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文言文阅读选篇一、列子学射阅读答案及翻译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注释选自列子说符篇,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敬。退:回去。请:请教。所以:的原因。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翻译】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列子)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
2、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可以。”(列子)回去后继续练习,三年之后,又向关尹子请教(又把自己射中靶心的回报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请于关尹子 向 ”对曰:“弗知也” 回答 退而习之 回去 又以报关尹子 把 2翻译句子。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3读短文,你获得什么启示?答:办事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事物的规律,明白为什么能做到,以后才能做得更好。或:只
3、有自觉按照规律办事,才能真正会做,才能做好一件事。二、田父得玉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邻人。邻人阴欲图之,诈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复之”。田父虽疑,犹录以归,置于庑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称家大怖,复以告邻人。邻人曰:“此怪之征,遄弃,殃可销。”于是遽而弃于远野。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魏王召玉工相之。玉工望之,再拜却立,曰:“敢贺大王得此天下之宝,臣未尝见。”王问其价。玉工曰:“此玉无价以当(22)之。五城之都,仅可一观。”魏王立赐献玉者千金,封以上大夫禄。(节选自尹文尹文子大道上)【注释】1. 魏:魏国,战国时诸侯国之一。田父:年老的农民。2. 径
4、尺:直径一尺。3. 阴:暗中。图:图谋,谋取。4. 畜:收藏,保留。5. 复之:把宝玉放回原处。6. 犹:还。录:拿,取。7. 庑(w):廊,厢房。8. 举家:全家。怖:恐惧。9. 遄(chun):快速,迅速。遄弃:赶快丢弃。10. 销:去掉。11. 于是遽(j):于是:因此,就这样。遽:立即。12. 无何:没等多久,不久。13. 相(xing):察看,鉴别。14. 再拜:古人行礼的一种方式,跪拜两次。却:退。15. 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16. 五城之都:泛指天下的名都。即以五城为价,才可以看上一眼。17. 长食上大夫: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18.田父:年老的农民。19:录:取。20:
5、诈:欺骗。21:食:享用,享受。22:当:替换,交换。上大夫:仅次于卿的官职。23:得:捡到。24: 尹文(约公元前350-前285):又称尹文子,战国中期齐国思想家。齐宣王时在齐国都城临淄稷下学宫讲学。他强调名实一致和法治。【译文】折魏国有个在野外耕作的农夫,拣到一块直径一尺的宝玉,但他不知道这是一块宝玉,便把此事告诉了(他的)邻居。邻居暗中盘算想要拿到宝玉,就欺骗农夫说:“这是一块鬼怪石头,如果收藏起来,对你的家庭不吉利,还不如把它再放回原处去。”那农夫虽然心中疑惑,还是把它带回家中,放在厢房里。当夜宝玉通明,发出的光照亮了整个房子,农夫全家惊恐万状,又把发生的事告诉邻居。邻居说:“这就是
6、鬼怪的征兆,赶快丢掉它,灾祸就可以消除。”于是老农夫就(把宝玉)丢到很远的野外去了。那邻居没等多久就偷偷去把它捡回来,把它献给了魏王。魏王让玉工来鉴别,玉工远远一看,朝魏王跪拜,然后站起来说:“恭贺大王得到了这块天下的名宝,这样的(稀世珍宝)我曾经没见过。”魏王问那块玉石的价值,玉工说:“这玉是无价之宝。就是拿五座城来换,也就只让他看一眼。”魏王立即赏赐给献玉人千斤金子,还让他永远享用上大夫的俸禄。邻人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小人。本篇寓言揭露和鞭挞了那些用卑劣手段猎取高官厚禄的人,同时对有宝不识、唯他人之言是从的愚者也提出了劝诫。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 (1)邻
7、人阴欲图之。 (图谋,谋取) (2)犹录以归。 (拿,取) (3)此怪之征(征兆) (4). 遄弃chun,殃可销(消除、去掉)2. 翻译下列语句 A魏田父有耕于野者,得宝玉径尺 B邻人无何盗之,以献魏王3仔细阅读描写“邻人”言行的文字,说说“邻人”是怎样的人? 答:他是一个善于用谎言、盗窃等卑鄙手段猎取高管厚禄的小人。三、王右军诈眠王右军年减十岁(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一会儿),钱凤入,屏(让手下退出,避让)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醒来),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使污秽)头面被褥,诈孰(同“熟”)眠。敦论事造半,方
8、忆右军未起,相与(共同,一起)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的确)孰眠,于是得全。于是人称其有智。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王右军:王羲之。减:不足。大将军:指王敦。钱凤:人名,字世仪。【译文】:王羲之还不到十岁时,大将军(王敦)很喜欢他,常常让他在自己的帷帐里睡觉。大将军曾经先从帐里出来,右军还没起来。一会儿钱凤来了,两人摒退其他人讨论大事,都忘了右军还在帐里,一起密谋叛乱的细节(就商讨叛乱的事)。王右军醒后,听到了他们密谋的事情以后,知道自己必定没有活下去的道理,就假装流口水,弄脏了头脸和被褥,装作自己还在熟睡。王敦事情商量到一半,才想到王右军还没起床,两人大惊失色,
9、说道:“不能不杀掉他。”等到他们打开帷帐,发现右军嘴边还有口水,就相信他还在熟睡,于是他的性命才得以保全。当时人们称赞王右军有智谋。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1)恒置帐中眠 (常常) (2)大将军尝先出 (曾经) (3)诈孰眠 (假装) (4)及开帐 (撞到、触到)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王右军年减十岁(不满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2)于是人称其有智3、用自己的话说说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答:王羲之是机制聪慧、能随机应变的孩子。四、陈谏议教子宋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家有劣(烈性的)马,性暴,不可驭(驾驭),蹄(名词活用动词,踢)啮
10、(咬)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马棚),不见是马,因(于是)诘(诘责)仆(仆人,指养马的仆人):“彼(那)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卖)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马上,赶快)召子,曰:“汝为贵臣(朝廷中的重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制服),贾人安(怎么,哪里)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通“值”,价值)。戒(通“诫”,告诫)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当时
11、正为翰林学士)。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代仁人的遗风。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A汝为贵臣 (是) B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被)C贾人安能蓄之 (怎么,哪里) D戒仆养之终老 (通“诫”,告诫)2. 翻译下列句子A是移祸于人也! B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答:诚实,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我们待人处事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美
12、德。 五、陈康肃公尧咨善射(陈康肃公善射)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n,自我夸耀)。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放下)担而立,睨(n,斜看)之,久而不去(离开)。见其发矢(sh)十中八九,但(只不过)微颔(hn,点头)之。【译文】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自我夸耀。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园圃外,轻蔑的看着他(或:斜着眼睛看),久久不离开。这个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过是微微地点点头。康肃问曰:“汝(r)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sh)尔。”康肃忿(fn)然曰:“尔安(怎么)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慢慢地)以杓(sho,同“酌”,斟酒,这里指倒油)酌油沥(滴)之,自(从)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接着)曰:“我亦无他