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

上传人:A海阔天空 文档编号:3308567 上传时间:2020-12-23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3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钢结构厂房施工组织设计 (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ter: shanghai ABCs standard stainless steel interior gutter.PVC雨水管:PVC downspout收边系统:包括山墙收边、檐口收边、门洞收边、屋脊收边等,材料为镀铝锌板。Flashing and trim: for gable wall, eaves, roof ridges and wall openings. The material is aluminum-zinc alloy coated steel panel.附件系统:accessories自功螺钉:screws密封胶:采用美国Sika公司生产的Sika系列密封胶带s

2、ealant: Sika series sealing tape from Sika company防热胀冷缩功能件及纵向搭接处的加强衬板。Function devices to prevent deformation caused by temperature stress and strengthening scaleboard panels for longitudinal overlap.地角螺栓:包括垫块和抗剪件,材料为Q235anchor bolts, including shims and anti-shear plate.Q235 strength钢梁柱beam and col

3、umn底漆 priming (priming painting) 面漆 facial paint收边、泛水板:trim and flashing油漆及喷砂处理:painting and shot flashing雨棚:canopy地脚螺栓:embeded bolts抗渗漏金属屋面系统:leak-resistance metal roofing sys抗剪刚度shear stiffnessstiffness:劲度、刚度、强度ss360 roof stytem: standing seam 360projection:突出部分.1.4项。注意:去净剖开段污物,所有金属部分应见金属光泽,一般剖切尺寸

4、见下图3,原则是芯线绝缘每段缩包2530mm以上,电缆护套每端缩包50mm以上。5.4.2.4 套热缩管:将B端电缆护套1m内擦拭干净,套热缩管外护套于此部位备用,将芯线绝缘处理干净,A端各芯分别套上芯热缩绝缘管。5.4.2.5 压接管:核对芯线相序,将同相芯线穿入压接管,两端芯线各穿入接管的一半,用压接钳环抱压接四道,每侧压两道。5.4.2.6 缩包芯热缩管:用热熔胶填满接管处凹下部分与接管等粗并略压芯绝缘5mm,拉芯热缩管使之与接管中心重合,管口与芯绝缘接触面亦应包层热熔胶,热缩时先自中间向两端作法如5.2.3.6。5.4.2.7 焊地线:按5.1.6方法作。5.4.2.8 缩包外护套:按

5、5.2.3.8方法作。5.4.2.9 外加壳:按5.2.3.9方法作。5.4.2.10 回填:此项为直埋电缆而设,回填土前,应先用细砂充填,砂厚:电缆头上、下各100mm,如作头电缆为多根同沟之一,则须系电缆标牌,后回填,最后加中间头标桩,电缆头冷却后,经测绝缘合格后,(对地、相间均须大于0.5M),可以运行。6 质量标准6.1 电缆头芯线连接紧密,绝缘带包扎严密,填料饱满,无气隙、封闭严密。6.2 相序正确、标志准确清晰、芯线对地、相间绝缘合格,终端头固定牢固整齐、美观,直的中间头保护措施完整、设电缆标桩。7 成品保护7.1 已完工的电缆头必须加以保护。一般的作法是有沟的放于沟内或架上,有盖

6、的加盖保护,无盖的亦应加盖或盒保护,严禁将电缆头随便乱放,使其受到不应有的伤害和潮湿。7.2 非有人员不得乱动已作完的电缆头及其保护品。8 职业健康安全要求8.1 注意汽油、酒精的使用与存放,严防倒覆。8.2 施工前办好用电手续,并按手续中的要求用电,电烙铁应用软电缆作电源线,现场设专用插座盒,用后电烙铁应放于石、砖等绝热物上。8.3 动火作业应先办动火证,有工作棚时,工作棚应搭设坚固、封闭,冬季期间有明火作业,注意看守,勿使形成火灾。8.4 喷灯火焰不得对人体和易燃物进行工作和放置。8.5 刃具不得对人体操作,喷灯烤过的工作物不得触摸防止灼伤。8.6 工作场地应在工作中及时清除废料,保持清洁

7、,非工作人员不得在现场逗留,防止碰翻喷灯和汽油。8.7 遵守化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中相应的安全规定。附加说明:本标准由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技术处负责组织起草。本标准由技术处负责解释。.电缆二次接线施工工艺示范卡1 适用范围本工艺示范卡适用于机组控制室、电子间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各配电室配电盘柜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就地控制箱、端子箱、接线盒、事故按钮控制、信号电缆的接线等,其他接线施工作业的工艺要求可以参照执行。2 工艺流程3 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施工工艺质量控制要求3.1 盘前电缆整理3.1.1电缆接线前,进盘电缆(桥架水平段与盘之间)由该盘接线人员负责整理,根据端子排的位置,以

8、“从下到上,从内到外”为电缆编排原则,对所有电缆进行合理的编扎。3.1.2进盘电缆采用桥架作为引上电缆的固定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电缆桥架引入3.1.3如进盘电缆的引入装置采用支架式时,电缆一般采用从桥架底部引出,应事先在电缆引出的横档上绑扎临时扎线,如下图所示,引出电缆的底部及弯曲半径应一致如下图所示。 下引的电缆应先采用临时固定 引出电缆的弧度一致、排列整齐3.1.4进盘电缆垂直段编扎间距约为20cm(若桥架每档绑扎),绑扎线应与电缆轴线垂直,电缆间隔均匀;层叠的电缆绑扎线应在同一高度,绑扎后应整齐美观。3.1.5电缆排列之前,施工人员要按图纸全面核对电缆,并根据电缆数量及方位,全面规划盘

9、柜内的电缆排列方式,要坚持对称均匀的排列原则,坚持“先中间后两边”的排列原则,并考虑后续电缆敷设的空间,如图所示。电缆在盘柜内排列固定(单层)3.1.6当盘内电缆较多时,电缆采用分层固定,排列宽度按照盘内空间取舍,要求接近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内层,接远端子的电缆布置在外层;第一层电缆固定在柜体上,第二层电缆固定在第一层电缆上,以此类推。电缆排列以不超过2层为宜,如图所示。电缆头排列固定(双层并列)3.1.7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应分别成束,分开排列。3.2 电缆头固定、制作和标识3.2.1电缆排列固定后,应做好盘柜的临时封堵,以防接线时的废料掉入下方桥架内。盘柜临时封堵3.2.2电缆号

10、牌采用四孔机打型PVC电缆牌,用专用打印机进行打印,要求字迹清晰,不得脱落,字体统一为黑色。盘柜、接线盒内用腊线悬挂,再用白色扎带整理固定在每根电缆的电缆头附近,一般固定高度为电缆头剥切位置向下10mm,同排高度应一致,蜡线应隐蔽处理。电动门等就地设备使用尼龙扎带固定在与之连接的软管接头附近。 3.2.3电缆头制作前应首先考虑电缆有适当的预留长度,并与盘内其它电缆的预留量保持一致。由于不同类型的盘柜内部结构差异较大,电缆头固定位置可根据盘柜内部空间实际大小设定,但须高于盘底电缆封堵层100mm300mm,同时注意电缆头不能靠端子排或线槽太近,避免不合理的布线影响芯线的正常走向。电缆固定应用黑色

11、电缆扎线、线束绑扎应用白色扎带。3.2.4电缆整理完毕后宜用木条将电缆作临时固定,防止剖割电缆时移位影响工艺一致性;剖割时用切割刀围着电缆剖割点环切,切割深度应刚好把电缆外层(绝缘层)剥离,不得伤及电缆内部的绝缘层和线芯;电缆头的切割位置保持一致。3.2.5根据电缆的规格、型号选择相应规格的黑色热缩套管,热缩套管下料长度要求为60mm,套入电缆的位置应以电缆剖割点基准线,基准线上方(芯线处)为20mm,基准线另一端为40mm,如图所示。电缆头制作示意图3.2.6电缆绝缘填充物采用黄色绝缘带包扎,包扎应均匀、严密,包扎后的外径宜略小于电缆外径的2-3mm。3.2.7铠装电缆钢带切断处的端部应扎紧

12、,并将钢带用黄绿接地线焊接后引出;屏蔽电缆采用铜线屏蔽时,可沿着铜线穿入相应的同色塑料管引出;电缆内无屏蔽铜线时,则用接地软线与屏蔽层焊接牢固后引出;所有接地线应在套热缩管前引出、彼此绝缘,且引线宜从电缆头上部背后引出,使电缆头保持匀称。3.2.8计算机电缆应在盘柜侧接地,若属于柜间信号电缆,应在该电缆编号所属的盘柜侧接地,另一侧不接,以保证屏蔽线一点接地。3.2.9对热缩套管处理应采用电吹风均匀加热,加热时热缩套管不能移位。为防止积存空气,要求从热缩管中间向两端烤,不得有过烤,欠烤现象,热缩后其套管应该与芯线紧缩,无多余空间。3.2.10电缆线芯理直后,统一在离电缆头上方4cm处用白色小扎线

13、捆束;根据电缆及端子排的位置,折弯汇成线束,汇成后的线束应离电缆头顶端10cm,如图所示。电缆头处线束整理固定3.2.11接线盒内的电缆屏蔽层要求从电缆头上部背后引出,接在接线盒上。3.3 线号、芯线整理和绑扎3.3.1线号套尺寸应根据芯线截面选择,长度一般为30mm,线号套上应标明电缆编号、端子号、线芯号和电气回路号。3.3.2接线前先进行电缆校线,先核对电缆号牌无误后,再使用通灯来确认、核对电缆的每根线芯。3.3.3线芯确认后,应及时套入芯线线号套,套入的方向应根据端子排安装的方向确定,当端子排垂直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左向右水平排列;当端子排水平安装时,线号套上编号(字)应自上而

14、下排列。3.3.4线束绑扎的材料要求为塑料扎带,而且同一盘内的绑扎材料颜色应保持统一,备用芯要求统一放置在端子排的终端,要求可以接到该柜的最远端子排,铜芯不得露出。线束的绑扎3.3.5线芯整理时必须完全松散并进行拉直,但需注意不得损伤绝缘和线芯。同一盘内的线芯束按垂直或水平有规律的排列,排列整齐美观,主线束与小线束分线处必须圆滑过渡,并在线束背后引出,小线束与主线束绑后应保持90度直角,如图所示。 线束排列整齐美观,圆滑过渡3.3.6盘柜内同一走向电缆线芯应绑扎成一圆把,线束绑扎间距一般为100mm;分支处的两端、每芯分线处均应绑扎;对同一位置的多线束布置绑扎点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线;绑扎点一般

15、位于线束的背面。经绑扎后的线束及分线束应做到横平、竖直、走向合理,保持整齐、美观(见图10、图11)。3.3.7盘柜内若采用线槽式,在线槽内预留电缆芯线的接线余量;若无线槽时,电缆线芯一般需要弯制弧度,弧度的大小(4mm*3mm)应一致、整齐美观。3.4 接线3.4.1多股软线芯接线须采用接线鼻子压接,并用专用的压接工具。压接前需注意线号套的方向先套上,再压接线鼻子,鼻子处裸露线芯穿出压接区前端1mm,不得将线芯绝缘层压住,同时检查压接好的线鼻子外不得有松散的线芯。多股软线芯接线须采用接线鼻子压接3.4.2芯线上的氧化物和绝缘屑应用电工刀背刮掉,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3.4.3单芯硬线与螺接式端

16、子连接时,线芯绕圈方向为顺时针,绕圈直径控制范围大于螺接端子直径0.5mm1mm之间,如图所示。单芯硬线与螺接式端子连接时,线芯绕圈方向为顺时针。3.4.4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应采用过渡端子连接;对于螺栓连接的端子,当压接两根导线时,中间要加平垫。线芯与端子的固定必须牢固,确保接触良好,无松动现象,绝缘体不得压入端子。3.4.5盘、柜内的配线电流回路应采用电压不低于500V的铜芯绝缘导线,其截面不应小于2.5mm2;其他回路截面不应小于1.5 mm2;对电子元件回路、弱电回路采用锡焊连接时,在满足载流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

17、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 mm2截面的绝缘导线。3.4.6将3-5根电缆屏蔽接地线为一组压好线鼻子、并用热缩套绝缘后,接在盘柜内部的屏蔽层专用接线柱或接线排上,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予以接地,如图所示。注意屏蔽线要接在专用的接地排上,不得接在零排3.4.7接线完成后,接线工应进行自查,其中接线是否正确、规范(多股线连接处应无毛剌、电缆皮割开处的电线外皮应无损伤)和接线是否牢固,将列入质量验收重点考核内容。4 成品示范图美观的二次接线1美观的二次接线2.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多媒体

18、技术课程是一门必修课(计算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或限定性选修课)。本课程综合讲述了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及其开发和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内容有: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多媒体环境的建立、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计算机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多媒体应用设计原理、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工具、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网络多媒体应用设计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为今后开展多媒体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在学习之前应该具有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基础三. 课程的教学要求基本概念: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位图,矢量图,视频,多

19、媒体开发.基本技能:平面设计的运用,三维设计动画设计,音频处理,视频处理,多媒体综合开发.重点: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 多媒体系统要解决关键技术,多媒体素材制作,多媒体开发难点: 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四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尽量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理论授课和实验各占一半,配以部分课件及上机实验操作。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1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多媒体技术涉及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多媒体的重点内容,并能达到简单应用开发的水平第二部分:

20、教学媒体与教学过程建议一课程教学总学时数课程教学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理论课占32学时,实验课占32学时。二教材与教学环节1 参考教材:多媒体技术基础2 教师上课时应围绕教材突出授课教程的重点、难点以及问题的分析方法和思路。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授课学时 实验学时 多媒体技术概述 2 0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 3 0 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4 2 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4 6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4 0多媒体素材制作 5 12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工具 4 8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 2 4多媒体设备 2 0多媒体应用 2 0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 多媒体技术概述一、教学要求通过本

21、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定义及其关键技术、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促进了通信、娱乐和计算机的融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章要求掌握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多媒体关键技术及多媒体网络应用技术。重点掌握媒体、多媒体中的媒体元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多媒体系统要解决关键技术以及多媒体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等。二、教学内容1.1 多媒体基本概念媒体的概念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中的媒体元素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特性1.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计算机的性能1.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

22、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个人计算机性能标准1.4 多媒体关键技术多媒体系统要解决关键技术多媒体系统应用中的关键技术1.5 多媒体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局域网(LAN)基础广域网(WAN)基础因特网(Internet)基础第二章 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一.教学要求掌握多媒体信息如:文字、音频、视觉媒体、动画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表示,多媒体数据的特点,位图、矢量图的定义二.教学内容文字的表示、数字音频、乐器数字接口、视觉媒体、动画、超文本与超媒体第三章 音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一、教学内容: 1 多媒体中的音频信息 2 音频的编码基础 3 音频编码标准 4 计算机语言输出 5 音乐合成和midi 6 语音识别 7 音频卡

23、工作原理及应用开发 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音频卡工作原理及应用开发 掌握:音频编码基础; 音频编码标准; 音乐合成和midi。 了解:上述的其它内容。 第四章 视频信息的获取与处理 一.教学内容:1 图像的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2 视频信息的获取技术3 视频信息的实时处理4 视频信息显示技术及图像文件格式转换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图像的彩色空间表示及其转换 视频信息获取技术; 掌握:图像文件格式及其转换; 了解:视频信息的实时处理技术; 视频信息的显示技术。 第五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一.教学内容: 1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分类 2 量化 3 统计编码 4 预测编码 5

24、 变换编码 6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 二.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jpeg压缩编码的原理和算法; 掌握:量化、统计编码、预测编码及变化编码原理; 了解:多媒体数据压缩码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分类;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其它国际标准,如mpeg-1、mpeg-2、mpeg-4及mpeg-7。 第六章 多媒体素材制作一.教学内容1 图形图像处理2 多媒体音频信息处理3三维动画的制作4视频编辑PREMIERE二.教学要求(1)掌握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概念(2)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使用(3)掌握音频信息的概念、要素(4)了解音频信号数字化(5)了解MIDI技术(6)了解数字音频信号录

25、制、编辑和处理的软件Cool Edit 第七章 多媒体应用系统创作工具一.教学内容1创作工具概述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功能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类型多媒体创作工具的评测多媒体创作工具的发展2 AuthorwareAuthorware简介Authorware主要特点Authorware操作界面Authorware应用举例二.教学要求(1)了解多媒体创作工具的类型、功能、发展(2)掌握Authorware主要特点(3)掌握Authorware操作与使用第八章 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一.教学内容1 多媒体应用工程化设计多媒体软件工程概述螺旋模型开发简介2 多媒体应用基本设计原则多媒体应用设计的选题与分析报告多媒体脚

26、本设计创意设计3 人机界面设计与屏幕设计界面设计原则人机交互设计遵循的认知原则界面结构与实现界面设计与评价人机界面的发展屏幕设计原则二.教学要求(1)了解并领会多媒体应用工程化设计(2)掌握螺旋模型开发(3)掌握多媒体应用基本设计原则(4)了解并掌握人机界面设计与屏幕设计第九章 多媒体设备一.教学内容1 多媒体设备介绍音频卡多媒体视频卡显示器CD-ROM驱动器DVD驱动器光盘刻录机扫描仪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2 多媒体计算机组建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过程多媒体设备驱动的安装多媒体设备软件的安装二.教学要求(1)掌握音频卡、视频卡、采集卡的参数、性能等(2)掌握显示器、扫描仪、数码相机的参数、性能等(3

27、)掌握CD-ROM驱动器、DVD驱动器、刻录机的参数、性能等(4)了解多媒体计算机的组装过程(5)了解多媒体设备驱动的安装(6)了解多媒体设备软件的安装第十章 多媒体应用一.教学内容: 1 多媒体电子出版物2 多媒体会议系统3 多媒体数据库及基于内容检索4多媒体教学软件二.教学要求: 掌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创作流程; 多媒体会议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了解:多媒体数据库及基本内容检索。 .低压电缆头施工作业指导书1 总则本作业指导书规定控制电缆、低压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现场施工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适用于控制电缆、低压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现场施工操作工艺。2 设备或材料要求2.1 引用

28、标准电气装置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第六章。2.2 材料要求序号材料名称材质、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控制电缆头套见附表1个2低压电缆头外壳塑料壳按电缆截面要求个亦可用铁皮自制3软塑料管5、6M按需要4白粘带J20型卷5接触导电膏DG1A瓶6低压热缩管材规格见附表根7接线端子铜铝规格按需要个8压接管铜铝规格按需要个9汽油100号Kg10洒精医用Kg11硬质酸Kg12焊料铅65%、锡35%Kg(条)可自配13焊(锡)丝卷14相色带黄绿红卷15白布带卷16橡胶绝缘带卷17黑包布带卷18砂布10080目张19破布Kg20锯条1=300mm根21铁线18#Kg22白线绳Kg23滑石

29、粉Kg24管卡子配固定螺丝个25铜绑线2.5mm2m接地绑扎用 3 主要机具 手锯 压接钳 配成套环压压模 电烙铁:300W,配软电缆现场插座盒 液化汽罐、喷枪 欧姆表(摇表)1000V4 作业条件4.1 涉及作头的设备、电缆沟、电缆敷设、土建工程等均已完工。4.2 用1000V欧姆计摇测作电缆头的电缆相间及对地绝缘值均在0.5以上。4.3 室外作业须选无风、雨、雪、雾天气,气温在5以上,直埋电缆作头坑挖好搭设好工作棚,温度低于0要加温。4.4 作电缆头的工具、材料已运入现场,均能满足施工要求。5 施工操作程序5.1 通用操作工艺5.1.1 整理电缆:将作头电缆调正,摆正,满足作电缆头位置要求

30、。5.1.2 定尺寸:按实际需要定剖切部位,切口下段留足高度、余量;上段应有足够的作弯芯线的长度,大截面电缆应考虑接线鼻子的安装位置与方向的要求。5.1.3 部除护套:按已定剖切口标记,用刀(锯)切环痕,深度为护套的2/3,自此切痕顺轴向至端头切一道(铅包切两道)深痕。在端头用螺丝刀挑起护套切口角,用钳夹撕掉护套5.1.4 剥钢铠:在护套切口上60mm段内的钢铠,用喷灯加热,再用滴有硬质酸油抹布擦去此段钢铠污物,使其见金属光泽,在距护套切口4050mm处钢带上锯深痕,此痕不应切除,以免钢带松散,以免伤绝缘,再用螺丝刀撬角,用钳夹角撕断钢带,剥除。如为明钢铠,则需去污后在切口下78mm处用铜线绑

31、45圈,再切割,以免钢带松散。5.1.5 剖铅套:作法同5.1.2,切口距钢带切口(上)30mm,顺轴切宽为56mm两道深痕,先卷削铅条再剥余下铅管理工作,刀口向外修净铅口毛刺和填充物。5.1.6 焊地线:对于有钢铠、铅套的电缆应加焊地线,地线可用多股8(12.5mm2)铜线或105mm2以上的软铜瓣制作。方法是先将地线处理见金属光泽,用铜线绑扎于30mm点上,再加温焊点处焊料,使其熔而不淌,用硬质酸抹布压扁,抹光成椭圆形焊点,同样继续将地线绑扎在钢带上再作焊点;如果是中间头,以同样的方法将地线另一端焊于另一端电缆钢带的铅包上,如果为终端头则留作直接接地用。5.2 控制电缆头制作工艺、终端头现

32、在采用控制电缆头套和干包“萝卜头”两种。、中间头现在基本全用热缩管作中间连接头。5.2.1 控制电缆头制作工艺流程(如图)5.2.2 控制电缆终端头制作工艺 5.2.2.1 定尺寸,剖电缆,按5.1项作法,同时系电缆标牌,确认电缆位号正确,剖电缆。5.2.2.2 套软塑料管:电缆芯线为橡胶绝缘时,芯线应套软塑料管,管长与芯线等长。管径45(mm),管端切斜口,套至电缆分芯处,为穿套方便,将芯橡胶绝缘涂层滑石粉,用20#铁线牵铜芯穿管。5.2.2.3 焊地线和屏蔽层线:作法如5.16.6.17项,用于铠装和屏蔽电缆。5.2.2.4 缠塑料带:此项为补充已割除的填充物和头套内径过大的措施,缠量按实

33、际情况,原则已扎紧密、整齐、平滑,再套头套。如果无头套,包绕成倒园锥形(萝卜素),外护套断口应包于套内。如果套软塑料管芯线则如图1,在切口上10和50mm左右,用白线绳绑两道,每道缠34扣白线绳。5.2.2.5 固定电缆头:用快刀切去套口毛边,使之整齐平滑,勿伤芯绝缘。按实际情况,用卡子固定电缆头于支架上,要平正、整齐、美观。5.2.3 控制电缆中间头制作工艺:5.2.3.1 控制电缆一般不允许作中间接头,只有在下列情况之一才允许作接头:;1) 敷设长度超过制作长度;2) 延长已竣工的电缆;3) 消除电缆中间故障。5.2.3.2 调整电缆接头端:摆好电缆,最少留足作一个接头的余量。5.2.3.

34、3 剖电缆:方法按5.1具体尺寸,每个端头剥去护套各150和250mm。5.2.3.4 套热塑管:擦净电缆护套和芯线外面污垢,将外护套套入电缆一端,热塑管分别套入相应的芯线上,外护套要求缩后每端各搭接电缆护套50mm,芯线热缩管为100mm左右。两端搭绝缘各25mm以上。5.2.3.5 接压线芯,首先核对线芯,按对作好标记,削除芯接头绝缘4050mm,去净铜芯污物,使之见金属光泽,将芯线插入压接管内,用压接钳压坑两个以上,用锉刀去净毛刺、棱角逐芯压好。如果无接管,可用绞接线芯接线,但须挂锡去净棱角毛刺,如果为多芯(10芯以上)可使接头略加错位,以免成头后中间过于粗大。5.2.3.6 缩包芯线热管:将芯线热缩管,全部拉套线芯接点上,使每根管两端各套芯绝缘25mm以上,逐个加热缩包,每根均须先从中间向两端收缩,加热时火焰应左右移,其加热温度不得超过140,注意不应烤坏其它芯线。5.2.3.7 接通钢带、屏蔽:钢带用铜线(合服10 mm2以上)采用5.1.6方法接通;屏蔽可采用预先套好的铜网采用5.1.7项方法恢复屏蔽,或用薄铜带包绕紧密,处理干净,加焊膏用电烙铁,焊锡丝点焊于两端屏蔽上。5.2.3.8 缩包护套:先将两端电缆护套打毛,包热熔胶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文库网官方知乎号:文库网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文库网官网©版权所有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