少见,如 “ 沮 ” ,放在 “ 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 这样一个句子中,要推演 “ 沮 ” 即 “ 阻止 ” 之意,也委实不难。因此,笔者主张,学习文言文应做好三点:其一,读 课本里的几十篇文言文是根本,应吟诵精熟,形成语感;其二,理 参考学习资料,系统梳理各类知识,尤以一词多义的梳理为重,汇编成册,反复熟悉;其三,翻 勤翻古汉语词典,扩大阅读面 (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认为孟子、史记、梦溪笔谈、聊斋志异比较适合中学生阅读 )。应考策略:

4、三种常规学习方法谈过,再来说说具体的应考策略。文言文测试所要求的核心能力在于根据语境提供的已知信息 (教材中信息 )进行科学的猜测、选择、推演,从而破译未知信息,最终达到理解文言的目的。据此,有六种应考策略可用:其一,借字形推求词义。汉字是表意性质的,象形、会意、指事及形声等造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字形推求词义。如全国卷 11 题对 “ 箧 ” 的考查: “ 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 看 “ 箧 ” 字形,有竹头,有匡形,形近字有 “ 筐 ” ,便可推演大概,箧当是与筐相类的竹器,而选项译为 “ 小箱子 ” ,看来妥当。再代回文句中推敲,便可确定了。其二,借成语推求词义。成语是文化积淀下

5、来的一种载体。文言文中的许多单音节词都保留在成语或现代汉语语素中流传下来。我们可以借助常见成语 (或词语 )的语素来推求古汉语实词词义。如上海卷 19 题中的 “ 正 ” , 便可借成语推求词义。 “ 管仲正衿再拜曰 ” , 联系成语 “ 正襟危坐 ” , 则可轻松理解 “ 正衿 ” , 因为 “ 襟 ”“ 衿 ” 相类也。其三,借对举词句法推求词义。文言文中,词句结构整齐划一,相互对称呼应的情况甚是多见,所以可联系上下文看其意义相近或相反而推求词义。如浙江卷 11 题中的 “ 知 ” ,便可参考前文的对举词语 “ 迁 ” 。“ 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 ”“ 迁 ” 后面接官职名 “ 秘书省

6、校书郎 ” ,便知 “ 迁 ” 为 “ 升迁 ” 之意,同理, “ 知 ” 后接“ 事 ” ,便知大意应为 “ 主持政事 ” 。又如辽宁卷 11 题对 “ 尚 ” 的考查。 “ 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 ”“ 尚 ” 意显然可从后面 “ 嗤 ” 字推演出来。 “ 嗤 ” 的是 “ 鄙碎 ” ,是不好的,那 “ 均平 ” 却是好的, “ 尚 ” 当与 “ 嗤 ” 意相反。其四,借句子结构推求词义。借助句子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词语的词性,进而推求该词词义。如北京卷 7 题中的 “ 若 ” 和 “ 因 ” 。 “ 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 ”“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因留养之。

7、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考 “ 若 ” 字, 常考的点就是 “ 若 ” 做副词 “ 假如 ” 和做代词 “ 你 ” 。 “ 若一人有疾 ”这一分句中,已经有了句子主干 “ 一人有疾 ” ,因此可以断定, “ 若 ” 不可能充当实词,而 “ 若入前为寿 ” 句中的 “ 若 ” 却有充当主语的可能,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考 “ 因 ” 字,常考做连词和介词的情况。从两 “ 因 ” 字后面所接成分动词 “ 留养 ” 和名词 “ 宾客 ” ,不难看出,前者多是连词,后者多为介词,由此可以大致区分开来。再看湖南卷 11 题中的 “ 和 ” 。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 划分 “ 其子和之

8、 ” 的成分,不难发现, “ 其子 ” 为主语, “ 和 ” 为谓语, “ 之 ” 为宾语。由此, 可以断定, “ 和 ” 不可能翻译成 “ 和睦 ” , 因为这儿需要一个动词, 而 “ 和睦 ” 为一形容词。其五,借逻辑推求词义。依靠上下文语境脉络和逻辑,以已知信息猜测、推求未知信息,也是一法。我们以辽宁卷 11 题中的 “ 投 ” 为例来看: “ 轨遂投城遁走。 ” 从后文看, “ 遁走 ” 为 “ 逃跑 ” 之意, 按逻辑, “ 逃跑 ”当在 “ 投奔 ” 之前,倘若 “ 投 ” 真是 “ 投奔 ” 之意,那么,语序就该是 “ 遁走投城 ” ,显然不合原句。其实, “ 投 ”应该是 “

9、放弃 ” 的意思。其六,借教材推求词义。最根本的方法,当是联系教材中的文言现象,当然,这需要考生对教材的熟练。 2004 年高考题的许多考点来看都源于教材。譬如:广兄子受,好礼恭谨,敏而有辞。 敏:敏感 (初中课文论语八则中有 “ 敏而好学 ” 句 广西卷 ) 君子固有诬人也。 固:原来 (广东卷 ) 当然,还可以从高三的文言练习材料中收集重要词语。总之,推求词义应充分利用已知信息去猜测、比较。但词义推求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以一定量的文言文背景知识 (如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等 )的积淀为前提。为此,熟悉教材中文言文,打好基础至关重要。就应试而言,还可以注意一些试题规律:历年高考文言

10、文试题内容限于人物传略,其中多有共通处。一些实词在各种选段中反复出现,这便是我们要着重积淀的,如有关官职升贬的:迁、除、谪、擢、转、调、升等;有关拜见的:觐、拜、晋、诣、造、访、谒等。还有常见的文化常识短语,如弃市、坐罪、坐法、黥劓、用事等。自己多看几篇,分类归纳,必得捷径。从上文来看,本文仿佛只是在谈如何解决词义的问题,而没有涉及到对文言选文的人物评价和分析。其实, 只要真正读懂了文言这种语言形式, 哪有不能理解出题者对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呢?因为文言的阅读,归根结底,是对语言的理解,而语言的理解,是对重要词语的理解。巕巕/LOg g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第二单元单元规划在品读了许多中外优秀的

11、诗歌, 灵魂受到涤荡之后, 本单元我们要走进古代文人的心灵深处, 体会他们的情感, 分享他们游览自然风物之后的收获。 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 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自然的关注与把握, 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 用心去生活, 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 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 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和自然中品出滋味。本单元的主题词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本单元的文体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这类散文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 还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 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感慨和志趣。 同时, 作者在写作时又讲究真性情, 不受拘束, 自由自在。本单元的

12、这些游记都来自作者的亲身游历, 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 还要联系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领略文章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在体会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另外, 作为高中阶段文言文学习的起点, 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和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 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用做卡片、做标注、做旁注等方法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兰亭集序 是王羲之的传世之作。 文章记叙的是东

13、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 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综观全篇,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千古盛传的名篇佳作。另外,后人多评价本文语言清新质朴,自然流畅,如宋人评价这篇文章: “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是作者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 作者触景 生 情,采用当时的传

14、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在这篇作品里,景色描写、主人和客人的心情、哲学意味的对话, 胜意迭出, 辞句美妙。 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描绘美景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是一封写给老朋友的表达邀约同游的信。 信中既叙朋友情谊, 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描写景物的技巧,二是学习用词的准确、鲜明、生动。游褒禅山记 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文章以议论为主,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记叙简明,议论深刻,不枝不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揭示文章主旨,说明

15、了学人治学应具有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和 “深思慎取” 辨伪存真的严谨态度。 这便是本文所焕发出的思想光辉,正像梁启超所说: “荆公则学人之文也。 ”不只是求学,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坚持,才会最后取得成功。这篇文章从这方面也给予我们许多启发。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欣赏写景游记散文中丰富的思想感情因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力;2. 反复诵读,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3. 仔细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鼓励学生多背诵;4. 准备“亲近自然”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受自然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学习写景,既要认真观察, 对景物有准确的

16、了解,又要找准景物与自己感情的契合点。 只有这样, 才能写得情景交融。用心 爱心 专心 2 课时安排: (共计 8 个课时)兰亭集序 两课时赤壁赋 两课时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一课时游褒禅山记 两课时表达与交流一课时兰亭集序 两课时5 兰亭集序从容说课这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亲近自然,抒写情怀” ,本课在语言和感情方面的内蕴正是 “亲近自然, 抒写情怀” 最好的范本。 本文融叙事、 写景、 抒情、 议论于一体,综观全篇, 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因此,本文准备采用讲解式、启发式、诵读式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

17、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 重点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 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 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 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和利于背诵的角度,本文采用诵读式的教学方法。拟定两课时。教学设想: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 引导学生利用注释自读课文, 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语境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个别没有加注释句的意义。教学设想:第二课时: 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找出感情线索,争取在课堂上完成背诵。帮助学生总结梳理

18、文言知识点,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2.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教学难点 1.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2. 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3. 背诵全文。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两课时。三维目标1.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2. 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次”等词的多义性。3. 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4. 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5. 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

19、言文的方法。6. 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 相信大家都喜欢旅游吧?生 喜欢!师 为什么喜欢呢?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生 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生 见见世面,老在一个地方,很闷!生 欣赏美景啊!师 看来, 同学们对自然美景都向往已久了。 今天开始, 我们就开始一次旅游,一次特殊的旅游。 让我国古代的几位文学大家给我们做导游, 一起去领略祖国的壮丽山河。 让我们的心灵和思想充分地释放。 请同学们打开第二单元。 今天我们先跟东晋的文学和书法大师王羲之到兰亭去参加一个盛大而高雅的聚会。师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

20、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多媒体课件展示兰亭集序的摹本】师 怎么样?师 后人曾对这幅字评价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并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而王羲之本人则被尊为生 (齐声)书圣!师 看来, 已经有同学看过课下注释了。 这个习惯很好, 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需要大家学会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字逐句理解文章内容,注意在学习过程中联系以往的知识。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的这位书圣的情况呢?【多媒体课件显示】作者简介:王羲之,出身于士

21、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青年时期有美誉,朝廷召他为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 。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 其书法艺术影响之大, 在书家之中, 罕能与之相比者, 故有 “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 兰亭序 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 “二圣” 。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当时“东土饥荒,羲之开仓赈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书争之,事多见从” 。王羲

22、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 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 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师 看来, 我们的导游可是鼎鼎大名的人物啊! 谁又来说说, 我们今天参加的这次盛会召开的原因和与会的嘉宾呢?生 这天是阴历三月初, 他们来兰亭是一起参加祭礼, 之后可以一起饮酒赋诗, 不亦乐乎。嘉宾嘛,除了王羲之,还有社会名流谢安、孙绰等 41 人,好不热闹。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 李丽同学不但看书认真, 而且善于从众多注释中摘取有效的信息, 回答简练、 准确,值得大家学习。 下面,我们一起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大家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注意难读的字或生字的读音。【多媒

23、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师 好的,下面检测一下大家听读的准确程度,请一位同学来注音。会稽 ( ku i j ) 感慨系 之( x)通假字:趣 舍万殊(通“趋” ) 悟 言一室之内(通“晤” )师 很好。 看来, 同学们除了注意到注释中的注音之外, 在听读的时候也准确地抓住了用心 爱心 专心 4 重点字词。现在,请大家朗读课文,注意感情。师 同学们朗读得很不错,但还不够流畅。没关系,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探讨中,我们不仅可以流畅地朗读课文,还能深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对吗?师 既然大家那么有信心,我们马上开始共同学习。给大家 10 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第一,依据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如果遇到课下注释没有,而自己又无法理解的词句请标出。第二,理清文章的思路搁餀L(怀讀缁缀螏頀h栀$莜阿莫纳什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